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专题人物素材:“丁肇中”-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_第1页
2023届高考作文专题人物素材:“丁肇中”-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_第2页
2023届高考作文专题人物素材:“丁肇中”-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_第3页
2023届高考作文专题人物素材:“丁肇中”-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_第4页
2023届高考作文专题人物素材:“丁肇中”-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专题人物素材:“丁肇中”---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丁肇中作为一名科学大家,他一贯严格的治学精神和实实在在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奇”“怪”的丁肇中徐恒足一提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人们都会说:那是一个奇人,又是一个怪人。说到“奇”,丁肇中确实有一段令人惊奇的人生经历。他祖籍山东日照,于1936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两个月后随父母回国。经过一番颠沛流浪,20岁的丁肇中从台湾回到父母的母校——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获得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一些美国同学都称他为“奇人”。尔后,他到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接着从事科研工作。如此算来,从念大学到博士再到搞科研,一般人大约需十多年时间,而他只用了6年。在1974年8月,他经过10年矢量介子实验,发现被称为“物理学十一月革命”的新粒子――J粒子。他告诉人们:“我做了10年矢量介子实验,才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好象在北方地区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由于这一在物理学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现,1974年10月18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以后,第三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学者。在颁奖典礼上,他不顾阻挠,坚持用自己的母语――汉语发言。这种奇人奇事,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多见。提到丁肇中的“怪”,比他的“奇”更令人叹为观止。突出表现为两个“不”:一是“不合群”。美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学习顶刮刮,就是不合群。从学习到工作,他的生活轨迹始终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在美国,大学的课外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可他几乎是什么都不参加。所以,他在学校没有朋友。走上社会后,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在各种社交场合,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到任何一个教授家里吃过饭,也没给包括故乡日照在内的任何人或单位题过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愿让那些无益的社交活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影响科研活动,另一方面竟是对书法艺术的特别敬重。他曾不止一次对人说,书法艺术比物理学更加神秘。他说:“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字在书法上又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给人以各种美的享受。”为此,他绝不给人题字。在新疆大学给师生演讲时,校长一再请他题写校名,他断然谢绝,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会损害书法艺术。后来,他的老家山东日照大学、曲阜大学恳请他题写校名,都被他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不少人对他不干这样一举手又可扬名又能得利的雅事感到不可理解,说他是个傻气十足的怪人。二是“不知道”。这一点,更是人所共知的“怪脾气”。前些日子,他来南京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坦然回答:“不知道。”又一个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说:“不知道。”另一个学生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说:“不知道。”对此,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在他们看来,南航学生所提的问题极为普通,绝对算不上刁钻古怪,不用说像他这样的大师,就是一般人也能敷衍搪塞过去。他即使真的不想说假话,也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和影响啊!怎么能“三问三不知”呢?他一直牢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条古训,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绝不“强不知以为知”。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采访时,对记者的提问,就一连说过几个“不知道”。在其它重要场合包括级别很高的学术交流会,他对自己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的问题,都很坦然地回答“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它不但无损于一位大师的光辉,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师”所以成为“大师”的奥秘。那就是超凡的人格力量。事实上,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素材解读】丁肇中不顾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排除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的“不知道”展现出的实事求是而又严谨的治学态度,散发出人格力量的光芒,尤其是他不去做题字这样的一举手又可扬名又能得利的雅事,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加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专注、实是求是、大师风范、境界……丁肇中的42次“纠错”侯爱兵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祖籍在山东日照,2018年7月,他回故乡省亲,应邀到山东大学讲学。7月12日晚,他还参加了一个讨论会。日照市科技馆把丁肇中科学生涯中对现代物理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6个著名实验模型做出来展示,当设计师汇报方案时,82岁的丁肇中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PPT中的每一处细节。电子无体积,有半径,丁肇中独辟蹊径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但当PPT上多次出现“电子半径小于10-14厘米”的表述时,他打断设计师的话,纠正说:“这个尺寸是在1965年的实验中测定的,而随着探测设备灵敏度、准确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实验后,这个数字已经是小于10-17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论。”当屏幕上出现一组实验效果图时,丁肇中马上表示有几张“看不明白”,就问:“这些图是在哪里找到的?谁提供的?”设计师顿时露了怯:“网上查到的。”丁肇中严肃地说:“这个不是实验效果该有的样子,这些图连我都看不懂,让别人怎么理解?我做实验为什么多年都没出问题?因为我自己能力有限,不懂的事情一定不会说懂。你要给我解释,尤其是航天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航天的实验,一切等我听懂了之后再做决定。”在审查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模型时,丁肇中发现里面有错误,要求纠正,这难住了设计师。丁肇中问:“你们跟国际空间站那边有联系吗?”设计师答:“没有。”“谢女士(丁肇中行政助理),请把我的手机拿过来。”尽管已是深夜,但丁肇中执意拨通了国际长途,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沟通,马上解决模型中的错误。3小时里,丁肇中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共为这些科学模型纠错42处。在场的人无不为眼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固执”“不通人情”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打动。【素材解读】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只是一个模型,丁肇中也要反复纠错、修改,这彰显了一个老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从丁肇中的42次“纠错”中可以看出,没有人能轻易地获得诺贝尔奖,是眼里揉不得一丁点沙子的性格,是不怕烦琐的执着,是近乎苛刻的认真,是寻根究底的坚持,支撑他们“鹤立鸡群”,成就了他们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业高度。【适用话题】认真、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专注的力量胡德礼丁肇中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后,有记者采访他:“丁教授,天分在您的成就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丁肇中回答:“我不是一个天分高的人。我早就认识到,我的能力很有限,所以,我选择集中力量做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有老师问丁肇中:“一个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加入阿尔法磁谱仪研究的团队中?”丁肇中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脑子清楚,二是一定要认为这是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我一直说我只能做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同时做两件事,这是非常关键的。”后来,在一个会议中,有研究生问:“丁教授,在您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丁肇中回答:“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研究。”丁肇中三次谈到“只做一件事”,体现了他对研究的执着追求。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对自然科学有着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目标明确,把实验物理作为主攻方向。在他寻找新粒子的实验尚未成功时,一些人说他傻,因为成功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