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走进文本,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揭示的人生哲理。了解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一、理清文章思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二、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找出“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三)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散文阅读信息筛选、整合的方法训练
训练目标:
学习筛选、整合、表述信息的技巧规范答题方法一应忠实于原文,忌就题答题,主观臆断。
规范答题方法二三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值。规范答题方法四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规范答题方法五应有“点睛”之词,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规范答题方法六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原则:忠实于原文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步骤:第一步带着问题
读文章第二步把握大意
读试题第三步结合原文巧作答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明确概念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所谓“表述”,是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基本方法
1、主旨辐射法:根据题目要求,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为导向,研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2、词句提取法: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表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辨别、重组。3、题干反溯法:利用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返回到文中筛选并整合信息。“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6分)(06福建卷)4、标志提示法:抓住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⑴筛选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的依据。⑵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⑶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结构要大体一致,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为了准确地筛选、整合和表述,作题时还需重视以下几个细节:
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朱海丽一、2007年考纲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命题预测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到高考试卷字数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这实在也是很不正常的现象。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命制的2007届几套模拟测试题都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这为小说成为高考阅读材料开了一个好头。2007年高考要以一个课改后崭新的面貌出现,现代文阅读考查小说的可能性非常大。1.考查重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的情节、高潮、人物形象、语言、结尾、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考题选材重点对象: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可能: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材料的选择: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重视《课标》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经过群雄角逐,演进为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三国归晋,由司马炎统一中国。书中写出了这期间天下分崩、风起云涌的诸多历史事件。(外戚宦官之祸,董卓袁术入京,袁绍割据,孙策崛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丕建魏,刘备、孙权称帝,彝陵之战……)主题是拥刘贬曹。“文不甚深,言不甚白”。作者罗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生于元末,卒于明初。《三国演义》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课文选篇有《宝玉挨打》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6.现代小说(1919——1949)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杨沫的《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古华的《芙蓉镇》都是名家名作。当代崛起的小说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王蒙、路遥、柯云路、张抗抗、王安忆、贾平凹、余华、苏童、铁凝等。“80年代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李傻傻……
7.当代小说(1949-2006)
1、《药》2、《项链》3、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差别》)4、《荷花淀》5、《春之声》
6、《宝玉挨打》7、《阿Q正传》8、《变形记》9、《失街亭》10、《棋王》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家》《呐喊》《彷徨》《红楼梦》把你读过的小说题目作者主人公写下来的。四、高中必修学过的小说回顾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五、关于小说的常识六、设题方式及答题方法(一)人物类题(或“形象类”)(二)情节类题(三)环境类题(四)语言类题(五)主题类题(六)技巧类题(七)作用类题……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设题三种题型:1.分析塑造手法;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3.通过社会环境,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鉴赏人物形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方法指导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项链》)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失街亭》)3、从人物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人物。(《药》《阿Q正传》)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对人物作面面观。(《阿Q正传》)(二)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理解和分析小说情节的意义。(《失街亭》马谡三笑的作用)设题三种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1、理清小说的结构,什么地方是伏笔,什么地方是照应。(《项链》结局发现项链是假)2.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以事物《项链》、事件《西游记》、时间、人物、地点等为线索)3.抓住场面4、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人物性格发展的曲线)。(《荷花淀》伏击战的安排)5.揭示主题的深刻性方法指导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设题题型三种: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三)理解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着眼于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分析环境对主题的暗示作用。(《阿Q正传》《药》)3、分析环境对故事气氛的渲染作用。(《药》)4、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棋王》)5、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荷花淀》)方法指导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阿Q正传》《曹操献刀》)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举人老爷和赵家排了转折亲”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鲁迅的幽默冷峻深刻;孙犁的娟秀柔美,诗情画意。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四)分析小说的语言(五)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1、通过环境、背景了解小说的主题。(《药》)2、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项链》)3.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4.从整体倾向看主题。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作主观臆断。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A、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D、不同顺序的作用。(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3.答题步骤(1)认真读题(文题)预测联想;(2)浏览首句,了解梗概;(3)阅读全文,边读边画(重点: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时间、数据和有关资料、主要事实和典型形象;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语言的特点和修辞的作用);(4)审题干(判断答题的范围和要求);(5)开始答题(把握文体特点和作者的感情线索);(6)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论述类文本
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必考)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⒈理解重要概念⒉理解重要句子⒊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⒋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5.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6.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主要特征
一、议论性较强。二、观点鲜明。三、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的解题过程指导
一、整体感知,提要钩玄明大意
1.克服不良的解题习惯。
①做选择题只看题目不看材料的浮躁心态。②不先阅读材料,直接看题目然后到文中找答案。
2.快速整体把握文章⑴抓关键语句,作简要勾画。
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
⑵按写作模式预测行文,逐段概括内容。
解题过程
①直接宣布新观点、新理论的句子。②阐述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句子。③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④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解题过程
2.根据赋分定答案要点。
1.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①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②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③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二、明确要求,察亮眼睛审题干
解题过程
三、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
1.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2.对照比较:
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3.排除确认
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干扰项的设置方式:1.过于绝对2.以偏概全3.混淆时间4.模糊范围5.无中生有
6.偷换概念7.答非所问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规律
一、解读考纲。二、剖析样卷。三、能力迁移。具体要求1、
分析综合C(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
鉴赏评价D(1)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情感态度)(2)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价值观)(3)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审美判断)3、探究F(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篇)(2)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线)(3)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点)二、剖析样卷(一):传记阅读常识与术语传记:(一)、自传。(二)、他传(叙述性传记、人物评传)。自传特点:第一人称。作者即传主。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叙述性传记特点:第三人称。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人物评传特点:第三人称。“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传中有评,评中有传。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传记阅读示例《居里夫人自传》(节选)16、请找出最能概括居里夫人在战争时期行为的指导思想的一段话,并作简要分析。(4分)前一问(筛选信息)后一问(鉴赏评价)“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们当然也不能例外。”(筛选信息)这句话是居里夫人思想认识的核心,是居里夫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国难当头时刻的体现,它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和我国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类似。(评价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即从传主身上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17、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居里夫人是怎样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请用摘要原文编写提纲的方式列出居里夫人所做的主要工作。要求提纲显示三个层次。(5分)(分析综合)提纲:提供X射线检查,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1)装备设施:a创建和改造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
b装备20多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2)培养技师:a建议在护士学校增加X射线照相科。
b培养150名X射线照相技师。(整合文中信息)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的研究工作,而去做普通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6分)(探究)首先,国家危难当头,居里夫人把国家需要摆在第一位,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地救护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因为战争推迟了镭的研究,但保卫了国家就从根本上保住了镭的研究。(主观分析)其次,事实上,德国向法国宣战以后,居里夫人主持的研究所,其他人员和学生都上了前线,现实不容许那个时候继续从事镭的研究。(客观分析)(主客观辩证分析)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写别的不相关的人物,而是在记叙与自己战时与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等人物。不写这些人物,无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而通过写这些人物,侧面反映了自己一段生命过程,展现了一幅法国人民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个人与群体、祖国的辩证关系)至于赞美这些人的无私、勇敢和智慧,不是虚言赘笔,而是居里夫人开阔胸怀谦虚品质的自然流露。她赞美普通人并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这是她的伟大之处,(平凡成就伟大。“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学习。(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总结规律:(一)言之成理的几个要素:1、
观点鲜明。2、
“观点”(正题、反题)在题干中,“论据”在文本中。3、
辩证说理:内外因因素,主客观因素,把个人放在时代中,把伟大放在平凡中,说理婉转留有余地。(二)对人物(高考选材可能是正面人物题材)的探究评价:
辩证分析1、
主观思想——客观成就2、
先天禀赋——后天历练3、个人——时代(或集体、国家)4、
平凡人生(不拔高)——伟大人格(不溢美)三、迁移训练(一):《巴金的道路》(1)、作者是怎样评价巴金的?请在文中找出这个核心句,并分析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印证这一核心的。(5分)(分析综合)①“巴金毕竟是难得的一位具有理想和道德感的作家;虽然在思想方面,欠缺应有的深度。”(2分)②巴金是“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的重要作家。《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高峰。③四十年代巴金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创作和译著主要反映了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困境,缺乏思想深度。《寒夜》就是一个例证。④经历“文革”之后,巴金创作的《随想录》恢复了一个正常中国人的良知,但就它实际达到的思想界域而言,并未超出一般民众的见识。(2)、《巴金的道路》是一篇人物评传,作者紧扣“道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了评述?本文行文有什么特点?试由此概括人物评传的一般写法。(5分)(鉴赏评价)①思想轨迹,创作历程。(2分)②先分析思想轨迹,再展示创作历程。有评有传。(1分)③分析思想轨迹,叙述生平事迹,展示人生道路。/紧扣传主特点,有评有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任答两点即可。2分)(3)、有人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作者在谈到巴金创作《随想录》时却说,《随想录》“其实不过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你认为这样评价巴金中肯吗?为什么?(5分)(探究)
答案一:这样评价中肯。①文本中的“其实不过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是指《随想录》的创作,并没有涵盖巴金一生的创作。②“以《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为标志,巴金度过了他的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的英雄主义的全盛时期”,经历“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有所觉悟,有所忏悔”,但“也是有所保留的”③“就它实际到达的思想界域而言,并未超出一般民众的识见”。所以,用“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来评价巴金晚年特别是《随想录》的创作,是中肯的。答案二:这样评价不中肯。①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是学界公认的说法。②
“以《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为标志,巴金度过了他的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的英雄主义的全盛时期”,在经历了“文革”之后,他倡导说真话,真诚的忏悔,“写出为大家所盛赞的《随想录》”
“作为作家的正义与良心的见证”。③虽然“也是有所保留的”,但“指出巴金言说的语境的严峻性仍然不是多余的”,“至少,他的关于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迄今仍然不能为时代所接受”,这些胆识说明巴金的良心远远超过“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所以,用“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来低调评价巴金,这是站在“后人”的高度苛求“古人”,是不中肯的。
考纲回放:3、探究F(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篇)(2)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线)(3)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点)小结:(1)第三题是探究题。出题角度是“探究”部分的一个“点”,即“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其实间接考到了“线”和“篇”,即“探讨文本反映的人文文精神和时代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可见,做探究题,应该有“点”“线”“篇”联系分析的眼光。“点”——“线”——“篇”“点”不离“线”,“线”不离“篇”。
(2)论据从文本中来,或同一论据稍作变通,或有所取舍为我所用,此即为辩证思考。剖析样卷(二):访谈阅读常识与术语访谈:一、人物访谈。二、专家专访。人物访谈特点:1、受访者是杰出人物或明星人物。2、目的是展示人物重大成就、成长经历、情感及修养等。3、访谈或抓住人物重大成就由果推因、逐层展开,或追问成长经历引导比较、适时应和,或叩开人物内心世界反问设疑、推波助澜等等。专家专访特点:1、受访者是具有话语权(见解正确、独到、深刻)的权威或专家。2、针对热点、焦点、公众关注的问题。3、访谈或紧扣主题(焦点、热点)、究果追因,或由浅入深、逐层展开,或单刀直入,倒金字塔布局。访谈术语:访谈,是以问(记者)答(被访者)的方式展开,因此,记者提问方式常常是出题点所在。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紧扣主题(焦点、热点),究果追因;2、由果(成就)推因(成长过程),逐层展开;3、引导比较,窥探心灵;4、设疑应和,推波助澜;5、单刀直入,倒金字塔布局。要把握每种提问的方式的特点与作用。剖析样卷(二):“专家专访”阅读市一模实用类文本阅读
18、请结合访谈内容,具体说说这篇人物专访之所以成为一片优秀新闻作品的原因。(5分)(分析综合)(1)
采访的关于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2分)(2)
采访的对象身份特殊,见解独特、深刻。(2分)(3)
采访者抓住要害,提问层层深入。(2分)以上三点答对其中两点即可。19、本文受访者马悦然先生对中国文学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5分)(鉴赏评价)
热爱中国文学,关注中国文学。(2分)(一)长期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特别是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障碍是翻译太差;(三)他亲自为山西作家翻译作品;(四)他对中国文学充满期待,对浮躁的现状充满忧虑。(结合文本分析3分)20、从文本看,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态?(5分)(探究)(1)、渴望,同时心态复杂。(1分)(2)、主观原因:改革开放之后,综合国力促使民族自尊心增强,急功近利、浮躁思想也增强了,所以渴望得奖;客观原因: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个奖项。(3)、辩证看待这种心态:渴望得奖,希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可以理解,值得肯定;但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获奖而不屑一顾,更不能妄自菲薄。总结规律(一)1、访谈信息筛选:切不可忽视记者提问中包含的信息。2、访谈信息整合:“问”的信息+“答”的信息。总结规律(二)对焦点问题的探究评价:辩证分析1、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2、
个人因素——社会因素3、
积极因素——消极因素4、
个别(或眼前)利益——公众(或长远)利益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6、零和思维——双赢战略7、竞争——合作8、传统文化——现代观念9、继承传统——扬弃革新10、人文思想——科学精神
剖析样卷(三):“人物访谈”阅读广一模实用类文本阅读
15、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请写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一个结论。(分析综合)(4分)(1)、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戴金星院士取得的巨大成果是什么?②戴金星院士的成功因素是什么?③如何看待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的问题?(2)、对应的结论:①提出了“煤成气”理论,并由此发现了大批大气田,使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并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②略。③略。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访谈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鉴赏评价)(5分)(1)
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分析略)(2)
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分析略)(3)
适时应和,便于沟通。(分析略)17、戴金星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并希望年轻人也能像他当年那样作出“选择”。你对戴金星的“不后悔”是怎样看的?对戴金星的“希望”又是怎样看的?请作简要阐述。(分析探究)(6分)(1)
对“不后悔”的看法:①正因为当年的选择(主观志向),才成就了今天的一番事业(客观成就)。②正因为当年的选择(主观志向)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为神州争了“气”(客观成就)。③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个人与祖国),值得学习。(2)
对“希望”的看法:我们应该像戴金星院士所希望的那样,为祖国打开地球的奥秘,为人类寻找更多的能源。我们应该像戴金星院士那样选择,即只要是献身祖国、献身科学,都值得肯定。我们不必都如戴金星院士那样选择,个人兴趣不同,志向有别,只要是国家需要的选择,都值得肯定。(以上答案各三点,分别答对一点即为满分。)
(思考角度:或求同,或存异。)(价值判断: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性张扬不背离公共道德。)解题规律回放:(一)言之成理的几个要素:1、
观点鲜明。2、
“观点”(正题、反题)在题干中,“论据”在文本中。3、
辩证说理:内外因因素,主客观因素,把个人放在时代中,把伟大放在平凡中,说理婉转留有余地。(二)对人物(高考选材可能是正面人物题材)的探究评价:辩证分析:1、
主观思想——客观成就2、
先天禀赋——后天历练3、个人——时代(或集体、国家)4、
平凡人生(不拔高)——伟大人格(不溢美)迁移训练(二):人物访谈文本阅读
(1)与①、②两节相比,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提问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4分)
(鉴赏评价)【答案】①、②两节,记者针对被访者相关问题直接提问,③、④两节记者主要以常人怎样、您怎样的方式提出问题,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其目的是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解析】
此题考的是“对文本特色的深度思考”。访谈的提问方式及其术语要牢牢掌握并灵活运用。访谈术语回放:访谈,是以问(记者)答(被访者)的方式展开,因此,记者提问方式常常是出题点所在。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紧扣主题(焦点、热点),究果追因;2、由果(成就)推因(成长过程),逐层展开;3、引导比较,窥探心灵;4、设疑应和,推波助澜;5、单刀直入,倒金字塔布局。要把握每种提问的方式的特点与作用。(2)在这篇访谈中,王洛宾对音乐有怎样的看法?(5分)
(筛选信息与鉴赏评价结合起来考查)【答案】①王洛宾认为尽管音乐给他带来一生的坎坷,,但音乐是可以陶冶的人的性情的,尤其是在挫折、痛苦中,音乐是心灵的抚慰,给人以激励与鼓舞。②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音乐抒发的是民族的情感,展示的是民族的心灵。【解析】此题考查人物的思想感情倾向与认识,需要从整体把握,筛选信息,推断整合。
(3)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王洛宾,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音乐五百年之宏愿。(节选自《王洛宾墓志铭》,有删改)在②节的访谈中,王洛宾就记者“辉煌”的提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王洛宾有没有想过拥有辉煌?请结合上面的资料,说明你的理由。(探究人生价值6分)【答案一】有。①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有其理想与目标。材料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指的是把民歌的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一追求的过程与目标的实现就是一种辉煌。②五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回答记者关于“辉煌“的提问,意在说明辉煌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表明被访者心中是存有辉煌的,只是对辉煌有着理智的认识。③在补充的材料中,谈到了“洛宾名重”,从结果看,他用一生的追求实现了人生辉煌;另这则材料中还谈到他“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音乐五百年之宏愿”,表明他一生有着“辉煌”的梦想与追求。【答案二】没有。①王洛宾被民歌的美所吸引,醉心于去表现这种美,让更多人感受分享这个美,他追求的是生命的内含而不是最终辉煌的结果。②他引用小和尚的故事来回答记者关于“辉煌”的提问,透露出他注重追求的过程,而不一味关注辉煌的结局。③补充的《墓志铬》材料中提及五洛宾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谈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可以看出他醉心的是音乐的本身而不是最后的成果与荣誉。【解析】这是道探究性试题,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探究:点—线—篇)总结规律回放:(一)言之成理的几个要素:1、
观点鲜明。2、
“观点”(正题、反题)在题干中,“据”在文本中。3、
辩证说理:内外因因素,主客观因素,把个人放在时代中,把伟大放在平凡中,说理婉转留有余地。(二)对人物(高考选材可能是正面人物题材)的探究评价:辩证分析1、
主观思想——客观成就2、
先天禀赋——后天历练3、个人——时代(集体、国家)4、
平凡人生(不拔高)——伟大人格(不溢美)小结:(1)此题和《巴金的道路》第三题命题角度一样,解题思路还是由“点”入手,联“线”到“篇”。“点”——“线”——“篇”“点”不离“线”,“线”不离“篇”。(2)论据从文本中来。所谓辩证分析,体现在论据的使用上,就是在文本中挑选为我所用的论据。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学语文组刘老师一、考点解析
2007年全国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这篇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译成中文时,标题被改成了《布热津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从新闻的角度看,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4)答:不好。“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是一个不合事理的题目,它的反常和奇怪消除了群众厌烦平庸的心理,而要认真地看一看到底是一篇什么报道(新颖,悬念),新闻的可感性大大提高(作用);呼应文章内容,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而改后的题目则比较平和,不会产生这种效果。(比较)这篇新闻写的是时过境迁的事,却获得当年美国新闻大奖“普利策奖”其魅力何在?(6)答:
(1)作者记录下了自己的观察,没有夸张,没有议论,没有联想,用事实说话,新闻因而具有极其强烈的可感性和真实性。(2分)(2)作者在平静的表面背后,却蕴藏着极为饱满的情感张力。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1分),旨在唤醒人们对人类所经历过巨大苦难的回忆,唤醒人们对自身深沉的悲悯和反思以及对今天和平安宁生活的珍惜。(2分)(3)这种作用远远超越了新闻作品所能具有的一般功能,如同一首经典的诗一样超越时空,从而具有思想和情感上的强大穿透力。(1分)二、课堂基本步骤(一)访谈的基础知识及考查方式
1、访谈就是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2、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2)
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1.1机械运动(第2课时)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5.4.2-动态规划-0-1背包问题-动态规划求解
- 2024年江西客运资格证种类
- 2024年客运从业资格证什么样子
- 2024年客运司机从业资格证
- 2024年长沙客运实操考试
- 吉首大学《教师礼仪与修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场景速写》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床夹具设计》试卷18
- 吉林艺术学院《全媒体新闻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慢性肾衰竭-课件
- 罗兰贝格-正泰集团品牌战略项目-品牌战略设计与高阶落地建议报告-20180627a
- 2024砍伐树木合同书
- 2024年02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事业单位2024年第一季度公开招聘167名工作人员0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 财政收支业务管理制度
- 第24届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WMO省级测评六年级试卷【含答案】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 中国计算机系统集成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现代物流管理 试卷及答案 C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