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广东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1页
教案广东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2页
教案广东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3页
教案广东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4页
教案广东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中图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是自主学习,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合作、探究,核心是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进行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为教学为教学目的,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吻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绘制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理解昼夜交替的意义,理解晨昏线(圈),并能正确判断晨线和昏线。2、理解地理经度和地方时的关系,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理解北京时间。3、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观察各种图形,从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运用,从而发散思维,并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声像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无神论的教育,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了启发点拨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练习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注意讲练结合。重视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流程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应以了解、学习研究地理问题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操作设计意图及反馈环节(一)设疑布难导入新课1、以古诗“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提问为什么会“古岸崩欲尽”呢?来设疑布难,导入新课。2、动画演示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运动,学生从侧面、南、北两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感受地球自转运动。设计疑问,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从而符合认知心理。复习上一节的知识点同时自然导入新课环节(二)启发导学观察研讨1、昼夜交替学生依次观看昼夜半球明显的地球自转运动侧视图、俯视动画等动画课件,讨论:如何在不同视角的地球运动图上判断晨昏线?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侧视图、俯视图中晨线与昏线判断的规律。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多媒体演示,画不同角度的晨昏线图。选代表上台讲解。画图强化理解。通过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晨昏线的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课程整和的终极目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时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总结规律,以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突破难点。学生观察的非常认真,晨昏线图画得也很好,但上台讲解时比较紧张,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需要教师引导归纳。设问自学解决问题2、地方时指导学生自学入手,在有丰富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学生分组自学活动为主,老师只要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并练习设计:雅典奥运会足球赛是当地时间上午9:00开始,我们在深圳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观看刚好看到整个直播实况?当我们正在收看直播的时候,美国的居民大都都在干什么?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计算。设计意图:时区划分、地方时、区时的换算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件的展示以及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够明确概念,学会观察对比,开拓思维,培养其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设问复习,强调区时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概念。学生小组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加入一些小组的讨论中,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动手操作实验探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操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拿一把雨伞,将其撑开比作北半球,则雨伞端代表北极,伞的支架杆代表经线。当雨伞不动时,从“北极”向下用水杯倒水,则发现水珠从伞布上沿“经线”向南流动。若将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水珠流动轨迹是否和刚才相同?如不同,水珠偏离“经线”的方向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理解地球偏向力产生的现象,并总结规律,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本实验用具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分组操作讨论后,得出结论。关于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断,教师适当的归纳总结,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思考解答疑问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注意避开地转偏向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利用地转偏向力取得效益的事例及成因。1、如果在北半球河岸边建港口,最佳位置是左岸还是右岸?“古岸崩欲尽”是如何发生的?2、南半球某国有一条河流中,沙金含量很高,吸引力世界各国的淘金者纷纷前往。假设我们也去淘金,请同学们想一下,在这条河河左岸还是右岸收获会更大?为什么?这些问题与实际联系紧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引起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灵活思维,发展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也解答了古诗中的疑问。由于这些问题是发生在身边的现象,与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体验感比较强,讨论的态度积极,但他们对一些常识的概念掌握的不清楚,比如:不知道沙金的概念。今后注意事先把此类概念先介绍清楚。环节(三)知识检测能力考察1、假设一架飞机于当地区时5月10日12点,从某机场(西经58度)起飞,经过18小时飞行,抵达北京国际机场。试问:飞机到达时,北京时间是几点?2、我国的京广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方向的铁轨左侧受的摩擦力大还是右侧受的摩擦力大?精选习题,本着立足基础,重视实践,梯度清晰,难度适当的原则,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形式,对学生进行检验和考察。从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所学知识。结束课程小结课程,布置作业通过作业进一步理解本课内容.板书设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 昼夜交替

1、昼和夜的形成

2、太阳高度的变化

3、昼夜交替的成因和周期

二、 地方时的变化

1、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3、日界线

4、北京时间

三、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偏转规律:“南左北右”

2、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教学反思以上是我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改革教材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我主要是通过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地理知识及其自己的生活阅历,灵活地运用到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对复杂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达到了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创新。

教学过程中我的创新点是:

1、在教材处理上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从一首古诗入手,设计疑问,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符合认知心理。

2、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活动占的比重较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突出教师指导作用,达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师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存在不足:

1、这节课教学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