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必修的写景抒情类散文名篇,它被列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学习任务“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任务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本文通过对“秋晨的天空、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等画面描写表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眷念、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学情分析】由于本文距今已时代久远,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情味可能有些困难,好在,学生对“写景抒情类”散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习《故都的秋》,在反复诵读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尤其对那些美妙的语段,应该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教学目标】.反复朗读,感受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掌握文章寓情于景、以情驭景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文章寓情于景、以情驭景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品味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对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秋意一年四季,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水碧草,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面对同样的秋天,人们的心境也不尽相同:“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哀秋怨秋,“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喜秋颂秋。那么,近代作家郁达夫对于秋天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文精品《故都的秋》。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同时活跃气氛二、整体感知,初尝秋味听课文配乐诗朗诵,思考,文中写了“故都的秋”哪些特点?哪些段落集中写秋景?写了哪几幅画?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着什么样的深味呢?生:清、静、悲凉。师:哪些段落集中写秋?描写了北国之秋的哪几幅画面。生:3-11段集中写秋景。写了五幅图:秋院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师: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生讨论思考明确:“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恋之情;“故都”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美景,为下面环节蓄势。三.再读文本,细赏秋韵探究:秋院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中,五幅画面分别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创设情境:市电视台为迎接文化节,要录制展播著名作家系列电视散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其中之一。电视散文是结合画面、音乐和朗诵再现文学作品中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和至善的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各小组合作交流,共同策划任务活动一:现聘请同学们做创意策划。要求:1.说明拍摄内容、色调和拍摄手法。.进行技术解析(拍摄缘由)。.配乐诵读,感受效果。预设1.秋院(3自然段)小院闲坐赏秋色拍摄:航拍鳞次栉比的房子,然后往下推镜头,聚焦到一座破旧房屋上。从屋里走出一人(代表作者),端着一碗浓茶。浓茶特写。(想象)浓茶是紫黑色,用普通的粗糙的碗盛着。最好是北平特色饮茶方式一一喝大碗茶所用的碗。(想象)特点驯鸽的飞声,天空是高远而澄澈的。周围环境是安静的。牵牛花的蓝朵要进行一个特写,最好只有一朵,因为此时的“我”也是孤独的一个人。“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只有几根秋草,叶子已经有些许微黄,且是垂下来的,要拍出它的衰败之感。整个画面是冷色调的。师总结:清、静、悲凉的氛围中,品浓茶浓厚的苦味,实是品味有点悲凉的人生。“破”字有一种北京古城历史感的象征,沧桑感、沉重感,衰败感。住在破院里,面对破腰壁,他想到更多的是故都的过去,而不是现在。预设2.秋槐(4自然段)落蕊无声帚留痕拍摄:落蕊要做一个特写,拍出它的凄美。然后远景拍摄满地落蕊。俯拍一个人的脚步,慢慢地,轻轻地踏在落蕊上。扫街的慢慢扫过,尘土落下之后,扫帚的丝纹来一个特写。这时要拍这个人的表情,应该有些落寞,有些感伤,而且神思悠远,因为由落蕊他会想到很多与此相关的诗句。明确:花铺满地,写视觉感受;脚踏落蕊,写触觉感受。预设3秋蝉(5自然段)秋蝉残声唱北国拍摄:特写拍一只秋蝉的样子和声音,声音应该是减弱的,因为文中说是?。衰弱的残声?土。然后航拍繁多的树和房子,周围一片静寂,只有一两只蝉的单弱的叫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土,以动衬静。?°寒蝉凄切?士,要拍出秋意的凄凉。师总结: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在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还是蝉衰弱的残声。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秋雨(6——10)斜桥树影话秋凉拍摄:槐树在摇摆,以表现风起。先拍大雨点滴在地上,因为文中形容雨的?。息列索罗?土是拟声词,用声音的错落来表现雨点的大。拍急雨甩镜头切到天晴太阳出来,以表现雨来得急去得也急。特写拍摄雨后落叶粘在地上,以表现湿凉的感受。镜头转到都市闲人一个在桥上,一个在树下微叹互答的对话。缓慢悠闲的语调中带着一种面对秋凉顺从接受的达观和淡然。师总结:秋雨话凉,都市闲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也是故都一幅特有的风景.秋枣(11自然段)秋日胜果满枝头拍摄:俯拍院子里各处的枣子树,然后聚焦到一颗枣树,对上面的枣子拍特写?。淡绿微黄?土的样子。还要拍西北风起来,尘沙灰土飞扬的场景,以表现最后枣子陨落的悲凉境地.师总结:淡黄微绿的枣必然有苦涩的味道,从色调和味道来讲就是对“清净悲凉”的呼应。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拍摄,领学生有意思明确:选材上:选取典型的景物去体现秋的特点。角度上:从声、形、色、境等方面入手;从视、听、味、触等感官入手。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清”、“静”、“悲凉”。四.知人论世,深挖秋思结合课文和助读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喜欢悲凉?明确:.性格因素:作者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忧郁、沉寂、敏感的性格。这种性格导致他不喜欢明艳的事物,更喜欢素淡枯败的秋景。.心境因素:东北沦陷,北平受到威胁,国事危急。郁达夫作为一个爱国者为国事惆怅担忧。当他再次来到北平,触景生情,心生悲凉。3.传统文化的影响:郁达夫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古诗中有悲秋情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土,所以他可能受其影响。.自然观:课文第二段中写到与江南的秋相比,故都的秋秋味更浓,所谓秋味就是悲凉衰败的意味,而这种悲凉衰败的意味恰是作者所喜欢的。换句话说,作者更喜欢故都的秋是因为它更像秋天,秋天就应该是这样。春天就应该春暖花开,秋天就应该萧瑟衰败,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应该坦然接受。这是作者的自然观。五、眷念秋天,书写体悟任务活动三:电视散文《故都的秋》一经播出获得观众极大好评,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点赞。请你也在评论区写一则短评,谈谈?。故都的秋景美”吗?可以是这样的句式:它是美的。因为它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受到。它是美的。因为别人笔下是美,故都的秋也是一种美。学生展示交流。预设:它是美的。因为它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它是美的。因为别人笔下生机勃勃是美,故都的秋生命消逝也是一种美。《故都的秋》让我们领略生命之味。预设:它是美的。因为它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受到故乡的眷念。它是美的。因为别人笔下别墅洋房是美,故都的老屋破院也是一种美。《故都的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