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六篇消化与吸收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六篇消化与吸收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六篇消化与吸收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六篇消化与吸收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六篇消化与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消化(xiāohuà)与吸收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三节胃内消化(xiāohuà)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第六节吸收第一页,共六十六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digestion)。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是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digestion):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研磨与消化液混合、搅拌(jiǎobàn),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二是化学性消化(chemicaldigestion):即通过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shēnglǐ)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有伸展性;3.紧张性;4.自动节律性;5.对不同性质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第三页,共六十六页。(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较不稳定,在-40~-80mV间变动(biàndòng),波动大,由K+平衡电位形成,Na+、Cl-、Ca++也参与

2.慢波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慢频率的节律性、自发性的去极化,也称为基本电节律(basicelectrical)。可持续数秒至十几秒。慢波不引起收缩,但是动作电产生的基础。3.动作电位慢波本身虽然不能引起收缩,但动作电位和肌细胞收缩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所以慢波电位是平滑肌活动的起步电位。它们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第四页,共六十六页。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gōngnéng)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有:

①分解食物中的复杂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成消化道损伤。第五页,共六十六页。

三、消化道的神经(shénjīng)支配

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外括约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外,其余部分则受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共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腺体分泌和血管运动。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一)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nervoussystem)又称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存在于胃肠壁内,分为粘膜下神经丛(submucosalplexus)和肌间神经丛(myentericplexus)两部分,两者合称壁内神经丛,由无数神经元(包括(bāokuò)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和大量神经纤维(包括(bāokuò)内在神经纤维和进入壁内的外来神经纤维)组成,内在神

经元中约有108个神经元。每一神经丛内部以及两种神经丛之间都有神经纤维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消化道内在的神经系统。第七页,共六十六页。(二)外来神经系统

胃肠道的外来神经系统包括(bāokuò)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第八页,共六十六页。交感神经(jiāogǎn-shénjīng)脊髓(jǐsuǐ)胸腰段侧角腹腔(fùqiāng)神经节肠系膜神经节换元腹下神经节内在神经元平滑肌束血管壁平滑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盆神经NE壁内神经从换元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分泌细胞肽能神经元血管、平滑肌舒张,腺体分泌VIP,P物质Ach迷走神经有75%的传入纤维,可将胃肠感受器信息传给高位中枢,在“迷走-迷走”反射中起作用.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兴奋胃肠运动和分泌第九页,共六十六页。

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gōngnéng)

胃肠激素(胃肠肽)

胃肠道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胃肠激素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调节消化功能对消化器官功能活动影响较大的激素有5种: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及胃动素。胃肠激素一般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其它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营养(yíngyǎng)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上皮的分泌和吸收,影响水和电解质在肠粘膜上皮的转运。脑-肠肽

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的同类调节性多肽。如:促胃液素、P物质等第十页,共六十六页。。

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五、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功能的影响(yǐngxiǎng)

愤怒和焦虑时胃粘膜充血变红,胃肠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大大增加,可以诱发和加重胃肠溃疡引起腹痛。人在过分悲伤.失望和恐怖时,消化液分泌抑制,可出现厌食.恶心.甚至呕吐。相反,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可使消化器官活动旺盛,从而促进食欲,有益健康。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食物的消化过程开始于口腔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较短(15~20秒),只能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处理口腔内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咀嚼磨碎食物,吞咽推送化学性消化唾液淀粉(diànfěn)酶初步分解淀粉(diànfěn)口腔内消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启动后续消化器官的消化准备活动第二节口腔(kǒuqiāng)内消化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唾液的成分、作用(zuòyòng)及其分泌的调节唾液

saliva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散在的小大唾液腺分泌(fēnmì)唾液成分水占99%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盐(Na+,K+,Ca2+,Cl-)等唾液作用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利于咀嚼、吞咽和引起味觉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③排泄功能④清洁和保护口腔⑤杀菌作用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唾液(tuòyè)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shénjīng)反射性的非条件反射食物的机械、化学及温度等刺激,经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传入中枢(延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Ach促进唾液分泌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也可促进唾液分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唾液(tuòyè)分泌的反射通路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二、咀嚼(jǔjué)与吞咽咀嚼:为口腔的机械消化过程,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活动(huódòng)吞咽:是将食团送入胃肠的运动吞咽分三期口腔期:口腔→咽咽期:咽→食管上端食管期:经食管蠕动入胃吞咽是反射性的活动,基本中枢在延髓,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Ⅴ,Ⅸ,Ⅹ,Ⅻ对脑神经中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吞咽(tūnyān)过程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食管(shíguǎn)蠕动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胃内消化过程是消化的重要阶段,食物在胃内停留4~6小时胃的主要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容量约为1~2升对食物中蛋白质进行初步(chūbù)消化胃腺分泌的消化液是体内酸度最高的液体第三节胃内消化(xiāohuà)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fēnwéi)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胃的分泌(fēnmì)外分泌腺贲门腺:分布于胃与食管(shíguǎn)连接处,为黏液腺,分泌粘液泌酸腺:壁细胞-盐酸主细胞-胃蛋白酶颈粘液细胞-粘液幽门腺:分泌粘液内分泌细胞(xìbāo)(胃和肠道)

G细胞-胃泌素

D细胞-生长抑素

S细胞-促胰液素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质: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透明(tòumíng)呈酸性的液体,pH0.9~1.5,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胃液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和内因子。

主要成分及作用: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使蛋白质变性;杀菌;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促进铁,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为,胨

内因子:促进小肠吸收维生素B12

粘液: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降低胃酸的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粘液屏障作用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盐酸(yánsuān)胃液中的盐酸即胃酸基础酸排出量:空腹时的盐酸排出量0~5mmol/L最大酸排出量:食物(shíwù)或药物(胃泌素、组织胺等)刺激下盐酸排出量20~25mmol/L盐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目有关盐酸由壁细胞分泌胃酸中的H+源于壁细胞内H2O,H+在H+泵作用下逆极高浓度差(数百万倍)转运入胃腔H+分泌后遗留的OH-则被H2CO3解离的H+缓冲,H2CO3产生的HCO3-入血,导致餐后“碱潮”在Cl-泵作用下,Cl-逆极高度差转运入胃腔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盐酸(yánsuān)的分泌①壁细胞内水解产生H+,质子泵将H+主动转运至小管腔。K+进入细胞内。②细胞内的HCO3-通过Cl--HCO3-逆向转运体与Cl-交换,进入细胞内的Cl-通过分泌小管的氯通道进入小管腔和腺泡腔,与H+形成(xíngchéng)HCl。③壁细胞基底侧膜上的Na+-K+-ATP酶将细胞内Na泵出,K+泵入,K+通过K+通道扩散出细胞。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胃酸的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fēnjiě)。

③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2.胃蛋白酶原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本身无活性,盐酸和胃蛋白酶可将其激活,变为胃蛋白酶(Pepsin)。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和胨,也生成少量(shǎoliàng)的多肽和氨基酸。

胃蛋白酶的最适环境为pH2-3,pH>6.0时胃蛋白酶变性,失去活性。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粘液(zhānyè)和HCO3-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gòngtóng)分泌粘液的主要成份为糖蛋白,具粘滞性和凝胶特性。其厚度约500um,约等于胃粘膜上皮的10-20倍。作用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损伤降低胃酸的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形成胃粘液屏障HCO3-由胃粘膜表面黏液细胞分泌,基础状态下,胃HCO3-分泌的速率仅为H

分泌速率的5%。进食时其分泌速率的增加通常是与H+分泌速率的变化平行的。由于H+和HCO3-在分泌速率和浓度上的巨大差距,分泌的HCO3-对胃内pH显然不会有很大影响。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胃粘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为什么不被消化?“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液的粘稠度约为水的30-260倍,H+和HCO3-等离子在粘液层内的扩散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在胃腔同内的H+向粘液凝胶深层弥散过程中,它不断地与从粘液层下面的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表面扩散的HCO3-遭遇,两种离子在粘液层内发生中和。用pH测量电极测得,在胃粘液层存在一个pH梯度,粘液层靠近胃腔面的一侧呈酸性,pH为2左右,而靠近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呈中性或稍偏碱性,pH为7左右。因此,由沾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能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弥散,保护了胃粘液免受H+的侵蚀(qīnshí);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还使胃蛋白酶丧失了分解蛋白质的作用。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胃粘液(zhānyè)-碳酸氢盐屏障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内因子(yīnzǐ)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内因子为糖蛋白内因子在胃内与食物中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体,参与维生素B12在消化道的转运,并促进小肠吸收维生素B12。内因子缺乏可导致贫血(pínxuè)。胃切除的患者应由胃肠外补充维生素B12。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机体不同状态(zhuàngtài)下胃液分泌的量不同基础胃液分泌~空腹12~24小时后的胃液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进食开始后的胃液分泌。根据感受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为头期,胃期,肠期三时相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胃的局部扩张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胃肠激素:促胃液素、组织胺等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胃肠激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盐酸、脂肪、高渗溶液等肠胃反射性抑制(二)胃液(wèiyè)分泌的调节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1)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的胃液分泌。刺激来自头部的感官。切断迷走神经(mízǒu-shéngjīng)后假饲和条件反射引起的胃液分泌均消失。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分泌机制:神经(shénjīng)-体液调节咀嚼(jǔjué)吞咽口腔、咽喉(yānhóu)的化学、机械感受器延髓和下丘脑中枢食物形象

气味、声音视、嗅、听感受器迷走神经胃液分泌G细胞胃泌素头期分泌特点:总量的30%,胃液量、酸度均高,胃蛋白酶含量尤为高。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直接刺激壁细胞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2)胃期胃液(wèiyè)分泌分泌(fēnmì)机制:食物(shíwù)入胃扩张刺激胃底、胃体感受器,迷走-迷走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短反射扩张刺激壁内神经丛G细胞胃泌素胃液分泌化学成份(蛋白消化产物)胃期分泌特点:总量的60%。酸度高,酶含量低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3)肠期胃液(wèiyè)分泌分泌机制:将食物提取物直接灌入十二指肠或机械扩张游离空肠,胃酸(wèisuān)分泌增加-食物与小肠(xiǎocháng)粘膜接触十二指肠G细胞促胃液素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小肠吸收的氨基酸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占分泌胃液的10%。且酸度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比胃期明显低。肠期分泌作用。体液调节为主。切断支配胃的外来神经肠期作用仍存在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3.胃液(wèiyè)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盐酸(yánsuān):胃窦部pH降至1.2~1.5时抑制(yìzhì)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液分泌抑制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pH

降至2.5时粘膜产生促胰液素球部释放球-抑胃肽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2)脂肪(zhīfáng)脂肪及其分解(fēnjiě)产物十二指肠(shíèrzhǐcháng)产生

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肠-抑胃素

至今未提纯,可能为多种激素的总和。(3)高张溶液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肠抑胃素中国人发现的第一个激素。林可胜,中国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最突出的成果是发现进食脂肪后,由小肠粘膜释放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胃,抑制胃的分泌(fēnmì)和运动,林可胜将其命名为“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1930),它是一个本质为蛋白质的激素。现在看来它不像是一个单独的激素,二十具有共同作用的几种胃肠激素的总成。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巴普洛夫(luòfū)俄国生理学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以此著名,因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而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金。巴氏小胃:1894年巴甫洛夫设计了一个在狗胃上隔离出一部分以制成带有神经支配的小胃的方案,用来研究胃液(wèiyè)分泌。巴氏小胃既保留了小胃的血液供应,又保留了部分支配小胃的迷走神经,所以,这种小胃又称为有神经支配的小胃。为生理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手术模式,

“观察,观察,再观察”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一)胃运动的主要方式(fāngshì)1.容受性舒张:使胃的容量从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1.5L,保持胃内压。2.蠕动:胃的蠕动从食物入胃后五分钟开始,起源于胃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胃的蠕动频率3次/分,从起点到幽门需一分钟,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特点。磨碎食物;食物胃液混合;胃排空动力3.紧张性收缩保持胃内压,协助推送食糜,保持形状、位置二、胃的运动(yùndòng)及其控制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shíwù)的理、化性状有关。稀、流质固、稠,等渗非等渗,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排空需4-6小时。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páikōnɡ)胃内食物量:胃内容物容量和胃排空速度呈线性关系。胃内容物对胃壁的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反射使胃运动增强。胃泌素作用:扩张刺激、蛋白分解物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加。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壁感受器受酸、脂肪、高渗刺激后,通过肠胃反射和刺激小肠上段粘膜释放(shìfàng)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抑制胃排空。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三)非消化期的胃运动(yùndòng)

空腹时胃的平滑肌除了有紧张性收缩外,还有一种周期性的伴有较长静息期的间歇性强力收缩,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其意义在于将胃和小肠内上次进食后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为下次进餐做准备。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小肠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食物消化阶段食糜在小肠停留时间长,3~8小时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消化酶齐全小肠运动反复、活跃小肠是已消化营养成份吸收的重要部位(bùwèi),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第四节小肠(xiǎocháng)内消化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一、胰液的分泌及其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pH7.8-8.4,1-2L/天。成份(chéngfèn):无机物以碳酸氢盐含量为高(140mmol/L),由导管上皮分泌。有机物以消化酶蛋白为主,由腺泡上皮分泌。1.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基肽酶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别作用是将蛋白分解为眎、胨,共同作用将蛋白分解为肽、氨基酸。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被组织液激活后自身消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休克。2.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3.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脂为脂肪酸、甘油、甘油一脂。

胰液中含有(hányǒu)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为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的分泌也受神经和体液(tǐyè)的调节,但以体液(tǐyè)调节为主。胰液分泌的调节也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1.头期胰液分泌:通过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此期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HCO-3较少,而酶含量多。头期胰液的分泌量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约20%。2.胃期胰液分泌:胃扩张通过迷走-迷走神经反射胰液分泌。此期的胰液分泌酶多液体量少,其量占消化期胰液分泌的5%~10%。3.肠期胰液分泌:食糜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引起胰液分泌。此期分泌量最多,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70%,HCO-3和酶的含量均高。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二、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中的无机盐成分有水、Na+

、K+

、Cl-和HCO-3等;有机成分主要有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等,但不含消化酶。(二)胆汁的作用

1.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表面张力,可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miànjī),以利脂肪消化。

2.运载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胆盐可聚合成微胶粒,与脂肪分解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运载到达肠粘膜表面,以利脂肪吸收。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三)胆汁分泌和排出(páichū)的调节胆汁的排放(páifànɡ)是间断的。食物是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调节,其中高蛋白引起的胆汁流出最多。脂肪获其混合食物次之,糖类食物作用最小。1.神经作用进食动作、食物对胃、小肠的刺激,经神经反射,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páichū)的增加。同时迷走神经可通过胃泌素引起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2.体液因素胃泌素肝、胆囊分泌和排放胆汁壁细胞分泌盐酸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胆汁分泌(1)胃泌素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2)促胰液素作用于胆管细胞,使胆汁(dǎnzhī)分泌量增加,胆盐不增加。(3)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使胆囊收缩,Oddi’s括约肌舒张,胆汁排出。使胆汁分泌的作用较弱。蛋白(dànbái)分解产物是主要刺激物。(4)胆盐

90%的胆盐由肠粘膜吸收后,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返回(fǎnhuí)的胆盐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四、小肠(xiǎocháng)的运动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分节(fēnjié)运动: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空腹时不存在,进食后逐步加强。蠕动:使食物向前推进。速度为1cm/min,从幽门到回盲瓣需3~5小时。蠕动冲: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2~25cm/s),常可由进食动作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

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小肠(xiǎocháng)运动的调节1.内在神经丛: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与肠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yǐnqǐ)肠蠕动。(切断外来神经,小肠蠕动仍存在。2.外来神经:交感神经使小肠活动抑制,副交感神经使小肠活动加强。但还依肠肌当时的状态而定。3.

体液因素:除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还有肽类激素等。

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人类大肠的消化功能(gōngnéng)退化大肠主要功能暂时贮存消化后的残渣物质吸收水分及形成大便维生素的吸收第五节大肠(dàcháng)内消化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①发酵未消化或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纤维素)和脂类,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多种气体。②利用肠内的简单物质(wùzhì)合成维生素K、B1

、B2

、B12

和叶酸。③可转化胆红素为尿胆素原;分解胆固醇、药物和某些食物添加剂。④使某些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包括组胺、酪胺、及有臭味的吲哚和粪臭素。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吸收过程是营养成份最终进入血液,真正成为集体本身物质的过程机体摄入的各种食物(shíwù)经过彻底地分解消化主要经小肠吸收小肠具有可供吸收的结构和条件各种营养成份的吸收过程不完全相同第六节吸收(xīshōu)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一、吸收(xīshōu)部位和方式吸收部位主要(zhǔyào)在小肠小肠吸收条件吸收面积大食糜停留时间长食物分解彻底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吸收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4m,粘膜有许多环形皱褶(zhòuzhě),皱褶(zhòuzhě)上有大量的绒毛,绒毛表面柱状上皮还有大量的微绒毛,这就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度的单筒面积增加约600倍,从而使吸收面积可达200m2左右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二、小肠内主要(zhǔyào)营养物质的吸收

糖的吸收主动(zhǔdòng)转运为主为钠依赖性单糖是主要吸收形式日吸收量约数百克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必须分解为氨基酸以及(yǐjí)小分子肽后再被吸收日吸收50~100克特点继发性主动转运钠依赖性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脂肪脂肪以多种形式和方式(fāngshì)被吸收,日吸收100克以上以淋巴途径吸收为主胆盐能促进吸收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胆固醇

被动吸收胆盐有助于胆固醇的吸收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单纯扩散维生素B12须与内因子结合才被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单纯扩散有脂肪存在时才能被吸收水分(shuǐfèn)吸收

以被动方式吸收第六十页,共六十六页。无机盐钠主动(zhǔdòng)转运钠泵铁主动吸收二价铁酸性环境中易被吸收钙主动吸收在维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