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剐称。③截(Q:迷信鬼神和灾祥。(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淫慢不能励精鼓励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孙叔敖疾生病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博学而笃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答案】(1)A(2)C(3)A(4)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解析】【分析】(1)A“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励精”就是振奋精神。BCD理解正确。故选A。(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因而/所以。故选C。(3)A理解不正确。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作者并没有望子成龙,愿其儿子达官显贵的意思,而是要儿子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②第一个知:同智,智慧。第二个知,懂得,知道。以:把。为:看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故答案为:⑴A⑵C⑶A⑷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①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⑷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附参考译文】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2.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TOC\o"1-5"\h\z尊君在丕?()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丕正确的一项是()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请用三条7”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BC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期行:相约同行;相委:丢下;去:离开。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日中:中午;贝y:就;信:信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已热衷于功名的心。(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ACD分析正确。B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不是心理描写。A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B两个“委”都是舍弃的意思。C仁义/义理。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这句话的大意是: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命。“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结合荀巨伯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从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等可以看出荀巨伯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这是我们从荀巨伯身上应该学习的。故答案为:⑴同“否”;拉、牵拉;回头看。⑵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⑶BC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于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注意“期”“委”“去”“贝”得分点。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可遵循以下的规律来答题。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观点明确,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可以从“信义”“诚实”等方面来谈。【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尊君在丕?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丕正确的一项是()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2)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3)B【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不”通假字,通“否”;“引”,拉、牵拉。重点字词:“期”约定;“委”,丢下;“至”,到达;“信”,诚信。B项错误。结合文中元方和友人的对话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故“心理描写”错误。故答案为:⑴①同“否";②拉、牵拉;③回头看⑵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③。舍人相谓④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⑤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T)酒:一杯酒。④相谓:互相商议。⑤且:将要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数人饮之不足乃左手持卮遂饮其酒终亡其酒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解析】【分析】(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的意思。本题注意重点词语:“固”“安”“为”。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故答案为:⑴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⑵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⑶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参考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文侯与虞人期猎天雨公将焉之乃往,身自罢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给这则短文拟写一个标题。【答案】(1)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2)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3)文候与虞人期猎【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雨”是名词用如动词,“下雨”的意思;“期”是古今异义词,“约定”的意思。(2)在此题中,要注意“虽(虽然)、岂(怎么)、期(约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故答案为:⑴约定;下雨;至I」、去、往;于是,就;⑵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⑶文候与虞人期猎。【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⑶本题考查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参考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6.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②学而不思则罔三军可夺帅也④传不习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1)回头看;迷惑,指感至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2)①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罔”是“迷惑,指感至迷茫而无所适从”;“夺”是古今异义词,“改变”的意思。(2)①句中的"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俄而(一会儿)、骤(大,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至“信、达、雅”。故答案为:⑴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⑵①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②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张千载高谊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之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犊④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注】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④犊:木匣。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至吉州城下/过中不至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尊君在丕凡留燕三年/吾日三省吾身文山之友也/下车引之请用三条7"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答案】(1)A(2)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3)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解析】【分析】(1)A到。B不/不,通假字,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C三年/约数,多次。D助词,的/代词,指友人。根据句意: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故停顿划分为: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意思是说文天祥显贵发达的时候,多次征召张千载为官,张千载都没有接受。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文中提到张千载侍奉文天祥三年并料理后事,可见其“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之高尚情操。故答案为:⑴A;⑵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⑶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附参考译文】张千载,字毅甫,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火化了尸首,这样之后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生死之交,千年才出的一位高洁之士。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以广才年与时驰能服于人(2)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达到;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信服(2)①从宁静专一中来修养身心,从节俭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3)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志学习,珍惜时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乙文告诉我们应不辞善小,成就大德,广泛读书,增长智慧。【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致”是“到达,达到”;“广”是古今异义词,“增长”的意思。(2)本题①句中的"静(摒弃干扰,宁静专一)、以(用来)、养德(修养品德)"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勿(不要)、以(因为)、恶(坏事)、为(做)"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诫子书》一文,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要珍惜时间。【乙】文写先帝告诫儿子要从小善做起,成就大德;要广泛读书,增长智慧。据此对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启示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⑴达到;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信服;⑵①从宁静专一中来修养身心,从节俭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⑶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志学习,珍惜时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乙文告诉我们应不辞善小,成就大德,广泛读书,增长智慧。【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⑶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附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②艺:种植。(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及其家穿井闻之于宋君乃故言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等到;使……听到;故意(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至I」、等到;句意: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使……听到;句意:于是故意说道。故:故意。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食:吃,殆;大概;句意为: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于是种麦子的这家人把犀牛的腿打断了,不再怀疑邻居家的牛。故停顿应为: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找出共同点,分析其类似的道理。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故答案为:⑴等到;使听到;故意;⑵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⑶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⑷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本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⑵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⑷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10.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上文选自《》,其编者是南朝的(人名)。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门外戏"一词突出元方只是孩童,衬托出他虽年幼却聪慧识礼的形象。“尊君在不?"语气直接,表现出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迟到失信的错误。“下车引之"是友人惭愧的表现,他无言以对的狼狈衬托了元方的形象。“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聪明智慧、善于言辞又知书识礼的人物形象。【答案】(1)世说新语;刘义庆(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3)D【解析】【分析】(1)《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2)注意关键词: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3)D.“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的本真性情和坦率的品质。故选Do故答案为:⑴世说新语;刘义庆;⑵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⑶Do【点评】⑴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a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卒献之/生卒年月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答案】(1)B(2)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解析】【分析】(1)A.信:相信/诚信;B.如:比得上/比得上;C.以:认为/把;D.卒:终于/死。故选B。这句话意思是: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找出与三人各自相关的描写分析作答。从“王欲无厌”“多信人之言”“怒逐芮伯”可以看出周厉王的贪婪昏庸;从芮伯不听忠告献马给周厉王最终获罪一事可以看出芮伯忠诚但不听劝告;从荣夷公向芮伯索要马匹不得而诬陷芮伯可以看出他的贪婪狠毒。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B⑵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⑶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事例的理解和分析,注意文中抒情和议论语句的理解概括。【参考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不知满足,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②子曰③子曰②子曰③子曰④子曰⑤子夏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⑤子夏曰:节选自《论语》)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人不堪其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答案】(1)能忍受;坚定;恳切(2)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3)C【解析】【分析】(1)®人不堪其忧: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是一词多义:能忍受;可以;胜任;天道。②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是一词多义:坚定;加厚;牢固;病重。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切”是一词多义:恳切;摩擦;契合;一定要。本题注意:知,懂得。者,的人。好,喜爱。乐,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是肯定赞扬的态度。故C错误,选Co故答案为:⑴①能忍受;②坚定;③恳切⑵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1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遂成枯落以负陛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及卒,如其所言。(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1)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达到;放纵;最终,终于;辜负(3)①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②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4)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是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②诸葛亮在外做官,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③诸葛亮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等到我死的那天,不要让我家里有剩余的丝绸,外面有多余的财产,以至于辜负了陛下。故停顿是: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①大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②大意: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淫:放纵。③大意:最终枯败零落。遂:最终、终于。④大意:以至于辜负了陛下。负:辜负。(3)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广才,增长才干。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及,等到。如,果如、果真像。(4)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乙文中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语句有“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用自己的话说就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是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诸葛亮在外做官时,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故答案为: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⑵达到;放纵;最终,终于;辜负⑶①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②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⑷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是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②诸葛亮在外做官,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③诸葛亮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间的停顿要注意: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据此分析,该句可断为: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⑵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⑶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中考时常采用直译,所以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⑷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段内容要点、语言的表达能力及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我们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从文中提取,并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内容。【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初,诸葛亮上书给后主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不肥沃的田十五顷,供给家人的衣食还有结余。至于我在外任职时,没有另外征集赋税,随身衣食都靠政府供给,也不另外经营产业来增加自己的丁点财富。等到我死的那天,不要让我家里有剩余的丝绸,外面有多余的财产,以至于辜负了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真的像他所说得那样。14.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选自《狼三则》其三)(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1)(甲)(乙)两文都选自代文学家(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顾野有麦场令不可去(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的人。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的小刀,最终以“”(方法)战胜了它。答案】(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2)看;离开(3)道路旁有晚上耕种的人留下的临时搭盖的住所,(屠夫)跑过去隐藏在那里。(4)机智;勇敢;不盈寸;吹豕之法【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两文都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顾,看;去:古今异义,离开。(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句中关键词:遗:遗留,留下;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伏:躲藏;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及内容的理解概括。甲文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等语句,乙文从“奔入伏焉”,“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等语句,可以看出甲乙两文的屠夫都机智勇敢。乙文中从“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可知狼虽然凶残,但屠夫却仅凭一把“不盈寸”的小刀,最终以“吹豕之法”战胜了它。故答案为: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⑵①看;②离开⑶道路旁有晚上耕种的人留下的临时搭盖的住所,(屠夫)跑过去隐藏在那里。⑷机智;勇敢;不盈寸;吹豕之法【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把握作者和作品。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异同,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附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扁腺手术前后护理
- 幼儿园食堂承包合同范本
- 腮腺肿瘤护理查房教案
- 管理员劳动合同大全
- 《皮肤粘膜淋》课件
-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
- 混合痔的术后护理
- 手术缝针管理
- 腹腔镜手术安全管理
- 新建万年表石材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新能源工程与项目管理考核试卷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追溯与安全保障解决方案
-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 语音厅管理合作协议书范文模板
- 军事理论(中北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结构》学习行为表现(第1套)
- 2024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招考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5)试题及答案
-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数学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3.14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