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春秋)诸侯割据混战(战国)各国掀起自上而下变法运动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温故知新(西周)(春秋)(战国)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2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客观条件:⒈经济:封建经济发展要求结束分裂,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⒉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走向大一统。⒊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⒋群众: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5.理论:法家理论主观条件:⒈秦国商鞅变法,实力最强。⒉秦王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⒊根本: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战国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客观条件:⒈经济:封建经济发展要求3一、秦的统一以图释史(读图能力的培养)一、秦的统一以图释史(读图能力的培养)4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统一岭南,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将西南夷纳入版图开疆拓土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统一岭南,修灵渠5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6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第12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1)(8分)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7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8(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前提。秦的统一影响: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9背景: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秦统一,疆域空前辽阔。2、经济基础: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的主要生产模式。3、思想基础:法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背景: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秦统一,疆域10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行政制11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扼要指出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12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据载秦朝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据载秦朝传国13秦朝的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务宫门屯卫宫廷警卫宫廷御马司法少数民族外交事务皇室事务国家财政皇室财政
为什么太尉是一个虚位?秦朝的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14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明确,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百官公卿由皇帝任免。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有怎样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15中央官制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破坏: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16朝议?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秦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朝议?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17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封制——郡县制1、概括材料中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2、秦始皇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论从史出(史料解读)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18◆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体制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沿用。1、形成与演变◆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适应地主192、内容: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里正郡县乡里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2、内容: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203、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发展:汉初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21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相同点:①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探究二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相同点:探究二22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传承与中央关系权力特点历史作用相同点血缘关系世袭皇帝任免地域划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治,但容易出现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诸侯有统治权官吏只有管理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中央垂直管理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分封制郡县制划分传承与权力特点历史相同点血缘关系世袭皇帝任免23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和地方郡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并由皇帝直接任免。体现“家天下”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基本特征:权24积极:(1)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2)促进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促使秦朝二世而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有何影响?积极:(1)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成为当25课后探究对“大一统”延伸解释的理解中,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用史实说明。大一统,是一种概念,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概念。大一统,是一种气魄,一种积极开拓奋发向上的气魄。大一统,是一种胸怀,一种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大一统,让我们的民族从分散归至凝聚,就算经历再多劫难,心中仍有一个祖国的轮廓。课后探究对“大一统”延伸解释的理解中,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用26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课堂升华萌芽于战国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7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方面: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如汉承秦制)。④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消极方面:①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容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②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③阻碍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第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无法独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第二,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郎中令等官职是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还设置宦官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第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28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课堂升华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29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前引——秦始皇,千古一帝?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30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春秋)诸侯割据混战(战国)各国掀起自上而下变法运动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温故知新(西周)(春秋)(战国)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32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客观条件:⒈经济:封建经济发展要求结束分裂,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⒉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走向大一统。⒊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⒋群众: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5.理论:法家理论主观条件:⒈秦国商鞅变法,实力最强。⒉秦王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⒊根本: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战国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客观条件:⒈经济:封建经济发展要求33一、秦的统一以图释史(读图能力的培养)一、秦的统一以图释史(读图能力的培养)34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统一岭南,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将西南夷纳入版图开疆拓土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统一岭南,修灵渠35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36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第12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1)(8分)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37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38(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前提。秦的统一影响: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39背景: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秦统一,疆域空前辽阔。2、经济基础: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的主要生产模式。3、思想基础:法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背景: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秦统一,疆域40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行政制41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扼要指出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42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据载秦朝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据载秦朝传国43秦朝的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务宫门屯卫宫廷警卫宫廷御马司法少数民族外交事务皇室事务国家财政皇室财政
为什么太尉是一个虚位?秦朝的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44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明确,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百官公卿由皇帝任免。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有怎样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45中央官制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破坏: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46朝议?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秦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朝议?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47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封制——郡县制1、概括材料中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2、秦始皇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论从史出(史料解读)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48◆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体制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沿用。1、形成与演变◆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适应地主492、内容: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里正郡县乡里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2、内容: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503、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发展:汉初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51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相同点:①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探究二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相同点:探究二52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传承与中央关系权力特点历史作用相同点血缘关系世袭皇帝任免地域划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治,但容易出现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诸侯有统治权官吏只有管理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中央垂直管理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分封制郡县制划分传承与权力特点历史相同点血缘关系世袭皇帝任免53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和地方郡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并由皇帝直接任免。体现“家天下”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基本特征:权54积极:(1)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2)促进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初级冲击式破碎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座次礼仪健康管理系施怡宁讲解
- 2025个人借款楼房抵押合同范本
- 2025标准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打灰工班组承包合同
- 生活污水处理合同书范本年
- 墙面广告租赁合同
- 提高人际沟通与协调的技巧
-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 活动板房工程合同范本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6课民航服务人员平行沟通的技巧
- 深圳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电子票据)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呆死帐的发生与预防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