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障碍病因学莱州荣军医院神经科邹旭明2008-3-111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
一、病因的概念二、发病机理的概念
2008-3-112一、病因的概念
病因的分类
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附加因素
3.致病因素和条件因素
4.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2008-3-1132.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附加因素
(1)素质因素(predisposingfactors):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
(2)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s):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
(3)附加因素(perpetuatingfactors):疾病发生以后,影响疾病症状表现和病程转归的因素
2008-3-1153.致病因素和条件因素
导致发病所必需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分为:充分致病因素和非充分致病因素
条件因素是指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的因素,其本身并无致病作用2008-3-1164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按照致病因素的性质及作用机理分的生物因素:很多假说,后面将具体介绍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将病因按照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分类符合当前新的整体医学模式,也能为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全面的信息2008-3-117二、发病机理的概念
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反应,最终表现为临床精神症状的过程。
2008-3-118第二节生物因素
一、遗传
二、感染
三、化学物质
四、脑和内脏器官疾病
五、年龄
六、性别
2008-3-1110遗传学新进展——候选基因2008-3-1112遗传学新进展候选基因:一些相关文献早发性及晚发性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候选基因DRD2、COMT的关联分析马小红王英成李涛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610041结论:DRD2基因与晚发性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可能存在关联。2008-3-1114《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目的:了解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D3受体(DRD3)基因、D4受体(DRD4)基因、多巴胺转运体(DAT1)基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5-羟色胺2A受体(5-HTR2A)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等与强迫谱系障碍(OCSDs)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一个连续3代发病的强迫谱系障碍家系,共20名,量表采用遗传研究诊断问卷(DIGS)及遗传研究家族问卷(FIGS)。采集该家系中12个正常个体,8个受累个体的血样,选取DRD2、DRD3、DRD4、DAT1、COMT、5-HTR2A、5-HTT基因附近27对微卫星标记引物,采用两点和多点非参数分析的方法对该家【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2008-3-1115《安徽医药》2011年06期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有关老年抑郁症遗传学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与老年抑郁症相关的5-HTR基因、5-HTT基因、ApoE基因(载脂蛋白E)、BDNF基因、MTHFR基因及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等热点候选基因研究做一阐述。迄今,尚无任何一个基因可被接受作为老年抑郁症的主要敏感性基因。2008-3-1116《海洛因依赖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发表者:杨梅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色氨酸羟化酶1(TPH1)基因和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5-HT2A受体(5-HTR2A)基因、5-HT转运体(5-HTT)基因、µ-阿片受体基因(OPRM1)、κ-阿片受体基因(OPRK1)、阿片肽基因、大麻受体基因(CNR1)另外,Glatt,Su等对中国云南汉族同胞对的研究显示位于4q31.21染色体区域143.3cM的D4S1644和位于17q11.2染色体区域53.4cM的D17S1880(myosin1d)与海洛因依赖的易患性有关。
2008-3-1117二、感染
全身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其它系统感染:如寄生虫、螺旋体、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精神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1.急性传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已经很少见到
2.性传播和注射海洛因引起的感染迅速扩展:如神经梅毒,表现为痴呆、精神病性症状、麻痹;海洛因戒断可有失眠、激越、焦虑、烦躁或自残、狂躁攻击等★近来发现有些儿童在链球菌性咽炎后突然出现强迫症的表现
2008-3-1118四、脑和内脏器官疾病
(一)颅脑疾病:颅脑损伤、脑血管障碍、颅内肿瘤、脑变形障碍
★临床上出现下述情况应高度警觉颅内肿瘤:①出现颅内压增高,尤其是呈进行加重②成年后出现癫痫,特别是局限性癫痫③女性不明原因的停经、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伴视野缺损和视力减退④成年后单侧性神经性耳聋,伴同侧面部感觉减退⑤儿童频繁呕吐而无消化道疾病,伴头围异常增大(二)内脏器官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胰腺疾病、肾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2008-3-1120(一)冠状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⑴冠状动脉硬化学说: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⑵脑动脉硬化学说:脑血流减少⑶血氧含量改变学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引起脑缺氧⑷心脏栓子学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⑸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应激后血(A型行为模式)脂高
2008-3-1121(五)肝性脑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⑴循环障碍学说:门静脉中有毒物质经体循环至脑,引起大脑功能紊乱⑵神经递质学说:来自肠道的某些芳香胺类物质,这些物质与NE、DA相似,产生竞争性作用,使神经突触传递发生障碍⑶氨中毒学说:肝性脑病血氨增高只占80℅,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仅用氨浓度增高来解释显然是不够的⑷胺代谢障碍学说:5-HT增加可诱发昏迷⑸电解质代谢障碍:血钾降低引起昏迷,低镁也可出现精神障碍
2008-3-1123(六)胰腺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⑴急性胰腺炎:由于胰腺出血或坏死,导致多种脏器功能衰竭⑵慢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或饮酒是其主因⑶胰腺癌:内分泌异常、营养障碍、神经递质学说(七)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甲亢: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的直接作用,同时又引起脑代谢改变所致临床有“怕热而不畏寒”的特点精神症状可有“情绪不稳、紧张、过敏”三主症。
2008-3-1124③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尿崩症):由于视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所致精神症状可有“精神活动不稳、情绪不稳、意识障碍”等。
4.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1)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症、柯兴综合症):
由于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精神症状可有“精神症状态、抑郁状态、情感不稳状态、幻听、痴呆、意识障碍”机制:皮质醇升高→通过长反射弧抑制5-HT和NE合成和释放2008-3-1126(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或阿狄森病):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精神症状可有:①性格改变;躁狂、抑郁状态;幻觉妄想状态
②内分泌精神综合症:意欲减退、易激惹、性欲减退、食欲减退2008-3-11275.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
由于血钙增高引起,血钙水平越高,精神障碍愈重精神症状:可有“精神症状态、神经衰弱综合症、抑郁状态、智力障碍、意识障碍”
⑵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钙血症):
由于血钙减低引起精神症状:(手足搐搦性精神病)可有“①精神症状态、情感障碍、智力障碍②躯体症状:手足搐搦病,帕金森综合症”2008-3-1128关注、重视
常见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任艳萍马辛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2-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亦逐年上升。在综合医院中,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情况日益普遍。近年来,虽然综合医院医师对精神疾病的了解逐渐加深,但在许多具体方面,如躯体疾病共患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不足。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立足点!2008-3-1130五、年龄
年龄不是致病因素
是某些精神障碍的重要发病条件
雌激素过少→脱羧化酶活性降低→5-羟色氨酸转化为5-HT减少→5-HT合成不足→引发抑郁这可解释中老年妇女易患情感障碍2008-3-1131六、性别
性别也不是致病因素
但对一些精神障碍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女性蓝班NE系统老化比男性快,故女性抑郁症的现患病率比男性高(3℅:2℅),终身患病率也比男性为高(21℅:13℅)2008-3-1132第三节心理因素
㈠心理素质:
㈡心理应激:
2008-3-1133㈠心理素质
人格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体现,特别是气质常反映个体的先天素质神经质特征突出的人容易产生各种神经症性障碍;而而精神质特征突出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症等;童年遭受躯体和性虐待者,成年后易患抑郁症和分离障碍等神经症性障碍;童年受到过度保护
,处于应激状态时容易产生应激障碍。
2008-3-1134①心理素质缺陷常为各种有害因素,特别是精神刺激致病提供有利条件。
②健全的心理素质则对个体抵御有害因素的侵袭起保护作用。
③人格特征对精神障碍的发病和症状表现起赋形或修饰作用。
2008-3-1135㈡心理应激
一般称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
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统称生活事件(1ifeevent)
2008-3-1136㈡心理应激
引起心理应激的生活事件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①对接受者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关系越密切,应激越强烈。②达到足以激发喜、怒、忧、惊、恐等剧烈情绪反应的强度或频度。2008-3-1137㈡心理应激
急性应激
慢性应激
2008-3-1138(1)急性应激
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奸污或家庭财产被抢劫
重大的自然灾害:如特大山洪爆发;大面积火灾或强烈地震战争场面: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争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惧体验,战争中的士兵有的可发病2008-3-1139(2)慢性应激
家庭成员关系不和新婚期毕业生寻求职业离、退休后适应新的生活规律2008-3-1140应激发病机制
Kaplan将应激的后果归纳为三期:
①冲击期:个体遭受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这就是急性应激障碍发病机制②第二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或暴怒等表现
③第三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其结果是可出现两者之一:一方面功能的增强和改善另一方面为心里的、躯体的、人际关系的障碍2008-3-1141应激发病机制
巴甫洛夫学派:
超限抑制:应激作用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可以导致兴奋、抑制和灵活性的过度紧张及相互冲突,中枢神经系统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破裂”,则往往产生超限抑制,超限抑制属于保护性抑制,在抑制过程的扩散中,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机能,包括一些非条件反射就会脱抑制而释放出来,这就产生了皮层与皮层下活动相互作用的异常形式。
2008-3-1142第四节社会因素
一、社会文化
二、社会变迁
三、社会压力
四、社会支持
2008-3-1143(1)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和文化传统对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产生重要影响
如恐缩症的流行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居民特有的现象马来西亚的“杀人狂”分离障碍、恍惚状态和附体体验在低文化地区要常见的多Alzheimer病在低文化人群中患病率明显高于高文化人群
2008-3-1144(2)社会变迁城市化、工业化、移民的迁徙都会对精神障碍的障碍谱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在我国海洛因依赖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酒精滥用或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例上升也很快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普遍改善,人均寿命延长,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增加,而感染诱发的精神障碍则明显减少2008-3-1145(3)社会压力来自于战争、种族歧视、暴力犯罪、政治迫害以及贫困的社会压力,重大自然灾害,对心理健康可造成严重损害2008-3-1146(4)社会支持是指人际关系对应激的有害影响所起的保护性作用。近代的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够减轻应激对健康的不利影响。2008-3-1147第五节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外因与内因关系
二、远因与近因的关系
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四、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
2008-3-1148当前新的整体医学模式,认为精神障碍是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的复杂病!2008-3-1149ThankYou!2008-3-1150
精神障碍病因学(二)莱州荣军医院神经科邹旭明2008-3-1151从生化机理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精神疾病发病机理2008-3-1152(一)生化研究-研究策略
精神障碍患者体液内致病物质的检测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
中枢神经递质受体的检测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酶的检测
2008-3-1153(二)药理学研究-研究策略
通过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推断精神障碍的生化异常
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并非都能直接反映疾病的生化异常
2008-3-1154(二)药理学研究-研究目的
探寻精神障碍的生化病因
2008-3-1155(四)内分泌研究-研究目的确定精神障碍是否由内分泌异常所致
2008-3-1156神经递质学说-立足于细胞外的探索受体:位于细胞膜,药物作用的位点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的化学物质2008-3-1157抗精神病药的细胞外作用2008-3-11582008-3-1159精神分裂症病因2008-3-1160
边缘系统中脑腹侧被盖部前额皮质皮质-边缘谷氨酸-r-氨基丁酸能通路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2008-3-1161当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亢进时,激动边缘系统的多巴胺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当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低下时,前额皮质背外侧的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不足,引起阴性认知症状2008-3-1162前额皮质背内侧部、眶部、扣带皮质前部的D1受体功能不足,引起心境症状(抑郁、悲哀、心境不稳和烦恼)当前额皮质功能低下时,皮质-边缘谷氨酸-r-氨基丁酸能通路功能减退,该通路本是抑制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的,当其功能减退时,多巴胺能脱抑制性释放,D2受体功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2008-3-1163阳性症状——边缘系统多巴胺D2受体功能亢进二个途径:1.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亢进2.皮质-边缘通路功能减退,多巴胺能脱抑制性释放,引起D2受体功能亢进阴性、认知症状——皮质背外侧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不足:途径:中脑-皮质多巴胺能功能低下引起心境症状——皮质背内侧部、眶部、扣带皮质前部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不足:途径:中脑-皮质多巴胺能功能低下引起总结一下2008-3-1164临床治疗应用2008-3-1165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2008-3-1166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不但阻断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而且激动前额皮质的多巴胺D1受体,改善阴性、认知和心境症状阻断中脑-皮质通路突触前膜的5-HT2A受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多巴胺释放,当被阻断时,导致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增加★2008-3-1167抗阳性症状的其他机制抗α1受体能强化抗D2受体效应,治疗阳性症状:如喹硫平(D2、α1)拟胆碱能M1受体有抗D2受体效应,治疗阳性症状:如氯氮平拟谷氨酸能激动皮质-边缘通路,抑制D2受体功能,治疗阳性症状:如氯氮平拟r-氨基丁酸能激动皮质-边缘通路,抑制D2受体功能,治疗阳性症状:如奥氮平2008-3-1168氯氮平抗阳性症状的机制氯氮平阻断D2受体、α1受体、拟胆碱能M1受体和短期拟谷氨酸受体,治疗阳性症状阻断5-HT2A受体导致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阻断α2受体,导致NE脱抑制性释放,治疗阴性症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除氯氮平外,还有哪种药物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极为有效故美国仅批准氯氮平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008-3-1169
抑郁症2008-3-1170单胺假说单胺包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单胺低下致抑郁,增加抗抑郁,这就是抑郁症的单胺假说2008-3-1171与单胺假说矛盾
该假说过于简单化,达体朗降低5-HT浓度,也能抗抑郁,这对该假说是一种挑战但该假说毕竟能解释多数抗抑郁药的治疗原则,故仍有其存在价值2008-3-1172回顾抑郁症单胺低下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手段
2008-3-11735-HT低下5-HT低下的抑郁伴有两唤醒和两冲动两唤醒:焦虑和失眠两冲动:强迫和自杀这种抑郁称之为焦虑性抑郁★阻滞性抑郁:NE低下引起——用文拉法辛、瑞波西汀、米氮平(阻断α2受体,导致NE脱抑制性释放)表现三阻滞(思维阻滞、社交阻滞、运动阻滞)和三减退(食欲减退、性欲减退、兴趣减退)2008-3-1174一5-HT低下的原因
1.遗传
NKx2.2基因突变引起5-HT神经元形成不足,导致素质性5-HT能低下。这可解释:某些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抑郁性气质
2.早年应激
童年不良遭遇
抑制了营养蛋白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这两种物质能促进5-HT神经元形成
3.近期应激
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动→皮质醇升高→通过长反射弧抑制5-HT和NE合成和释放
2008-3-11754.皮质醇增多库欣综合症时皮质醇增高皮质醇升高→通过长反射弧抑制5-HT和NE合成和释放5.雌激素过多
雌激素过多→脱羧化酶活性降低→5-羟色氨酸转化为5-HT减少→5-HT合成不足→引发抑郁这可解释口服避孕药为何能引起抑郁2008-3-11766.慢性抑郁:一次重性抑郁发作持续2年以上者,称为慢性抑郁抑郁症5-HT功能不足→营养5-HT神经元不足→5-HT能进一步低下→抑郁倾向慢性化2008-3-1177二、临床治疗药物拟5-HT能有三条途径:(自来水池)①增加合成②增加释放③抑制回收增加合成:目前抗抑郁效果差,药物较少增加释放:如米氮平,通过阻断5-HT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α2受体,引起5-HT脱抑制性释放增加,抗抑郁。阻断回收:叔胺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文拉法辛均阻断5-HT回收,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抗抑郁。2008-3-1178去甲肾上腺素(NE)低下2008-3-1179一、NE低下的原因1.应激应激→神经营养因子降低→蓝班NE神经元丧失→NE低下NE低下引起三阻滞(思维阻滞、社交阻滞、运动阻滞)和三减退(食欲减退、性欲减退、兴趣减退),即为阻滞性抑郁2.性别女性蓝班NE系统老化比男性快,故女性抑郁症的现患病率比男性高(3℅:2℅),终身患病率也比男性为高(21℅:13℅)2008-3-1180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亢进:童年时孩子在外面与人发生冲突→家人责备→孩子反映强烈→皮质醇过度升高→破坏海马细胞→导致CRF倾向终身性释放增加到成年后,应激→CRF释放比正常人为多→长期激活→NE释放耗竭→引起抑郁4.皮质醇亢进:库欣综合症如前述皮质醇升高→通过长反射弧抑制5-HT和NE合成和释放2008-3-11814.甲状腺素低下:甲低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NE能低下,常有抑郁倾向2008-3-1182二、临床拟NE能抗抑郁药拟NE能有三条途径:①增加合成②增加释放③抑制回收增加合成:补充酪氨酸(NE和DA的前体)仅增加10-20℅的NE合成,不足以影响心境,多少能改善抑郁症状增加释放:如米氮平,阻断NE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α2受体,引起NE脱抑制性释放增加,抗抑郁抑制回收:如瑞波西汀、文拉法辛和仲胺类三环抗抑郁药(如去甲替林、去甲丙咪嗪)阻断NE回收,增加突触间隙NE浓度,抗抑郁。2008-3-1183多巴胺(DA)低下2008-3-1184一、DA低下的原因1.年龄中年以后,D1、D2受体大量减少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加,降解DA能增强这可解释:为何中年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2.梗塞当前额皮质背外侧部梗塞时,引起认知障碍黑质-纹状体通路梗塞时,引起帕金森氏病;前额皮质背内侧部、眶部、和扣带回前部梗塞时,引起抑郁这可解释: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病人不但有记忆损害,而且常伴有帕金森氏病和抑郁2008-3-1185二、临床拟DA能抗抑郁药物拟DA能有四条途径:①增加合成②增加释放③抑制回收④激动DA受体;增加合成:酪氨酸是DA前体,补充酪氨酸多少能改善抑郁症状增加释放:如舒必利,阻断DA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D2受体,引起DA脱抑制性释放增加,但不阻断突触后膜上的D1受体,抗抑郁抑制回收:如利他林和苯丙胺抑制DA回收,有中度抗抑郁效应激动DA受体:溴隐亭是D2受体部分激动剂,有一定抗抑郁效应2008-3-1186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加单胺通过单胺氧化酶所降解,当该酶活性亢进时,单胺传导功能低下,易感抑郁2008-3-1187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强原因1.孕激素多孕激素能增加单胺氧化酶活性,妊娠后期孕激素升高,导致单胺氧化酶活性亢进,单胺传导功能低下,易感抑郁。此时,轻性和重性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10℅2.雄激素多睾酮过多能增加单胺氧化酶活性,导致单胺传导功能低下易感抑郁。服睾酮有23℅患抑郁症,而不服睾酮仅6℅的患抑郁症3.催乳素多抗精神病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时抑制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当雌激素被抑制时,单胺氧化酶活性脱抑制性亢进,单胺传导功能低下,易感抑郁。
★这可能是抗精神病药引起药源性抑郁的原因之一2008-3-11884.雌激素少雌激素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产后和更年期时,雌激素下降,单胺氧化酶活性脱抑制性亢进,单胺传导功能低下,易感抑郁。2008-3-1189总结一下看来,激素可通过“三多一少”引起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强所谓“三多”是指孕激素多、雄激素多和催乳素多,“一少”是指雌激素少2008-3-1190二、临床药物吗氯贝胺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导致单胺的降解减少,传导功能增加,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为60℅左右2008-3-1191躁狂症2008-3-1192躁狂症病因躁狂症的生化研究不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详细细胞内Ca2+浓度中度升高与躁狂发作病因有关。
高度升高与双相抑郁有关降低与单相抑郁有关2008-3-1193结合临床治疗药物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拮抗细胞内Ca2+功能,故治疗双相抑郁和抗躁狂途径:激动5-HT、肾上腺素受体等,通过→1.腺苷酸环化酶系统2.磷脂酶C系统,改变细胞内Ca2+浓度2008-3-1194临床注意问题三环类抗抑郁药既可降低细胞内Ca2+浓度(通过激动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又可升高细胞内Ca2+浓度(通过激动磷脂酶C系统)用在具体病人身上,首先要看病人是双相还是单相其次要看这两种效应那种占优势★这可解释:三环类抗抑郁药尽管多数情况下是抗抑郁但有时能增加抑郁复发率,甚至导致自杀2008-3-1195焦虑症2008-3-1196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部分由于心理社会因素,部分无明确的因素。部分病人病前易于紧张、恐惧、警觉性高等。精神动力学派:过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行为学派。认知学派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患者一级亲属的焦虑症患病率达15~25%;同病率:MZ50%,DZ15%(GAD);MZ80~90%,DZ10~15%(PD)。神经生化因素: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的NE能系统、5—HT系统、乳酸盐(co2)、GABA能系统与此症的发病有关(假说)。2008-3-1197总论:在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谷氨酸↑、r-氨基丁酸(GABA)↓导致焦虑焦虑中枢:在杏仁核2008-3-1198结合临床治疗
增加GABA可抗焦虑: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阻断电压敏感钠通道而增加GABA合成和释放如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和托吡酯
-直接促进GABA释放如加巴贲丁-通过阻断GABA回收如噻加宾-通过抑制r-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而抑制GABA降解如氨己烯酸-部分激动GABAA受体如帕戈隆2008-3-1199神经性贪食症2008-3-11100贪食症病因5-羟色胺(5-HT)下降:具体为5-HT2c受体水平低下
激动5-HT2c受体能引起饱胀感当5-HT低下时,激动5-HT2c受体不足,饱胀感缺失,故贪食。贪食改善心境:
-许多贪食者通过大量吃糖类食物(如面包)改善焦虑抑郁。
-机制:糖类食物→刺激胰岛素释放→色氨酸↑→色氨酸为5-HT前体↑→5-HT↑
这可解释:许多贪食症伴有心绪不良,许多肥胖者(通常多食)也伴有心绪不良2008-3-11101结合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改善贪食和心境由于5-HT低下能引起焦虑抑郁和贪食两者,而SSRIs阻断5-HT回收,从而增加5-HT传导,故能治疗焦虑抑郁和贪食两者2008-3-11102精神病学新发展提要2008-3-11103有关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新动向2008-3-11104病因学和发病机制递质学说:占主导地位环境学说:社会、心理应激遗传学说:基因学说神经元营养因素和精神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2008-3-11105有关基因研究和其它生物学研究有进展:发现候选基因,有的文献比较集中某些候选基因离临床实践还有相当大距离精神疾病的脑内病理改变或疾病机制的研究:有许多学说,有许多间接证据,病理定位尚有困难2008-3-11106相关文献早发性及晚发性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候选基因DRD2、COMT的关联分析马小红王英成李涛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610041结论:DRD2基因与晚发性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可能存在关联。2008-3-11107《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目的:了解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D3受体(DRD3)基因、D4受体(DRD4)基因、多巴胺转运体(DAT1)基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5-羟色胺2A受体(5-HTR2A)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等与强迫谱系障碍(OCSDs)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一个连续3代发病的强迫谱系障碍家系,共20名,量表采用遗传研究诊断问卷(DIGS)及遗传研究家族问卷(FIGS)。采集该家系中12个正常个体,8个受累个体的血样,选取DRD2、DRD3、DRD4、DAT1、COMT、5-HTR2A、5-HTT基因附近27对微卫星标记引物,采用两点和多点非参数分析的方法对该家【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2008-3-11108《安徽医药》2011年06期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有关老年抑郁症遗传学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与老年抑郁症相关的5-HTR基因、5-HTT基因、ApoE基因、BDNF基因、MTHFR基因及ACE基因等热点候选基因研究做一阐述。迄今,尚无任何一个基因可被接受作为老年抑郁症的主要敏感性基因。2008-3-11109《海洛因依赖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发表者:杨梅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色氨酸羟化酶1(TPH1)基因和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5-HT2A受体(5-HTR2A)基因、5-HT转运体(5-HTT)基因、µ-阿片受体基因(OPRM1)、κ-阿片受体基因(OPRK1)、阿片肽基因、大麻受体基因(CNR1)另外,Glatt,Su等对中国云南汉族同胞对的研究显示位于4q31.21染色体区域143.3cM的D4S1644和位于17q11.2染色体区域53.4cM的D17S1880(myosin1d)与海洛因依赖的易患性有关。
2008-3-11110神经递质学说-立足于细胞外的探索受体:位于细胞膜,药物作用的位点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的化学物质2008-3-111115-色胺学说5-HT2A受体:阴性症状5-HT1A受体:情感症状5-HT3受体:胃肠功能(恶心、呕吐厌食)5-HT7受体:幻觉2008-3-11112去甲肾上腺素学说情感症状2008-3-1111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2008-3-11114人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苹果的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综合承揽合同加工承揽合同
- 2025《资产托管合同模板》
- 2024年电脑刺绣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医用超声换能器系列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太原市房屋租赁合同书
- 2025餐馆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2025设备长期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个人消费借款抵押合同
- 2025新天地广场物业管理合同调整新天地广场
- 关于公司企业进行人员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案
- 物流运输托运单模板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项反措
- 油田结垢机理及防治技术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 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方案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范本)
-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Word版
- DCP决策评审要素
-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测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