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月29~30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

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专题

杨绍军研究员

西南联合大学是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战时高等学府。其诞生于湖南长沙,初名国立长沙暂时大学,后因战事紧迫,西迁至云南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结束,三校北返复校。西南联大在艰辛卓绝岁月里,书写了世界教育史上奇迹。西南联合大学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一章长沙暂时大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方面暴发。

7月31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告全体将士书》:

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贼,驱逐万恶倭寇。

8月14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同时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密电:

政府拟在长沙设暂时大学一所,特组织筹备委员会,敦请先生为委员。长沙联合大学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一节三校合一

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令:决定以北平大学、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组成西安暂时大学;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基干组成长沙暂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长沙暂时大学开学,设置4个学院,文学院院长是北大胡适、理学院院长是清华吴有训、工学院院长是清华施嘉炀、商学院院长是南开方显庭。文学院暂住南岳(衡山)圣经分校、工学院大部在岳麓书院、商学院和理学院设置长沙韭菜园圣经学校。西南联大外籍教授

威廉·燕卜荪(WilliamEmpson)

在湖南衡山写下著名《南岳之秋》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二节汇合长沙

1937年11月17日,北大教授罗常培、罗庸、魏建功、郑天挺、周作仁、王烈等离开北平;陈寅恪、钱穆、贺麟、陈序经等先期抵达。三校流亡学生辗转千里,风餐露宿,越过日寇设置封锁线,一些学生甚至永远失去生命。长沙临大邀请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陈诚、白崇禧和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等发表时事演讲。

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二章再迁昆明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武汉告急,长沙面临战争严重威胁。长沙临大不得不再次迁徙,经西南联大教授与云南地方当局联络,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和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欢迎临大西迁昆明;同时,广西当局亦希望联大搬到桂林或其它城市。

1938年1月,长沙临大常委会作出迁往昆明决议。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一节迁滇论争

张治中知道临大决定西迁云南,表示反对,认为即使长沙不安全,可考虑其它湖南城市。临大学生反对迁校成为主流,学生高小文说:

正期弦歌不辍,不料竟有劳师动众,西迁昆明之议,实属荒凉学识,劳民伤财。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陈诚演讲,认为抗战当然紧迫,但建国更需要人才,大学生主要任务是负担起未来使命。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二节湘滇黔旅行团

赴滇路线3条:一是湘滇黔旅行团;二是经广州、香港乘船到越南海防,再经蒙自到昆明;三是沿桂林、柳州、南宁,过镇南关到越南河内,乘火车抵昆明。

湘滇黔旅行团师生200余人(11名教师)历时68天,行程1300公里,经湖南、贵州,抵达云南,旅行团团长黄师岳中将。抵达贵州玉屏,县政府公布公告:

际此国难严重,对此振兴民族领导者——各大学生,务须爱护借重,将房屋腾让,清扫清洁,欢迎入内暂住。湘滇黔旅行团师生步行入滇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三节

其它路线

经广州、香港乘船转赴云南主要是女生和部分教师,临大在香港和云南河口设有招待处。临大外文系教授叶公超和陈福田负责在香港给师生订票。沿桂林、南宁,经越南河内到昆明有冯友兰、陈岱孙、朱自清、钱穆等教授,他们一则向广西当局解释学校为何不搬迁桂林等地,同时向他们表示感激;二则钱穆等教授希望借此观赏漓江风光。他们于1938年3月14日抵达昆明。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三章

三设分校长沙临大期间,将文学院设在湖南南岳衡山;临大迁到昆明后,因昆明校舍不敷,将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设在滇南蒙自;1940年,西南联大又在四川叙永设置分校。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一节

初设衡山

南岳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长沙临大将文学院设在衡山,称为“长沙暂时大学南岳分校”。南岳分校于1938年11月18日上课,冯友兰、汤用彤、闻一多、朱自清、魏建功等任教于此。冯友兰在南岳有诗云:

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繁荣又草莱。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

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二节

再设蒙自

1938年5月4日~8月23日,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设在滇南重镇蒙自,租住海关税务司署(蒙自海关)、法国领事署、滇越铁路局、歌胪士洋行等地。驻足蒙自3月,陈寅恪、浦江清、朱自清等教授先后留有诗文,南湖、松岛、军山等成为永久印记;闻一多在歌胪士洋行二楼居住,被郑天挺教授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

歌胪士洋行(蒙自)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三节

附设叙永

1940年,日军在越南登陆,云南形势担心,联大再设叙永分校,将该年入学660多名新生安排到叙永报到。刚受聘西南联大李广田和一些青年教师王佐良、杨周翰、李赋宁、穆旦等在叙永为大一新生上课。因其远离校本部,学生相互之间往来机会较多,关系亲密,被称为“叙永哥”。谢泳教授曾对叙永学生作过研究,认为他们在大学、择业、留学、事业成功时期碰上抗战、内战、反右、文革等,是极端特殊群体。

1941年8月,叙永分校结束,师生返回昆明。

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四章

胜利北返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宣告投降。同年8月,北大、清华、南开联合迁徙委员会成立,郑天挺为主任委员。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新校舍举行结业仪式。同年7月31日,西南联大常委会举行第385次会议,宣告西南联大结束。同年8月1日,西南联大为答谢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支持云南人民,将联大师范学院永远留在西南边陲,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宣告成立。

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一节

“一二·一”惨案

1945年12月1日,西南联大和云大、中法大学等校学生举行反内战宣传时,恶徒攻击西南联大新校舍等地,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和南菁中学教师于再死难,震惊全国。西南联大教授会决议停课7天,支持学生斗争。

1946年3月17日,举行盛大四烈士公祭活动。

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二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该碑文由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汉字系教授闻一多篆额,汉字系主任罗庸书丹,号称“三绝”;后面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该碑与陈寅恪撰写《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堪称当代碑文中双璧。该碑记述了联大建校经过、办学特色和成就,内容丰富,文辞精美,是当代纪念碑文中极品。

1989年,北大复制该纪念碑,今后,清华、南开一样复制该碑。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专题一:西南联大缘起、分校设置和北返第三节《公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归复校序》

《护国史》主纂、原云南大学教授白之翰撰文,弥勒王景茀挥毫。序文高度赞扬了西南联大师生人格风范和治学精神;同时对联大师生主动开展云南问题研究,使云南各方面情况得以彰明表示感激。序文作为反应云南各族人民与联大深厚情谊文字,得到西南联大回应,联大在《西南联大谢启》中说:

桃潭千尺,未足喻此深情;秋水一篇,差可方兹佳制。室去临歧,难有琼瑶之报。瞻怀斯土,重晤何时?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一章

“三会管理制度”

所谓“三会”,即校务委员会、教授会和各专业委员会。正如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易社强(JohnIsrael)教授所说:

西南联大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一宗遗产。西南联大之所以创造出高等教育史上奇迹,与当代教学管理制度深深扎根西南联大相关。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一节

校务委员会

校务委员会由常委会主席召集,由常委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和秘书主任、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各学院院长以及教授代表11人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讨论学校事务,包含审议学校经费使用、院系设置与变动、规程制度、建筑、设备等相关学校建设主要工作,以及常委会交议事项。

西南联大常务委员: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二节

教授会

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和副教授组成,其职限是听取校常委会主席汇报工作、讨论学校工作、提出提议或讨论常委会或校务委员会交议事项,以及选举参加校务会议代表等。凡是学校发展、教学、科研、行政以及对外事务重大问题都得经过教授会审议后才能做出决定。如“一二·一”运动期间,教授会屡次召开会议,声援学生罢课斗争。每年不定时举行,但最少每年举行一次。西南联大教授(1941年于昆明)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三节

各专门委员会

在常委会领导下,成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帮助常委办理各项行政和教学事务或应急事务。设主席1人,委员数人至若干人。先后设有聘用委员会、课程委员会、图书设计委员会、理工设备设计委员会、招考委员会、学生入学资格审查委员会、校舍委员会、编制校歌校训委员会、校志编辑委员会、环境卫生委员会、西洋哲学翻译编辑委员会等。主席和委员聘请教授担任,无酬劳。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二章

聘用制度

西南联大聘用制度,实现了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前“伯乐相马”聘用模式向制度规范聘用模式主要转变。对教师任职资格、评聘条件和聘用机构制度不停加强,确保了联大教员质量,为教学和科研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一节

教师资格

1941年12月10日,西南联大校务会经过《本校教师资格标准》,对教授、副教授、专任讲师和教员任职资格有明确要求。对副教授要求为:

三年研究院工作或含有博士学位者。于所任学科有主要学术贡献者。曾任大学或同等学校教授、副教授或讲师、或在研究机构研究、或执行专门职业共四年,有特殊成绩者。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二节

教师资格审议

西南联大要求,助教、教员升任讲师,讲师升任副教授、教授,需经系主任和系教授会审议,上报校务委员会同意即可;但升任副教授、教授必须经联大聘用审议委员会(相当于现在职务评审委员会)经过,同时该委员会还确定教师月薪。冯友兰、郑天挺、杨石先等教授先后任聘用委员会主席,对西南联大新聘或改聘教师进行资格审议。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三节部聘教授1941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置部聘教授,要求担任教授以上者、教学声誉卓著者、有专门著作和特殊贡献者,能够遴选为部聘教授。经西南联大提出、推荐和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审查,确定首批部聘教授为陈寅恪、吴宓、汤用彤、饶毓泰、吴有训、曾昭抡等8名。1942年,确定部聘教授43名,均为学术卓越资深教授。

西南联大部聘教授、“教授中教授”:陈寅恪西南联大部聘教授:吴宓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三章

激励制度

西南联大激励主要表达在教师身上,依据教师学术能力给予对应待遇,同时还推出学术休假、生活补助、出版、学术汇报等制度,激励学术研究和创造。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一节

年薪制

依据教师工资档次,在不提升职称情况下,每个教师多工作1年,学校普遍增发年资薪金,给予激励。对于含有良好师德,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但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升任职称、或职称到顶无法再升教授,则依据个人实绩、表现,由系主任征求本系教授会意见后,提请学校加薪。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二节

学术休假

西南联大要求,凡在学校服务满6年者,可在国内外学术休假1年,只要本人提出研究计划,经审议经过后就能够实施。国外休假期间,学校除照发工资外,还发研究费、生活费和往来旅费等。

1940年,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等在国内休假,闻一多拟开展《中国上古史研究》,朱自清拟开展《散文之发展》研究,浦江清拟编订《元剧训诂辞典》。同年,王力到越南远东学院休假研究东方语言,专攻越语。

浦江清:《西行日志》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三节

生活补助

西南联大成立工业服务社,盈利除用于维持生产、改进办学条件外,还给教职员发放生活补助,数额上教师高于职员,教授、副教授高于讲师、教员和助教。

1940年4月,西南联大对教职员发放生活补助标准为11~20元;同时,还设置一次性生活补助,对1940年到叙永分校任职教职员发给300元补助。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四节

出版制度

西南联大组成三校所属北大文科研究所、清华文科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设有编辑委员会,对科研人员论文、著作给予出版。在论文和著作出版时,同行教授进行评议。原来三校所属学术期刊在战争影响下,受到严重摧残,但不少在战时得以保留下来,为学术传输提供了出版阵地。

专题二:西南联大教学制度第五节

学术汇报

西南联大学术研究项目,实施定时汇报制度,依据汇报内容,确定是否继续资助。

1939年7月,《国立清华大学研究所方法纲领》要求:

各研究所应于每年年度开始前由所长或分组、所主任编拟工作计划送校核定。各研究所应于年度终了时编具汇报,由校印分送国内外相关系之学术机关。

对已出版、还未出版及正在进行论文、著作,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提交论文,完成和进行中试验和实地调查进行汇报。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一章

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

当代学术研究机构兴起,使学术研究逐步演变为体制化研究;同时,学术期刊出现,为学术思想交流便捷化提供可能。

西南联大学术研究机构恢复和建立,以及学术刊物恢复和新建,不但推进了西南联大学术活动开展,而且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极大发展。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一节

清华文科研究所

1939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恢复招收硕士。该年录用硕士4名,复学5名。该所所长冯友兰,导师有金岳霖、雷海宗、朱自清、王力、陈梦家等,教学地点在昆明北郊龙泉镇司家营。

该所硕士培养强调科学研究与基础知识并重,尤其重视基础文件整理和理论研究教育。如中国文学部指导学生整理子部两种:《韩诗外传》和《管子》;集部两种:《岑参集》和《贾岛集》。清华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旧址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二节

北大文科研究所

1939年6月,北大在昆明恢复文科研究所,聘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任所长,郑天挺为副所长,聘请陈寅恪、汤用彤、李方桂、丁声树、罗常培、魏建功、向达、唐兰等为导师,培养硕士。该所师生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向达两次参加西北史地考查,第二次硕士阎文儒随同前往;罗常培3次到滇西北进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该所先后出版向达《唐代俗讲考》、汤用彤《言意之辨》、张清常《周末音名与乐调》等20余种。北大文科研究所培养硕士任继愈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三节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

1942年6月,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成立,聘请陶云逵教授为研究室主任,组员有邢公畹、高华年、黎国彬、黎宗献、赖才澄等。

该研究室受云南石(石屏)佛(勐海)铁路筹备委员会资助,在石佛铁路沿线开展大规模社会经济、民俗、语言、地理环境等方面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研究结果,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以人文科学伎俩直接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而取得成功经典范例。

记载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工作

著作:《联大岁月与边疆人文》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四节《清华学报》

1941年4月,为纪念清华大学建校30周年,清华决定续办《清华学报》。时任编辑部主任邵循正教授,组员有陈寅恪、冯友兰、潘光旦、闻一多、雷海宗。联大时期,《清华学报》出版两期,即第13卷1期、2期。在第13卷第1期上,刊有梅贻琦《大学一解》、陈寅恪《都哀江南赋》、冯友兰《孟子浩然之气章解》、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金岳霖《论不一样逻辑》、何炳棣《张荫桓事迹》等。在第13卷第2期上,有汤用彤、闻一多、罗常培、陈梦家、丁则良等论文。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五节《边疆人文》

1943年9月,南开边疆人文研究室主办《边疆人文》创刊。该刊分成两种:甲种是语言人类学专刊;乙种是综合性双月刊。语言人类学专刊第一集是邢公畹《远洋寨仲歌记音》,第二、三集是高华年《黑夷语中汉语借词研究》和《黑夷语法》。综合性双月刊共出版3卷18期,刊有罗常培《论藏缅族父子连名制》、闻一多《说鱼》、游国恩《释蛮》、陶云逵《西南部族之鸡骨卜》等名作。南开大学部分教师合影

右一:高华年、右二:邢公畹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六节《国文月刊》

1939年1月,西南联大常委会决定由师范学院国文系筹备《国文月刊》,浦江清任编委会主任,编委有朱自清、罗常培、魏建功、余冠英、郑婴等。刊物以中学国文教员为主要对象,兼顾高校汉字系学生和自学青年。《国文月刊》于1940年6月创刊,到1946年1月,共出版40期,是20世纪40年代编、作者阵容最强,发行面最广,影响最大全国性语言教育刊物。《国文月刊》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二章

西南联大哲学研究

抗战暴发前,中国哲学得到较快发展,形成构建哲学体系新高潮。西南联大内迁,使一批在全国有较高著名度哲学家偏居昆明,首先他们继续苦读西方哲学,首先他们精研中国哲学,取得了丰硕结果。

在昆明期间,西南联大学者进行比较、参考、融合、创新,实现了中国哲学研究发展。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金岳霖、贺麟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一节

代表性学者和著作

冯友兰:“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金岳霖:《论道》、《知识论》

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

郑昕:《康德学述》

郑谦:《维也纳学派哲学》冯友兰“贞元六书”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二节

学术研究贡献和意义

西南联大哲学研究

——推进了西方哲学在中国广泛传输与深入研究。贺麟对黑格尔哲学教育和研究以及陈康对希腊哲学教学,促进了西方哲学在中国快速传输。

——促成了中国哲学新体系构建和发展,如冯友兰“新理学”、金岳霖“新道论”和贺麟“新心学”等哲学体系。

——适应了中国战时社会需要和民族文化复兴,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结合民族危难和国家兴亡感受,系统反思民族精神生活。

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三章

西南联大历史学研究

193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迁昆明,与西南联大一起,使战时昆明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基地。在西南联大,学者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现实状况出发,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进行思索,以知识分子忧患意识来表示对民族命运深切关注,留下丰富精神文化遗产。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

雷海宗、吴晗、郑天挺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一节

代表性学者和著作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钱穆:《国史纲领》

吴晗:《由僧钵到皇权》(《朱元璋传》)

张荫麟:《中国史纲》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兵》

郑天挺:《清史探微》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兵》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二节

学术研究贡献和意义

西南联大历史学研究——保留和发展了中国当代史学。不但彻底毁灭了日本帝国主义摧残中国传统史学梦想,而且保留了我国史学研究精华,促进了中国当代史学研究发展。

——奠定了云南历史学科发展基本框架。北大文科研究所硕士李埏、方龄贵和清华文科研究所硕士吴乾就等都留在昆明,形成中国经济史和中国民族史研究传统。

——促进了云南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发展。在昆明创办天祥、五华、长城、建设等中学。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四章

西南联大文学创作和研究

战时西南联大,外来文化与传统影响交汇,闻一多、朱自清、李广田等,实现了中国当代诗学转变,新诗学观念和思想得以成立。

西南联大作家、诗人群,保持着生命本位、艺术本位标准,捕捉为生活表象所遮蔽生命本质,使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边城昆明得以焕发光芒。西南联大汉字系部分教授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一节

代表性作家、学者创作和论著

冯至:《十四行集》、《伍子胥》和《康德叙述》

沈从文:《长河》(惟一长篇小说)穆旦:《探险队》

陈铨:《野玫瑰》、《狂飙》

朱自清:《新诗杂话》、《经典常谈》

闻一多:《楚辞校补》、《唐诗杂论》、《神话与诗》

李广田:《诗艺术》、《引力》

燕卜荪:《复杂词结构》

刘文典:《庄子补正》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十四行集》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五节

文学创作和研究贡献及意义

西南联大文学创作和研究

——推进了抗战文化发展和进步。西南联大作家、诗人将战时内心焦虑投射到灾难深重时代与芸芸众生之中,努力实践生命意义,并完成时代赋予使命。

——培养了一大批优异作家、诗人和学者。穆旦、郑敏、杜运燮等诗人和汪曾祺、鹿桥、马识途等作家以及王瑶、季镇淮、阴法鲁等学者。——促进了中西文学交流和影响。诗人、新批评理论家燕卜荪到来,影响深远。杨绍军:《西南联大时期文学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六章

西南联大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战前,英国殖民官员戴维斯(H.R.Davies)、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ToriiRyuzo)、美国探险家洛克(JasephRock)和杨成志、凌纯声等在中国西南地域进行民族学调查。战时西南联大带来,不但使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不停发展,在西南地域调查深度和广度、结果质量和数量以及研究阵容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形成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高峰。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一节

代表性学者和论著

吴泽霖:《麽些人之社会组织与宗教信仰》

曾昭抡:《滇康道上》、《大凉山夷区考查记》

凌纯声:《中国边疆之土司制度》、《云南民族之地理分布》

陈达:《当代中国人口》

李景汉:《摆夷人民之生活程度与社会组织》

陶云逵:《纳苏宗教与巫术调查》黎国彬:《摆夷人文地理》

袁家骅:《阿细情歌及其语言》专题三: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第二节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贡献和意义

西南联大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实现了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从内地到边疆民族地域转移。西南联大学者到云南后,因地制宜,深入少数民族地域进行调查研究。

——促进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西南联大学者对“客居异乡”云南充满感情,他们调查研究为战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支持了边疆抗战事业。西南联大学者开展培训,设置边胞服务站,直接为抗战服务。人类学家陶云逵教授(照片左一)合影专题四: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第一章

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群体特征

——他们大都含有融合中西求学经历。梅贻琦、蒋梦麟、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贺麟、杨振声、张荫麟、陈铨、雷海宗、潘光旦、费孝通等都有留学海外经历。——他们大多含有求真务实治学态度。

——他们全部都有奖掖后学良好传统。金岳霖之于殷海光、沈从文之于汪曾祺、吴大猷之于李政道、冯友兰之于郑敏,李方桂之于马学良,都成为桃坛佳话。沈从文学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专题四: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第二章

个案之一:冯友兰

西南联大决议管理层最主要组员之一、教学研究层最显要教授之一、公共交往层最主要人物之一,抗战时期影响最大、申明最大中国哲学家。“贞元六书”真实用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943年,其代表联大国民党党员致信蒋介石,信中有“睹一叶之飘零,知深秋之将至”和“昔清室迟迟不愿实施宪政,以致失去人心,使本党得以成功。前事不远,可为殷鉴”,蒋介石看后“为之动容,为之泪下”,决定实施宪政。冯友兰先生专题四: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第三章

个案之二:钱穆

乡村教师到国学大师:一生从未进过大学深造,一生在很多高校讲学,西南联大最叫座教授之一。

《国史纲领》是献给“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著作,完成于云南宜良岩泉寺。

《国史纲领》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全国大学通史用书,成为抗战时期风靡全国、名动一时作品,有很多思想和创见,对20世纪中国史学有主要影响。

钱穆先生专题四: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第四章

个案之三:陶云逵

中国当代社会学、人类学和西南边疆研究拓荒者:早年跟所欧洲人类学大师费雪尔(EugenFisher)攻读博士学位,回国曾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魁阁”)和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主任。

陶云逵教授努力把案头研究与实地调查结合起来,把社会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社会现实服务。

1944年1月,病逝于云大医院,时年40岁,《云南日报》辟出专版悼念。

陶云逵先生专题四: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第五章

个案之四:朱自清

拥有最完美人格: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大家、西南联大汉字系系主任。

1942年写成《经典常谈》,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入门书,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精华在其中得以表现。

所著《新诗杂话》反抗战时期诗歌给予评论和关注,对冯至、林徽因、卞之琳、杜运燮新作给予评价,对我国当代新诗研究起到了垂范作用。

1948年病逝,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给予高度评价。

朱自清先生专题四:西南联大教授学者第六章殷海光

“五四”之子和“五四”后期人物:17岁出版《逻辑基本》、西南联大学生、台湾最有影响知识分子、李敖老师,一生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在西南联大做学生7年,常随侍金岳霖左右,其间有没有数趣事:曾与人打赌,风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