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1页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2页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3页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4页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foodpoisoning)

中山三院感染科张宇锋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foodpoison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卫生部收到食物中毒报告年份总案例百人案例中毒人数死亡人数05年256起18起902123506年596起17起1806319607年506起11起1328025808年431起13起13095154卫生部收到食物中毒报告年份总案例百人案例中毒人数死亡人数05定义

食物中毒:因食用污染有病原性微生物或有毒化学物质或其他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

: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

定义食物中毒:因食用污染有病原性微生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分类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品中毒、化学性食品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

分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品中毒、化学性特点与饮食有关未进食污染食品者不发病;污染食品被去除后不再有新病例出现多呈暴发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易发性、发病的普遍性特点与饮食有关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概述

临床上最为多见,夏秋季多见。起病急,进食不洁食品引起,进餐者集体起病。临床主要特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概述临床上最为多见,夏秋季多见。病原学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胞杆菌病原学沙门氏菌沙门氏菌G-杆菌,需氧,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依菌体O及鞭毛H抗原不同而区别。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热。在水、土壤中活数月,粪便中活1~2月,冰冻土壤中能越冬60℃,10~20分钟死亡沙门氏菌G-杆菌,需氧,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广泛存在于多种畜类、禽类、鱼类的肠道中,故动物的内脏、肉类、乳、蛋类易受污染。致病食物以肉、牛奶、内脏及蛋类为主,进食未煮熟受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感染。广泛存在于多种畜类、禽类、鱼类的肠道中,故动物的内脏、肉类、副溶血性弧菌

G-,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高盐(培养基含盐3~3.5%)环境中生长最好,对酸敏感,不耐热。致病因子:耐热与不耐热溶血素两种,可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导致分泌性肠液潴留及腹泻。副溶血性弧菌G-,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海产品带菌率极高,常在沿海地区流行。其他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

依菌体O及鞭毛H抗原分为25个血清型海产品带菌率极高,常在沿海地区流行。大肠杆菌

G-、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有荚膜。体外抵抗力较强,水、土壤中活数月。人和动物肠道正常寄居菌,特殊条件下致病。大肠杆菌G-、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有荚膜。大肠杆菌分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婴幼儿、旅游者腹泻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不产生肠毒素;侵入结肠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引起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类似菌痢大肠杆菌分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婴幼儿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为血清型O157:H7产生志贺样毒素出血性肠炎:痉挛性腹痛、腹泻、血性大便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变形杆菌

G-杆菌,多形性,无荚膜,无芽胞,四周有鞭毛,运动活泼。繁殖迅速,呈扩散生长,形成迁徙生长现象。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有菌体O及鞭毛H抗原变形杆菌G-杆菌,多形性,无荚膜,无芽胞,四周有鞭毛,运动在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在蔬菜中亦能大量繁殖。存在于腐败有机物和污水,人及动物肠道中夏季的凉拌菜和存放稍久的饭菜可被污染致病力是肠毒素,摩根变形杆菌可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肉类组氨酸脱羧成组胺。在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在蔬菜中亦能大量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

G+,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极易繁殖,产生的外毒素(肠毒素)耐热性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致病。肠毒素分A、B、C、D、E五型常因带菌炊事人员的鼻咽部粘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G+,不产生芽胞,无荚膜。蜡样芽胞杆菌

G+粗大杆菌、需氧、有芽胞。繁殖型不耐热,芽胞耐热。有些菌株可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耐热性的催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G+粗大杆菌、需氧、有芽胞。存在于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中也存在于人、畜肠道中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因食用剩米饭及未再加热的熟肉、鱼等引起。存在于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中流行病学

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人传播途径:进食污染的食物。原因:加热不彻底、制作不合卫生要求、熟食保管不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染。流行病学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人流行特征夏秋季多发。病例集中,潜伏期短,共同进食者发病,未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流行迅速停止。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沙门氏菌属引起者为主,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90年代中后期,变形杆菌属、大肠菌科和弧菌属引起者呈上升趋势。流行特征流行特征沿海地区以弧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引起者较多。内陆地区以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大肠菌科引起者较多。流行特征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分类: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发病影响因素:细菌或毒素污染的程度,进食量的多少,人体的抵抗力强弱。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分类: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致病因素

1、肠毒素:提高CAMP、CGMP水平2、侵袭性损害: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3、内毒素4、过敏反应

5、其他:溶血素、催吐毒素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病程多在1—3天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潜伏期短,病程多在1—3天内。不同细菌引起的中毒其呕吐、腹痛程度不同,大便性状不同。沙门氏菌:大便为水样、恶臭,有时含有粘液血便副溶血性弧菌:腹痛较明显,具有血水样便金黄色葡萄球菌: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粘液侵袭性细菌:腹部阵发性绞痛、粘液脓血便不同细菌引起的中毒其呕吐、腹痛程度不同,大便性状不同。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变形杆菌引起者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性食物中毒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变形杆菌引起者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作血清凝集试验。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标本:患者吐、泻物及进食的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获得相同病原菌有利于确诊取细菌培养液或毒素提取液进行动物试验(灌胃/腹腔注入)病原学检查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结合流行季节及饮食情况等。2、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为主,病程短,恢复快。3、实验室检查

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结合流行季鉴别诊断

1、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更短一般不发热往往伴肝、肾、神经受损经可疑食物、排泄物等分析可确定病因。鉴别诊断1、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霍乱:粪便悬滴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可确定诊断。3、急性细菌性痢疾:粪便培养见痢疾杆菌生长。4、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2、霍乱:粪便悬滴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可确定诊断。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隔离2、对症治疗:腹痛、高热、烦燥、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过敏3、抗菌治疗:感染型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隔离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预防

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及管理。2、做好饮食卫生的宣传教育。3、消灭苍蝇、鼠类、蟑螂等传播媒介。4、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作传染病报告,及早控制疫情。

预防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及管理神经型食物中毒

(肉毒中毒)

神经型食物中毒

(肉毒中毒)概述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是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概述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是因进食含有肉毒病原学

G+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耐热力极强,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共7种血清型,对人致病以A、B、E型为主。各型均能产生外毒素病原学G+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动物粪便中,亦可附着在蔬菜、水果及谷物中,极易污染食物。火腿、腊肉、罐头或瓶装食物、发酵的豆、面制品等被肉毒杆菌污染后,缺氧时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动物粪便中,亦可附着在蔬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外毒素对胃酸有抵抗力,但不耐热,煮沸10分钟可破坏。不同型的外毒素只能被相应的抗毒素中和。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流行病学

传染源:家畜、家禽及鱼类为传染源。病菌由动物肠道排出,芽胞污染食品。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传播,多见于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病学传染源:家畜、家禽及鱼类为传染源。病菌由动物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

肉毒毒素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小肠和结肠,则吸收缓慢。发病机制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外毒素颅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末梢

神经传导介质-Ach的释放

肌肉收缩运动障碍

软瘫抑制外毒素颅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末梢神经传导介肉毒毒素阻断胆碱能神经纤维的传导,抑制了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但肌肉仍能保持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能使瘫痪的肌肉恢复功能。

肉毒毒素阻断胆碱能神经纤维的传导,抑制了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病理解剖

主要是颅神经核及脊髓前角产生退行性变,使其所支配的相应肌群发生瘫痪。脑及脑膜显著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的点状出血和血栓形成。镜下神经细胞变性,脑神经根水肿。

病理解剖主要是颅神经核及脊髓前角产生退行性变,使其所支配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2—36小时。中毒剂量愈大则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起病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早期可头痛、头昏、乏力、恶心、呕吐眼内外肌瘫痪可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临床表现潜伏期:12—36小时。中毒剂量愈大则潜伏期愈短,重者出现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肌力低下主要见于颈部及肢体近端,头向前或一侧倾,腱反射呈对称性减弱。常有顽固性便秘、腹胀、尿潴留。神志清,感觉正常,无病理神经反射。不发热。重者出现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婴儿患者首发症状常为便秘,拒奶,全身弛软,哭声低沉,颈软不能抬头,迅速出现颅神经麻痹,可因骤发中枢性呼吸衰竭而猝死(婴儿猝死综合征)。婴儿患者首发症状常为便秘,拒奶,全身弛软,哭声低沉,颈软不能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用可疑食物加热煮沸后进行厌氧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用可疑食物加热煮沸后进行厌氧菌培养,毒素检查:动物试验中和试验禽眼睑接种试验毒素检查: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进食可疑食物,特别是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共餐者集体发病。临床表现: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眼肌瘫痪,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进食可疑食物,特别是腊肉、罐头等腌鉴别诊断

毒蕈或河豚致食物中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其他:肠梗阻、肠麻痹、阿托品中毒、重症肌无力鉴别诊断毒蕈或河豚致食物中毒治疗

对症治疗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注意保温。清除肠道中毒素,食后4小时内,洗胃、清洁灌肠、服泻剂。吞咽困难者宜用鼻饲及静脉输液。治疗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呼吸道有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者,予吸痰。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肺部感染。必要时给予强心剂、抗菌素等。对症治疗抗毒素治疗应用多价抗毒血清(A、B、E型)用法:5~10万单位,肌注和静脉注射各半,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抗毒素治疗应用多价抗毒血清(A、B、E型)注意尽早使用。起病后24h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射最为有效。48h后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毒素。用药前要皮试。注意病菌型别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每次1~2万单位。病菌型别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每次1~2万单位。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毒素。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毒素。预后与进食的外毒素类型、数量及治疗早晚有关。A>E>B早期应用多价抗毒血清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重症者病死率达30%—60%。死因: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误吸继发肺炎。预后与进食的外毒素类型、数量及治疗早晚有关。预防

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抗毒血清预防。预防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foodpoisoning)

中山三院感染科张宇锋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foodpoison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卫生部收到食物中毒报告年份总案例百人案例中毒人数死亡人数05年256起18起902123506年596起17起1806319607年506起11起1328025808年431起13起13095154卫生部收到食物中毒报告年份总案例百人案例中毒人数死亡人数05定义

食物中毒:因食用污染有病原性微生物或有毒化学物质或其他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

: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

定义食物中毒:因食用污染有病原性微生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分类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品中毒、化学性食品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

分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品中毒、化学性特点与饮食有关未进食污染食品者不发病;污染食品被去除后不再有新病例出现多呈暴发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易发性、发病的普遍性特点与饮食有关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概述

临床上最为多见,夏秋季多见。起病急,进食不洁食品引起,进餐者集体起病。临床主要特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概述临床上最为多见,夏秋季多见。病原学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胞杆菌病原学沙门氏菌沙门氏菌G-杆菌,需氧,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依菌体O及鞭毛H抗原不同而区别。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热。在水、土壤中活数月,粪便中活1~2月,冰冻土壤中能越冬60℃,10~20分钟死亡沙门氏菌G-杆菌,需氧,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广泛存在于多种畜类、禽类、鱼类的肠道中,故动物的内脏、肉类、乳、蛋类易受污染。致病食物以肉、牛奶、内脏及蛋类为主,进食未煮熟受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感染。广泛存在于多种畜类、禽类、鱼类的肠道中,故动物的内脏、肉类、副溶血性弧菌

G-,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高盐(培养基含盐3~3.5%)环境中生长最好,对酸敏感,不耐热。致病因子:耐热与不耐热溶血素两种,可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导致分泌性肠液潴留及腹泻。副溶血性弧菌G-,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海产品带菌率极高,常在沿海地区流行。其他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

依菌体O及鞭毛H抗原分为25个血清型海产品带菌率极高,常在沿海地区流行。大肠杆菌

G-、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有荚膜。体外抵抗力较强,水、土壤中活数月。人和动物肠道正常寄居菌,特殊条件下致病。大肠杆菌G-、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有荚膜。大肠杆菌分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婴幼儿、旅游者腹泻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不产生肠毒素;侵入结肠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引起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类似菌痢大肠杆菌分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婴幼儿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为血清型O157:H7产生志贺样毒素出血性肠炎:痉挛性腹痛、腹泻、血性大便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变形杆菌

G-杆菌,多形性,无荚膜,无芽胞,四周有鞭毛,运动活泼。繁殖迅速,呈扩散生长,形成迁徙生长现象。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有菌体O及鞭毛H抗原变形杆菌G-杆菌,多形性,无荚膜,无芽胞,四周有鞭毛,运动在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在蔬菜中亦能大量繁殖。存在于腐败有机物和污水,人及动物肠道中夏季的凉拌菜和存放稍久的饭菜可被污染致病力是肠毒素,摩根变形杆菌可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肉类组氨酸脱羧成组胺。在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在蔬菜中亦能大量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

G+,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极易繁殖,产生的外毒素(肠毒素)耐热性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致病。肠毒素分A、B、C、D、E五型常因带菌炊事人员的鼻咽部粘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G+,不产生芽胞,无荚膜。蜡样芽胞杆菌

G+粗大杆菌、需氧、有芽胞。繁殖型不耐热,芽胞耐热。有些菌株可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耐热性的催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G+粗大杆菌、需氧、有芽胞。存在于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中也存在于人、畜肠道中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因食用剩米饭及未再加热的熟肉、鱼等引起。存在于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中流行病学

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人传播途径:进食污染的食物。原因:加热不彻底、制作不合卫生要求、熟食保管不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染。流行病学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人流行特征夏秋季多发。病例集中,潜伏期短,共同进食者发病,未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流行迅速停止。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沙门氏菌属引起者为主,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90年代中后期,变形杆菌属、大肠菌科和弧菌属引起者呈上升趋势。流行特征流行特征沿海地区以弧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引起者较多。内陆地区以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大肠菌科引起者较多。流行特征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分类: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发病影响因素:细菌或毒素污染的程度,进食量的多少,人体的抵抗力强弱。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分类: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致病因素

1、肠毒素:提高CAMP、CGMP水平2、侵袭性损害: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3、内毒素4、过敏反应

5、其他:溶血素、催吐毒素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病程多在1—3天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潜伏期短,病程多在1—3天内。不同细菌引起的中毒其呕吐、腹痛程度不同,大便性状不同。沙门氏菌:大便为水样、恶臭,有时含有粘液血便副溶血性弧菌:腹痛较明显,具有血水样便金黄色葡萄球菌: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粘液侵袭性细菌:腹部阵发性绞痛、粘液脓血便不同细菌引起的中毒其呕吐、腹痛程度不同,大便性状不同。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变形杆菌引起者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性食物中毒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变形杆菌引起者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作血清凝集试验。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标本:患者吐、泻物及进食的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获得相同病原菌有利于确诊取细菌培养液或毒素提取液进行动物试验(灌胃/腹腔注入)病原学检查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结合流行季节及饮食情况等。2、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为主,病程短,恢复快。3、实验室检查

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结合流行季鉴别诊断

1、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更短一般不发热往往伴肝、肾、神经受损经可疑食物、排泄物等分析可确定病因。鉴别诊断1、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霍乱:粪便悬滴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可确定诊断。3、急性细菌性痢疾:粪便培养见痢疾杆菌生长。4、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2、霍乱:粪便悬滴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可确定诊断。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隔离2、对症治疗:腹痛、高热、烦燥、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过敏3、抗菌治疗:感染型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隔离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课件预防

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及管理。2、做好饮食卫生的宣传教育。3、消灭苍蝇、鼠类、蟑螂等传播媒介。4、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作传染病报告,及早控制疫情。

预防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及管理神经型食物中毒

(肉毒中毒)

神经型食物中毒

(肉毒中毒)概述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是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概述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是因进食含有肉毒病原学

G+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耐热力极强,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共7种血清型,对人致病以A、B、E型为主。各型均能产生外毒素病原学G+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动物粪便中,亦可附着在蔬菜、水果及谷物中,极易污染食物。火腿、腊肉、罐头或瓶装食物、发酵的豆、面制品等被肉毒杆菌污染后,缺氧时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动物粪便中,亦可附着在蔬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外毒素对胃酸有抵抗力,但不耐热,煮沸10分钟可破坏。不同型的外毒素只能被相应的抗毒素中和。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流行病学

传染源:家畜、家禽及鱼类为传染源。病菌由动物肠道排出,芽胞污染食品。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传播,多见于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病学传染源:家畜、家禽及鱼类为传染源。病菌由动物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

肉毒毒素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小肠和结肠,则吸收缓慢。发病机制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外毒素颅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末梢

神经传导介质-Ach的释放

肌肉收缩运动障碍

软瘫抑制外毒素颅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末梢神经传导介肉毒毒素阻断胆碱能神经纤维的传导,抑制了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但肌肉仍能保持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能使瘫痪的肌肉恢复功能。

肉毒毒素阻断胆碱能神经纤维的传导,抑制了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病理解剖

主要是颅神经核及脊髓前角产生退行性变,使其所支配的相应肌群发生瘫痪。脑及脑膜显著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的点状出血和血栓形成。镜下神经细胞变性,脑神经根水肿。

病理解剖主要是颅神经核及脊髓前角产生退行性变,使其所支配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2—36小时。中毒剂量愈大则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起病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