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_第1页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_第2页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_第3页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_第4页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1

有益的学习阅历:

1、复习认识1―4的点卡。

2、能按其数量从少到多给点卡排序并匹配实物。

预备:

1、贴绒卡片:1―4的点卡一套。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和实物图片10张。

活动与指导:

1、利用多种感官巩固对1、2、3、4各数的认识。

(1)复习认识1―4,逐张出示点卡,问幼儿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2)听声音举点卡。如:老师学几声鸟叫,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或看点卡做动作,如老师举起一个点卡,幼儿就拍几下手等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将点卡按数量从少到多地排列。

事先让幼儿思索:4张卡片,要根据圆点由少到多的顺次排队,怎么排?引导幼儿争论,说出将最少的1的点卡放在最前面,比它多1的2的点卡跟在它的后面。3比2的点卡多1,排在2的后面,4的点卡比3的点卡多1,排在最末面。幼儿排好后,要求幼儿观测比较,说出自己发觉了什么?(每一张点卡比前面的点卡多1个圆点)

〔2〕幼儿对实物图片分类计数。让幼儿将实物图片摆在桌子的另一边,观测并操作:实物卡片中哪些东西是相同的,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数一数,每一种东西有多少?

(3)幼儿给点卡和实物卡片配对。让幼儿思索:点卡上的圆点是几,就和数量是几的东西交伙伴,应当怎样做?指导幼儿在点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实物卡片。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2

设计意图

《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手口全都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体验和发觉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数”。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这个阶段的幼儿能掌控日常生活中简约的数概念,且需要借助详细的实物和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而对我们的幼儿来说,小鱼是他们常见的、熟识的而又感爱好的小动物。因此,我通过设计小鱼在水中的各种状态等按部就班环环相扣的系列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3以内的量,体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3以内的量;

2.在参加小鱼系列游戏的过程中,能用3以内的数字与量进行对应;

3.能专注倾听要求完成游戏,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3以内的量;

2.活动难点:能专注倾听要求参加游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预备

1.知识阅历:幼儿已能辩认数字1、2、3,且掌控3以内的点数。

2.物质材料:

〔1〕小鱼和鱼缸图片3份

〔2〕泡泡卡片假设干

〔3〕数字磁铁

〔4〕活动音乐《很多小鱼游来了》

〔5〕小虫子卡片

〔6〕圈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爱好: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1.老师示范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2.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学用手指表示1、2、3。

二.小鱼主题游戏,感知3以内的量:

1.点数鱼缸里的小鱼

出示3个鱼缸及小鱼,引导幼儿观测每个鱼缸各有几条小鱼,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初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这里有几个鱼缸?第一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二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三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请小伙伴找出它们的数字好伙伴,粘贴在鱼缸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一共有1条小鱼,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缸一共有2条小鱼,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一共有3条小鱼,用数字3表示。

2.小鱼吹泡泡

出示泡泡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泡泡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见到小伙伴特别兴奋,它们要给大家表演吹泡泡的本事。一条小鱼吹1个小泡泡,请小伙伴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吹几个泡泡?请你们来帮忙把泡泡粘贴在鱼缸的后面。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1条小鱼,吹了1个泡泡,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

缸里有2条小鱼,吹了2个泡泡,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3条小鱼,吹了3个泡泡,用数字3表示。

3.小鱼吃虫子

出示小虫子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小虫子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深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吹了那么多泡泡,它们的肚子有点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鱼今日想吃小虫子,请小伙伴来喂小鱼吃东西吧。每条小鱼只吃一条小虫子,你们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请小伙伴把小虫子粘贴在数字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1条小鱼,吃了1条虫子,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2条小鱼,吃了2条虫子,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3条小鱼,吃了3条虫子,用数字3表示。那么,数字1可以表示1条小鱼,一个泡泡,一条小虫

子;数字2可以表示2条小鱼,2个泡泡,2条小虫子;数字3可以表示3条小鱼,3个泡泡,3条小虫子。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学:小鱼找伙伴

摆放3个圈圈,分组邀请小伙伴参与游戏,播放音乐时,小伙伴扮演小鱼在圈圈外面游泳;当音乐停止时,老师发出指令,小伙伴听到捉几条小鱼后要根据数量要求跳进圈圈里,圈圈里的小伙伴数量与老师指令全都那么获胜。

〔1〕师:小鱼特别感谢小伙伴喂它吃小虫子,现在它们想邀请小伙伴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听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游泳,老师说捉2条小鱼,当音乐停的时候,2条小鱼要跳进圈圈里;以此类推。

〔2〕请幼儿参加游戏,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点数检验捉到小鱼的数量是否与老师的指令全都。

四.拓展延伸,迁移生活:生活中3以内的量

〔1〕师:请小伙伴从我们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有2个、哪些有3个?我们再从教室里找一找?

〔2〕幼儿思索并争论回答。五.小结回顾:

师:今日,我们认识了3以内的量,数字1表示几个?数字2表示几个?数字3表示几个?请小伙伴今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有2个、哪些有3个?明天和我们共享。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3个以内的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爱好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能运用到的内容来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分调动全部的积极性和聪慧去探究、去发觉,并有效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活动中,活动材料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有用性。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约的说教上,而是援助幼儿设计情景,引导幼儿在情景和游戏中感知和学习,鼓舞幼儿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使得幼儿能真实地体察真情实境,有效地提高数学认知技能。在活动中,老师能予以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动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胜利的数学教育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3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孩子们年龄还小,每天午睡起床后总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或者穿错鞋子,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给鞋子宝宝找伙伴》,其盼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更快地提高自理技能。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配对。

2、提高并进展幼儿的观测力和辨别技能。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欢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育幼儿比较和判断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按物体特征配对,其进展幼儿的观测力。

活动预备

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在教室一角制作一个鞋柜、自制鞋子卡片(与班级人数相同)、活动之前让幼儿认识各式各样的鞋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爱好。

——电话响,老师接电话

“莉莉打电话来,让小伙伴看看他的家。”

2、引导幼儿进一步观测鞋子特征。

——出示图片(莉莉家的鞋柜),让幼儿观测图片,并说出鞋子的特征。

3、学习儿歌《鞋宝宝》。

两只鞋宝宝,一对好伙伴。

穿对了,兴奋头碰头。

穿错了,生气背对背。

4、引发幼儿产生去援助鞋子找伙伴的愿望。

——出示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再次让幼儿观测图片并比较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有什么不同?”激发幼儿援助明明家的鞋子找到好伙伴(给鞋子配对)。

5、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帮鞋子找伙伴,进行配对。

A、游戏:找伙伴

B、游戏:纠错

C、游戏:送鞋子宝宝回家

6、结束游戏,找伙伴。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紧紧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多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学习的乐趣。

本活动最胜利的是动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各感官间的协调性也加强。活动中幼儿不仅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讲,还要用手来操作,充分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之前让家长教幼儿认识各式各样的鞋子,但提问时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

2、老师在预备图片时不够大。

3、幼儿在学习儿歌时爱好不是太高。

4、游戏有些乱。

虽然本活动有许多不足,但我盼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改掉这些不足,争取更大更多的进步!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能按物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3、喜爱参与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体验。

活动预备:

1、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外形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外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约特征。

师:小伙伴,今日我们小二班来了几位图形伙伴,大家认识他们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老师依次出示三个图形伙伴,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主要特征,并向客人问好,欢迎它们的到来。

(评析:谈话导入,引入主题。用小班幼儿喜爱的小客人引入主题,不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思索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爱好。)

(二)按物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1、为图形伙伴找家

师:小伙伴,你们知道图形伙伴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找。我们先来告知圆形伙伴:“圆形伙伴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这句话。还有两个图形伙伴请小伙伴来帮帮忙。

(评析:通过集体游戏《图形找家》,让幼儿积极为图形伙伴找到相应的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说一句话:“圆形伙伴我送你回家的”,让幼儿在参与感爱好的数学活动的同时也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

2、为图形孩子找家

(1)师:图形伙伴都回家了,可是它们发觉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它们找找看,然后把它们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图形宝宝在哪里?”

(2)师:找到了,原来躲在小伙伴的椅子底下。我们来看看是谁?它们是什么外形?它们应当是谁的孩子呢?请小伙伴象刚才送图形妈妈回家时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告知它们再把它们送回家。

(3)幼儿送图形孩子回家,老师提示幼儿边送边说一句话。

(评析:从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表现自我,了解他们的掌控状况。充分表达了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尊敬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3、验证:图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觉有不同的外形让幼儿一起观测并订正。

(2)个别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一个伙伴去检查;正方形妈妈的家请另一个伙伴去检查。

(评析:通过三个不同的验证方法,让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三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三)游戏:图形排队。

(1)师:图形妈妈说,请小二班的小伙伴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爱做什么外形的孩子呢?请小伙伴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爱的外形拿在手里。

(2)请图形宝宝按妈妈的口令回到相应的家。

(评析:孩子在技能、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在设计上采纳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幼儿自己来扮图形娃娃来找到相应图形的家,这个环节,既援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老师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让一些技能水平较弱的幼儿在大家的观测发觉,反复订正中获得提高与认识。更激发了幼儿认图形的爱好,整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找对相应图形的家。)

四、排好队,边听《火车嘟嘟》的音乐,边排好队到外面去郊游。引导幼儿按三种图形标记排队,排成小火车,听着《火车嘟嘟》的音乐去郊游。

(评析:让幼儿排好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游戏情境中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情愿为图形宝宝找伙伴,并按规章要求操作。

3、喜爱参与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欢乐。

4、进展幼儿规律思维技能。

5、初步培育观测、比较和反应技能。

活动预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假设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好。

听音乐进场。

师:小伙伴们,今日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快乐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约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出自:大;考。吧"那我们一起来相互打个招呼吧。老师分别出示三个外形卡片,以外形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伙伴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师:刚才三个外形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情愿和图形宝宝做伙伴吗?〔请幼儿分别讲解并描述三种外形的特征。如讲解并描述有困难,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解并描述〕。

〔二〕游戏:找伙伴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日老师给每个小伙伴都预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伙伴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伙伴。

A:圆形宝宝找伙伴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伙伴。〔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伙伴。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伙伴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伙伴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伙伴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伙伴。师:现在请小伙伴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伙伴。你找到好伙伴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伙伴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外形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留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识做成有颜色的图形,肯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摒除不应当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爱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6

活动目标:

1.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让幼儿描述图形形象,动手拼摆纸卡等游戏活动来拓展幼儿思维制造性,提高幼儿动手操作技能。

3.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技能。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爱好。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预备:

自备教具:油画棒

配备教具:L形纸卡假设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爱好。

听音乐找伙伴

要求:每人拿一个L形纸卡,听音乐找伙伴,两个好伙伴将L形纸卡对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就拉拉手做伙伴

游戏反复进行给L形纸卡图上美丽的颜色

老师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请小伙伴依据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涂色

第二次听音乐找伙伴,

要求:要将颜色一样的L形纸卡拼在一起拼成长方型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31页,观测画面画的是哪里?怎么看出来的?

将L型制卡放在空白图形里摆一摆,试试能不能摆出来。

用笔将空白图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再引导幼儿指导做第32页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7

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简单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伙伴”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末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技能和比较技能得到进展。

活动目标: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活动预备:1、知识预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查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预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假设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假设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老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仿照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伙伴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伙伴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很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伙伴应当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伙伴坐什么椅子?”幼儿依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伙伴,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伙伴。”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

并送标记。

老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索:“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当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当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伙伴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老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老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根据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根据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测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阅历。

小班数学教案《找伙伴》8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树妈妈找伙伴

活动目的:

能将3以内实物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等进行等量匹配。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机敏性。

培育幼儿边操作边讲解并描述的习惯。

活动材料:

自制三棵树,树干贴有1—3某个数字或圆点卡片、实物、圆点和数字卡片〔数量为1———3〕假设干。

活动玩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