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织锦学习教案课件_第1页
民间织锦学习教案课件_第2页
民间织锦学习教案课件_第3页
民间织锦学习教案课件_第4页
民间织锦学习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民间织锦会计学1民间织锦何谓“织锦”“锦”起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就提到“扬州厥篚织贝”。据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色彩花纹织成的。说明在商周时代就有锦的丝织物。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织锦: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第1页/共52页何谓“织锦”“锦”起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历史来源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自汉武帝后,中国织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唐代贞观年间窦师伦的对雉、斗羊、翔凤等蜀锦图案,称为绫阳公样。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并出现彩色经纬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北宋宫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规模庞大的织造工场,生产各种绫锦。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大量生产织金锦(一种加金的丝织物)的时代,宫廷设立织染局、织染提举司,机构庞大,集中了大批优秀工匠。明清两代织锦生产集中在江苏南京、苏州,除了官府的织锦局外,民间作坊也蓬勃兴起,形成江南织锦生产的繁荣时期。第2页/共52页历史来源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第缠枝四季花卉纹饰织锦(清)第3页/共52页缠枝四季花卉纹饰织锦(清)第3页/共52页织锦类别按地域来分的有四川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等按照民族不同来分有广西壮锦、土家土锦、贵州苗锦、云南傣锦、海南黎锦等1、传统三大名锦

四川蜀锦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2、四大名锦四川的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3、五大名锦四川的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壮锦、土家土锦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锦”第4页/共52页织锦类别第4页/共52页云锦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第5页/共52页云锦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产生与发展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发端于东吴(222—280)时期,东晋(317—420)末年,大将刘裕北伐,灭秦后,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织锦工匠占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和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第6页/共52页产生与发展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第6页/共艺术工艺南京云锦,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它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南京云锦在元、明、清王朝皇室御用龙袍、冕服,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宗室,喜庆、婚礼服饰等应用的范畴里,它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汇集了以丝质(材料、组织)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装饰美化特征,以“质与纹”、“巧与艺”、“意与象”三者结合的内容与形式,达到科技与文艺,两者完善统一的形态美感。从云锦品种繁多,所表达的审美艺术观念的实质来看,它可以归纳为三种美的形式:即宫廷王室之美,是追求昂贵奢侈性的雍容华贵之美;士大夫、宗主儒生之美,是显示抒情雅洁之美;民间喜庆礼仪之美,是实用与华丽结合的纯真民风之美。因此,云锦妆花所特有的仪表装饰美,都能适应于人们对审美情愫性的高雅艺术价值的享用。这就是云锦作品真、善、美统一的艺术风格,它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性和民俗性,亦是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佐证。第7页/共52页艺术工艺南京云锦,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龙袍云锦图第8页/共52页龙袍云锦图第8页/共52页士大夫云锦图第9页/共52页士大夫云锦图第9页/共52页民间喜庆云锦第10页/共52页民间喜庆云锦第10页/共52页

南京云锦博物馆藏第11页/共52页南京云锦博物馆藏第11页/共52页第12页/共52页第12页/共52页蜀锦蜀锦是中国四川所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第13页/共52页蜀锦蜀锦是中国四川所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蜀锦大多以经图案风格

蜀锦是中国染织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锦图案在中国工艺美术图案中,占有十分瑰丽的篇章,对中国后世锦缎染织图案的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第14页/共52页图案风格第14页/共52页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翔凤格子第15页/共52页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雨丝锦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种类第16页/共52页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据彩条配色以及经线配色的编号,按彩条的次序、宽窄、色经的深浅变化规律来排列籆子,每牵完一柳头,必须调换一部分篗子,称为“手换手”,此为蜀锦独有的牵经方法。第17页/共52页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第18页/共52页第18页/共52页古蜀锦是原汁原味的蜀锦,是成都蜀锦工艺品厂采用传统的蜀锦工艺机械化生产的,产量非常有限,产品品种也很有限。产品的开发时间也很长,少则数月,多则多年,不适合批量生产,也不适合个性化定制。但作品精美绝伦,且很少面市,极具收藏价值。

现代蜀锦采用了现代技术织造,保持了蜀锦色块饱满,立体感强的特点,并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缩短了作品的设计时间。现代蜀锦由四川蜀锦研究所技术人员研究开发,现已基本得到市场认可,是当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政务礼品也常选用现代蜀锦。第19页/共52页古蜀锦是原汁原味的蜀锦,是成都蜀锦工艺品厂采用传统的蜀锦工艺品名:蜀锦《释迦牟尼佛》作者:蜀锦厂规格:高59厘米,宽39厘米第20页/共52页第20页/共52页品名:蜀锦《狩猎纹锦》作者:蜀锦厂规格:外径135厘米,51厘米,画心41厘米,39厘米第21页/共52页品名:第21页/共52页宋锦宋代丝绸最著名的品种就是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织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第22页/共52页宋锦宋代丝绸最著名的品种就是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历史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时代,相传宋高宗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开始盛行,并很快发展,不仅成为衣着服饰品的面料,还用作书画装裱和帷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明清两代,随着苏州织造业的兴旺发展,宋锦生产相沿不衰,进入繁盛时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第23页/共52页历史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需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第24页/共52页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类别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大锦、匣锦和小锦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图案规整,富丽堂皇,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其中重锦最为贵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纯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图案更为丰富,常见的图案有植物花卉、龟背纹、盘绦纹、八宝纹等,产品主要是宫庭、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和巨幅挂轴等。明清之后宋锦仍然相沿不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匣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书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第25页/共52页类别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彩织极乐世界图轴》高448厘米,宽196.5厘米。从画心到宝相花装饰的幅边及上下裱首和绶带部分,均为通幅长跑梭所织,在石青地子上用大红、木红、粉红、水粉、深蓝、月白、葵黄、鹅黄、米黄、桔黄、墨绿、浅绿、玉色、黑色、白色、茄紫、雪灰、赤圆金、黄圆金等19把长织梭织出278个不同神态的人物。画幅中段织出佛、弟子、菩萨、力士、伎乐天人等。下段织九品莲池、转生人物,上段是庄严富丽的建筑配景。人物和建筑都用平涂设色,细线勾勒。在对比色衔接的地方运用3层或4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取得整体的协调。第26页/共52页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彩织极乐图案风格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第27页/共52页图案风格第27页/共52页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现在的宋锦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将宋锦应用到了商务礼品、家庭装饰、工程装饰、家纺系列、男女服饰及仿古艺术品等众多领域。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第28页/共52页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第29页/共52页第29页/共52页壮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采用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在缎纹组织地纹上提织各色纬花,形成对称花纹,或用多种彩纬线挑出花纹。第30页/共52页壮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花式及用途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挂包、围裙等。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第31页/共52页花式及用途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图案风格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传统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尤以几何纹为多。常见的有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同心圆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第32页/共52页图案风格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第32页/共52页第33页/共52页第33页/共52页艺术特色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第34页/共52页艺术特色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图案生动,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壮锦色彩运用的特点是: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显示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素的性格。品种繁多,按服装和服饰用途,可分为花边绸、腰带绸、头巾、围巾、被面、台布、背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巾、锦屏等等。第35页/共52页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第36页/共52页第36页/共52页土家锦土家锦是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毗邻地区土家族生产的传统手工织锦,当地称“打花”。因主要用作铺盖(被面)亦常称为“土花(打花)铺盖”,土家语称“西兰卡普”。传统土家锦以棉线为经,各色棉、毛、丝等纤维为纬,斜型腰机,通经断纬手工挑织,彩纬满铺显花。纹饰大多采用各种花鸟虫草走兽和生活用具,经抽象概括为象征性和几何形图案,配色浓烈鲜艳,有粗犷、朴质、敦厚、绚丽的民族风格。第37页/共52页土家锦土家锦是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毗邻地区土家族生产的传统土家织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它源于商周,雏于秦汉,成于两晋,熟于唐宋,精于明清,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体系的基本特征。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整个民族工艺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土家织锦作为武陵山区的一朵奇葩,在丰富多彩的外形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及多方面的价值功能更是其传承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因素,对见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第38页/共52页土家织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它源于商周,雏于种类土家锦分为西兰卡普和花带两种。“西兰卡普”是土家语“花铺盖”的意思,但土家人原来却把花铺盖叫“读慈”(土家语音译),后来为了纪念因织白果花而冤死的西兰姑娘,就把花铺盖改称为“西兰卡普”。那么“西兰卡普”在民间也理解为“西兰姑娘所织的花铺盖”。之所以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为“土花铺盖”,是因为它来自于民间家庭的织造,土里土气,同时,也是以此区别这种土家传统的工艺花铺盖与其他工艺方式如印染、挑花的不同。在土家织锦的织造过程中,织造者必须使用一种叫“布刀”或“挑花勾”的工具以拍打纬线,因此这种工艺在民间亦称“打花”,西兰卡普也称为“打花铺盖”,而“土家花带”也俗称为“土家打花带”。第39页/共52页种类土家锦分为西兰卡普和花带两种。第39页/拍摄时间2003年湖北西兰卡普“老鼠嫁亲”。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品。

第40页/共52页拍摄时间2003年第40页/共52页湖南土家族蜡染布西兰卡普。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第41页/共52页湖南土家族蜡染布西兰卡普。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第41页/共5土家花带也属于土家织锦的一个品种,土家语称“厄拉卡普”,她精巧别致,简单易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小手工艺,主要用于腰带、裤带、小孩背带、围裙带等等。有素色和彩色两种,但以黑(蓝)白素花为主,一般宽者约二寸,窄的一指左右,短约尺许,长有数丈。其织造工艺方法及图案的组织原理与西兰卡普大同小异,具有共性。因土家织花带工具极其原始而简单,主要挑花工具甚至可以与西兰卡普共用,且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因此学习织花带往往成为学习西兰卡普的基础,也是在土家族妇女中普及面最广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据调查显示,其在酉水流域比西兰卡普流传的地域更为广泛。

第42页/共52页土家花带也属于土家织锦的一个品种,土家语称“厄拉卡普”,她精土家花带小巧精致,明丽醒目,结实耐用,是土家人传统生活必需品之一。织花带在西南众多民族中都比较普遍,手法也大同小异。土家花带的最大特点是更原始、更方便。土家姑娘从十来岁就在家学织花带,因简单易学,几乎不需要什么专用工具。且不受时间,场地之制约,上山放牛,下地劳作之余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拿出来编织几下。

第43页/共52页土家花带小巧精致,明丽醒目,结实耐用,是土家人传统生活必需品图案构成土家锦图案有“四十八勾、岩墙花,“单八勾”、“双八勾”,人物,花草等。画面多姿多彩,用色常借鉴艳丽的鲜花、鸳鸯的羽毛、天空的晚霞和雨后彩虹,色彩秀丽,自然生动;也有的受宗教绘画的影响,具有素雅、古朴、沉着的特点。在纹样组织结构上,多以菱形结构、斜线条为主体,讲究几何对称,反复连续,共有上百种传统纹样。第44页/共52页图案构成土家锦图案有“四十八勾、岩墙花,“单八勾”、“双八勾第45页/共52页第45页/共52页黎锦第46页/共52页黎锦第46页/共52页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第47页/共52页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第48页/共52页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润方言区(白沙一带)黎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说是最早的超短裙。第49页/共52页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黎锦的特点在于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第50页/共52页黎锦的特点在于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第51页/共52页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会计学53民间织锦会计学1民间织锦何谓“织锦”“锦”起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就提到“扬州厥篚织贝”。据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色彩花纹织成的。说明在商周时代就有锦的丝织物。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织锦: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第1页/共52页何谓“织锦”“锦”起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历史来源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自汉武帝后,中国织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唐代贞观年间窦师伦的对雉、斗羊、翔凤等蜀锦图案,称为绫阳公样。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并出现彩色经纬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北宋宫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规模庞大的织造工场,生产各种绫锦。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大量生产织金锦(一种加金的丝织物)的时代,宫廷设立织染局、织染提举司,机构庞大,集中了大批优秀工匠。明清两代织锦生产集中在江苏南京、苏州,除了官府的织锦局外,民间作坊也蓬勃兴起,形成江南织锦生产的繁荣时期。第2页/共52页历史来源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第缠枝四季花卉纹饰织锦(清)第3页/共52页缠枝四季花卉纹饰织锦(清)第3页/共52页织锦类别按地域来分的有四川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等按照民族不同来分有广西壮锦、土家土锦、贵州苗锦、云南傣锦、海南黎锦等1、传统三大名锦

四川蜀锦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2、四大名锦四川的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3、五大名锦四川的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壮锦、土家土锦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锦”第4页/共52页织锦类别第4页/共52页云锦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第5页/共52页云锦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产生与发展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发端于东吴(222—280)时期,东晋(317—420)末年,大将刘裕北伐,灭秦后,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织锦工匠占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和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第6页/共52页产生与发展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第6页/共艺术工艺南京云锦,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它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南京云锦在元、明、清王朝皇室御用龙袍、冕服,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宗室,喜庆、婚礼服饰等应用的范畴里,它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汇集了以丝质(材料、组织)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装饰美化特征,以“质与纹”、“巧与艺”、“意与象”三者结合的内容与形式,达到科技与文艺,两者完善统一的形态美感。从云锦品种繁多,所表达的审美艺术观念的实质来看,它可以归纳为三种美的形式:即宫廷王室之美,是追求昂贵奢侈性的雍容华贵之美;士大夫、宗主儒生之美,是显示抒情雅洁之美;民间喜庆礼仪之美,是实用与华丽结合的纯真民风之美。因此,云锦妆花所特有的仪表装饰美,都能适应于人们对审美情愫性的高雅艺术价值的享用。这就是云锦作品真、善、美统一的艺术风格,它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性和民俗性,亦是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佐证。第7页/共52页艺术工艺南京云锦,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龙袍云锦图第8页/共52页龙袍云锦图第8页/共52页士大夫云锦图第9页/共52页士大夫云锦图第9页/共52页民间喜庆云锦第10页/共52页民间喜庆云锦第10页/共52页

南京云锦博物馆藏第11页/共52页南京云锦博物馆藏第11页/共52页第12页/共52页第12页/共52页蜀锦蜀锦是中国四川所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第13页/共52页蜀锦蜀锦是中国四川所生产彩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蜀锦大多以经图案风格

蜀锦是中国染织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锦图案在中国工艺美术图案中,占有十分瑰丽的篇章,对中国后世锦缎染织图案的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第14页/共52页图案风格第14页/共52页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翔凤格子第15页/共52页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雨丝锦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种类第16页/共52页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据彩条配色以及经线配色的编号,按彩条的次序、宽窄、色经的深浅变化规律来排列籆子,每牵完一柳头,必须调换一部分篗子,称为“手换手”,此为蜀锦独有的牵经方法。第17页/共52页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第18页/共52页第18页/共52页古蜀锦是原汁原味的蜀锦,是成都蜀锦工艺品厂采用传统的蜀锦工艺机械化生产的,产量非常有限,产品品种也很有限。产品的开发时间也很长,少则数月,多则多年,不适合批量生产,也不适合个性化定制。但作品精美绝伦,且很少面市,极具收藏价值。

现代蜀锦采用了现代技术织造,保持了蜀锦色块饱满,立体感强的特点,并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缩短了作品的设计时间。现代蜀锦由四川蜀锦研究所技术人员研究开发,现已基本得到市场认可,是当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政务礼品也常选用现代蜀锦。第19页/共52页古蜀锦是原汁原味的蜀锦,是成都蜀锦工艺品厂采用传统的蜀锦工艺品名:蜀锦《释迦牟尼佛》作者:蜀锦厂规格:高59厘米,宽39厘米第20页/共52页第20页/共52页品名:蜀锦《狩猎纹锦》作者:蜀锦厂规格:外径135厘米,51厘米,画心41厘米,39厘米第21页/共52页品名:第21页/共52页宋锦宋代丝绸最著名的品种就是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织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第22页/共52页宋锦宋代丝绸最著名的品种就是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历史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时代,相传宋高宗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开始盛行,并很快发展,不仅成为衣着服饰品的面料,还用作书画装裱和帷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明清两代,随着苏州织造业的兴旺发展,宋锦生产相沿不衰,进入繁盛时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第23页/共52页历史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需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第24页/共52页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类别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大锦、匣锦和小锦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图案规整,富丽堂皇,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其中重锦最为贵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纯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图案更为丰富,常见的图案有植物花卉、龟背纹、盘绦纹、八宝纹等,产品主要是宫庭、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和巨幅挂轴等。明清之后宋锦仍然相沿不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匣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书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第25页/共52页类别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彩织极乐世界图轴》高448厘米,宽196.5厘米。从画心到宝相花装饰的幅边及上下裱首和绶带部分,均为通幅长跑梭所织,在石青地子上用大红、木红、粉红、水粉、深蓝、月白、葵黄、鹅黄、米黄、桔黄、墨绿、浅绿、玉色、黑色、白色、茄紫、雪灰、赤圆金、黄圆金等19把长织梭织出278个不同神态的人物。画幅中段织出佛、弟子、菩萨、力士、伎乐天人等。下段织九品莲池、转生人物,上段是庄严富丽的建筑配景。人物和建筑都用平涂设色,细线勾勒。在对比色衔接的地方运用3层或4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取得整体的协调。第26页/共52页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彩织极乐图案风格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第27页/共52页图案风格第27页/共52页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现在的宋锦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将宋锦应用到了商务礼品、家庭装饰、工程装饰、家纺系列、男女服饰及仿古艺术品等众多领域。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第28页/共52页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第29页/共52页第29页/共52页壮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采用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在缎纹组织地纹上提织各色纬花,形成对称花纹,或用多种彩纬线挑出花纹。第30页/共52页壮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花式及用途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挂包、围裙等。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第31页/共52页花式及用途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图案风格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传统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尤以几何纹为多。常见的有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同心圆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第32页/共52页图案风格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第32页/共52页第33页/共52页第33页/共52页艺术特色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第34页/共52页艺术特色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图案生动,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壮锦色彩运用的特点是: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显示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素的性格。品种繁多,按服装和服饰用途,可分为花边绸、腰带绸、头巾、围巾、被面、台布、背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巾、锦屏等等。第35页/共52页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第36页/共52页第36页/共52页土家锦土家锦是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毗邻地区土家族生产的传统手工织锦,当地称“打花”。因主要用作铺盖(被面)亦常称为“土花(打花)铺盖”,土家语称“西兰卡普”。传统土家锦以棉线为经,各色棉、毛、丝等纤维为纬,斜型腰机,通经断纬手工挑织,彩纬满铺显花。纹饰大多采用各种花鸟虫草走兽和生活用具,经抽象概括为象征性和几何形图案,配色浓烈鲜艳,有粗犷、朴质、敦厚、绚丽的民族风格。第37页/共52页土家锦土家锦是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毗邻地区土家族生产的传统土家织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它源于商周,雏于秦汉,成于两晋,熟于唐宋,精于明清,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体系的基本特征。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整个民族工艺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土家织锦作为武陵山区的一朵奇葩,在丰富多彩的外形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及多方面的价值功能更是其传承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因素,对见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第38页/共52页土家织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它源于商周,雏于种类土家锦分为西兰卡普和花带两种。“西兰卡普”是土家语“花铺盖”的意思,但土家人原来却把花铺盖叫“读慈”(土家语音译),后来为了纪念因织白果花而冤死的西兰姑娘,就把花铺盖改称为“西兰卡普”。那么“西兰卡普”在民间也理解为“西兰姑娘所织的花铺盖”。之所以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为“土花铺盖”,是因为它来自于民间家庭的织造,土里土气,同时,也是以此区别这种土家传统的工艺花铺盖与其他工艺方式如印染、挑花的不同。在土家织锦的织造过程中,织造者必须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