![临床常见操作-灌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8/0E/wKhkGWcPSeKAFTZpAACMPe_hxEs204.jpg)
![临床常见操作-灌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8/0E/wKhkGWcPSeKAFTZpAACMPe_hxEs2042.jpg)
![临床常见操作-灌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8/0E/wKhkGWcPSeKAFTZpAACMPe_hxEs2043.jpg)
![临床常见操作-灌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8/0E/wKhkGWcPSeKAFTZpAACMPe_hxEs2044.jpg)
![临床常见操作-灌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8/0E/wKhkGWcPSeKAFTZpAACMPe_hxEs2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见操作——灌肠CONTENTS01.灌肠的定义02.灌肠的分类03.并发症目录一.灌肠的定义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一.灌肠的定义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二.灌肠的分类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1灌肠
保留灌肠02不保留灌肠二.灌肠的分类小量不保留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灌肠的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目的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1保留灌肠保留灌肠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B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目的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1保留灌肠——注意事项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吸收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病人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病人及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做保留灌肠应选择稍细的肛管,插入要深,药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01020304灌肠的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目的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1保留灌肠——知识点体位:慢性细菌性痢疾(直肠或乙状结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深度:插入深度15~20cm,臀部抬高10cm,保留1小时以上时间:晚上睡眠前灌肠为宜,此时活动减少,药液易于保留吸收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1灌肠
保留灌肠02不保留灌肠二.灌肠的分类小量不保留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目的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目的解除便秘、肠胀气肠梗阻病人减轻中毒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毒物质,减轻中毒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分娩做准备降低温度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02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010203灌肠溶液: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灌肠温度:一般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时用4℃用量: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02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02大量不保留灌肠——知识点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左侧卧位2.灌肠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伤寒病人:灌肠筒液面距肛门小于
30cm,液体量小于500ml)3.成人:插入深度7-10cm;
小儿:插入深度4~7cm4.保留5-10min(降温:灌肠液保留30分钟,排便
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保留5-10min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特殊的病人肝性脑病病人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的病人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灌肠液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密切观察病情灌肠时病人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告知医师02大量不保留灌肠——注意事项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1灌肠
保留灌肠02不保留灌肠二.灌肠的分类小量不保留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灌肠的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目的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有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03小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
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危重病人,年老体弱病人,小儿及孕妇。AB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目的010203灌肠溶液:“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l灌肠温度:38℃用量:100-200ml02小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03小量不保留灌肠——知识点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左侧卧位2.灌肠筒内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3.插入深度7-10cm,压力宜低,灌肠
液注入速度不得过快4.保留10-20min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端,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保留10--20min灌肠筒灌肠注洗器灌肠分类灌肠液深度(cm)体位温度压力(cm)保留时间灌肠液量保留灌肠10%水合氯醛2%小檗碱/新霉素(遵医嘱)15-20慢性细菌性痢疾: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右侧卧位38℃低1h不超过200ml大量不保留灌肠0.1%-0.2%肥皂液生理盐水7-10左侧卧位一般39-41℃降温28-32℃中暑4℃40-605-10min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小量不保留灌肠“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l7-10左侧卧位38℃3010-20min100-200ml三种灌肠方式对比三
灌肠常见并发症灌肠常见并发症1肠道痉挛或出血/损伤肠粘膜2肠穿孔3虚脱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损伤腹压升高54选择合适的肛管充分软化肛管型号不合适,质地较硬动作轻柔,充分润滑,有阻力时调整肛管位置或变化体位插管动作粗暴肛管润滑不够做好解释工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视患者主诉患者紧张,配合不好,肛门括约肌痉挛掌握好灌肠溶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灌肠液温度、量、流速1.肠道痉挛或出血,损伤肠粘膜肛门部位疼痛,排便时加剧,局部有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溢血或大便带血局部水肿厉害,可致排便困难2.肠穿孔腹痛,腹胀,查体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灌肠过程中突发1423灌肠并发症——表现、原因及预防3.虚脱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甚至晕厥,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严重心肺疾患
灌肠并发症——表现、原因及预防灌肠常见并发症1肠道痉挛或出血/损伤肠粘膜2肠穿孔3虚脱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损伤腹压升高54动作轻缓,避免损伤损伤肛门括约肌/周围血管神经消除紧张情绪心情紧张,排便反射控制障碍肛管排气小于20分钟,间隔2到3小时重复肛管留置时间过长及时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正确使用大小便器,防止擦伤长期卧床/年老体弱/排便次数增多,潮湿刺激4.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损伤大便不受控制的,由肛门排出,肛周皮肤红肿破溃1423灌肠并发症——表现、原因及预防灌肠常见并发症1肠道痉挛或出血/损伤肠粘膜2肠穿孔3虚脱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损伤腹压升高54腹压升高灌入液流速过快灌入液量过多用力咳嗽排便,前列腺增生病人用力大小便门静脉高压病人引起腹水妊娠、婴儿哭啼等灌肠并发症——表现、原因及预防一般500ml,需10~16分钟,减慢至20分钟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腹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流程观察第四步体位、垫巾协助排便、处置润管、排气准备灌肠用物核对,解释,用物插管、灌液、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