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法不责众or法要责众教师实习心得:法不责众or法要责众法不责众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不合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以惩戒。通俗来说,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但是,身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应该法不责众,而应该“罚要责众”不能让学生群起效仿。即使有很多同学不做作业,老师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让学生心存侥幸,群起效仿,养成不良习惯。这周周一刚开学,我检查作业,结果发现全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做作业。如何处理这件事,也影响我今后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一半的学生都没有做作业,人数太多,一个一个的找他们谈话,我的精力不够。如果坚持法不责众,不严格的处理,同学们以后可能都不做作业。在课堂上,我没有耽误其他同学的上课时间,直接严格批评没有做作业的同学,并且让他们在今天放学之前补完,并且写一份检查,说明不做作业的原因。在放学之前,我严格检查了他们补齐的作业,并且仔细阅读他们写的检查,了解他们的情况。进行及时地反思。以后在周五放假布置作业时,我应该吸取此次经验教训,适当调整。如果把一节课比喻成一篇优美的乐曲,那么布置作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法不责众or法要责众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纵波

固、液、气态速度快(P波)primary横波固态速度慢(S波)secondary共同点在不同的介质,传播的速度也不同想一想: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地震发生时,海上航行的船员又有什么感觉?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纵波固2332900速度{千米/秒)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332900速度{千米/秒)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3活动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活动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4(一)地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一)地壳上层: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5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6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上地幔下地幔岩石圈(二)地幔地幔:由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类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呈固态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上地幔下地幔岩石圈(二)地幔地幔7(三)地核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三)地核8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外软内硬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9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10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11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改进钻探技术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12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3(二)大气圈2000-3000千米(二)大气圈2000-3000千米14干洁空气水汽杂质氮78%氧21%其它气体低层大气是由哪些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干洁空气水汽杂质氮78%氧21%其它气体低层大气是由哪些15海洋水(96.5%)

陆地水(3.5%)

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地球上的水冰川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二)水圈海洋水(96.5%)陆地水(3.5%)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16(三)生物圈问: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生物圈和生物的区别?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等)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地带被称为“生物圈”。(三)生物圈问: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它包括17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18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界面界面地壳地幔地核莫霍古登堡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分层◆知识框架最活跃的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界面19练习:1、(2008年上海高考题)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A练习:1、(2008年上海高考题)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20练习: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B、平原C、海洋D、大陆断层C3、大气圈的组成成份为()A、氢、氧B、二氧化碳、氧C、氧、氮D、二氧化氮、氮C练习: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C3、大21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22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法不责众or法要责众教师实习心得:法不责众or法要责众法不责众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不合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以惩戒。通俗来说,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但是,身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应该法不责众,而应该“罚要责众”不能让学生群起效仿。即使有很多同学不做作业,老师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让学生心存侥幸,群起效仿,养成不良习惯。这周周一刚开学,我检查作业,结果发现全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做作业。如何处理这件事,也影响我今后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一半的学生都没有做作业,人数太多,一个一个的找他们谈话,我的精力不够。如果坚持法不责众,不严格的处理,同学们以后可能都不做作业。在课堂上,我没有耽误其他同学的上课时间,直接严格批评没有做作业的同学,并且让他们在今天放学之前补完,并且写一份检查,说明不做作业的原因。在放学之前,我严格检查了他们补齐的作业,并且仔细阅读他们写的检查,了解他们的情况。进行及时地反思。以后在周五放假布置作业时,我应该吸取此次经验教训,适当调整。如果把一节课比喻成一篇优美的乐曲,那么布置作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法不责众or法要责众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23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纵波

固、液、气态速度快(P波)primary横波固态速度慢(S波)secondary共同点在不同的介质,传播的速度也不同想一想: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地震发生时,海上航行的船员又有什么感觉?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纵波固24332900速度{千米/秒)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332900速度{千米/秒)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25活动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活动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26(一)地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一)地壳上层: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27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28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上地幔下地幔岩石圈(二)地幔地幔:由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类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呈固态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上地幔下地幔岩石圈(二)地幔地幔29(三)地核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三)地核30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外软内硬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3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32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33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改进钻探技术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34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35(二)大气圈2000-3000千米(二)大气圈2000-3000千米36干洁空气水汽杂质氮78%氧21%其它气体低层大气是由哪些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干洁空气水汽杂质氮78%氧21%其它气体低层大气是由哪些37海洋水(96.5%)

陆地水(3.5%)

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地球上的水冰川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二)水圈海洋水(96.5%)陆地水(3.5%)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38(三)生物圈问: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生物圈和生物的区别?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等)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地带被称为“生物圈”。(三)生物圈问: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它包括39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