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翁传-医古文课件_第1页
丹溪翁传-医古文课件_第2页
丹溪翁传-医古文课件_第3页
丹溪翁传-医古文课件_第4页
丹溪翁传-医古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溪翁传丹溪翁传

作者作品

内容提要

随文注释

重点总结课后思考作者作品作者作品作者戴良(公元1317~1383年),字叔能,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与朱丹溪邻县,元代学者。他通经史百家之说,爱好医学,长于诗文,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元亡后,隐居四明山。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被召至南京,以老病辞官不受,下狱死。著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春秋经传考》三十二卷、《和陶诗》一卷等。《九灵山房集》分“山居稿”、“吴游稿”、“鄞游稿”和“越游稿”四部分。其中有关医学方面的著作多篇。作者作品作者戴良(公元1317~1383年),字叔内容提要本文节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本排印。本传较全面地反映了朱丹溪的一生。详细记叙了朱氏的学医经历和高深的造诣。文中所举五则医案,不仅说明了朱氏临床医技精湛,也反映出他乐于扶弱济贫的高尚医德,同时还说明他不自满于已取得的成就,能深入研究刘、张、李三家之学,“去其短而用其长”,并进而提出“相火易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新的学术观点。他强调治病“不拘于古方”,而应融贯所学,由博返约,这一治学方法,颇能启迪后人。他不慕荣利、正派耿直的品格及善导后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提要本文节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

本篇文选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段):简要介绍了丹溪翁自幼聪颖好学和他毅然弃儒从医的原因。。第二部分(2段):记述丹溪翁学医从师的经过和学术继承情况。他精究时方而又善于思考,能虚心登门求教。第三部分(3段):记述丹溪翁悉心研究前人的医学理论,善于吸取各家之长,弥补各家之不足,又能参考其他哲学著作,将医学、哲理等融汇贯通,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主张--“阳有余阴不足”论。本篇文选可分为两大部分:第四部分(4-9段):通过选载的五则医案,说明丹溪翁精湛的医术和在医疗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第五部分(10-12段):叙述丹溪翁的性格和为人。赞扬朱氏不泥古法,能操纵取舍的创新精神和诲人不倦的学者风度及其蔑视名利,重视节操,忠诚正直的品德。第六部分(13段):作者的评赞。将朱氏与古之名士严君平比类,高度评价丹溪翁的言行举止。最后引用左丘明语作总结,赞扬丹溪翁是“直、谅、多闻之益友”,不可把他当作普通医生看待。第四部分(4-9段):通过选载的五则医案,说明丹随文注释

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爲舉子業。後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爲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臥病久,非精於醫者,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治:研习。益:逐渐。

宏深:博大深远。粹密:精湛严密。随文注释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

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於醫乎

?”翁以母病

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

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

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起:使……痊愈。动词使动用法。其:或许;大概。游艺:指从事于某项技艺的学习。仕:做官。《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专一;专心。是习:宾语前置。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起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游,求他師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羅名知悌,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於醫,得金劉完素之再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性褊甚,恃能鲜xiān

一种鱼xiǎn少寺:同“侍”。旁:广。褊(biǎn):《说文》“褊,衣小也。”引申为心胸狭小。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

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既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其所教。羅遇翁亦甚懽,卽授以劉、張、李諸書,爲之敷揚三家之旨,而一斷於經,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以歸。进:使……进见。动词使动用法。北面:面向北行弟子拜师之礼。懽:“欢”的异体字。敷扬:犹“敷畅”,陈述阐发。一:一概。涣焉:消散貌。

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

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

,聞翁言,卽大驚而笑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醫不能療者餘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於是諸醫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翁不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謂劉、張之學,其論臟腑氣化有六,而於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爲最多,遂以推陳致新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定语后置。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心:在心中;口:在口中。名词用作状语。声闻:声誉,名望。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翁言,卽大驚而笑且排,獨文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自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以升舉,并及心肺之氣,陷入中焦,而用補中益氣之劑治之,此亦前人之所無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滿於東南。天,陽也;地,陰也。西北之人,陽氣易於降;東南之人,陰火消息:消长;变化。反义复合词,此谓斟酌,变化。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自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從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論,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以太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以尋其指歸。而謂《內經》之言火,蓋與太極動而生陽、五性感動之說有合;其言陰道虛,則又與寻:探求。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禮記》之養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餘陰不足》二論,以發揮之。

於是,翁之醫益聞,四方以病來迎者,遂輻湊於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幾,病之狀何如,施何良方,飲何藥而愈,自前至今,驗者何人,何縣里,主名,得諸見聞,班班可紀。

浦江鄭義士病滯下,一夕辐凑:聚集。湊,“凑”的异体字。颜师古注:“湊,聚也。言如车辐聚于毂也。”纪:通记。《禮記》之養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餘陰不足》二論,以發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卽告曰:“此陰虛而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後酒且內,然吾能愈之。”卽命治人參膏,而且促灸其氣海。頃之手動,又頃而唇動。及參膏成,三飲之甦矣。其後服參膏盡數斤,病已。

天臺周進士病惡寒,雖暑亦必以綿蒙其首,服附子數百,增劇。翁診之,脈滑而數酒且内:谓饮酒后又行房事。酒,饮酒;内,行房事。名词用作动词。饮:使……饮。动词使动用法。甦:“苏”的异体字。百:“日”之讹字。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卽告曰:“此,卽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首之綿減半;仍用防風通聖飲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後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火可降;否則,附毒必發,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後告疽發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治以利藥,益甚。翁診之,右寸仍:乃。于是。内观:犹“内视”。,卽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頗弦滑,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爲上焦,而膀胱爲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一婦人產後有物不上如衣裾,醫不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虛,故隨子而下。”卽與黃芪當歸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法,辟:同“譬”。譬喻。吐:使……吐。动词使动用法。衣裾:衣袍,喻衣胞,衣服的大襟。喻:知晓,明白。頗弦滑,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爲上焦,而膀胱爲下焦。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兒,無憂也。”如之。

一貧婦寡居病癩,翁見之惻然,乃曰:“是疾世號難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婦貧而無厚味,寡而無欲,庶幾可療也。”卽自具藥療之,病愈。後復投四物湯數百,遂不發動。

翁之爲醫,皆此類也。

蓋其遇病施治,不膠於古皱:使……皱缩。动词使动用法。少选:少顷,一会儿。癞:麻风病。胶:拘泥。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方,而所療則中;然於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合。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翁春秋既高,乃询張翼等所請,而著《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外科精要新論》諸書,學者多誦習而取則焉。声、影: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作状语。亹亹:勤勉不倦貌。春秋:年龄,年纪。询:通“徇”,依顺,依从。焉:于此。兼词。方,而所療則中;然於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翁簡慤貞良,剛嚴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天質。奉時祀也,訂其禮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時其節宣以忠養之。寧歉於己,而必致豐於兄弟;寧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論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憂。世之名公卿多折節下之,翁爲直陳治道,無所顧介特:谓耿直清高,不随流俗。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友、道:名词用作动词,结交;遵循。时:按时调节。名词用作动词。下:下问。名词用作动词。

翁簡慤貞良,剛嚴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綱五紀爲去就。嘗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夫行,本也;辭,從而生者也。苟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務,輒怒溢顔面,若將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則醫特一事而已。然翁講學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爲翁墓誌,茲故不錄,拂衣:犹“拂袖”,表示愤怒。

末是务:宾语前置。

浼:沾污。卓卓:超群独立貌。

讲学:研习学问。大方:主要事迹。墓誌:宋濂所写著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拂衣:犹“拂袖而竊錄其醫之可傳者爲翁傳,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論曰:昔漢嚴君平,博學無不通,賣卜成都。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爲陳其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史稱其風聲氣節,足以激貪而厲俗。翁在婺得道學之源委,而混迹於醫。或以醫來見者,未嘗不以葆精毓神開其厉:同“励”。道学:即理学。葆:通“保”。毓:养育。而竊錄其醫之可傳者爲翁傳,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厉:同“心。至於一語一默,一出一處,凡有關於倫理者,尤諄諄訓誨,使人奮迅感慨激厲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謂直諒多聞之益友,又可以醫師少之哉?一:或。溥:广大。谅:诚信。少:轻视。心。至於一語一默,一出一處,凡有關於倫理者,尤諄諄訓誨,使人重点总结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寺:同“侍”。

纪:通记。甦:“苏”的异体字。辟:同譬。厉:同励。葆:通“保。

重点总结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二、重点实词讳、益、游艺、仕、鲜、克、治、寺人、旁通、褊、一、涣焉、声闻、消息、寻、辐凑、班班、纪、辟、衣裾、皱、少选、亹亹、春秋、徇、介特、节宣、拂衣、浼、卓卓、大方、利害、风声、源委、毓、一、信、谅、少。二、重点实词三、重点虚词1.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之:我。自称代词。2.得诸见闻,班班可纪。诸:之于。兼词。3.尽去而旧学,非是也。而:你。对称代词。4.仍用防风通圣散饮之。仍:乃,于是。连词。5.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焉:于之。兼词。6.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一:或。连词。三、重点虚词四、实词活用1.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2.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3.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4.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5.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后酒且内。6.及参膏成,三饮之甦矣。7.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8.以吾倍子作汤洗涤,皱其皮。9.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10.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养之。11.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12.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四、实词活用五、特殊语序

1.翁穷昼夜是习。2.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3.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

4.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五、特殊语序课后思考

文中记述丹溪翁的医学观点和他为人处世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丹溪翁的医学观点是:“相火易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为人处世的特点是:简慤贞良,刚严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诚,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不务荣利,诲人不倦。课后思考丹溪翁传丹溪翁传

作者作品

内容提要

随文注释

重点总结课后思考作者作品作者作品作者戴良(公元1317~1383年),字叔能,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与朱丹溪邻县,元代学者。他通经史百家之说,爱好医学,长于诗文,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元亡后,隐居四明山。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被召至南京,以老病辞官不受,下狱死。著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春秋经传考》三十二卷、《和陶诗》一卷等。《九灵山房集》分“山居稿”、“吴游稿”、“鄞游稿”和“越游稿”四部分。其中有关医学方面的著作多篇。作者作品作者戴良(公元1317~1383年),字叔内容提要本文节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本排印。本传较全面地反映了朱丹溪的一生。详细记叙了朱氏的学医经历和高深的造诣。文中所举五则医案,不仅说明了朱氏临床医技精湛,也反映出他乐于扶弱济贫的高尚医德,同时还说明他不自满于已取得的成就,能深入研究刘、张、李三家之学,“去其短而用其长”,并进而提出“相火易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新的学术观点。他强调治病“不拘于古方”,而应融贯所学,由博返约,这一治学方法,颇能启迪后人。他不慕荣利、正派耿直的品格及善导后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提要本文节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

本篇文选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段):简要介绍了丹溪翁自幼聪颖好学和他毅然弃儒从医的原因。。第二部分(2段):记述丹溪翁学医从师的经过和学术继承情况。他精究时方而又善于思考,能虚心登门求教。第三部分(3段):记述丹溪翁悉心研究前人的医学理论,善于吸取各家之长,弥补各家之不足,又能参考其他哲学著作,将医学、哲理等融汇贯通,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主张--“阳有余阴不足”论。本篇文选可分为两大部分:第四部分(4-9段):通过选载的五则医案,说明丹溪翁精湛的医术和在医疗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第五部分(10-12段):叙述丹溪翁的性格和为人。赞扬朱氏不泥古法,能操纵取舍的创新精神和诲人不倦的学者风度及其蔑视名利,重视节操,忠诚正直的品德。第六部分(13段):作者的评赞。将朱氏与古之名士严君平比类,高度评价丹溪翁的言行举止。最后引用左丘明语作总结,赞扬丹溪翁是“直、谅、多闻之益友”,不可把他当作普通医生看待。第四部分(4-9段):通过选载的五则医案,说明丹随文注释

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爲舉子業。後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爲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臥病久,非精於醫者,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治:研习。益:逐渐。

宏深:博大深远。粹密:精湛严密。随文注释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

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於醫乎

?”翁以母病

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

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

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起:使……痊愈。动词使动用法。其:或许;大概。游艺:指从事于某项技艺的学习。仕:做官。《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专一;专心。是习:宾语前置。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起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游,求他師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羅名知悌,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於醫,得金劉完素之再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性褊甚,恃能鲜xiān

一种鱼xiǎn少寺:同“侍”。旁:广。褊(biǎn):《说文》“褊,衣小也。”引申为心胸狭小。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

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既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其所教。羅遇翁亦甚懽,卽授以劉、張、李諸書,爲之敷揚三家之旨,而一斷於經,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以歸。进:使……进见。动词使动用法。北面:面向北行弟子拜师之礼。懽:“欢”的异体字。敷扬:犹“敷畅”,陈述阐发。一:一概。涣焉:消散貌。

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

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

,聞翁言,卽大驚而笑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醫不能療者餘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於是諸醫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翁不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謂劉、張之學,其論臟腑氣化有六,而於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爲最多,遂以推陳致新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定语后置。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心:在心中;口:在口中。名词用作状语。声闻:声誉,名望。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翁言,卽大驚而笑且排,獨文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自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以升舉,并及心肺之氣,陷入中焦,而用補中益氣之劑治之,此亦前人之所無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滿於東南。天,陽也;地,陰也。西北之人,陽氣易於降;東南之人,陰火消息:消长;变化。反义复合词,此谓斟酌,变化。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自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從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論,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以太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以尋其指歸。而謂《內經》之言火,蓋與太極動而生陽、五性感動之說有合;其言陰道虛,則又與寻:探求。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禮記》之養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餘陰不足》二論,以發揮之。

於是,翁之醫益聞,四方以病來迎者,遂輻湊於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幾,病之狀何如,施何良方,飲何藥而愈,自前至今,驗者何人,何縣里,主名,得諸見聞,班班可紀。

浦江鄭義士病滯下,一夕辐凑:聚集。湊,“凑”的异体字。颜师古注:“湊,聚也。言如车辐聚于毂也。”纪:通记。《禮記》之養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餘陰不足》二論,以發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卽告曰:“此陰虛而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後酒且內,然吾能愈之。”卽命治人參膏,而且促灸其氣海。頃之手動,又頃而唇動。及參膏成,三飲之甦矣。其後服參膏盡數斤,病已。

天臺周進士病惡寒,雖暑亦必以綿蒙其首,服附子數百,增劇。翁診之,脈滑而數酒且内:谓饮酒后又行房事。酒,饮酒;内,行房事。名词用作动词。饮:使……饮。动词使动用法。甦:“苏”的异体字。百:“日”之讹字。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卽告曰:“此,卽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首之綿減半;仍用防風通聖飲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後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火可降;否則,附毒必發,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後告疽發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治以利藥,益甚。翁診之,右寸仍:乃。于是。内观:犹“内视”。,卽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頗弦滑,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爲上焦,而膀胱爲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一婦人產後有物不上如衣裾,醫不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虛,故隨子而下。”卽與黃芪當歸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法,辟:同“譬”。譬喻。吐:使……吐。动词使动用法。衣裾:衣袍,喻衣胞,衣服的大襟。喻:知晓,明白。頗弦滑,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爲上焦,而膀胱爲下焦。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兒,無憂也。”如之。

一貧婦寡居病癩,翁見之惻然,乃曰:“是疾世號難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婦貧而無厚味,寡而無欲,庶幾可療也。”卽自具藥療之,病愈。後復投四物湯數百,遂不發動。

翁之爲醫,皆此類也。

蓋其遇病施治,不膠於古皱:使……皱缩。动词使动用法。少选:少顷,一会儿。癞:麻风病。胶:拘泥。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方,而所療則中;然於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合。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翁春秋既高,乃询張翼等所請,而著《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外科精要新論》諸書,學者多誦習而取則焉。声、影: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作状语。亹亹:勤勉不倦貌。春秋:年龄,年纪。询:通“徇”,依顺,依从。焉:于此。兼词。方,而所療則中;然於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翁簡慤貞良,剛嚴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天質。奉時祀也,訂其禮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時其節宣以忠養之。寧歉於己,而必致豐於兄弟;寧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論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憂。世之名公卿多折節下之,翁爲直陳治道,無所顧介特:谓耿直清高,不随流俗。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友、道:名词用作动词,结交;遵循。时:按时调节。名词用作动词。下:下问。名词用作动词。

翁簡慤貞良,剛嚴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綱五紀爲去就。嘗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夫行,本也;辭,從而生者也。苟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務,輒怒溢顔面,若將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則醫特一事而已。然翁講學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爲翁墓誌,茲故不錄,拂衣:犹“拂袖”,表示愤怒。

末是务:宾语前置。

浼:沾污。卓卓:超群独立貌。

讲学:研习学问。大方:主要事迹。墓誌:宋濂所写著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拂衣:犹“拂袖而竊錄其醫之可傳者爲翁傳,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論曰:昔漢嚴君平,博學無不通,賣卜成都。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爲陳其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史稱其風聲氣節,足以激貪而厲俗。翁在婺得道學之源委,而混迹於醫。或以醫來見者,未嘗不以葆精毓神開其厉:同“励”。道学:即理学。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