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R·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R·八年级上册诗词课题总览《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诗词课题总览《浣溪沙》晏殊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整体感知浣溪沙晏殊浣溪沙晏殊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词解读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不得已,没有办法。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浣溪沙诗词解读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古诗今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
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十分含蓄地表现了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的道理。主旨归纳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重点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关照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重点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既似冲淡又似深婉的人生惆怅。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诗词解读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桨。指颍州西湖。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水的波纹。诗词解读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古诗今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主旨归纳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重点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重点赏析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相见欢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qìnɡ相见欢qìnɡ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诗词解读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收复国土。请人代自己做。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诗词解读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古诗今译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主旨归纳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重点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词人是带重点赏析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诗词解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边的亭子。黄昏时候。大醉。尽了兴致。乘船而回。荷花。奋力把船划出去。这里泛指水鸟。诗词解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进了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古诗今译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
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主旨归纳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重点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重点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最后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最后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编后语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2022/11/14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44编后语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2022/11/14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45谢谢欣赏!2022/11/12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45谢谢欣赏!课外古诗词诵读R·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R·八年级上册诗词课题总览《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诗词课题总览《浣溪沙》晏殊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整体感知浣溪沙晏殊浣溪沙晏殊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词解读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不得已,没有办法。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浣溪沙诗词解读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古诗今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
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十分含蓄地表现了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的道理。主旨归纳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重点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关照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重点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既似冲淡又似深婉的人生惆怅。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诗词解读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桨。指颍州西湖。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水的波纹。诗词解读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古诗今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主旨归纳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重点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重点赏析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相见欢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qìnɡ相见欢qìnɡ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诗词解读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收复国土。请人代自己做。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诗词解读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古诗今译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主旨归纳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重点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词人是带重点赏析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诗词解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边的亭子。黄昏时候。大醉。尽了兴致。乘船而回。荷花。奋力把船划出去。这里泛指水鸟。诗词解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进了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古诗今译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
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主旨归纳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重点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重点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24-2025学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含解析
- 江西财经大学《工程计量与计价建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一五一中2025年普通高中质量检测试题(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半导体物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乌伊岭区2025届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发酵工程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第一次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立达学院《中国陶瓷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常用医疗仪器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养老服务中心经济效益分析
- 2025年度货车司机招聘广告发布合同3篇
- 基于几类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肥胖成因的分析比较
- 2025年度科室质控方案计划
- 违规吊装施工的报告范文
- 2023年郑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
- (完整版)设备吊装施工方案
- 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创客实验室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