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一单元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课时目标·导航课时目标·导航1.了解区域的概念,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掌握区域的划分。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理解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其变化,掌握区域产业划分。1.了解区域的概念,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课堂导学·探究课堂导学·探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基础梳理1.区域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__________。地域空间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地域空间●合作探究2012年暑假,济南的王悦同学参观了上海世博园,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王悦参观的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的展览馆。(1)黑龙江馆展示了冰雪世界风光,而海南馆展示了热带沿海风光,两馆对比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提示: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合作探究(2)海南馆展现了天赐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这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提示: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3)试着思考一下,两省的展览馆为什么这样设计?提示:展示了两省独特的优势和特色。(2)海南馆展现了天赐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归纳提升1.区域的主要特征特征作用举例界线有虚有实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行政区域界线明确,气候区、植被区界线模糊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热带雨林气候区域内气候基本一致,与热带沙漠气候区有明显差异区域具有一定特色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季风气候区的特色和优势是雨热同期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西北的荒漠化地区以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华北地区●归纳提升特征作用举例界线有虚有实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边界、异同、特色、联系。特别提醒:不论是自然区域还是社会区域,它的空间范围都是可变的。如黄河三角洲的范围就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国家的版图更是更迭不休。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边界、异同、特色、联系。2.如何科学认识区域?对于区域的科学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2)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区位等。(3)历史文化:主要是指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景观、文化传统、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地方风情等。2.如何科学认识区域?(4)产业结构:产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5)空间结构:包括三次产业分布状况、产业集聚状况、点线面和网络分布状况等。(6)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城市职能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小城镇发展等。(7)优势条件:主要是指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优势条件不能定得过多,否则就难以确定发展重点。(4)产业结构:产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内特别提醒:地理区位不等同于地理位置。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区位的概念是包含位置概念的。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一是绝对位置,即经纬度位置;二是自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与山、川、湖、海、陆等有关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三是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指国家之间、政治集团或军事集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四是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一般所说的地理位置是指前两种。特别提醒:●拓展延伸1.中国区域地理的两大划分方法:一是依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或四大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二是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分析方法:●拓展延伸3.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举例类型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线①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②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③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3.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举例类型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线①第一类型界线气温与温度带界线①1月均温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②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水文界线①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④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四大海域的分界线①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山东半岛蓬莱角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③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类型界线气温与温度带界线①1月均温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第(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而热量带、干湿区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答案:(1)C
(2)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C.区域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解析:第(1)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其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图示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其边界有的二、区域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基础梳理1.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______________、人口状况、_____________、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二、区域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3)划分类型。分类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较小产业活动以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以_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相互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__________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______作用农业非农业基础和依托带动(3)划分类型。分类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较小产业活动以__(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网络状城市和工业___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点(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网络状城市和工2.区域产业结构(1)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差异。2.区域产业结构(2)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______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二、三中期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二、一、三或二、三、一后期第____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农业工业三(2)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合作探究结合“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探究下面的问题。(1)湖南省产业结构有什么变化?试着从各产业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两方面来说明。提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1980年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2000年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规划到2020年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合作探究(2)湖南省的城乡人口结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湖南省城市和交通有什么变化?提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交通运输由线状发展为网络状。(4)试着说明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提示:区域人口和产业活动的变化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2)湖南省的城乡人口结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提升1.关联图记忆区域空间结构的主体内容●归纳提升特别提醒: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提醒:2.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如下: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2.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如下: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3.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如下表:区域发展过程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农业用地规模区域发展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且表现为线状城市区域狭小农业用地规模大区域发展中期出现铁路运输,交通线密集并交织成网乡村地区发展为城镇地区,城市区域扩大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后期交通网络稠密,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并深入区域的各个部分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3.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过程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农业用地规特别提醒:(1)运用图示理解和记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特别提醒:(2)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而且与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是较大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耕地面积广、对农业的投入较多等有关,不能说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2)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阅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①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反映的是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构成,因而图中的数据只表示一种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所以,图上读出的数据只是一种相对的比例关系,不能读出某种要素的具体数量。②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三项,不能随意增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为100%,而不能是小于或大于100%,若是需要估计数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③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重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如果某一要素的数据变化是向右增大,则其他两个要素的数据变化也是向右增大。(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例如:读下图知A地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为20%,第二产业比重为60%,第三产业比重为20%。例如:读下图知A地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为20%,第二产业比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空间结构(
)A.以面状为主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第(2)题,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答案:(1)B
(2)D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和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4)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此图可以帮助我们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化,答题时要注意紧扣题意,不必回答其他方面的变化。第(1)题,根据两图的变化即可作答。第(2)题到第(4)题,分别考查了区域的划分、空间分布形态、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解析:此图可以帮助我们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的答案:(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2)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城镇地域非农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3)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4)农业工业三二一答案:(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基础训练·达标基础训练·达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一、单项选择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解析:第1题,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第2题,这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答案:1.C
2.A(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祆午穿纱,围着火炉吃两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3~4题。3.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4.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①②③ B.④⑤C.①③④ D.②⑤(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解析:第4题,“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春末夏初雨带登陆带来的降水。“黄梅时节家家雨”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时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主要是指容易发生春旱的华北平原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我国西北地区日较差大的特点。第5题,“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指秦岭南北景观的差异。秦岭以南地区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河流众多,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甜菜是中温带作物,不能在亚热带地区种植。答案:3.C
4.D解析:第4题,“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春末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完成5~6题。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完成5~6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C.15.524.560.0 D.37.624.537.9解析:据图可判断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答案:D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工业化程度低,说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低,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高。答案: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014·江苏)《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完成第7~8题。7.“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2014·江苏)《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中提到“……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说明“桃花源”位于山中,土地平旷,出入经过峡谷,据此可判断“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山间盆地。答案: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8.“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桃花源”地处比较封闭的山间盆地中,环境幽静,这种环境的形成主要与地理位置有关。答案:A8.“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二、综合题9.读“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二、综合题(1)产业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________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等。(3)从图中看1980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4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比重发展的趋势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产业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考查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第(2)题,考查的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可直接调用课本知识回答。第(3)题,先通过读图获取1980年和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数据,然后分别比较大小;我国产业结构比重发展的趋势遵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答案:(1)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2)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内部构成(3)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解析:第(1)题考查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第(2)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一单元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一单元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课时目标·导航课时目标·导航1.能够描述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说明区域划分类型和发展总趋势。2.运用比较法,了解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3.运用案例,学会分析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发展阶段理论。1.能够描述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说明区域划分类型和发展总课堂导学·探究课堂导学·探究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的演化●基础梳理1.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2)综合性指标:如__________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文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的演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__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_、历史文化等。(2)总体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条件经济区位平衡不平衡平衡地理条件经济区位平衡不平衡平衡●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以下问题。材料一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3260亿元,增长8.9%。人均GDP已达4283美元。材料二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到2020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为15:12:73。●合作探究材料三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认为:依据“科学发展观”,我们不仅要追求GDP增长,更要提高人民的实际福利水平、环境综合指标……要追求GDP的含金量。(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依据的区域发展的常用指标都有哪些?提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材料三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认为:依据“科学发展观”,我们不仅(2)从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角度来看,由追求GDP的含金量代替追求GDP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转变人们的发展观,经济增长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有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真正目标;有助于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自觉地节约能源,实施清洁生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归纳提升●归纳提升特别提醒: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可将区域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如图所示。特别提醒: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城市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城市力(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解析:第(1)题,人均GDP最高的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83,远小于河南的7.74,排除A选项。城市化水平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1.07,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选项;河南的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7.74,最高,排除D选项。第(2)题,青海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缺乏,不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7.74,说明水资源缺乏,不利于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2.56,说明人均耕地少,不适合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而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0.29,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发展商品农业。答案:(1)C
(2)D解析:第(1)题,人均GDP最高的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表中③省(区)(
)A.社会经济比①省(区)相对落后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C.区域城市化水平高D.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1)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解析:第(1)题,①省(区)人均GDP最高,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最高,第二产业比重也较高,同时城市人口比重最高,所以其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③省(区)人均GDP最低,第二产业比重最低,城市人口比重最低,应为欠发达地区,通过数据对比,其区域发展水平比①省(区)低,所以其社会经济也较①省(区)落后。答案:(1)A
(2)A解析:第(1)题,①省(区)人均GDP最高,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二、区域发展阶段●基础梳理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____,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___表现出明显____________态势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___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_____产业比重迅速上升,_______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____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低少不平衡增长高第二第三资金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___,表现出自给自足的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_____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_______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_____现代化交通、_____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水平____,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_________发展速度水平___,区域内部差异___发展状态低水平_____状态________的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小提高增强加快信息低区域平均高小均衡不平衡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合作探究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提示:自然区位: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区位: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科技实力较强。(2)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目前正在向哪个阶段发展?提示: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合作探究●归纳提升1.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下面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提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特别提醒: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1)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和技术力量、产业结构等。在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时,重点是资源环境。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的空间不断扩大,产业部门增多(区域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资源供给与需求就会发生矛盾。只有当新能源、新材料被不断开发利用或新的能耗少、原材料需求少且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出现的时候,区域才可能得到新的发展。特别提醒:(2)在一定的时期内,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变化不大,但由于科技进步,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拓展延伸世界主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基本途径有哪些?①重新认识老工业基地的现实优势,确立新的主导产业部门。②拓展产业领域,改革单一的产业结构,增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弹性。③加强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的现代化。④大幅度压缩地区比较优势完全丧失、增长潜力枯竭的传统工业部门。⑤逐步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规模,引导新建企业和老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在不发达地区开拓新的工业中心,逐步改变老工业基地工业过于密集的状况。⑥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规划。⑦制定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拓展延伸(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则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第(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3)题,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答案:(1)D
(2)A
(3)B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A.1990~2000年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B.1990~2000年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D.1990~2000年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对上题得出的正确答案,你认为导致这种事实的主要原因是(
)A.江苏仍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C.江苏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D.江苏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很多家庭迁居外地(2)对上题得出的正确答案,你认为导致这种事实的主要原因是(解析:第(1)题,从列表中较容易读出,1990~2000年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第(2)题,区域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这得益于江苏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答案:(1)B
(2)B(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基础训练·达标基础训练·达标一、单项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据此回答1~2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C.再生阶段 D.转型阶段一、单项选择题解析:题干中“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这句话反映了当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微弱,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答案:A(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微弱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2.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解析: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正处于大庆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答案:B(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第3~4题。(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Ⅰ、Ⅱ解析:区域发展规划的制订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图中可以看出,Ⅲ区主要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区域内均有山地,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因此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和Ⅱ区相比,Ⅰ区面积较小,Ⅱ区面积较大,且Ⅰ区主要位于长江沿岸等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答案:D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解析:根据第3题分析可知,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地形应以平原为主;Ⅲ区以山区为主。区间人口迁移方向应为从农村流向城市,选项A正确。平原铁路建设成本一般小于山区,选项B错误。山区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小,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应该是城市化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答案:A(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完成5~6题。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可以反映出(
)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B.交通网络系统不断完善C.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强,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解析:从图中看不出区域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可反映出交通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与区外联系不断增强。答案:B5.图中可以反映出()6.一般在区域发展晚期(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解析:在区域发展晚期,呈现出以下特点: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趋缓,而外围空间的发展呈加速趋势;区域处于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减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D6.一般在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存在着联系,读“产业阶段划分示意图”,回答7~8题。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存在着联系,读“产业阶段划分示意图”7.图中三条曲线表示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据此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上升B.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C.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D.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8.图示阶段4,城市化的特点是(
)A.水平低,速度慢 B.水平高,速度慢C.水平高,速度快 D.水平低,速度快7.图中三条曲线表示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据此判断下列描述正确解析:第17题,第一产业在农业社会比重最大并在区域发展中呈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在工业社会比重最大,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在信息社会比重最大并在区域发展中呈不断上升趋势。第18题,信息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较慢。答案:7.D
8.B(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二、综合题9.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为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解析:本题取材于所学内容而不限于所学内容,突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结合图例,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措施。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写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写环境与生态两方面也可以)。(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移动,即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解析:本题取材于所学内容而不限于所学内容,突出对读图分析能力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一单元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一单元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课时目标·导航课时目标·导航1.了解区域的概念,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掌握区域的划分。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理解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其变化,掌握区域产业划分。1.了解区域的概念,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课堂导学·探究课堂导学·探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基础梳理1.区域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__________。地域空间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地域空间●合作探究2012年暑假,济南的王悦同学参观了上海世博园,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王悦参观的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的展览馆。(1)黑龙江馆展示了冰雪世界风光,而海南馆展示了热带沿海风光,两馆对比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提示: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合作探究(2)海南馆展现了天赐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这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提示: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3)试着思考一下,两省的展览馆为什么这样设计?提示:展示了两省独特的优势和特色。(2)海南馆展现了天赐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归纳提升1.区域的主要特征特征作用举例界线有虚有实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行政区域界线明确,气候区、植被区界线模糊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热带雨林气候区域内气候基本一致,与热带沙漠气候区有明显差异区域具有一定特色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季风气候区的特色和优势是雨热同期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西北的荒漠化地区以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华北地区●归纳提升特征作用举例界线有虚有实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边界、异同、特色、联系。特别提醒:不论是自然区域还是社会区域,它的空间范围都是可变的。如黄河三角洲的范围就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国家的版图更是更迭不休。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边界、异同、特色、联系。2.如何科学认识区域?对于区域的科学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2)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区位等。(3)历史文化:主要是指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景观、文化传统、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地方风情等。2.如何科学认识区域?(4)产业结构:产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5)空间结构:包括三次产业分布状况、产业集聚状况、点线面和网络分布状况等。(6)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城市职能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小城镇发展等。(7)优势条件:主要是指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优势条件不能定得过多,否则就难以确定发展重点。(4)产业结构:产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内特别提醒:地理区位不等同于地理位置。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区位的概念是包含位置概念的。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一是绝对位置,即经纬度位置;二是自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与山、川、湖、海、陆等有关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三是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指国家之间、政治集团或军事集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四是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一般所说的地理位置是指前两种。特别提醒:●拓展延伸1.中国区域地理的两大划分方法:一是依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或四大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二是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分析方法:●拓展延伸3.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举例类型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线①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②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③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3.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举例类型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线①第一类型界线气温与温度带界线①1月均温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②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水文界线①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④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四大海域的分界线①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山东半岛蓬莱角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③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类型界线气温与温度带界线①1月均温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第(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而热量带、干湿区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答案:(1)C
(2)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C.区域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解析:第(1)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其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图示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其边界有的二、区域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基础梳理1.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______________、人口状况、_____________、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二、区域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3)划分类型。分类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较小产业活动以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以_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相互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__________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______作用农业非农业基础和依托带动(3)划分类型。分类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较小产业活动以__(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网络状城市和工业___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点(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网络状城市和工2.区域产业结构(1)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差异。2.区域产业结构(2)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______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二、三中期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二、一、三或二、三、一后期第____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农业工业三(2)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合作探究结合“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探究下面的问题。(1)湖南省产业结构有什么变化?试着从各产业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两方面来说明。提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1980年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2000年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规划到2020年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合作探究(2)湖南省的城乡人口结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湖南省城市和交通有什么变化?提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交通运输由线状发展为网络状。(4)试着说明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提示:区域人口和产业活动的变化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2)湖南省的城乡人口结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提升1.关联图记忆区域空间结构的主体内容●归纳提升特别提醒: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提醒:2.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如下: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2.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如下: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3.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如下表:区域发展过程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农业用地规模区域发展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且表现为线状城市区域狭小农业用地规模大区域发展中期出现铁路运输,交通线密集并交织成网乡村地区发展为城镇地区,城市区域扩大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后期交通网络稠密,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并深入区域的各个部分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3.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过程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农业用地规特别提醒:(1)运用图示理解和记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特别提醒:(2)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而且与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是较大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耕地面积广、对农业的投入较多等有关,不能说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2)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阅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①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反映的是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构成,因而图中的数据只表示一种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所以,图上读出的数据只是一种相对的比例关系,不能读出某种要素的具体数量。②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三项,不能随意增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为100%,而不能是小于或大于100%,若是需要估计数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③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重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如果某一要素的数据变化是向右增大,则其他两个要素的数据变化也是向右增大。(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例如:读下图知A地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为20%,第二产业比重为60%,第三产业比重为20%。例如:读下图知A地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为20%,第二产业比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空间结构(
)A.以面状为主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第(2)题,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答案:(1)B
(2)D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和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4)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此图可以帮助我们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化,答题时要注意紧扣题意,不必回答其他方面的变化。第(1)题,根据两图的变化即可作答。第(2)题到第(4)题,分别考查了区域的划分、空间分布形态、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解析:此图可以帮助我们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的答案:(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2)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城镇地域非农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3)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4)农业工业三二一答案:(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基础训练·达标基础训练·达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一、单项选择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解析:第1题,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第2题,这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答案:1.C
2.A(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祆午穿纱,围着火炉吃两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3~4题。3.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4.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①②③ B.④⑤C.①③④ D.②⑤(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解析:第4题,“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春末夏初雨带登陆带来的降水。“黄梅时节家家雨”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时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主要是指容易发生春旱的华北平原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我国西北地区日较差大的特点。第5题,“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指秦岭南北景观的差异。秦岭以南地区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河流众多,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甜菜是中温带作物,不能在亚热带地区种植。答案:3.C
4.D解析:第4题,“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春末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完成5~6题。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完成5~6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C.15.524.560.0 D.37.624.537.9解析:据图可判断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答案:D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工业化程度低,说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低,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高。答案: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014·江苏)《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完成第7~8题。7.“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2014·江苏)《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中提到“……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说明“桃花源”位于山中,土地平旷,出入经过峡谷,据此可判断“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山间盆地。答案: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8.“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桃花源”地处比较封闭的山间盆地中,环境幽静,这种环境的形成主要与地理位置有关。答案:A8.“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二、综合题9.读“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二、综合题(1)产业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________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等。(3)从图中看1980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采购合同违约责任
- 燃料油购销合同样本格式
-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编写
- 购销合同与采购合同的关系
- 快餐盒销售合同
- 金融投资顾问合同
- 网络内容推广合同
- 借款合同范本的简化版本解读
- 企业员工培训条款
- 精准广告制作费用合同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课件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含2课时)
- 2023-2024学年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英语(一诊)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南平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 木材的艺术与工艺品
- 校长离任审计2022-2023年度述职报告工作总结(5篇)
- 眼科护理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 GB/T 43564-2023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田径场地
- 校园帮帮项目介绍
- 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安保维稳工作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