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氓离骚复习课件_第1页
学考复习氓离骚复习课件_第2页
学考复习氓离骚复习课件_第3页
学考复习氓离骚复习课件_第4页
学考复习氓离骚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卫风·氓诗经·卫风·氓1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4、篇数:共305篇。“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诗经》六义一、风雅颂(表现内容)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风骚”:

《诗经》里的“国风”;屈原的《离骚》

《诗经》六义一、风雅颂(表现内容)“风骚”:3二、赋比兴(表现手法)①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作用——整齐匀称,有气势。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②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作用——使特征鲜明突出。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比兴连用:

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①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4品读赏析品读赏析5结构图第一章:求婚、许婚(赋)第二章: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苦楚、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感受和决心(赋)恋爱婚变决绝热情幸福沉痛怨恨清醒刚强情节感情基调结构图恋爱婚变决绝热情沉痛清醒情节感情基调61、对比手法:A、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对比女主人公:温柔、痴情、守贫、忠贞、勤劳、刚强B、氓婚前婚后态度的对比氓:婚前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婚后用情不专、始乱终弃,性情暴虐1、对比手法:72、比兴手法: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以“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与男子过分迷恋爱情。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2、比兴手法: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8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温柔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但刚强面对这一切女子的形象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温柔无辜被弃、无9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10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11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3.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A.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B.以桑比兴,让人联想到女子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不幸。C.女子感叹斑鸠贪食桑葚,痛悔遇人不淑,落到悲惨境地。D.“女也不爽”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3.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3理解性默写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理解性默写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14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15屈原屈原16文学知识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楚国的政治家、诗人

。他在

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名叫

体或

体,句式灵活,句子可长可短,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多用

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还有《

》《

》《

》等。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诗人屈原。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名叫楚辞体或骚体,句式灵活,句子可长可短,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文学知识填空:17文学知识填空:(2).《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第二部诗歌总集,由

(朝代)

编辑,收录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

》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中国诗歌浪主义的传统。(3.)《离骚》是我国古代

诗,也可说是诗人的自叙传;题目的意思是

。在诗中诗人表现了

的高尚节操,抒发了

的爱国情感。(2).《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人刘向编辑,收录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3).《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可说是诗人的自叙传;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愁。在诗中诗人表现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文学知识填空:18《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长篇抒情诗。(共373句)“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19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等诗人创造出的一20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C、“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离骚》体裁上(语言形式)有何特点?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2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美人”比喻楚怀王,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骐骥”比喻贤士,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221.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1.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3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屈原对祖国深沉的爱和无比的忠诚,使他始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屈原要引导怀王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使怀王能够效法先王,沿着先王的足迹前行。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4诗经·卫风·氓诗经·卫风·氓25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4、篇数:共305篇。“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6《诗经》六义一、风雅颂(表现内容)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风骚”:

《诗经》里的“国风”;屈原的《离骚》

《诗经》六义一、风雅颂(表现内容)“风骚”:27二、赋比兴(表现手法)①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作用——整齐匀称,有气势。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②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作用——使特征鲜明突出。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比兴连用:

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①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28品读赏析品读赏析29结构图第一章:求婚、许婚(赋)第二章: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苦楚、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感受和决心(赋)恋爱婚变决绝热情幸福沉痛怨恨清醒刚强情节感情基调结构图恋爱婚变决绝热情沉痛清醒情节感情基调301、对比手法:A、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对比女主人公:温柔、痴情、守贫、忠贞、勤劳、刚强B、氓婚前婚后态度的对比氓:婚前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婚后用情不专、始乱终弃,性情暴虐1、对比手法:312、比兴手法: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以“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与男子过分迷恋爱情。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2、比兴手法: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32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温柔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但刚强面对这一切女子的形象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温柔无辜被弃、无33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34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5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63.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A.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B.以桑比兴,让人联想到女子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不幸。C.女子感叹斑鸠贪食桑葚,痛悔遇人不淑,落到悲惨境地。D.“女也不爽”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3.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7理解性默写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理解性默写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3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9屈原屈原40文学知识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楚国的政治家、诗人

。他在

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名叫

体或

体,句式灵活,句子可长可短,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多用

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还有《

》《

》《

》等。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诗人屈原。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名叫楚辞体或骚体,句式灵活,句子可长可短,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文学知识填空:41文学知识填空:(2).《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第二部诗歌总集,由

(朝代)

编辑,收录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

》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中国诗歌浪主义的传统。(3.)《离骚》是我国古代

诗,也可说是诗人的自叙传;题目的意思是

。在诗中诗人表现了

的高尚节操,抒发了

的爱国情感。(2).《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人刘向编辑,收录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3).《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可说是诗人的自叙传;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愁。在诗中诗人表现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文学知识填空:42《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长篇抒情诗。(共373句)“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43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等诗人创造出的一44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