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孟子国学经典第四讲孟子国经1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有《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2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3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大约45岁52岁54岁60岁60+岁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4▪贵族出身▪早年经历▪步入仕途▪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卒葬泗上▪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VS▪贵族出身▪早年受教VS5孟轲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邹国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孔丘孔子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春秋》《十翼》VS孟轲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6孟子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性善论孟子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民为贵,社7孟母三迁孟子受教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轶事典故孟母三迁轶事典故8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孟母三迁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9断织喻学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断织喻学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10杀豚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译: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杀豚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11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孟子受教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12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1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14一曝十寒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后人将孟子所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一曝十寒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15(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一)《梁惠王》上、下16《孟子》的影响《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的影响《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17《孟子》知多少问《孟子》知多少问18寻找“成语英雄”问比赛要求:老师展示出自《孟子》一书中的成语含义,大家根据意思猜成语,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最多者就是咱班的“成语英雄”。寻找“成语英雄”问比赛要求:19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明察秋毫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缘木求鱼3、“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寡不敌众4、“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水深火热5、“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出尔反尔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20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出类拔萃7、“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中愉悦顺服。心悦诚服8、“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绰绰有余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自暴自弃10、“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手舞足蹈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2111、“‘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却之不恭12、“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杯水车薪13、“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茅塞顿开14、“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当务之急15、“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解民倒悬11、“‘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22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一曝十寒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事半功倍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同流合污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孟子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23同流合污壹《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出处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同流合污壹《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出处原指24成语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面玲拢,惯会奉承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乡里被称作好人,但实际上是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伪君子,是道德的破坏分子。万章问道:“慨然人们都称他们是好人,他们自己也处处表现出是个老好人,为什么孔子还要称之为道德败坏者呢?”孟子答道:“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看似好人,实际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简化为“同流合污”。同流合污成语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面玲拢25事半功倍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出处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事半功倍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26成语故事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一曝十寒成语故事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27一曝十寒叁《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出处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一曝十寒叁《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28成语故事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一曝十寒成语故事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29缘木求鱼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出处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缘木求鱼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30成语故事缘木求鱼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啊!”成语故事缘木求鱼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31自暴自弃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赤子之心意思是象孩提时代那样的一颗心。,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茅塞顿开意思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孟子自暴自弃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赤子之心意思是象孩32茅塞顿开伍《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出处意思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茅塞顿开伍《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33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过了不久便半途而废到别处学技艺去了.孟子知道这事后,认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对高子说:“山间小路经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没有人走,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高子听了有所领悟地说:"老师,今后我一定专心致志地学习,决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说:"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动了."后来人们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窍不开.如果心窍突然开了,就叫"茅塞顿开",并用"茅塞顿开"形容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茅塞顿开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34出类拔萃陆《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出处意思是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出类拔萃陆《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35成语故事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出类拔萃成语故事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36赤子之心柒《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处意思是象孩提时代那样的一颗心。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赤子之心柒《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37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由此而谈到一般正直的人,应有什么样的态度,他说:“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奇特的地方,但有一点是可贵的,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那样的一片真心,他是象小孩子那样的纯朴、真诚、热烈。”赤子之心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38自暴自弃捌《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出处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捌《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39成语故事有一次,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孟子谈了人不要自暴自弃的话。他说:“自己害自己的人,他们不懂得礼义的重要,任意诋毁它。若是你同他谈礼义,他们是不会听信你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他虽然知道礼义是好的,但由于自甘堕落,上进不了,所以你劝他行善,他必不能勉励自己的。仁爱,它象人得以安居乐业的住宅,礼义,象人走的正道。这班自暴自弃的人,有了好房宅不住,有了正道不走走邪道,这可哀伤呀!”自暴自弃成语故事有一次,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孟子谈了人不要自暴自弃的话。40《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41民为贵壹民为贵壹42译文原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译文原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4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贰44译文原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①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注释】①契: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译文原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45左右逢源叁左右逢源叁46译文原文孟子说:“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牢固掌握而不动摇;牢固掌握而不动摇,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就能够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注释】①资:积累。②原:同“源”。译文原文孟子说:“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4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肆48译文原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苦练他的意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行事总是不能如意。这样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气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由此可以知道,愁灾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①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虑,而后作;征③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注释】①曾:同“增”。②衡:通“横”,指横塞。③征:表征,表现。译文原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苦49尽信书伍尽信书伍50译文原文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木棒槌呢?”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也?”(《孟子·尽心下》)【注释】①《武成》:《尚书》的篇名。现存《武成》篇是伪古文。②策:竹简。古代用竹简书写,一策相当于我们今天说一页。③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槌。译文原文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51鱼我所欲也陆鱼我所欲也陆52译文原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二者不可得兼(3),舍(4)鱼而取(5)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注释】(1)亦:也。(2)欲:喜爱。(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4)舍:舍弃。(5)取:选取。译文原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5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柒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柒54译文原文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注释】(1)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2)公输子: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译文原文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55老吾老捌老吾老捌56译文原文孟子说:“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原文孟子说:“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57《孟子》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8谢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爱经典学经典谢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爱经典学经典59你还知道《孟子》中的哪些成语?问你还知道《孟子》中的哪些成语?问60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自暴自弃一曝十寒与人为善明察秋毫绰绰有余怨天尤人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赤子之心当务之急知人论世出类拔萃舍生取义为富不仁左右逢源舍生取义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引而不发夜以继日《孟子》中的成语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自暴自弃《孟子61《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62《孟子》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duó),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è)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64(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9)民事不可缓也。【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10)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65(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14)君子有三乐,而王(wà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66谢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爱经典学经典谢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爱经典学经典67第四讲孟子国学经典第四讲孟子国经68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有《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69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70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大约45岁52岁54岁60岁60+岁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71▪贵族出身▪早年经历▪步入仕途▪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卒葬泗上▪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VS▪贵族出身▪早年受教VS72孟轲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邹国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孔丘孔子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春秋》《十翼》VS孟轲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73孟子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性善论孟子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民为贵,社74孟母三迁孟子受教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轶事典故孟母三迁轶事典故75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孟母三迁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76断织喻学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断织喻学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77杀豚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译: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杀豚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78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孟子受教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79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80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81一曝十寒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后人将孟子所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一曝十寒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82(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一)《梁惠王》上、下83《孟子》的影响《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的影响《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84《孟子》知多少问《孟子》知多少问85寻找“成语英雄”问比赛要求:老师展示出自《孟子》一书中的成语含义,大家根据意思猜成语,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最多者就是咱班的“成语英雄”。寻找“成语英雄”问比赛要求:86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明察秋毫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缘木求鱼3、“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寡不敌众4、“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水深火热5、“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出尔反尔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87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出类拔萃7、“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中愉悦顺服。心悦诚服8、“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绰绰有余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自暴自弃10、“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手舞足蹈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8811、“‘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却之不恭12、“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杯水车薪13、“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茅塞顿开14、“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当务之急15、“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解民倒悬11、“‘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89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一曝十寒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事半功倍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同流合污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孟子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90同流合污壹《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出处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同流合污壹《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出处原指91成语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面玲拢,惯会奉承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乡里被称作好人,但实际上是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伪君子,是道德的破坏分子。万章问道:“慨然人们都称他们是好人,他们自己也处处表现出是个老好人,为什么孔子还要称之为道德败坏者呢?”孟子答道:“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看似好人,实际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简化为“同流合污”。同流合污成语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面玲拢92事半功倍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出处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事半功倍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93成语故事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一曝十寒成语故事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94一曝十寒叁《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出处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一曝十寒叁《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95成语故事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一曝十寒成语故事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96缘木求鱼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出处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缘木求鱼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97成语故事缘木求鱼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啊!”成语故事缘木求鱼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98自暴自弃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赤子之心意思是象孩提时代那样的一颗心。,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茅塞顿开意思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孟子自暴自弃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赤子之心意思是象孩99茅塞顿开伍《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出处意思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茅塞顿开伍《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100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过了不久便半途而废到别处学技艺去了.孟子知道这事后,认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对高子说:“山间小路经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没有人走,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高子听了有所领悟地说:"老师,今后我一定专心致志地学习,决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说:"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动了."后来人们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窍不开.如果心窍突然开了,就叫"茅塞顿开",并用"茅塞顿开"形容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茅塞顿开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101出类拔萃陆《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出处意思是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出类拔萃陆《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102成语故事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出类拔萃成语故事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103赤子之心柒《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处意思是象孩提时代那样的一颗心。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赤子之心柒《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104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由此而谈到一般正直的人,应有什么样的态度,他说:“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奇特的地方,但有一点是可贵的,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那样的一片真心,他是象小孩子那样的纯朴、真诚、热烈。”赤子之心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105自暴自弃捌《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出处意思是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捌《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106成语故事有一次,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孟子谈了人不要自暴自弃的话。他说:“自己害自己的人,他们不懂得礼义的重要,任意诋毁它。若是你同他谈礼义,他们是不会听信你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他虽然知道礼义是好的,但由于自甘堕落,上进不了,所以你劝他行善,他必不能勉励自己的。仁爱,它象人得以安居乐业的住宅,礼义,象人走的正道。这班自暴自弃的人,有了好房宅不住,有了正道不走走邪道,这可哀伤呀!”自暴自弃成语故事有一次,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孟子谈了人不要自暴自弃的话。107《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108民为贵壹民为贵壹109译文原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译文原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1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贰111译文原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①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注释】①契: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译文原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112左右逢源叁左右逢源叁113译文原文孟子说:“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牢固掌握而不动摇;牢固掌握而不动摇,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就能够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注释】①资:积累。②原:同“源”。译文原文孟子说:“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11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肆115译文原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苦练他的意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行事总是不能如意。这样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气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由此可以知道,愁灾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①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虑,而后作;征③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注释】①曾:同“增”。②衡:通“横”,指横塞。③征:表征,表现。译文原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苦116尽信书伍尽信书伍117译文原文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木棒槌呢?”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也?”(《孟子·尽心下》)【注释】①《武成》:《尚书》的篇名。现存《武成》篇是伪古文。②策:竹简。古代用竹简书写,一策相当于我们今天说一页。③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槌。译文原文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118鱼我所欲也陆鱼我所欲也陆119译文原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房产交易定金支付合同3篇
- 2024年个人汽车贷款协议范例版
- 上海市崇明区九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4版)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定制开发合同
- 江南大学《多元统计分析与R建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专业煤炭运送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小区租户物业管理合同模板
- 2024年城市绿化专用树苗采购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和解协议3篇
- 暨南大学《中外政治经济制度比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通风工程防排烟课程设计
- 输尿管结石病人护理查房
- 田间管理记录表
- 下肢缺血分级
-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教案
-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unit.ppt
- 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
- 《土地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 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