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检测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常考题名句填空

1.。.诗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赏析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的,字。2、《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6.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前两句展现的画面:PAGE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名句填空1..诗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是:,。《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现实之衰的两句诗是:,。二、课文赏析1、解释词语寻常:

君:

寻常:

几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名句填空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二、课文赏析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

6、诗人在诗中提到了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哪些风俗?

7、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

8、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748-829)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名句填空1..诗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了一幅空寂惨淡、凄清寒冷的边塞月夜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赏析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3.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4.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5.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PAGE5附录答案;名句填空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课文赏析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2、《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9、前两句展现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附录:《峨眉山月歌》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缓缓流动的的水中。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我很想念你啊,(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到了渝州就能看不到你了!赏析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PAGE6PAGE一、划出峨眉山月歌的朗读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也可以细划分为二二三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PAGE10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江南逢李龟年》答案:一、名句填空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二、课文赏析1、解释词语寻常:经常君:指李龟年寻常:平常几度:多次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三、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四、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五、创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六、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附录;一检测答案一、名句填空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1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二、课文赏析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答:重阳节;“登高”“送酒”“菊”(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答: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其他意思合理也可)【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3、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3.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4、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意对即可)三.中考试题【浙江省衢州市】(四)古诗阅读(3分)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5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背景分析共1分,情感分析各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诗人在诗中提到了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哪些风俗?登高、饮酒、赏菊7、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8、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二、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怜:可怜。傍:靠近、接近。三、【作品赏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衔接自然,明白如话,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寂寞和凄凉,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故园。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怜菊”再次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了“长安故园”。最后一句是想象,紧扣诗题中的“行军”二字,词句虚实结合,将惜花、思乡、感时伤怀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寄寓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