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_第1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_第2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_第3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_第4页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一、 医院为医务人员提高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可靠的防护用品。二、 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将职业暴露防护纳入新员工、实习生、进修生岗前培训内容,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防止职业暴露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三、 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服务流程和防护措施,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科主任护士长认真进行日常安全工作督导,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现象。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职业暴露者,给予处罚。四、 院感办制定严格、规范和可行性强的职业暴露保护制度以及处理流程。五、 院感办负责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的汇总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院领导和各级质量控制中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 工作人员发现职业伤害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二、 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三、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2) 采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3) 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4) 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5)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伤害。四、 各科为医务人员备齐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五、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六、 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见流程。七、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见流程。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措施一、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被这些物体污染的物品时需戴清洁手套,接触粘膜和破损皮肤时戴手套。使用后,在接触污染环境物品和环境表面前,在接触另一个病人前,立即脱去手套。二、 在操作或治疗活动中,当容易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到,或容易被这些物质浸湿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三、 在操作或治疗活动中有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到或喷到,需戴上口罩、眼罩。四、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不要套回使用过的针头,针头用完后立即分类收集。五、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粘膜、伤口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六、 做好可重复使用设备的消毒。七、 一次性使用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八、 保证环境卫生。九、 正确使用和放置锐器,防止误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一、 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现在将传播途径分为三种: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第5章中相应的规定。二、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1)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3) 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2)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相关的规定。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1) 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 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章的规定。五、 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六、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下表。七、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下表。八、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应按照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常见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隔离要求,参见无菌手套的戴脱办法。九、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患者的隔离(1) 将口才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2) 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3)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4)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医务人员防护(1) 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 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一戴医用防护口罩一穿工作衣裤一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戴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戴手套一穿鞋套一进入污染区。c)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一摘护日镜/防护面屏一脱隔离衣或防护服一脱鞋套一洗手和/或手消毒一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b)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一脱工作服一摘医用防护口罩一摘帽子一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一离开清洁区。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⑦⑧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C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疾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隔离预防空气飞沫接触生物媒介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患者+++++乙型、丙型、丁型急性和慢性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麻疹麻疹患者++++++++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苍蝇、蟑螂++++流行性出血热啮齿类动物、猫、猪、狗、家兔++++++±±狂犬病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家畜和野兽++++±+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白喉患者、恢复期或健康带菌者+++++++百日咳患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鼠疫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患者+++鼠蚤+++±+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患者+鼠蚤+++±+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患者+++++±+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患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土+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者.++淋病淋球菌感染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健康带毒的禽+++++土++注1:在传播途径一列中,"+”: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要传播途径。注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土”:工作需要可米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制度()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A口罩的佩戴方法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1。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A.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A.2.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A.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A.3注意事项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A.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A.3.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A.4摘口罩方法A.4.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A.4.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8。B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B.1,2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311-2009C无菌手套戴脱办法1戴无菌手套方法1.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如图C.1。C.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如图C.2。C.1.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如图C.3、C.4。C.2脱手套的方法C.2.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如图C.5。C.2.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如图C.6。C.2.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C.7。C.3注意事项C.3.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C.3.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C.3.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3.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D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1隔离衣穿脱方法1.1穿隔离衣方法D.1.1.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D.1,D.1.1.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西部,如图D.2,D.1.1.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如图D.3。D.1.1.4再扎好袖口,如图D.4,D.1.1.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如图D.5,D.1.1.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如图D.6,D.1.1.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D.7。D.1.1.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D.8。D.1.1.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D.1.2脱隔离衣方法D.1.2.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D.1.2.2D.1.2.2解开袖带,塞人袖拌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如图D.D.1.2.3解开颈后带子,如图D.12,D.1.2.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D.13,D.1.2.5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如图D.14D.1.2.6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D.1.2.7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D.1.2.8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如图D.16。D.2防护服穿脱方法D.2.1穿防护服 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D.2.2脱防护服

D.2.2.1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图D.17)。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图D.18)。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图D.19)。脱下衣,由上向下边®!>17 图D-18 图D19 mrr20 图门一21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置于医疗废物袋(图D.20、图D.21)。D.2.2.2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图D.22)。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脱袖子(图0.23、图D.24);由上向下边脱边卷(图D.25),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图D.26)。图图I).24D.3注意事项D.3.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D.3.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D.3.3隔离衣使用一次后即更换的穿脱方法D.3.3.1穿法同D.1.1。D.3.3.2脱法按D.1.2.1和D.1.2.2的操作后,消毒双手,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握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脱下右袖,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D.3.4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和血源性疾病的卫生管理标准一、 在以下情况时小心防止外伤:当使用针头、刀片或其它锐器时,当操作后整理锐器时,当清洗使用后的器械时,当丢弃用后的针头时。二、 不得套上用过的针头,不得对用过的针头做任何处理,无论用手还是任何器具,不得将用过的针头指向身体的任何部位。三、 如果必须套上用过的针头,使用单手“上挑”的动作,或用专门持针头的器具。不得用手从用过的注射器上取下针头,不得用手折断、毁坏、或处理用过的针头。四、 将用过的锐器放入防刺的容器内,此容器应尽量靠近操作的位置。罗湖区中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一、 医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二、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三、 各科室必须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重点部门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四、取消肥皂块洗手,改为洗手液洗手。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洗手液容器中或在洗手液中添加水。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干手纸巾等手卫生用品必须由医院统一购买,保证产品合格。五、 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六、 院感办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七、 院感办负责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并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八、 对不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及规范,手卫生监测不符合要求的医务人员要及时整改。手卫生考核结果与医疗质量挂钩。罗湖区中医院手卫生实施规范一、手卫生设施(一) 一般洗手设施1、 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2、 采用洗手液洗手,取消肥皂洗手,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洗手液容器中或在洗手液中添加水。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干手纸巾等手卫生用品必须由医院统一购买,保证产品合格。3、 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4、 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二) 外科手卫生设施1、 外科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大小适度,易于清洁;2、 外科洗手池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台的数量设置,不应当少于手术间的数量;3、 外科洗手使用抗菌皂液;4、 盛装洗手液的容器应每周进行清洁,清洁后采用含500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弃去;5、用于刷手的海棉、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应当一用一灭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6、 外科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当采用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7、 外科洗手后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8、 洗手区域应当安装钟表。(三)手消毒剂要求:1、 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 手消毒剂对医务人员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3、 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4、 外科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显著减少完整皮肤上的菌落数量;(2)含有不刺激皮肤的广谱抗菌成分,能够在手术期间内连续发挥杀菌作用;(3)作用快速;(4)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二、洗手方法(一)一般洗手: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 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2、洗手方法:(1) 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 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清洗手腕,交换进行。(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3、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2) 洗手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禁止将洗手液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洗手液容器中,禁止在洗手液中加水。(3) 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4) 注意随时清洁水笼头开关,重点部门采用感应式水笼头。(二)外科洗手:1、 洗手指征:进行外科手术。2、 洗手方法:(1) 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具体步骤是: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2) 外科手消毒: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3)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摘除外科手套后应当清洁双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4)外科手消毒目的: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三)手消毒:1、 手消毒指征:在进行下列操作时,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采取手消毒代替洗手。(1)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 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2、 手消毒方法:(1)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 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3) 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3、注意事项(1) 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再用流动水洗净干燥后进行各种操作。(2) 直接为感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感染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按洗手要求认真洗手,再使用于消毒剂消毒双手,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3)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净。若不慎手直接接触到污物,应立即在流动水下认真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净。三、手卫生要求1、 1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W52。I类和II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2、 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W102。III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3、W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W152。W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4、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四、手套的应用(一) 戴手套指征1、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2、 进行手术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3、 护理通过接触而引起传染的病人时,做支气管镜或类似的检查时。4、 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5、 在可能接触血液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也要戴手套。(二) 手套的选择1、 以下情况使用无菌手套:(1) 任何外科手术。(2) 分娩。(3) 侵入性操作。(4) 建立中心血管通路。2、 以下情况使用清洁手套:(1) 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有可见体液污染的物品时。(2) 直接暴露于患者的情况:接触血液、粘膜或非完整的皮肤或有可能接触传染性强或高危微生物时;处于流行期或紧急情况下;静脉注射或拔除静脉注射装置时;终止静脉通路时;阴道检查;护理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3)间接暴露于患者的情况:清理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处理、清洁设备;处理废弃物;清理遗洒的体液。3、不建议使用手套的情况(除非用于接触预防时):(1) 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的环境物品时。(2) 直接暴露于患者的情况:测量血压、体温和脉搏;进行肌肉注射;为患者洗澡或更衣;转运患者;进行眼部或耳部的护理(没有分泌物);在没有血液泄漏的情况下进行与血管通路有关的任何操作。(3) 间接暴露于患者的情况:使用电话;书写病历;给口服药;分发或收集患者餐具;撤除或更换患者床单;安放非侵入性通气设备或氧气管;移动患者的家具。(三)使用手套注意事项1、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2、 当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应戴手套。3、 护理患者后要摘手套,护理一个以上患者时不要戴同一副手套。4、 戴着手套从同一个患者身上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前要更换手套。5、避免重复使用手套;如果重复使用,应执行合适的再生方法确保手套的完整性和清除微生物。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一、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二、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三、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于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医疗废物工作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要求一、 医院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及设施:口罩、围裙、鞋套、手套、隔离衣、护目镜、胶鞋、洗手设施、消毒剂等;二、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三、 收集使用后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易刺伤的医疗废物时戴手套、口罩、帽子及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等;四、 进行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等操作完毕后须洗净双手,更衣、换鞋,必要时清洗面部。下班前彻底清洁方可离岗;五、 讲究个人卫生,平日勤修指甲、勤洗头;六、 手部有伤口,皮肤粘膜有损伤,应尽量避免操作。若需操作,应防止伤口被污染,可戴双层手套。七、 工作中要慎防针刺伤、擦伤,若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院院感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办法一、 医务人员(本院在职职工、临聘人员、护工)在医疗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对局部实施消毒处理。同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院感办。非上班时间报告院总值班。二、 先抽取病人血液送检验科,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的相关检查。、根据病人检验结果,决定医务人员的相关检查,并按以三、根据病人检验结果,决定医务人员的相关检查,并按以下标准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暴露于1、 若医务人员血清抗(+)、定量>100,不需进一步治疗。2、 若医务人员血清抗(+)、定量<100,应预防性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自行强化注射乙肝疫苗。3、 若医务人员血清抗(一),应预防性使用乙肝免疫球胆白200(应尽早使用,最好不超过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