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化学复习建议_第1页
2023届高考化学复习建议_第2页
2023届高考化学复习建议_第3页
2023届高考化学复习建议_第4页
2023届高考化学复习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

高考评价体系02

高考化学试题研究03

典型题目分析04

高考趋势分析目录01

高考试题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三维一体考查形式一核四层四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选才

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主要特征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论是全国统一命制的试卷,还是分省命制的试卷,均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这是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命题中落实和深化的具体表现。“金线、银线、串联线”

单旭峰《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真实问题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

生产环保情境

学术探索情境

实验探究情境

化学史料情境02

湖北高考试题研究双减

稳定融合

创新核心素养

2022年湖北卷总体感受

立足学科特征,强化素养导向,深化基础性、应用性,体现了“双减”政策,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试题立意高远,选材考究,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做到了高起点、低落点,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考查。巧设情境,强化关键能力,情境的新颖度、命题角度、题型不固化,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体现出命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图文并茂,考查思维品质,利用图形、图表、反应流程等多种形式考查获取信息、吸收整合信息能力,全面考查化学学科素养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号分值题型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及考查点难易程度13选择化学与生活明矾净水、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排骨炖汤加醋、茄子切开变色容易23选择有机化学基础结合莲藕的多酚类物质结构考查酚类和酯类的性质、红外光谱容易33选择化学与工艺结合湖北地域文化考查武当山铜铸鎏金工艺“金汞漆”的化学反应原理及性质、铜覆金的电镀工艺容易43选择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结合具体溶液环境考查常见离子共存问题及络合反应容易53选择化学与生命考查与生命过程相关常见物质的化学常识:维生素还原性、蛋白酶催化水解、CO2人工合成淀粉、核苷酸合成核酸容易63选择化学基础实验结合实验目的考查实验装置或现象容易73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C60非晶态碳玻璃的结构与性质:自范性、同素异形体、杂化、晶体结构与性质容易83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结合硫代碳酸钠制备原理考查反应熵变化及陌生物质的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中等93选择晶胞的结构配位数、均摊法、影响晶胞棱长的因素中等103选择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结合铍、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离子电荷与半径比相近判断物质的性质中等114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磷酸三叠氮分子极性、结构、电子式,根据结构预测加热分解的产物中等124选择酸碱质子理论结合酸碱质子理论考查物质酸性强弱比较中等134选择同位素示踪法结合醛与水在酸催化的平衡反应考查同位素含量的变化中等偏难144选择电化学以电解法制备

考查电化学原理:电子转移、电极反应式、离子移动等中等偏难154选择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结合亚砷酸和酒石酸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

图计算平衡常数、判断酸碱性的强弱及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难题号分值题型考查内容考查点难易程度1614大题物质制备实验磷酸的纯化:常见仪器的名称、冷凝管的冷凝原理、干燥剂的作用、毛细管的作用、水浴加热的目的、过饱和溶液结晶方法、热过滤、氢键较难1714大题有机化学改善睡眠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反应类型、核磁共振氢谱、结构简式、产率计算、同分异构体位置异构、反应机理较难1813大题工艺流程题盐湖提锂:物质的转化、结晶方法、热过滤、离子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的分析与判断较难1914大题化学反应原理探究”CaO-Al-H2O”发热原理:盖斯定律、Ksp、变量控制、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发热原理的探究较难1、试题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如1、2、3、182、关注化学与生命、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保,如5、8、14、173、关注化学与技术、当代科技凸显学科价值,如2、3、9、13、184、重视实验探究,关注变量控制、实验操作,如17、18、195、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融合,突出水溶液中平衡考查,如15、19(2022湖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2022湖北)2.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发生显色反应(2022湖北)3.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1、试题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如1、2、3、18(2022湖北)5.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C.淀粉可用CO2为原料人工合成

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2022湖北)8.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NaHS(s)+CS2(1)=Na2CS3(s)+H2S(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S3不能被氧化

B.Na2CS3溶液显碱性C.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

D.CS2的热稳定性比CO2的高2、关注化学与生命、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保,如5、8、14、17(2022湖北)14.含磷有机物应用广泛。电解法可实现由白磷直接制备Li[P(CN)2],过程如图所示(Me为甲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1molLi[P(CN)2],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电子2molB.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P4+8CN--4e-=4[P(CN)2]-C.在电解过程中向CN-铂电极移动D.电解产生的H2中的氢元素来自于LiOH

有机膦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磷碳键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杀虫剂、阻燃剂、洗涤剂、催化配体、医药分子、光引发剂等各个领域。磷工业上一般首先将白磷转化为三氯化磷(PCl3)或磷化氢(PH3),进而制备有机膦化合物。然而,基于这两个磷转移试剂的合成方案,原子经济性和选择性普遍较低,并且产生大量含氯废弃物。此外,生产和使用具有强腐蚀性的PCl3和超强毒性的PH3气体伴随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基于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将白磷直接转化为有机磷化合物,从而摆脱对PCl3和PH3的依赖。中国作为磷储量大国,有众多课题组在研究白磷直接活化。厦门大学赵玉芬院士、北京大学席振峰院士、北京大学张文雄教授、复旦大学周锡庚教授、南京大学朱从青教授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高效高选择性地活化白磷进而构建有机膦化合物仍然极具挑战性。

关注环保、关注健康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22湖北)17.化合物F是制备某种改善睡眠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2)化合物B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有___________组。(3)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4)DE的过程中,被还原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被氧化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5)若只考虑氟的位置异构,则化合物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6)已知AD、DE和EF的产率分别为70%、82%和80%,则的总产率为___________。(2022湖北)2.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发生显色反应(2022湖北)3.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3、关注化学与技术、当代科技凸显学科价值,如2、3、9、13、18(2022湖北)9.某立方卤化物可用于制作光电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2+的配位数为6

B.与F距离最近的是K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KCaF3D.若F换为Cl,则晶胞棱长将改变(2022湖北)13.同位素示踪是研究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知醛与H2O在酸催化下存在如下平衡:

。据此推测,对羟基苯甲醛与10倍量的D218O在少量酸催化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3、关注化学与技术、当代科技凸显学科价值,如2、3、9、13、18A.

B.

C.

D.(2022湖北)18.全球对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盐湖提锂”越来越受到重视。某兴趣小组取盐湖水进行浓缩和初步除杂后,得到浓缩卤水(含有Na+、Li+、Cl-和少量Mg2+、Ca2+),并设计了以下流程通过制备碳酸锂来提取锂。16.高技术领域常使用高纯试剂。纯磷酸(熔点为,易吸潮)可通过市售85%磷酸溶液减压蒸馏除水、结晶除杂得到,纯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温度低于21℃易形成2H3PO4•H2O(熔点为30℃),高于100℃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焦磷酸等。某兴趣小组为制备磷酸晶体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4)升高温度能提高除水速度,实验选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5)磷酸易形成过饱和溶液,难以结晶,可向过饱和溶液中加入

促进其结晶。(6)过滤磷酸晶体时,除了需要干燥的环境外,还需要控制温度为

(填标号)。

A.

<

20℃

B.

30~35℃

C.24~100℃防止温度过高生成焦磷酸磷酸晶体或磷酸固体B4、重视实验探究,关注变量控制、实验操作,如16、17、18、19(2022湖北)17.(7)Pd配合物可催化EF转化中C-Br键断裂,也能催化反应①:

为探究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①的可能性,甲、乙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合成了有机小分子S-1(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合成S-1的过程中,甲组使用了Pd催化剂,并在纯化过程中用沉淀剂除Pd;乙组未使用金属催化剂。研究结果显示,只有甲组得到的产品能催化反应①。

根据上述信息,甲、乙两组合成的S-1产品催化性能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4、重视实验探究,关注变量控制、实验操作,如16、17、18、19(2022湖北)18.(4)有同学建议用“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制备Li2CO3。查阅资料后,发现文献对LiHCO3常温下的有不同的描述:①是白色固体;②尚未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探究LiHCO3的性质,将饱和LiCl溶液与饱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起初无明显变化,随后溶液变浑浊并伴有气泡冒出,最终生成白色沉淀。上述现象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LiHCO3

(填“稳定”或“不稳定”),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aO-Al-H2O”体系的发热原理,在隔热装置中进行了下表中的五组实验,测得相应实验体系的温度升高值(△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验编号反应物组成a0.20gCaO粉末

5.0mLH2Ob0.15gAl粉

5.0mLH2Oc0.15gAl粉

5.0mL饱和石灰水d0.15gAl粉5.0mL石灰乳e0.15gAl粉

0.20gCaO粉末

5.0mLH2O变量控制(2022湖北)15.下图是亚砷酸As(OH)3和酒石酸(H2T,1gKa1=-3.04,1gKa2=-4.37)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c-pH图(浓度:总As为5.0×10-4mol·L-1,总T为1.0×10-3mol·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s(OH)3的1gKa1为-9.1B.[As(OH)2T]-的酸性比As(OH)3的强C.pH=3.1时,As(OH)3的浓度比[As(OH)2T]-的高D.pH=7.0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As(OH)3(2022湖北)19.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aO-Al-H2O”体系的发热原理,在隔热装置中进行了下表中的五组实验,测得相应实验体系的温度升高值(△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2)温度为T时,Ksp[Ca(OH)2],则Ca(OH)2饱和溶液中c(OH-)=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实验a中,4min后△T基本不变,原因是

。(4)实验b中,△T的变化说明Al粉与H2O在该条件下

(填“反应”或“不反应”)。实验c中,前3min的有变化,其原因是

;3min后△T基本不变,其原因是

微粒的量有限。(5)下列说法不能解释实验d在10min内温度持续升高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反应②的发生促使反应①平衡右移

B.反应③的发生促使反应②平衡右移C.气体的逸出促使反应③向右进行

D.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5、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融合,突出水溶液中平衡考查,如15、19知识模块题号(2022年)题号(2021年)化学与STSE1、31、2化学与技术2、3、9、13、14、182、10、15、16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4、6、8、12、18、191、2、4、14、16物质结构与性质7、9、10、116、8、9、10、12、13、17有机化学基础1、2、5、6、13、14、173、6、7、11、12、17化学反应原理3、6、8、12、13、14、15、18、192、12、14、15、16、19化学实验基础6、16、17、18、195、7、18

更重视化学与技术,弘扬学科价值,弱化了结构与性质考查,加大了有机的融合考查,加强了化学反应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工艺流程的关联,重视化学实验,加强了化学实验分别与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工艺流程的融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化学式或结构简式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实验基本操作文字表述题图表计算2021年(湖北)4867处(16题1处、18题3处、19题3处)16处(选择题9处,非选择题7处,16题1处,17题2处,18题2处,19题2处)9处(选择题3处,非选题6处;16题2处,19题3处,其中各种平衡常数计算3处)2022年(湖北)32610处(16题4处、17题1处、18题3处、19题3处)13处(选择题5处,非选择题8处,16题1处,17题2处,18题3处19题2处)4处(选择题1处;非选题3处,17题1处,19题2处)湖北卷2021、2022比对

明显加强了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让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03

典型题目分析湖北卷与高考试题典例分析(2022年湖北)13.同位素示踪是研究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知醛与H2O在酸催化下存在如下平衡:

。据此推测,对羟基苯甲醛与10倍量的D218O在少量酸催化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A.

B.

C.

D.亮点:此题同位素示踪法与化学平衡、有机化学、统计学相结合,情境新颖,考法创新!难点:考查了学生动态平衡的思想,醛的水解平衡既要学生掌握醛基的加成原理,还需知道两个羟基在同一碳上不稳定又脱水成醛;同样酚的电离平衡既要知道电离形成水合氢离子,还需知道水合氢离子的结构中氢元素同位素地位相同,结合统计学的观念,平衡逆向得到的酚羟基主要以-OD为主。建议:加强同位素示踪法在碳中和、高炉炉壁腐蚀、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除考古、医学外)易错点

学术探索情境

【2020年全国I卷】

【2021年湖北模拟演练考】(2022年湖北)14.含磷有机物应用广泛。电解法可实现由白磷直接制备Li[P(CN)2],过程如图所示(Me为甲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1molLi[P(CN)2],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2mol电子B.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在电解过程中CN-向铂电极移动D.电解产生的H2中的氢元素来自于LiOH日常生活情境学术探索情境生产环保情境

学术探索情境【答案】D【解析】A项,石墨电极发生反应的物质:P4→Li[P(CN)2],磷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石墨电极为阳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P4+8CN--4e-=4[P(CN)2]-,则生成1molLi[P(CN)2],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1mol电子,A错误;B项,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应该得电子,P4+8CN--4e-=4[P(CN)2]-为阳极发生的反应,B错误;C项,石墨电极:P4→Li[P(CN)2]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CN-应该向阳极移动,即移向石墨电极,C错误;D项,由所给图示可知HCN在阴极放电,产生CN-和H2,而HCN中的H来自LiOH,则电解产生的H2中的氢元素来自于LiOH,D正确;故选D。石墨Pt阳极阴极14.含磷有机物应用广泛。电解法可实现由白磷直接制备Li[P(CN)2],过程如图所示(Me为甲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1molLi[P(CN)2],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2mol电子B.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在电解过程中CN-向铂电极移动D.电解产生的H2中的氢元素来自于LiOH

学术探索情境亮点:是以电解法由白磷直接制备Li[P(CN)2],为情境,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考查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彰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难点:学术探索情境陌生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创新:化学反应中有机与无机元素融合,阴极产生的CN-参与到阳极反应。石墨Pt日常生活情境学术探索情境生产环保情境阳极阴极(2022年甲卷)10.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42-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Ⅱ区的K+通过隔膜向Ⅲ区迁移B.Ⅰ区的SO42-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C.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42-+Mn2++2H2O【答案】A【解析】由图示的电池结构和题目所给信息可知,Ⅲ区Zn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4OH-=Zn(OH)42-,Ⅰ区MnO2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2e-+4H+=Mn2++2H2O;电池在工作中,可以得到Ⅰ区消耗H+,生成Mn2+,阳离子电荷在减少,由于两个离子选择隔膜没有指明是阳离子隔膜还是阴离子隔膜,因此Ⅱ区的K+向Ⅰ区移动或Ⅰ区的SO42-向Ⅱ区移动。同理,Ⅲ区消耗OH-,生成Zn(OH)42-,Ⅱ区的SO42-向Ⅲ区移动或Ⅲ区的K+向Ⅱ区移动。【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Ⅱ区的K+只能向Ⅰ区移动是错误的,A错误;B.根据分析,Ⅰ区的SO42-向Ⅱ区移动,B正确;C.Mn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C正确;D.电池的总反应为Zn+4OH-+MnO2+4H+=Zn(OH)42-+Mn2++2H2O,D正确;故答案选A。负极正极消耗H+消耗OH-MnO2Mn2+(2022年甲卷)10.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42-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Ⅱ区的K+通过隔膜向Ⅲ区迁移B.Ⅰ区的SO42-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C.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42-+Mn2++2H2O日常生活情境学术探索情境亮点:是以水性电解液Zn-MnO2为情境,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考查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彰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难点:对题干中“离子选择双隔膜”理解含糊不清,不能理清电极反应和判断离子移动的方向。创新:隔膜的不确定性,思维的开放性K+K+SO42-SO42-

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答案】D

2021年重庆适应性T10

双极膜的考查应重视

2020新课标Ⅰ第12题

Zn-2e-+4OH-=Zn(OH)42-涉及双极膜和电化学方法制备有机物的考向,值得关注!双极膜:是种新型离子交换膜,其膜主体可分为阴离子交换层、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层(含水和水解离催化剂),工作时水电离产物H+和OH-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快速迁移到两侧溶液中,为膜两侧的半反应提供各自理想的pH。

双极膜将电池分为两半,将电解质溶液分隔开。(2022年乙卷)12.

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Li2O2=2Li+O2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答案】C【解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A项,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对电池进行充电,结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A正确;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C项,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D项,放电时总反应为2Li+O2=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故选C。亮点:以光照充电Li-O2电池为情境考查电化学知识,让考生意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考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情境有新意且注重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利于引导学生成长为实用型人才。难点:阳极反应(Li2O2+2h+=2Li++O2)的理解与应用创新:将锂电池、光催化、离子交换膜、协同反应融合考查协同反应学术探索情境日常生活情境学术探索情境1、用氧化还原缺项配平的方法迁移到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以海水淡化、联合氯碱工业、提溴工业、炼镁、制钾工艺对阴膜、阳膜、质子膜、熔盐膜、双极膜、多膜等各种电化学"膜"进行分类训练。3、注意电化学与有机相结合的倾向,如有机燃料电池、微生物电池,关注电化学与光催化的协同反应,加强环保意识和变废为宝的工业价值。4、适当加强电极质量的增减、电子转移、离子浓度的计算专练。

电化学备考策略(2022年湖北)15.下图是亚砷酸As(OH)3和酒石酸

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c-pH图(浓度:总As为5.0×10-4mol/L,总T为1.0×10-3mol/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s(OH)3的lgKa1为-9.1B.[As(OH)2T]-的酸性比As(OH)3的强C.pH=3.1时,As(OH)3的浓度比[As(OH)2T]-的高D.pH=7.0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As(OH)3当pH=9.1时,

Ka1=c(H+)=10-9.1,则

lgKa1=-9.1

A项:B项:[As(OH)2T]-

[As(OH)T]2-+H+,当pH=4.6时,Ka=10-4.6,而由A选项计算得H3AsO3的Ka1,即Ka>Ka1,所以[As(OH)2T]-的酸性比As(OH)3的强,B正确;易错点难点能力点学术探索情境

酸性:

H2T>[As(OH)2T]->As(OH)3

由图可知As(OH)3的浓度为左坐标,浓度的数量级为10-3mol/L,[As(OH)2T]-的浓度为右坐标,浓度的数量级为10-6mol/L,所以pH=3.0时,As(OH)3的浓度比[As(OH)2T]-的高,C正确;

(2022年湖北)15.下图是亚砷酸As(OH)3和酒石酸

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c-pH图(浓度:总As为5.0×10-4mol/L,总T为1.0×10-3mol/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s(OH)3的lgKa1为-9.1B.[As(OH)2T]-的酸性比As(OH)3的强C.pH=3.1时,As(OH)3的浓度比[As(OH)2T]-的高D.pH=7.0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As(OH)3C项:D项:酒石酸(H2T)的lgKa1=-3.04,lgKa2=-4.37,HT-+H2OH2T+OH-,可计算出Kh1=10-10.96,Ka2>Kh1,故HT-在溶液中显酸性,所以当pH=7.0时,含T的主要微粒为HT-和T2-,由HT-T2-+H+,Ka2=10-4.37,故c(T2-)>0.5×10-3mol/L>c(HT-),0.5×10-3mol/L,由图可知As(OH)3的浓度略小于5.0×10-4mol/L,因此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T2-,而不是As(OH)3,D错误;故选D。易错点难点能力点学术探索情境(2022年湖北)15.下图是亚砷酸As(OH)3和酒石酸

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c-pH图(浓度:总As为5.0×10-4mol/L,总T为1.0×10-3mol/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s(OH)3的lgKa1为-9.1B.[As(OH)2T]-的酸性比As(OH)3的强C.pH=3.1时,As(OH)3的浓度比[As(OH)2T]-的高D.pH=7.0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As(OH)3创新点:由单一物质体系拓展到两种酸混合双坐标系,两种酸的微粒之间相互作用构成比较复杂体系,需要学生抽丝剥茧、理顺关联;图中没有将酒石酸随溶液pH变化曲线表示出来,需要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2021年湖北卷)13.常温下,已知H3PO3溶液中含磷物种的浓度之和为0.1mol·L-1,溶液中各含磷物种的pc—pOH关系如图所示。图中pc表示各含磷物种的浓度负对数(pc=-lgc),pOH表示OH-的浓度负对数[pOH=-lgc(OH-)];x、y、z三点的坐标:x(7.3,1.3),y(10.0,3.6),z(12.6,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pc(H3PO3)随pOH的变化B.H3PO3的结构简式为C.pH=4的溶液中:c(H2PO3-)<0.1mol·L-1-2c(HPO32-)D.H3PO3+HPO32-2H2PO3-的平衡常K>1.0×105【答案】D单一物质体系的水溶液平衡考查(2022年全国乙卷)13.常温下,一元酸

的Ka(HA)=1.0×10-3。在某体系中,

H+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设溶液中c总(HA)=c(HA)+c(A-),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Ⅰ中c(H+)=c(OH-)+c(A-)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

C.溶液Ⅰ和Ⅱ中的c(HA)不相等D.溶液Ⅰ和Ⅱ中的c总(HA)之比为10-4易错点难点创新点

本题中等偏难,创设的情境新颖,新型膜与传统的离子交换膜是反向思维。本题设问也很巧妙,学生很可能因为只考虑了电荷守恒而错选A,却忽视了题中所给的相关数据,常温pH=7.0说明溶液呈中性,即溶液中除了酸之外,还须加入了碱性物质,因此阳离子还存在其它离子。C选项与渗透压和平衡知识进行迁移就容易理解,B、D选项主要考查电离平衡常数的理解和应用,基于电离平衡常数进行推理和分析,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题的特点1.命题形式屡屡创新。2.基本上是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出现。3.属于兼具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类的试题,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建模、计算推理等能力要求较高。具有很好地选拔功能。4.预计该题型会成为湖北卷的常考、必考题型。【2021年全国乙卷】B

【2021年全国甲卷】1、平衡常数如Ka、Kb、Kw、Kh、Ksp数学变换需熟练掌握2、pH、lgc(M)、pOH、pC的计算和看图能力要加强3、弱电解质的判定方法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要熟练4、掌握"三大守恒"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5、通过电离和水解的关系判断混合溶液酸碱性方法需突破6、溶液导电性变化或导电离子数目判断要训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备考策略(2022年湖北)16.高技术领域常使用高纯试剂。纯磷酸(熔点为,易吸潮)可通过市售85%磷酸溶液减压蒸馏除水、结晶除杂得到,纯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温度低于21℃易形成2H3PO4•H2O(熔点为30℃),高于100℃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焦磷酸等。某兴趣小组为制备磷酸晶体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是

。B的进水口为

(填“a”或“b”)。(2)P2O5的作用是

。(3)空气流入毛细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

,还具有搅拌和加速水逸出的作用。(4)升高温度能提高除水速度,实验选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5)磷酸易形成过饱和溶液,难以结晶,可向过饱和溶液中加入

促进其结晶。(6)过滤磷酸晶体时,除了需要干燥的环境外,还需要控制温度为

(填标号)。

A.

<

20℃

B.

30~35℃

C.24~100℃(7)磷酸中少量的水极难除去的原因是

。圆底烧瓶b干燥吸水暴沸或液体飞溅防止温度过高生成焦磷酸磷酸晶体或磷酸固体B磷酸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毛细管作用:1、调节气压,避免减压过快2、防暴沸或液体飞溅3、形成气化中心,加速水逸出加快了液体的对流,相当于搅拌磷酸晶体熔点为42.3℃,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试题特点:物质制备实验,突出考查实验操作细节,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让学生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引导教师日常教学中需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试题难点:实验综合题,新信息,新装置,又一次出现了“毛细管”,而且多次干燥对学生的判断也有干扰,“提供晶核有助于结晶”对学生也比较陌生。(2021湖北)18.(14分)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在石油重整中用作高效催化剂。某实验小组对超酸HSbF6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研究。由三氯化锑(SbCl3)制备HSbF6的反应如下:

制备SbCl5的初始实验装置如下图(毛细管连通大气,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空气,防止液体暴沸;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略)(2021湖北)18.(14分)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在石油重整中用作高效催化剂。某实验小组对超酸HSbF6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研究。由三氯化锑(SbCl3)制备HSbF6的反应如下:

制备SbCl5的初始实验装置如下图(毛细管连通大气,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空气,防止液体暴沸;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略)物质熔点沸点性质SbCl373.4℃220.3℃极易水解SbCl53.5℃140℃分解79℃/2.9kPa极易水解(1)实验装置中两个冷凝管

(填“能”或“不能”)交换使用。

(2)试剂X的作用为

(3)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

(填仪器名称)中生成的SbCl5至双口烧瓶中。用真空泵抽气进行减压蒸馏前,必须关闭的活塞是

(填“a”或“b”);用减压蒸馏而不用常压蒸馏的主要原因是

(4)实验小组在由SbCl5制备HSbF6时,没有选择玻璃仪器,其原因为

。(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使SbCl3、SbCl5水解三颈圆底烧瓶或三口烧瓶b防止SbCl5分解SiO2+4HF=SiF4↑+2H2O克氏蒸馏头(2021湖北)18.

(5)为更好地理解超酸的强酸性,实验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弱酸在强酸性溶剂中表现出碱的性质,如冰醋酸与纯硫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H2SO4===[CH3C(OH)2]+[HSO4]-

以此类推,H2SO4与HSbF6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实验小组在探究实验中发现蜡烛可以溶解于HSbF6中,同时放出氢气。已知烷烃分子中碳氢键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H-),出2-甲基丙烷与HSbF6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22湖北)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已知:N2H5+NH3=NH4+N2H4,N2H4+CH3COOH=N2H5+CH3COO-,下列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N2H5>N2H4>NH4

B.N2H5>CH3COOH>NH4

C.

NH3>N2H4>CH3COOH-

D.CH3COOH>N2H5>NH4

试题观察:2022年实验题与2021年命题保持高度稳定性,物质制备均需无水环境、减压蒸馏、毛细管、多处干燥装置、超酸与质子酸,重点考察装置、操作及实验注意事项。H2SO4+HSbF6=[H3SO4]+[SbF6]-CH3CH(CH3)CH3+HSbF6=(CH3)3C++SbF6-+H2↑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实验题的命题角度和考查方向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2022年全国甲卷)27.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用芒硝(Na2SO4·10H2O)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C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_______。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②关闭冷凝水③移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填标号)。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_______。过滤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实验探究情境4次原因和1次实验应急措施(2022年全国甲卷)27.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回答下列问题:(2)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

。(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

回流时间过程长,乙醇挥发较多,导致Na2S会被氧化或降低硫化钠纯化率。(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

(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

洗涤,干燥,得到。停止加热,降低水浴温度,加快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流速冷的95%的乙醇防止酒精过快的逸散到空气中发生安全事故。硫化钠易溶于水,用冰水不好【答案】(1)Na2SO4·10H2O+4C=Na2S+4CO↑+10H2O(2)①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可防止暴沸(起沸石的作用)②停止加热,降低水浴温度,加快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流速(3)①酒精会挥发较多,使Na2S提纯率较低,或防止Na2S被氧化②D(4)①避免酒精逸散到空气中发生安全事故②煤灰、重金属硫化物③溶剂的量偏少或热过滤时操作过慢,溶液冷却过快。(5)冷的95%的乙醇试题难点:学生由于没有实验的体验和感悟,在分析回流和热过滤操作时很难联想到酒精挥发和Na2S易被空气氧化这一特点。高温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A比较CH3COO-和HCO3-的水解常数分别测浓度均为0.lmo•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Kh(CH3COO-)<Kh(HCO3-)B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中含有二价铁C探究氢离子浓度对CrO42-、Cr2O72-相互转化的影响向K2CrO4溶酒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増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Cr2O72-的方向移动D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2022年甲卷)13.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特点:基于证据推理综合考查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难点: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体现(A选项)创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融入实验中进行考查。(AC选项)易错点实验题的备考策略

1、通过实验变形逐步深入巩固好原型实验,提供规范答题模板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文字题,提高实验语言能力,以变式或信息迁移的方式防生搬硬套机械答题。2、适度编制新情境试题,可选择大学教材中精细化工方面的实验素材。3、大型调考或高考试题一般将制备实验与定量实验计算相结合。4、控制变量或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要训练。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滴定法应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操作要熟练掌握。6、探究性实验与课标相呼应,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可能是今后的一种潜力股,复习时可精选各地高考或大型调考试题进行训练。

(2022年湖北)17.化合物F是制备某种改善睡眠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B的反应类型是

。(2)化合物B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有

组。(3)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

。(4)DE的过程中,被还原的官能团是

,被氧化的官能团是

。(5)若只考虑氟的位置异构,则化合物F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6)已知AD、DE和EF的产率分别为70%、82%和80%,则的总产率为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5酯基碳碳双键545.92%

化学与技术

反应的选择性:碳碳双键氧化,酯基被还原

α-H取代

α-H取代Br(7)Pd配合物可催化EF转化中C-Br键断裂,也能催化反应①:为探究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①的可能性,甲、乙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合成了有机小分子S-1(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合成S-1的过程中,甲组使用了Pd催化剂,并在纯化过程中用沉淀剂除Pd;乙组未使用金属催化剂。研究结果显示,只有甲组得到的产品能催化反应①。根据上述信息,甲、乙两组合成的S-1产品催化性能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单独的S-1不能催化,甲组合成的物质有Pd残留或甲组实验中Pd和S-1形成配合物

创新性:催化剂与有机反应机理探究,

考查学生控制变量的思维。试题特点:学术探索情境,,将陌生有机结构和性质隐藏在有机合成路线图中,要求学生依据合成方法,

独立获取信息并加工信息,加强了反应机理的探究,弱化了合成路线考查。难点:α-H的取代反应、依据合成路线理解陌生成环方式、产率计算方法、反应机理探究。创新点:用反应机理的探究替代有机合成路线让反应机理广泛开花。建议:重点信息也应该有所积累,如马氏规则(包括反马氏条件为过氧化物)、扎伊采夫规则、双烯合成、醛醛加成(包括羟醛缩合)、臭氧锌水氧化、酯还原等等,今年高考试卷没有给信息条件,所以考生对经常考查的内容要积累。(2022年全国甲卷)36.用N-杂环卡其碱(NHCbase)作为催化剂,可合成多环化合物。下面是一种多环化合物H的合成路线(无需考虑部分中间体的立体化学)。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2)反应②涉及两步反应,已知第一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第二步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3)写出C与Br2/CCl4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5)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6)化合物X是C的同分异构体,可发生银镜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后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7)如果要合成H的类似物H′(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写出相应的D′和G′的结构简式_____

、_____

。H′分子中有_______个手性碳(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羟醛反应,新教材陌生且复杂的有机合成方法简化有机合成路线先类比羟醛反应后氢气还原加成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不提供重要的陌生信息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用于新的合成路线中

α-H取代(2022年全国乙卷)36.(15分)左旋米那普伦是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的药物之一,以下是其盐酸盐(化合物K)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简化,忽略立体化学):开环分子内酯化成环取代反应C15H21NO2胺解开环特殊取代-H2O已知:化合物F不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3)写出由E生成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5)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6)I是一种有机物形成的盐,结构简式为_______。(7)在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总数为_______种。a)含有一个苯环和三个甲基;b)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上述同分异构体经银镜反应后酸化,所得产物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组氢(氢原子数量比为6:3: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创新点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2021湖北)17.(13分)甲氧苄啶(G)是磺胺类抗菌药物的增效剂,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E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B→C的反应类型为

;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

。(3)若每分子F的碳碳双键加上了一分子Br2,产物中手性碳个数为

。(4)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属于A的同系物;②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③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一种。醛基醚键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CH3OH210

(5)以异烟醛(

)和乙醇为原料,制备抗结核杆菌药异烟肼的合成路线如图:Y异烟肼写出生成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异烟肼的结构简式为

。+O2221、以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和官能团三线并举正逆思考,有机物往往是高起点但落点低,克服畏惧心理。2、强化官能团的结构、性质、鉴别、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拓展常见断键与成键方式(介绍各种官能团的α-H的断键方式),善于捕捉题中信息,做到灵活迁移。3、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测定物质结构,重点突破酯类、硝基和酰胺类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与书写,培养思维的有序性、缜密性。4、根据标注已知信息或题干隐含信息分类训练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5、加强与结构的融合,如手性碳、顺反异构、立体异构等有机化学的备考策略(2022年湖北)18.全球对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盐湖提锂”越来越受到重视。某兴趣小组取盐湖水进行浓缩和初步除杂后,得到浓缩卤水(含有Na+、Li+、Cl-和少量Mg2+、Ca2+),并设计了以下流程通过制备碳酸锂来提取锂。化合物KspMg(OH)25.6×10-12Ca(OH)25.5×10-6CaCO32.8×10-9Li2CO32.5×10-225℃时相关物质的参数如下:LiOH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1”为

。(2)向“滤液1”中加入适量固体的目的是

。(3)为提高的析出量和纯度,“操作A”依次为

、洗涤。Mg(OH)2将卤水中的Ca2+转化为CaCO3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创新点1)热解2)水合Li2CO3微溶蒸发浓缩,升温结晶(4)有同学建议用“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制备Li2CO3。查阅资料后,发现文献对LiHCO3常温下的有不同的描述:①是白色固体;②尚未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探究LiHCO3的性质,将饱和LiCl溶液与饱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起初无明显变化,随后溶液变浑浊并伴有气泡冒出,最终生成白色沉淀。上述现象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LiHCO3

(填“稳定”或“不稳定”),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不稳定Li++HCO3-=Li2CO3↓+CO2↑+H2O能,调pH至碱性,能生成CO32-;不能,溶液中OH-浓度不够,生成的CO32-无法完全沉淀Li+。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特点:物质制备工艺流程题,有意识降低陌生度,深度考查关键性问题,将生产环保情境、实验探究情境与学术探索情境进行融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以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5)他们结合(4)的探究结果,拟将原流程中向“滤液2”加入Na2CO3改为通入CO2。这一改动能否达到相同的效果,作出你的判断并给出理由

。【2019-全国Ⅲ-26】【2019-全国Ⅰ-26】(2022年全国甲卷)26.(14分)硫酸锌(ZnSO4)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O3,杂质为SiO2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氢氧化物溶度积常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

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加入物质X调溶液pH

5,最适宜使用的X是_______(填标号)。

A.NH3·H2O B.Ca(OH)2 C.NaOH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

向80~90

℃的滤液①中分批加入适量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②中有MnO2,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滤液②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

滤渣④与浓H2SO4反应可以释放HF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易错点易错点创新点:基于制备流程进行证据推理,可分析出CaF2、MgF2在滤渣④中关键能力必备知识(1)ZnCO3ZnO+CO2↑;(2)粉碎焙烧后的固体,搅拌,适当提高硫酸的浓度,升温(合理即给分)(3)B;SiO2CaSO4Fe(OH)3(4)3Fe2++MnO4-+7H2O=3Fe(OH)3↓+MnO2↓+5H+(5)将Cu2+转化为Cu除去(6)CaSO4MgSO4易错点:(3)三种物质都能提供OH-,调节pH到5,综合考虑,NaOH会引入阳离子杂质,NH3·H2O也会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