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行业竞争情况分析_第1页
OLED行业竞争情况分析_第2页
OLED行业竞争情况分析_第3页
OLED行业竞争情况分析_第4页
OLED行业竞争情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LED行业竞争情况分析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①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②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要求各种营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整合营销传播(IMC),也称整合营销沟通。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是一种用来确保产品、服务、组织的顾客或潜在顾客所接收的所有品牌接触都与此人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一致的计划过程”。被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念性。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一体化营销的基础上导入了传播概念,但IMC对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益关系者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市场导向组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的。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行业发展概况1、现代显示技术发展人类获取外界信息70%以上是来自视觉,显示器作为一种特殊的显示工具,是真正实现人机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窗口,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反射到人眼,使得图像显示成为显示中最重要的方式。现代显示技术根据信息显示的主要方式分为阴极射线管(CRT)和平板显示(FPD)。二十世纪CRT独领风骚。二十世纪,CRT可谓是整个显示行业的领头羊,代表显示技术的潮流。CRT由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1897年被用于一台示波器中首次与世人见面。随着电视机出现以后,该技术工艺被人们广泛研究并熟练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占据着显示器件最大的市场。二十一世纪显示技术百花齐放。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于显示技术需求的不断严苛,各种显示技术百花齐放,CRT技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平板显示器件FPD快速发展。FPD平板显示器件,主要包括液晶显示LCD、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离子体显示PDP、有机发光显示OLED、量子点发光显示QLED等。LCD是当前显示技术的主流,OLED被广泛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2、OLED产业链情况OLED产业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层面,上游主要为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和零件组装,中游主要为面板制作和模板组装,下游对应显示终端领域。其中上游的设备制造包括显影及蚀刻、镀膜及封装、检查及测试等设备制造,材料制造主要涉及ITO玻璃、有机材料、偏玻板和封合胶,零件组装主要涉及驱动IC、电路板和被动元件。下游终端涉及电脑显示、TV、手机、车载显示、、航天、照明、VR设备、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OLED行业市场规模随着OLED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VR领域,OLED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1、苹果手机应用OLED屏幕,OLED手机渐成趋势。据韩国媒体报道,苹果已经与三星显示签署了为期至少三年高达25.9亿美元的合同,后者将为前者供应1亿块5.5英寸OLED屏幕,为智能手机应用做准备。而近期三星已经开始投资将近六亿美元,增加OLED屏幕生产能力。苹果作为消费电子龙头,对整个产业链影响巨大,将推动OLED时代的到来。目前,三星凭借其在OLED面板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三星Galaxy系列手机大量配备OLED屏幕。OLED屏幕也越来越受到国内手机厂商的青睐,OPPO、VIVO、华为、金立、联想、中兴等纷纷开始导入OLED面板。2、OLED电视渗透率快速增长,出货规模攀升。目前OLED有机电视阵营主要成员为LG、创维,康佳和长虹也有少量试水产品。OLED有机电视2015年度均价为16,898元,同比下降24%,随着价格下降,消费者对OLED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OLED有机电视在万元以上市场的渗透率为4.2%,较2014年上升3.7个百分点。2015年全球OLED有机电视销售约33万台,LG电子拥有近9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据悉,三星电子、飞利浦和松下等多家大型电视厂商将陆续推出OLED有机电视,将进一步提高OLED有机电视出货规模。3、智能手表高速增长,OLED切入智能可穿戴领域。OLED轻薄节能、画质优秀、抗冲击能力强,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各家企业推出的高端智能手表大多采用OLED屏,包括苹果AppleWatch、三星GalaxyGear、LGGWatch、华为HuaweiWatch等。在这些旗舰产品的示范和带动下,智能手表迎来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3,430万部,同比增长61%。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智能眼镜,未来将有更多产品出现,OLED将成为其显示屏首选。4、科技巨头纷纷布局VR,OLED是VR最好的显示方式。VR领域有望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真正实现把人一次性连接、嵌套到互联网世界之中,业内普遍认为VR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类似智能手机的行业,市场空间极大。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布局VR领域,Facebook收购Oculus,HTC及索尼也发布了相关VR产品。OLED可以有效消除VR的眩晕感,而从目前产品的分辨率来说与LCD差不多,非常值得期待,OLED将会是VR最好的显示方式,空间巨大。5、国内外面板巨头积极扩产,中国面板产能占比逐步提升目前OLED面板供应以中小尺寸面板为主,三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LG则以大尺寸OLED面板供应为主,二者占据OLED面板销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三星拿下为苹果提供大约1亿块OLED面板的大额订单,将投入最多74.7亿美元在OLED工厂和设备上以提高产能。LG则选择在韩国坡州投资87亿美元建设相关设施,此外,LG原有工厂也正在转向OLED技术。国内京东方与和辉光电最先实现OLED面板量产,华星光电、国显光电、天马、信利等企业也积极跟进,布局OLED生产线。国内OLED面板企业在世代数和产能上都紧追三星和LG,全球OLED生产的垄断格局将逐渐被打破,中国力量将占据重要地位。据IHS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3.7亿片,同比增长54%。另据WitsView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AMOLED面板产能有望达到7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预计2018年的总产能面积约1,470万平方米,成长幅度较今年将近乎翻倍,预计2018年韩系面板厂商的AMOLED产能占比将下滑至76%,中国面板厂商产能占比将提升至19%。6、OLED材料领域机遇巨大。OLED的快速发展将助力整个OLED产业链的爆发,上中下游各个生产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遇。考虑到大部分OLED材料与LCD无法通用,所以OLED上游材料领域的市场机遇更大。OLED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小、毛利率高,在OLED产品总成本中占比达到30%左右,未来空间广阔。OLED上游材料无法与LCD通用的部分,可分为有机材料和辅助材料,辅助材料主要有OLED用膜材料和OLED封装材料,OLED面板出货量的增长将有力带动有机材料和膜材料、封装材料的需求增长。根据DisplayResearch的信息,2015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33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20%。根据行业数据,OLED有机材料约占OLED市场规模的13%左右,2015年OLED终端有机材料的市场份额约为39亿美元,对应的中间体市场份额约为4亿美元,接近25亿元,2020年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的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60亿元。行业竞争情况OLED终端材料生产和有机材料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目前OLED终端厂商主要是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厂商,包括韩国三星SDI、LG化学、德山金属、斗山、日本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美国UDC、德国默克等公司。OLED材料行业限制新进企业的主要门槛是升华材料的专利,当前主流的有机材料技术大多被国外公司所有,且国外公司给这些技术进行了专利保护。日本出光兴产公司拥有专利有2000余项,美国UDC专利有1000余项,德国Novaled专利有400余项,是国际上最主要的OLED材料厂家,这些公司研发基础雄厚,产业化程度高,材料体系健全,竞争能力非常强。中国台湾的OLE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比大陆起步早,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台湾地区材料厂家的快速发展。韩国由于三星和LG作为器件制造商的率先发展,为韩国本土材料企业提供了强力支持,使得韩国本土的OLED的材料企业HI-METAL、DAEJOO、SFC、CS等迅速发展壮大。国际OLED产业发展情况在20世纪末OLED技术问世之后,全球范围众多企业纷纷进军OLED产业,早期OLED面板制造商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其一是小分子OLED阵营,以柯达为代表,索尼、三洋、TDK、eMagin、先锋、三星、LG、铼宝、悠景、宏景、NEC等公司都在其中;另一阵营则是高分子OLED,包括爱普生、DuPont、东芝等公司。与LCD产业相类似,OLED技术的基础研究可以说起源自欧美,产业化在亚洲。在OLED的产业化进程中,日韩提前布局,赶超欧美,目前全球市场已基本被LG和三星所主导。至今,OLED产业基本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1997年-2001年:OLED的试验阶段。OLED从这个阶段开始走出实验室,并开始应用于汽车音响面板、PDA和手机上。但此时产品规格仍很有限(以PMOLED的产品为主),且生产能力不强。日本先锋公司在1997年率先推出了OLED车载显示器,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OLED生产线。随后2001年日本索尼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相继推出13英寸和8.4英寸OLED技术显示屏样品。(2)2002年-2005年:OLED的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OLED开始应用在车载显示、PDA、数码摄像机等众多电子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OLED产业经历了一个炒作时期,超过40家公司表示有意向投资生产OLED。(3)2005年以后:OLED的产业化阶段。在这一时期,OLED技术开始被三星公司应用于手机显示屏。2012年三星和LG均推出了自己的大尺寸OLED有机电视,随着价格和良率方面的改善,OLED有机电视销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大陆OLED产业发展主要历程中国大陆OLED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自此,国内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陆续成立OLED研究部门,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等。涉足OLED领域的企业目前有信利、维信诺、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和辉光电、四川虹视等。2015年9月9日,上海和辉光电正式宣告成功点亮中国首片WQHD柔性OLED技术显示屏,其分辨率高达2K(2560*1440),像素密度525ppi。此外,和辉也开始实现OLED技术产品量产出货,这无疑为国内OLED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材料、人才基础。2015年11月21日,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5.5代技术生产线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5.5代OLED生产线在鄂尔多斯市点亮投产,点亮的产品是京东方首次生产的5.0qHDOLED。该产品项目总投资220亿元,产品定位主要为中小尺寸LTPS及OLED技术高端显示器,2016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产能配比为4千片/月。2016年2月22日,天马在2016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6)上发布了5.5英寸HD的柔性OLED技术显示屏,以及即将量产的5.5英寸HDOLED技术显示屏。同时,天马也展出了FHD分辨率的5英寸和5.5英寸手机屏幕,并表示FHD、WQHD、智能穿戴、车载等产品正在陆续开发且逐步投入量产。影响OLED材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OLED技术优势明显,已成显示领域发展趋势OLED显示与TFT-LCD显示相比,其显示效果好、对比度高、层次鲜明、节能环保、电子产品续航时间长、健康护眼,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另外OLED显示将具有TFT-LCD显示不具有的柔性显示和透明显示的功能。(2)政策大力支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OLED关键材料作为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重点发展。2014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在2016年OLED产能达到40万平方米,国产化材料的配套种类要超过80%。(3)OLED终端应用爆发在手机市场上,苹果已经确定采用OLED显示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产品采用OLED显示屏。在OLED电视领域方面,LG、创维已推出OLED产品,康佳和长虹等厂商也有少量试水产品,另有三星电子、飞利浦和松下等多家大型电视厂商将陆续推出OLED有机电视。在高端智能手表市场方面,目前包括苹果AppleWatch、三星GalaxyGear、LGGWatch、华为HuaweiWatch等都已采用OLED屏。随着OLED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VR领域,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2、不利因素(1)产品价格劣势OLED材料及下游产品,尚处于研发升级并量产阶段。研发投入较大,与生产技术、产品性能等方面已经成熟的TFT-LCD显示技术产品相比,OLED产品在价格上普遍偏高。(2)国外技术先进企业冲击OLED材料行业在国内研究、起步、量产较晚,国内企业与日、韩等国的技术先进企业相比,在技术、良率、成本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在产品性能方面,国内企业优势不明显,导致销售价格偏低,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尔”“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营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放大”或“复制”“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牌扩展形式。同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与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的基础是品牌。试想,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都不需要特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金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和营销调研系统,再经过营销分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营销信息系统。(一)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营销管理者及时提供有关交易的信息,包括订货数量、销售额、价格、成本、库存状况、现金流程等各种反映企业营销状况的信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是从订单到收款整个周期,同时辅之以销售报告系统。订单一收款周期涉及企业的销售、财务等不同的部门和环节的业务流程。订货部门接到销售代理、经销商和顾客发来的订货单后,根据订单内容开具多联发票并送交有关部门。储运部门首先查询该种货物的库存,存货不足则回复销售部缺货,如果仓库有货,则向仓库和运输单位发出发货和入账指令。财务部门得到付款通知后,做出收款账务,定期向主管部门递交报告。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有企业都希望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一周期的各个环节。销售报告系统应向企业决策制定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以利于掌握时机,更好地处理进、销、存、运等环节的问题。新型的销售报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力求及时、准确,做到简单化、格式化,实用性、目的性很强,真正有助于营销决策。(二)营销情报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信息是企业内部已经发生的交易信息,主要用于向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运营的“结果资料”,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是及时捕捉、反馈、加工、分析市场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息,用于提供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料”,帮助营销主管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并指明未来的新机会及问题。市场营销情报信息不仅来源于市场与销售人员,也可能来自于企业中所有与外部有接触的其他员工。收集外部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1)无目的的观察。无既定目标,在和外界接触时留心收集有关信息。(2)有条件的观察。并非主动探寻,但有一定目的性,对既定范围的信息做任意性接触。(3)非正式的探索。为取得特定信息进行有限的和无组织的探索。(4)有计划的收集。按预定的计划、程序或方法,采取审慎严密的行动来获取某一特定信息。营销情报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企业营销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扩大信息的来源和提高信息的质量,企业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改进信息收集工作。(1)提高营销人员的信息观念并加强其信息收集、传递职能。(2)鼓励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经销商、零售商和中间商收集和提供营销信息。(3)积极购买特定的市场营销信息。(4)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包括参加有关展销会、协会、学会,阅读竞争者的宣传品和广告,购买竞争品,雇用竞争者的前职工。(5)建立内部营销信息中心,改进信息处理、传递工作。(三)营销调研系统市场营销调研系统也可称为专题调查系统,它的任务是系统地、客观地收集和传递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信息,提出与企业所面临的特定的营销问题有关的调研报告,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决策。市场营销调研系统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目标和定义上大同小异,研究程序和方法具有共性。(四)营销分析系统营销分析系统是企业用一些先进技术分析市场营销数据和问题的营销信息子系统。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通常由资料库、统计库和模型库三部分组成。1、资料库有组织地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料,营销管理人员可随时取得所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内部资料包括销售、订货、存货、推销访问和财务信用资料等;外部资料包括政府资料、行业资料、市场研究资料等。2、统计库统计库指一组随时可用于汇总分析的特定资料统计程序。其必要性在于: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营销研究方案,不仅需要大量原始资料,而且需要统计库提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测量,以便进行交叉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为测量各变数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各种多变数分析技术,如回归、相关、判别、变异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库分析结果将作为模型的重要投入资料。3、模型库模型库是由高级营销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方法,针对特定营销决策问题建立的,包括描述性模型和决策模型的一组数学模型。描述性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实体分配、品牌转换、排队等候等营销问题;决策模型主要用于解决产品设计、厂址选择、产品定价、广告预算、营销组合决策等问题。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