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家子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家子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家子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家子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家子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家子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时人诗句描绘的城市最可能是A.秦代咸阳B.唐代长安C.宋代东京D.元代大都参考答案:B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辉煌灿烂时期。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周边邻国纷纷遣使建交和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唐都长安聚集了亚洲各国留学生、僧人和商人。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最可能”的要求,排除A、C、D项。2.巾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

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参考答案:C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唐朝及之前政府对城市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宋朝开始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取消了交易的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据常理推断,夜市的出现是一个逐渐过程,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唐朝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3.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参考答案:C4.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参考答案:B5.“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可知,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故C正确;光荣革命前国王掌握实际权力,不可能出现“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议会的力量更大了”,排除A;威廉和玛丽是光荣革命后登上王位的,此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是逐渐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的,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司法权独立的问题,排除D。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钖(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明史》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B.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C.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D.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参考答案:C材料三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A错误;“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材料四,故B错误;材料二并不能说明“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C错误;四段材料都能体现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材料的共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以此作答即可。7.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达维特(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因《马拉之死》、《网球厅宣誓》、《拿破仑加冕》、《苏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A.新古典主义流派B.现实主义流派C.后现代主义流派D.浪漫主义流派参考答案: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古典主义”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盛行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由此可知,A项正确;现实主义流派流行于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后现代主义流行于二战后,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流行于工业革命时期,其特色是注重个性表现,耽于幻想和夸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本题的时间信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8.“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这表明当今世界A.合作发展是主流 B.经济全球化趋势C.合作与竞争并存 D.和平与动荡并存参考答案:C材料一是说要协调,另一方面又在争夺各方面的主导权。9.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③发展才是硬道理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参考答案:A“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体现的是对毛泽东的严重的个人崇拜,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体现的是在“一五计划”期间我们“以苏联为师”;“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按时间排序,选择A项符合题意。10.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考答案:A11.在天津南开中学不仅有“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字校训,还有容止格言、四十字镜箴和“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校歌。张伯苓在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

“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此材料表明张伯苓办学思想中最看重的是

A.培养国家的拔尖人才

B.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人格精神和价值取向

C.科教兴国,振兴中华

D.激励学子奋发读书参考答案:B1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中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在此想要说明的是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能客观地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参考答案:A1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参考答案:B解析:此题只要记住时间,就迎刃而解。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此知识点在第7分册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在1918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14.明朝初期,政府本着天朝大国对藩属国“怀柔之意”,对各国贡使所携带的私物交易免征其税。弘治时期规定:“凡番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物货,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必以钱钞相兼。”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B.鼓励海外贸易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D.实行闭关锁国参考答案:C弘治时期对番国进贡物品由免税变为征税,其目的是减少朝贡贸易的损耗,故C正确;征税与限制对外政治交往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朝贡贸易目的不是鼓励海外贸易,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实行闭关锁国,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天朝大国对藩属国怀柔之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朝贡贸易的目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5.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回顾历史,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C.海协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美国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参考答案:考点:FH: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的时间.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A项错误.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海协与海基会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相符,故C项正确.美国声明,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16.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参考答案:B17.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A.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B.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C.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D.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可以得出严复、胡适等人的言论促进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故答案选A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救国道路,B项排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思想主张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C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夸大了严、胡等人思想言论作用,排除。18.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参考答案:C

解析:马克思说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19.“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参考答案:B20.以下体现1787年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是①在国会任职的议员可以在最高法院兼职②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③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④各州与联邦政府分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参考答案:21.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了三种权力的归属问题,把中国的这三项权力被哪些国家瓜分写的直截了当,因此很明显是梁启超的《瓜分危言》,选择C选项。【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22.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书,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因为不需要节省劳动力,故A项正确;轻视科技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雇佣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23.下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A.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B.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C.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堵

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A项是八七会议;B项是红军会师;C项是巧渡金沙江之后。【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提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遵义会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排查。2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26.下列政策最能体现巴黎公社性质的是(

)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废除资产阶级法庭C.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D.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参考答案:D27.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D28.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参考答案:B29.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蕴涵了很多处世哲学,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的。这说明古代中国人A.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重天命轻为人的处世理念C.农本儒本的社会意识

D.重农业重儒学的处世道德参考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实“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这一切的所谓的命中注定,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古代中国人重天命轻为人的处世理念。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分析理解。30.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材料所讲内容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实际的结合,而“工农武装割据”是把革命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中国化”。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在西方则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之一。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由于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写作时需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同时注意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还要注意问题对字数的限制。32.罗马法(12分)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资料[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4分)(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4分)(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水平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其他答案。(2)水平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陈述:①、③;评价:②、④其他答案。36.(3)水平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水平2:仅能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其他答案。(3)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将眼光放在教材上,联系罗马社会的社会背景,分析各个因素对这一事件的影响。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社会角度和思想文化角度来分析。因为罗马历史中重要的就是法律,所以可以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33.(25分)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元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

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欣喜万分,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系别姓名派往学校所学专业回国时间化工系曹小平伯克利加州大学理论固体物理1981.4.11无线电系彭吉虎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波导光学1981.1.3工程物理系张育曼伯克利加州大学反应堆物理计算1981.10.19工程物理系赵南明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物理1981.4.14计算机系郑衍衡普度大学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1981.3.6自动化系李衍达MIT地震波的信息处理1981.4.11水利系张楚汉伯克利加州大学坝工抗震1981.6.1机械系柳百成威斯康星大学铸工冶金学1981.1.1化工系催国文MIT高温陶瓷1981.1.1——清华大学新闻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12分)(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的影响。(13分)参考答案:(1)同:都是向美国学习;以科学技术为主;目的都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国家强大;都是国家推动的结果;留学生回国取得了较大成绩。(6分)异: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以幼童为主,主新中国的留学生是中青年学者;清朝留学生以广东、江浙为主,而新中国以各大高校为;清朝赴美留学竞争不激烈,新中国的留学竞争激烈。(6分)(2)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9分)影响: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4分)【试题解析】(1)相同点,从材料一中“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