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诗歌情感赏析课件_第1页
公开课诗歌情感赏析课件_第2页
公开课诗歌情感赏析课件_第3页
公开课诗歌情感赏析课件_第4页
公开课诗歌情感赏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①: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唐﹒张籍

君知妾有1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评价3提问方式汇总(以2014年高考为例)结合这一注释,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提问方式汇总(以2014年高考为例)结合这一注释,说说诗的最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这两首诗都写暮春之景,表达情感有何不同?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你的理解。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5命题动向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对变化情感的分析对复杂情感的分析命题动向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6技巧方法探究1.读题目《书愤》《春夜喜雨》《天末怀李白》《别董大》《春日忆李白》《送元二使安西》《闺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技巧方法探究1.读题目《书愤》72.看作者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2.看作者知人论世的前提:83.寻找情感载体意象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松竹梅——高洁坚贞杜鹃——悲惨凄恻雁——相思离愁草——生生不息、离情别绪、低微卑贱3.寻找情感载体意象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9特定动作登高凭栏——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伤吹笛、吹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折柳——惜别怀远特定动作104.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4.特别关注动词11绝知此事要躬行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绝知此事要躬行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12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13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14思路: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思路:15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春

日(16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答案:17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答题步骤: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18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5分)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9【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这首诗歌寄托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感情】(1分)“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写出山泉自洁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的品格。【联系诗句进行分析】(2分)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表现手法】(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21思路: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思路:22答案:作者于百忙中得一日假期,本满怀欣喜前去拜访王侍御,“不遇”“空还”又使他转入极端的失落与沮丧之中,最后作者又在对友人清幽的居住环境及清澈淡远的诗思的赞美中将自己的钦叹仰慕之情表露无遗。答案:23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①: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唐﹒张籍

君知妾有24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5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评价26提问方式汇总(以2014年高考为例)结合这一注释,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提问方式汇总(以2014年高考为例)结合这一注释,说说诗的最27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这两首诗都写暮春之景,表达情感有何不同?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你的理解。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28命题动向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对变化情感的分析对复杂情感的分析命题动向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29技巧方法探究1.读题目《书愤》《春夜喜雨》《天末怀李白》《别董大》《春日忆李白》《送元二使安西》《闺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技巧方法探究1.读题目《书愤》302.看作者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2.看作者知人论世的前提:313.寻找情感载体意象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松竹梅——高洁坚贞杜鹃——悲惨凄恻雁——相思离愁草——生生不息、离情别绪、低微卑贱3.寻找情感载体意象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32特定动作登高凭栏——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伤吹笛、吹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折柳——惜别怀远特定动作334.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4.特别关注动词34绝知此事要躬行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绝知此事要躬行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35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36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37思路: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思路:38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春

日(39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答案:40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答题步骤: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41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