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55页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一、单选题1.自由女神像是法国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它屹立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左手握着《独立宣言》,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展示出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内容有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②反抗权威,人民主权③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④崇尚自由,尊重法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3.下表是中国近代1840-1949年间知名企业品牌分类统计表。这可以说明近代企业(

)商标分类有“华”或“国”字以物象为称直接表达意愿的百分比28.642.828.6举例及说明“大华”牌仪表“爱国”牌香烟“钟标”牌,图案是盾牌形状,盾牌上有写着“中”字的警钟“抵羊”牌,图案是“双羊抵角”,含有抵制洋货之意A.引导历史发展方向 B.承担实业救国使命C.重视产品功能营销 D.深受外资企业压迫4.漫画《第三等级的崛起》以正在被拆除的巴士底狱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的第三等级正试图砸断锁链并拿起武器,旁边的教士和贵族却无比震惊和畏惧。该漫画生动题反映了(

)A.英国光荣革命开始 B.法国大革命爆发C.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拿破仑帝国建立5.在西征时,随蒙古军队西至欧洲的有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与此同时,也有因战争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这种“被迫”的迁徙客观上(

)A.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 B.埋下了帝国分裂的隐患C.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D.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6.在亚历山大的远征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这些史实说明(

)A.历史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残酷的战争 B.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C.战争为文化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D.战争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7.外国人在华设立教育机构始于1842年香港英华书院,创办初期“欲以学校为一种补助之物,助其宜传福音事业”:到1890年以后,则认为“不论在哪一个社会,受高等教育的人们,都是有势力的人们,他们控制社会的情感和意见。”其办学理念的变化说明西方(

)A.力图通过教育影响中国社会 B.重视提高国人思想文化素质C.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 D.放弃传教转向培养实用人才8.《元史》记载: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丘)征身毒(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该次蒙古西征(

)A.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9.蒙古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至元16年(1279年),“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B.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D.元朝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10.《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是一次重大“机遇”。若把握得好,中国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由此可知,导致中国人主张参战的有利条件是(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际地位的提高 D.人民群众的斗争12.“有迹象令人担忧地表明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在那些地方,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由此可知,当时在拉丁美洲(

)A.不同文化相互交融 B.文化差异逐步消失C.本土文化已被取代 D.文化侵略遭遇抵制13.1896--1898年,共有40余人自各地来信,请求时务报馆帮助办理各类事务近60项,其中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教师,拟建藏书局请代购书籍,请代为收集各种工艺方法,请代为推广销售报刊等。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时务报馆(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广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C.使报刊成为救亡主要途径 D.倡导维新顺应社会潮流14.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在中断了约一千年之后变得安全了,欧洲人于是又能由此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此时有大批被称为“色目人”的移民自西向东,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这些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拿破仑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C.蒙古的西征 D.新航路的开辟15.张之洞称“《中庸》曰‘来百工,则财用足’。夫以足财归之于工,此古圣人之富国之要策,重工之微旨也”;梁启超称“《周礼》有保富之义……国有富人,彼必出其资本与制造等事,以求大利”。两人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托古改制 B.兴办工业 C.富国利民 D.工商皆本16.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头发在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中,再次成为政治的一个目的。在激烈的政治、社会变革中,王国维从不公开发表政见的知名学者,但他的辫子却显然公开发出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国维留辫子只为表达他对大清的效忠 B.王国维留辫子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C.王国维留辫子说明他动了复辟帝制的心 D.王国维的辫子被赋予一种理性的意义二、材料分析题17.16世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

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部分统计情况年代翻译书籍概况翻译书籍数量翻译书籍年平均数1843-1860年译书主要介绍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知识,译书以西人为主,少量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其中。10561861-1900年上海成为译书的中心,哲学社会科学123种,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中西译书机构共存并进,有西方教会、中国政府和民办系统。555141901-1911年翻译日文书成为输入西学的主要部分。以1902年至1904年为例,3年共译西书533种,其中日文书独占60%。社会科学比重加大,共译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学等社会科学书籍占总数的61%。中国知识分子成为译书的主体。1599145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答案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2.C3.B4.B5.D6.B7.A8.B9.B10.B11.B12.D13.D14.C15.D16.D17.(1)变化:16至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全面介绍,推崇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热”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全面否定。16至18世纪,欧洲主要通过文字、思想来了解介绍中国文化,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科技等成果;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批判中国的思想僵化、制度落后。(2)原因: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使得对学习西方充满热情的中国人产生怀疑和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不断深入,对西方文化进行不断反思;在探索救亡道路上,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改变以往的盲从态度。(3)主要途径: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认识: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18.示例一:信息:甲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