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1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2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3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4页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忙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根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拟、小数与非常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学问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熟悉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学问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纳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很多个零的状况。而是一步到位。但在一步到位的时候。舍得化时间,整整用了两大块时间,分别在验证猜想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把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觉、制造。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2、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究者、发觉者。

小数根本性质的归纳,小数根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觉。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时机;同时又充分地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觉,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争论,自己发觉、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正如教师所说:虽然字写得稚嫩了些,但究竟是学生自己的发觉。教师敢大胆打破书上的框框,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发觉、骄傲地读自己的发觉、骄傲地用自己的发觉去解决问题,这些无疑都将对学生的终生有用。

3、不但使学生学到学问,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本课教师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想,在猜想的根底上进展验证,在验证的根底上观看,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非常精确,在不断发觉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由于受学生思维的限制,小学里学习的性质、定理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想进展推理总结。怎样在性质、定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可能比详细的推理过程更有价值,由于这里有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本课在教学时比拟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让学生依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展大胆的猜想,在猜想后强调猜想的结果是否肯定成立,必需用所学的学问加以验证,验证时样本的抽取要尽量随机。在验证的根底上观看,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在不断发觉中逐步完善。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我转变传统的只注意理性思索,为把感性的阅历与理性的思索相结合的形式进展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学问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效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殊剧烈。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例如1而是先放西游记动画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奇怪。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忱成为学习的仆人。他们留意力快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课件出示米尺的一局部(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并分别提出1分米=()米,写成小数是()米;10厘米=()米,写成小数是()米;100毫米=()米,写成小数是()米。接着课件出示:由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最终让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看,发觉了什么?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展沟通、争论,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沟通、争论、动手操作

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自主的发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究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阅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受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看、纵向比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看、思索、争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学问的形成过程。实行在直观的根底上进展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详细到抽象的转化。严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学生熟识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明,从而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把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觉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依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学问,真正还课堂于学生。根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依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学问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沟通这些数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特别明白,所以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看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看,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局部: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教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展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转变小数的大小。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拟清楚,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4

一.教学内容:

第34~35页的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二.教材解读:

本课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看、比拟和归纳,探究小数的性质。例5先通过两个小朋友沟通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展比拟的需要,通过比拟,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6结合购物的情境,通过争论一组食品单价中哪些“0”可以去掉,引导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的活动中,学会化简小数,并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受小数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进展化简或改写。

2.培育观看、比拟、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力量,进展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小数的性质。

五.资源利用

学生阅历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小数的意义,把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挨次及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存了局部有关小数的生活阅历,如:会看各种文具、食品的价格等。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例6的食品价格牌、小黑板。

六.课程实施

1.引入

我们已经熟悉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出例如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问题?

2.探究

教学例5。

刚刚有同学提到,这两件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照你们的想法,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这两个小数连接起来(板书:0.3=0.30),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进一步启发:谁能想方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

学生独立思索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沟通。

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沟通,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展解释。

教学例5后“试一试”。

小黑板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他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又分别是多少呢?

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学生:你能比拟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0.100米=0.10米=0.1米。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1=0.10=0.100?

总结和归纳。

谈话: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发觉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全班沟通:提问: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我当小裁判:

①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例6

出例如6情境图,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可以去掉?先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组织沟通反应。

小结:依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4.00元可以化简成4元,由此得出整数可以看成是小数局部是0的特别小数。

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不转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应。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练一练。

①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练习后,结合沟通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②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沟通后提问:两道题中的数,为什么第①题的0.5和0.50相等,而第②题中0.5和0.05不等?你能从其他角度解释一下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再次明确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

3.应用

练习六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追问:703.0505左边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练习六第2题。

练习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练习六第4题。

学生练习后,重点争论:80

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练习六第5题。

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由于“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4.课堂作业

①练习六第3题。

②在()里填上适宜的两位小数。

橡皮毛巾

5角=()元6元6角=()元

直尺牙刷

1元零5分=()元3元2角=()元

七.课后感想:

1.让学生在已有阅历的根底上构建和生成新的数学学问

课始直接出例如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只是用简短的提问带出了课本上的情境,展现给学生,没有刻意地去制造多么简单、多么喧闹的情境,由于情境只是为课堂教学效劳的一个手段,到达效果就行。尽管这样的开课很朴实,但朴实中不失实效,使学生准时进入另一个“场景”。

0.3元和0.30元相等吗?这个问题学生不难答复,大局部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作出确定的答复。于是我进一步启发:谁能想方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学生独立思索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沟通,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沟通。大局部学生想到了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是3角,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解释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30个0.01就是3个0.1,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从小数意义的角度来解释;还有学生更直观了,通过画线段图来解释。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被唤醒了,思路翻开了,思维活泼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比拟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我们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敬重学生的共性差异。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受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构建新知搭建了平台。

2.学生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隐藏的规律

合理猜测,大胆验证是学生自觉思维的表达,但这种直接阅历还必需上升为科学的理论,这就需要学生能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隐藏的规律,这样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便于举一反三,解决同类相关问题。于是我准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小组争论,全班沟通,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接着我又设计了我当小裁判这样一个补充练习,再次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了小数性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最终,通过改一改、填一填、涂一涂、划一划、连一连等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准时稳固所学学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5

本课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详细事例、借助图形来进展反复比拟归纳,最终能自主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到达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稳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一、我的胜利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比照商品的价格一样与否,让学生在参加答复的气氛中激起求知欲。“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拟胜利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心情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留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学问是不行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拟散,备课时,我根本能抓住教材的规律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胜利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盼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教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秉承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敏捷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抱负,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究,细心引导学生是胜利的关键。

二、我的缺乏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教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消失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加感不强,有的学生在沟通时没有仔细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连续努力。

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过于细化。总是担忧学生的力量,总想让学生根据固定模式思索,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全面思索问题。在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没能充分让学生多说,在两个同学答复正确以后,便匆忙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进展了总结。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良。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把握“小数的性质”上运用所学学问来进展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觉的不导”。仔细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进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加,学生能依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学问,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学问与力量同步进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敬重主体,让学生经受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受学问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才智,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力量。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测、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究、去发觉、去制造。

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0.3=0.30的猜测,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测。学生从表示的详细钱数;借助方格图,从他们所表示的意义和阴影局部大小;利用数位挨次表等多个角度去验证猜测,总结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泼,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公平对话和沟通。

2.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等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展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

3.基于生活,敬重学生生活阅历。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注意从学生熟识的生活环境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尝试从生活素材中发觉小数的性质,并依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阅历数学化。

例如,选取超市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常常看到的标价牌上发觉小数的一些特征,在验证小数的性质是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也是依据0.3和0.30所表示的详细钱数来验证。

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看生活,思索问题,使学生真正熟悉到“数学学问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吸取上节课的教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方式,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慢了教学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坚实的根底,同时,我努力培育学生的表达力量,让他们会说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的表述根本上到达了我预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的修改也使我的课有了较为清楚的条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感觉,这节课比上次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缺乏:

(1)个别环节处理不当,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性质后可以先讲授小数的改写,由于小数的化简其实也是小数改写的一局部。

(2)练习设计不合理,没有表达出层次性

(3)板书不够直观明白。比方让学生观看2.5=2.503.00=30.1=0.100.5=0.50这四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表达出学生的思维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7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展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根底。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根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根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首先我从学生比拟熟识的购物题材入手,一方面学生凭借肯定的生活阅历,能推断0.3元=0.30元,“知其必定”。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学问阅历又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在此根底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与小数的大小的关系。

在“试一试”中,“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旧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阅历,学生能发觉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合理性的体验供应了另一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为总结概括小数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认知预备。也为应用性质进展化简和改写打下了坚实的根底.让学生自己制小标签,则是让学生联系了数学与生活,表达了学数学的价值。本课在练习中,通过正误比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不仅重视学问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了学生力量的培育,重视了学问形成的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8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学生是一种规律性学问,具有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因此让学生经受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时机和发觉的力量。基于这一新的理念,教学中我没有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猜测──验证──反思”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在情境中猜测。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当采纳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伊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幽默幽默的动画情境,在这个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从猪八戒的无知中体验到数学学问的价值。他们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推断出“25.00”和“25”是相等的,并在与同伴的沟通中提出了猜测。猜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提出的,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已经向探究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在探究中验证。

接着我出示探究内容,内容中既有正例(和0。5相等的小数),也有反例(和0.5不相等的小数)。而教材的例题学习中只有正例(比拟0.5和0.50的大小)没有反例,我认为那样不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绽开。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障碍,并准时指导学生寻求跨越障碍的方法,反思取得胜利的阅历。没有肯定挑战性的活动是不值得探究的,没有在探究中战胜困难的经受,其探究力量是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

固然,为了使探究活动富有成效,我充分发挥引导者与帮忙者的作用。首先,通过设计探究提纲来引导学生探究,然后在详细探究过程中教师又以“参加者”的身份赐予更详细的指导,以保证探究活动不被“卡壳”。为了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合作(先组内合作再组间合作)想出了多种方法,表达了探究活动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并通过汇报沟通使问题渐渐明朗化,最终推翻了原先的猜测,发觉了“小数性质”的本质特征,并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小数末尾”和“小数点后面”的区分)有了深刻地理解。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9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进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加,学生能依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学问与力量同步进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拟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进展,教材不行能适应全部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我进展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米=1分米

0.10米=米=10厘米0.100米=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依据小数的意义动身讨论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意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进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意学问的猎取和力量的培育,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屡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探究精神。

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绽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展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表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加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学问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行少的根底和工具,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到处有应用。本课采纳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常常以商议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方:××同学诞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情愿吗?对购物单满足吗?特别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觉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洁、充分敬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公平、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情感沟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舞,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特别好,有思索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供应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沟通思想的时机。激发学生独立探究,合作讨论,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加创新意识。如何营造气氛是我们教研组讨论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常也很留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气氛,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稚嫩,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推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拟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意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长。

本节课有几点缺乏:

①、试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推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0

1.教学实录

1.1联系实际,提取素材

师:同学们课前进展了调查。现在请大家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生答略]

师:教师也调查了几份材料。课件显示下列图:

师:这些小数,有些末尾没有0,有些末尾有0,如:南沙群岛海面浪高2.0米,2.0米就是几米?[生答后,教师板书:2.0=2]

师:买橡皮和铅笔盒应各付多少钱?还可以写作多少元?[生答后,教师板书:0.60=0.6、10.50=10.5]

师:刘伟娜的身高和扣球高度还可以写作多少米?[生答后,教师板书:1.90=1.9,3.00=3]

1.2引导启发,提出猜测

师:观看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能发觉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请你大胆进展猜测![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沟通]哪个小组的代表情愿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小组1:小数末尾带0的,可以省略。

小组2: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都一样。

……

师:大家争论一下,拿出一个统一意见好吗?

生: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板书学生的猜测]

1.3验证猜测,形成结论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是否对全部的小数都适用?还需要用更多的小数来验证。依据你们的猜测,你能举出一些你认为是相等的小数吗?

生:0.8和0.80、0.4和0.400……

师:它们的大小是不是真的相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见材料A、B]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验证]

材料材料B

师:谁情愿来说说你验证的结果?

生1:我们先在这个正方形上涂一竖行(图略),表示0.1,在右面的正方形上涂10个小格(图略),表示0.10,它们的阴影局部都是一竖行,一样大,所以0.1=0.10。[其余学生的验证略]。

提醒课题,指导学生看书,比照并修正结论。

1.4应用性质化简、改写

1.4.1小数的化简

(1)教师拿出用折叠卡片做的小数0.600,问:你能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小数吗?[生答略]

教师随着学生的答复用卡片拉出0.6000000…00[约有1.5米长],问:大小变了吗?[学生特别惊异和兴奋地说:没变!]假如它末尾的0像神舟六号那样绕地球转77圈,它的大小变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变!]也就是说与0.600大小相等的小数有多少个?在这很多个小数中,最简洁的是哪一个?[生答后教师提醒:0.600写成0.6,就叫化简。]

(2)[屏幕出示]0.5000、13.040、10.00等数让学生独立化简。

1.4.2小数的改写

(1)学生尝试把6.07、5.60000、5、1.023改写成两位小数。[最终一个数是反例,想进一步强化和突出“末尾”的0]

(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相互检查,并沟通自己的想法。

1.5学习回忆与小结

师:想一想,我们学习小数的性质经受了哪些过程?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答复和教师总结略]

1.6综合练习,稳固应用

(1)你能只动三笔使7=70=700=7000相等吗?

(2)按要求写小数。①全部的0都能去掉。②全部的0都不能去掉。③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

2.反思和改良

(1)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的时候,已经对生活中小数的应用状况进展了调查。环节1.1虽然亲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了学生旧的学问阅历,但却好像是以前调查的机械重复,而且对学生而言,好像少有挑战和讨论的必要价值。在提取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又是在一问一答中,被动地提取“小数末尾有0的数据信息”。那么,究竟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既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主动地提炼出讨论材料,又能引发学生的思索和探究呢?

改良:让学生在课前直接调查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数,弄清它表示的详细数量,探讨它用别的小数怎么表示,并利用调查的数据尝试发觉、猜测小数存在的一些规律,登记自己的问题。在再次的试教中,学生踊跃地沟通自己的调查成果,很快形成了大量探究小数性质的素材(如:0.60元=0.6元等)。大多数同学都发觉了“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大小都一样”这一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既然0.60元=0.6元,写成0.6元不是更简便吗,为什么商店还标成0.60元?”课前活动直接就把学生引入了对“小数为什么存在这种规律”的探究活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整个沟通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始终是活动的主角,人人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的调查和发觉,教师几乎插不上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小数的性质”的核心任务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让学生发觉这个规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活动自主发觉了小数这个特性,恰好也说明白这一点。但是,年会上的教学却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冲淡了重点,教学定位不当。因此,实录中的环节1.2应当删除。

“小数的性质”是基于“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进展学习的,“小数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其他学问的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实录中,环节1.3虽然让学生应用材料A、B进展合作验证,完成和经受了“验证”这个步骤,但是,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形象感知的阶段,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和说明。这在学问探究和科学讨论中是不严谨的。因此,如何组织学生从本质上,即依据“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深刻熟悉和理解小数的性质,同时,为下一步小数学问的学习供应可以类推应用的理解角度和探究方法,才是本节课最该反思、改良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良:由于学生亲身经受了素材的调查和整理,并进展了初步的探究和思索,即使课前没有发觉的同学,也能很简单地领悟和认同同学发觉的规律:“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大小都一样。”因此,在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后,教师就可以直接抛出这样一个讨论性问题:“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呢?你能举例进展解释和说明吗?”在学生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的根底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作图理解和验证。例如:0.2表示非常之二(学生借助方格图表示);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0.20,表示一百分之二十,也就是20个0.01,10个0.01等于1个0.1,所以0.20等于0.2,大小不变。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0.2里有2个0.1;0.20里有2个0.1和0个0.01,所以,它的大小还是0.2。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利用验证材料B,自己从“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0.4和0.400为什么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畅谈自己的想法,充分沟通和共享从不同的角度进展的论证和说明。在看书、修正小数的性质后,增加下面的练习题:

0.52中的2在()位表示(),在0.52的末尾添上三个0后,2在()位,表示()。

0.300里有()个()、()个()和()个()。0.3里有()个()。

0.230里有()个()、()和()个(),0.23里有()个()和()个()。

利用这个练习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整个小数表示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来小数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却没有变化,数位也没有变化,所以它的大小也没有变化。而且这种方法也可以迁移到依据小数点的移动探寻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一举两得。

比照: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