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考点突破: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考点突破: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1~2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1~2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2(63~4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ft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ft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3(3)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Cft异曲同工。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ft水,ft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ft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ft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3(3)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Cft异曲同工。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ft水,ft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5~6宿芥塘佛祠①贺铸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注】①诗人当时正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5(3)A.全诗从麦苗抽芒写起,首联既点明了春末物候,又暗中交待了诗人在外求宿的原因。B.“浩荡东风晚更狂”和欧词《蝶恋花》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都以“狂”写暮春风势之大。C.颈联“未扫”“先烧”不只写了诗人进入佛祠后所见之景,也暗含了佛祠主人殷勤待客之意。D.“杨花雨”用一“雨”字,以动衬静、把眼前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成了飘散的动态画面。67~8【注】①诗人当时正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5(3)A.全诗从麦苗抽芒写起,首联既点明了春末物候,又暗中交待了诗人在外求宿的原因。B.“浩荡东风晚更狂”和欧词《蝶恋花》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都以“狂”写暮春风势之大。C.颈联“未扫”“先烧”不只写了诗人进入佛祠后所见之景,也暗含了佛祠主人殷勤待客之意。D.“杨花雨”用一“雨”字,以动衬静、把眼前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成了飘散的动态画面。67~8思王逢原①(其二)王安石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②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庐ft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③尽,欲欢无复似当时。【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③随手:随着,紧接着。③随手:随着,紧接着。7(3)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B.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那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8(69~10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注】7(3)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B.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那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8(69~10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注】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注】此词作于庆元六年,当时稼轩罢居铅ft。赵晋臣: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ft人。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积翠岩:在江西上饶铅ft。9(3)A.“补天”一句一语双关,表面写女娲将补天石投在闲处,同时又A.“补天”一句一语双关,表面写女娲将补天石投在闲处,同时又暗指友人不被赏识重用。B.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C.岩石经历风吹雨打、敲石取火、牛羊磨角的苦难,这遭遇与赵晋臣和辛弃疾的经历相似。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11~12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ft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ft。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11暗指友人不被赏识重用。B.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C.岩石经历风吹雨打、敲石取火、牛羊磨角的苦难,这遭遇与赵晋臣和辛弃疾的经历相似。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11~12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ft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ft。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11(3)A.起句点明“东岗晚步”,次句紧接着描绘出一幅清闲而充满生机的图景。B.“从牛后”写出了诗人因谷深道狭,只能小心翼翼跟在牛后面缓缓前行的怵惕之状。缓前行的怵惕之状。C.诗人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出鸟栖”写出了登高的旷远怀抱。D.“行人问路”“渡者唤船”两个画面带着浓浓的村野田园情调,色调鲜艳,充满诗情。12(613~14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ft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3C.诗人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出鸟栖”写出了登高的旷远怀抱。D.“行人问路”“渡者唤船”两个画面带着浓浓的村野田园情调,色调鲜艳,充满诗情。12(613~14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ft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3(3)A.首联出句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14(615~16清平乐晏殊斜阳独倚西楼,遥ft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5(3)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14(615~16清平乐晏殊斜阳独倚西楼,遥ft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5(3)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但仍惆怅满怀。C.“斜阳独倚西楼”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夕阳之下形单影只、斜倚窗轩、眺望远人的女子形象。D.“遥ft恰对帘钩”一句,主客移位表面上远ft是主话,实际上是说女子将远ft映入眼帘。16.本词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17~18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①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柳宗元,贞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官,积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③据《沅》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17(3)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之喜爱。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的复杂心绪。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18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柳宗元,贞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官,积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③据《沅》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17(3)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之喜爱。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的复杂心绪。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18(619~20日登一览楼陈子龙①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涵青海②雾,岸枫遥映赤城霞。双飞日月③驱神骏,半缺河ft待女娲。学就屠龙④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此诗作于清兵入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沦丧时。②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指边地。③双飞日月:自南京弘光政权颠覆之后,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即福州的明“唐王”,浙江绍兴的明“鲁王”。④屠龙:源出《庄子·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比喻技艺高超,但无处施展。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赋笔形式展示诗人在高楼上饮酒写诗,“蒹葭”一词引发人们对《诗经》的联想。B.颔联诗人驰骋想象:云间ft峰依稀笼罩着大海的雾气,岸边的红枫远映着赤城ft的殷红。C.颈联中的“双飞日月”,既描绘出眼前日月同辉的自然之景,又有作者深层的情感寄托。D.尾联“剑锋腾踏绕霜花”,形象描绘宝剑跳跃并闪烁出冰冷的寒光,可以看出诗人的抱负。20.作者登楼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云麓半涵青海②雾,岸枫遥映赤城霞。双飞日月③驱神骏,半缺河ft待女娲。学就屠龙④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此诗作于清兵入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沦丧时。②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指边地。③双飞日月:自南京弘光政权颠覆之后,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即福州的明“唐王”,浙江绍兴的明“鲁王”。④屠龙:源出《庄子·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比喻技艺高超,但无处施展。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赋笔形式展示诗人在高楼上饮酒写诗,“蒹葭”一词引发人们对《诗经》的联想。B.颔联诗人驰骋想象:云间ft峰依稀笼罩着大海的雾气,岸边的红枫远映着赤城ft的殷红。C.颈联中的“双飞日月”,既描绘出眼前日月同辉的自然之景,又有作者深层的情感寄托。D.尾联“剑锋腾踏绕霜花”,形象描绘宝剑跳跃并闪烁出冰冷的寒光,可以看出诗人的抱负。20.作者登楼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1(6如开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雄心极大。(2)《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3)古代诗人常用“梨花”“杏花”这一意象来代指美好春光,或者渲染浓浓乡愁,或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等,比如, ”如开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雄心极大。(2)《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3)古代诗人常用“梨花”“杏花”这一意象来代指美好春光,或者渲染浓浓乡愁,或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等,比如, ”22(6(1)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 ”的结论。(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 ”的感叹,将江ft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3)在《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就是如此。23(6《蜀道难中诗仙先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ft势的高“ , ”,然后描写了水流的湍急。(2)韩愈在《师说》中,批判一些人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句子是”。(3奋勇作战的昂扬斗志南宋词人辛弃疾就写过这样的词句“ 。”24(6(1)杜甫《蜀相》中_, ”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2)陆游《书愤》中”两句,写岁月不居,壮岁已逝诗人志未酬而鬓先斑,痛心疾首。(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24(6(1)杜甫《蜀相》中_, ”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2)陆游《书愤》中”两句,写岁月不居,壮岁已逝诗人志未酬而鬓先斑,痛心疾首。(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和“金”这些生活常见的事物作喻,是为了说明”的道理。古代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1~2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解析】B项,“闲适自在”错误,陆游是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句中“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2(6答: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解析】B项,“闲适自在”错误,陆游是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句中“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2(6答: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情感: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解析】注释说“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立业、收复中原。诗中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3~4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ft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ft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3(3C)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立业、收复中原。诗中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3~4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ft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ft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3(3C)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Cft异曲同工。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ft水,ft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清无滓。【解析】C4.“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答:示例: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报。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_(2【解析】诗句翻译: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生生成了灾祸。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ft景随着宴坐如图画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观ft观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5~6【解析】C4.“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答:示例: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报。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_(2【解析】诗句翻译: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生生成了灾祸。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ft景随着宴坐如图画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观ft观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5~6宿芥塘佛祠①贺铸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注】①诗人当时正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5(3D)A.全诗从麦苗抽芒写起,首联既点明了春末物候,又暗中交待了诗A.全诗从麦苗抽芒写起,首联既点明了春末物候,又暗中交待了诗人在外求宿的原因。B.“浩荡东风晚更狂”和欧词《蝶恋花》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都以“狂”写暮春风势之大。C.颈联“未扫”“先烧”不只写了诗人进入佛祠后所见之景,也暗含了佛祠主人殷勤待客之意。D.“杨花雨”用一“雨”字,以动衬静、把眼前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成了飘散的动态画面。【解析】D6(2宿”。首联即写诗人阅田已毕,想寻找地方歇息,由此引出下面的寻(2人在外求宿的原因。B.“浩荡东风晚更狂”和欧词《蝶恋花》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都以“狂”写暮春风势之大。C.颈联“未扫”“先烧”不只写了诗人进入佛祠后所见之景,也暗含了佛祠主人殷勤待客之意。D.“杨花雨”用一“雨”字,以动衬静、把眼前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成了飘散的动态画面。【解析】D6(2宿”。首联即写诗人阅田已毕,想寻找地方歇息,由此引出下面的寻(2(27~8思王逢原①(其二)王安石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②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庐ft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③尽,欲欢无复似当时。【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③随手:随着,紧接着。7(3A)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B.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那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解析】A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曲解文意,“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8③随手:随着,紧接着。7(3A)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B.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那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解析】A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曲解文意,“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8(6答:示例:高耸的庐ft倾倒当书桌,滔滔湓水流进酒杯。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读书、饮酒的场景。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解析】颈联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出精练。出句用“南堕”“当”写出ftft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庐ft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意境阔大。9~10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注】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注】此词作于庆元六年,当时稼轩罢居铅ft。赵晋臣: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ft人。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积翠岩:在江西上饶铅ft。9(3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庐ft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意境阔大。9~10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注】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注】此词作于庆元六年,当时稼轩罢居铅ft。赵晋臣: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ft人。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积翠岩:在江西上饶铅ft。9(3B)A.“补天”一句一语双关,表面写女娲将补天石投在闲处,同时又暗指友人不被赏识重用。B.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C.岩石经历风吹雨打、敲石取火、牛羊磨角的苦难,这遭遇与赵晋臣和辛弃疾的经历相似。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解析】B错。(6答:示例:①积翠岩宛如补天之石,被遗忘在荒野,又经历了风吹雨人生困顿的经历极为相似,作者想到古来寒士常有不遇之时。(“不遇”的角度,3_分)②“霍然千丈翠岩屏”,积翠岩经过悉心清理开终有遇到知音、重获起用、大展才华之时。(“有时遇”的角度,3_分)11~12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解析】B错。(6答:示例:①积翠岩宛如补天之石,被遗忘在荒野,又经历了风吹雨人生困顿的经历极为相似,作者想到古来寒士常有不遇之时。(“不遇”的角度,3_分)②“霍然千丈翠岩屏”,积翠岩经过悉心清理开终有遇到知音、重获起用、大展才华之时。(“有时遇”的角度,3_分)11~12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ft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ft。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11(3D)A.起句点明“东岗晚步”,次句紧接着描绘出一幅清闲而充满生机的图景。B.“从牛后”写出了诗人因谷深道狭,只能小心翼翼跟在牛后面缓缓前行的怵惕之状。C.诗人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出鸟栖”写出了登高的旷远怀抱。D.“行人问路”“渡者唤船”两个画面带着浓浓的村野田园情调,色调鲜艳,充满诗情。【解析】D12(611(3D)A.起句点明“东岗晚步”,次句紧接着描绘出一幅清闲而充满生机的图景。B.“从牛后”写出了诗人因谷深道狭,只能小心翼翼跟在牛后面缓缓前行的怵惕之状。C.诗人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出鸟栖”写出了登高的旷远怀抱。D.“行人问路”“渡者唤船”两个画面带着浓浓的村野田园情调,色调鲜艳,充满诗情。【解析】D12(6答:示例:可怜我头白身闲,在这如画的江ft中徜徉,回望中原战鼓(3(313~14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ft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注】【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3(3D)A.首联出句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解析】D“正衬”。1413(3D)A.首联出句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解析】D“正衬”。14(6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③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或:不畏俗人对自身“羁苦”的轻视)。ft”等意象,描写了潇潇细雨过后,河边两行杨树,枝叶茂盛,河面上一怡然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一身羁苦俗人轻”一句是对世俗的讽刺。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然(达观)之态。15~16清平乐晏殊斜阳独倚西楼,遥ft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5(3B)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但仍惆怅满怀。然(达观)之态。15~16清平乐晏殊斜阳独倚西楼,遥ft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5(3B)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但仍惆怅满怀。C.“斜阳独倚西楼”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夕阳之下形单影只、斜倚窗轩、眺望远人的女子形象。D.“遥ft恰对帘钩”一句,主客移位表面上远ft是主话,实际上是说女子将远ft映入眼帘。【解析】B用其典,写书信不能寄达。16.本词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答:相同点: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达了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解析】回答本题,需要先回顾崔护原诗的思想情感。两首诗词的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有时光流逝之悲,结合词中女主人公这一身份,具体为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而崔诗“桃花依旧【参考译文】ft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17~18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①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达了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解析】回答本题,需要先回顾崔护原诗的思想情感。两首诗词的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有时光流逝之悲,结合词中女主人公这一身份,具体为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而崔诗“桃花依旧【参考译文】ft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17~18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①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柳宗元,贞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官,积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③据《沅》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橘颂》,赞美柑橘树。③据《沅》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17(3B)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之喜爱。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的复杂心绪。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解析】B品质”错误,“秉德无私”虽出自屈原《橘颂》,诗中只是说因为读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17(3B)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之喜爱。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的复杂心绪。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解析】B品质”错误,“秉德无私”虽出自屈原《橘颂》,诗中只是说因为读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18(6答:示例:①尾联写如果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橘树长大成林,有朝一日不堪忍受的压抑。③貌似宽解语,实则不平气。诗人反话正说,用平不堪忍受的压抑。③貌似宽解语,实则不平气。诗人反话正说,用平味无穷。【解析】结句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者也已年老,“滋味”“养老夫”更是作者的一种期待和喜悦,足见的沉重,喜悦之下是作者更深的悲痛,反话正说,更具增强了悲情之19~20日登一览楼陈子龙①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涵青海②雾,岸枫遥映赤城霞。味无穷。【解析】结句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者也已年老,“滋味”“养老夫”更是作者的一种期待和喜悦,足见的沉重,喜悦之下是作者更深的悲痛,反话正说,更具增强了悲情之19~20日登一览楼陈子龙①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涵青海②雾,岸枫遥映赤城霞。双飞日月③驱神骏,半缺河ft待女娲。学就屠龙④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此诗作于清兵入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沦丧时。②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指边地。③双飞日月:自南京弘光政权颠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指边地。③双飞日月:自南京弘光政权颠覆之后,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即福州的明“唐王”,浙江绍兴的明“鲁王”。④屠龙:源出《庄子·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比喻技艺高超,但无处施展。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以赋笔形式展示诗人在高楼上饮酒写诗,“蒹葭”一词引发人们对《诗经》的联想。B.颔联诗人驰骋想象:云间ft峰依稀笼罩着大海的雾气,岸边的红枫远映着赤城ft的殷红。C.颈联中的“双飞日月”,既描绘出眼前日月同辉的自然之景,又有作者深层的情感寄托。D.尾联“剑锋腾踏绕霜花”,形象描绘宝剑跳跃并闪烁出冰冷的寒光,可以看出诗人的抱负。【解析】C月同辉的自然之景,而是两个皇帝。覆之后,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