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市联考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两市联考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两市联考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两市联考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两市联考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高三10月联考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文艺创作离不开历史,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的重要生长极。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行为。就此而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必修课,更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历史是奔腾的长河,在历史学家笔下往往只展现其绵延、线性、理性的一面。尤其是经过时间过滤,文字留下的往往只是一种中性的概括。但事实上,历史不是抽象符号,具体到某一刻度内,它总是斑斓而丰富的。文艺是有温度的,文艺的温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个体、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观照之中。创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情感温度。文艺家触摸一段历史,就是去感知和呈现生命的温度,民胞物与精神是创作者穿行于历史时应具备的。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正是因为创作者对中华民族数万万同胞历史命运深刻关切,它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就是有温度的文艺,文艺也因此才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创作可以虚构,这是创作基本常识,历史上众多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也都大量使用虚构和想象。没有虚构和想象,《三国演义》很难成为《三国演义》。在面对历史时,创作者的虚构和想象必须遵循历史法度的规约。这一法度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创作者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恰切平衡点。历史真实要求创作者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能完全抛开历史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艺术真实又赋予创作者一定虚构和想象的自由,两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背离历史本质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成为假借历史之名的冒牌货;没有艺术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失去艺术魅力,沦为扁平的历史流水账。历史题材创作中,“历史”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趣”,但厚重历史感及其带给人们的思考却越来越少,这样的历史题材创作难以行远,值得深思。有历史学家提出“小历史”概念,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的历史,日常、生活层面的历史等。从文学艺术本质特征来讲,其具象化表现方式与小历史颇为契合。不过,小历史要写出历史大气象,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当前一些历史题材作品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点。本来是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在一些艺术家手中呈现出来的反而只是琐屑庸常一面。英雄固然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也需要柴米油盐,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不仅仅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超出常人的特殊品质和力量。这种品质和力量对应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整个国家和民族。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目及古今的视野,只有这样,历史在其手中才会被赋予厚重感,拿出的作品才会具备应有高度。作家艺术家不一定都要成为史学家,但多读一点历史是必要的。对历史一无所知,或者历史知识支离破碎,正确历史观就无从树立。只有真正走进历史深处,了解历史的宏大和壮阔,才会从心底升腾起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摘编自张江《文艺创作要树立正确历史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成为所有文艺创作的主旨。B.历史学家往往展现历史线性、理性、中性的一面,文艺家再现历史的方式与其不尽相同。C.小历史要写出大气象,文艺创作者要关切个体、国家、民族历史命运,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D.作家艺术家多读点历史,不仅是为了增加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培育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强调历史题材、历史语境、历史观念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阐明了文艺与历史的密切关系。B.文章比较了历史著作与文艺创作的不同,借以突出作品温度和民胞物与精神对于文艺不可或缺的意义。C.文章《三国演义》的例证,是为了证明作家只有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才能创作出经典。D.文章指出英雄人物固然有其庸常的一面,但更具有超越庸常的特质与力量,体现了逻辑思维辩证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创作都是在一定历史语境下完成的,只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艺创作者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B.能表现某个历史刻度的丰富内容,呈现生命的温度,是《黄河大合唱》成为时代前进号角的重要原因。C.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历史题材创作想要行远必须尊重敬畏历史,侧重历史真实。D.文学艺术的具象化表现方式很适合“小历史”,但这类写作者只关注琐屑庸常,难以写出历史大气象。【答案】1.A2.C3.B【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成为所有文艺创作的主旨”错,原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必修课,更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文艺创作都要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引,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文艺创作都要以表现历史观作为作品的主旨。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是为了证明作家只有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才能创作出不朽经典”错,原文“没有虚构和想象,《三国演义》很难成为《三国演义》”,所以举《三国演义》的例证,是为了证明要写出经典的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必然需要虚构和想象。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艺创作者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错,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说法绝对。C.“历史题材创作想要行远必须尊重敬畏历史,侧重历史真实”错,原文“历史真实要求创作者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能完全抛开历史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艺术真实又赋予创作者一定虚构和想象的自由,两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表明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恰切平衡点,且“二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而不是侧重某一个。D.“难以写出历史大气象”错,根据原文可知小历史要写出大格局,“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并不等于说他们不能写出大格局。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2.4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3%,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以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老年人群体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智慧养老产业不断向外延伸,衍生出更多的支持产业,如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随着养老服务逐渐走向精细化、分工化,以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为构成的“智慧养老”模式将成为应对养老困境的必由之路。2010-2018年中国人口60岁以上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摘自《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全景图谱》>材料二:随着养老人口的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智慧养老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主要运营方式是通过企业与政府的联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它以智慧孝老为理念基础,以智慧居家养老作为核心业务,以政府云服务平台为核心平台,深度贯彻十九大相关精神,以远程健康管理、咨询管理、慢病检测管理、机构平台信息化服务等功能模块,打造适合老年人,可应用性强(风险回避型)的智能养老体系。政府作为企业最有利的后盾,购买相关基建,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完善事后监管,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摘自赵雅丹等《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材料三:分析表明,当前中国许多智慧养老产品之所以很难打动老龄群体,就是因为在产品研发时“凭感觉”把软性需求当成了刚性需求,把锦上添花当成了雪中送炭。那么,智慧养老如何避免“闭门造车”呢?日本企业为研发护理机器人,深入到单元型、多床型等5家不同类型的护理院,以30秒为单位,仔细观察护理员一天当中要做哪些工作,每项工作用多少时间,甚至是工作时采用什么样的姿势,最终将护理流程细化成270个项目。研发团队通过实证调查,进一步明确护理机器人的研发方向。德国企业在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时,将老龄群体纳入研究团队之中,与年轻设计师编成多个小组,既鼓励老年人自己提出创意,也听取老年人对创意的感觉和建议。老人与年轻人共同参与,研发出产品后,先在各个小组间充分试用,有效提高了通用性,多次获得各种制造奖项。(摘自李佳《智慧养老亟待走出“闭门造车”》,《中国经营报》2019年6月1日)4.下列对“智慧养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构成的“智慧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我国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B.随着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不断向外延伸,智慧养老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C.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应以企业为责任主体,政府只需提供政策支持。D.当前中国许多智慧养老产品之所以很难打动老龄群体,是因为在产品研发时“闭门造车”,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刚性需求。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显示,2010年-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逐年递增,但在2050年之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B.随着养老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逐年扩大,这说明老龄化人口进一步加剧反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C.我国养老产业多元化服务模式已成熟,企业与政府联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完全取代国家福利性的养老服务。D.日本、德国企业在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时体现的精细化、人性化的研发理念,值得当前中国智慧养老产品企业学习。6.结合材料二、三内容,为推进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答案】4.C5.D6.①积极打造由政府主导、企业联合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为企业提供多项支持,企业积极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②智慧养老产品研发需充分了解老龄群体的刚性需求和细化服务。③要主动让老龄人群融入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关注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应以企业为责任主体,政府只需提供政策支持”理解不全面。从“政府作为企业最有利的后盾,购买相关基建,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完善事后监管,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可知,需要企业与政府的联合,政府需要购买相关基建,建设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服务平台等。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在2050年之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错误。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知,在2050年之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进一步加剧;B.“这说明老龄化人口进一步加剧反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推论不当,市场规模扩大并不一定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C.“企业与政府联合养老服务模式已经完全取代国家福利性的养老服务”错误。从“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智慧养老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可知,企业与政府联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还未完全取代国家福利养老。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政府作为企业最有利的后盾,购买相关基建,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完善事后监管,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可知,要积极打造由政府主导、企业联合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为企业提供多项支持,企业积极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从材料三“分析表明,当前中国许多智慧养老产品之所以很难打动老龄群体,就是因为在产品研发时‘凭感觉’把软性需求当成了刚性需求,把锦上添花当成了雪中送炭”“日本企业为研发护理机器人……最终将护理流程细化成270个项目”可知,智慧养老产品研发需充分了解老龄群体的刚性需求和细化服务;从材料三“德国企业在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时,将老龄群体纳入研究团队之中,与年轻设计师编成多个小组,既鼓励老年人自己提出创意,也听取老年人对创意的感觉和建议。老人与年轻人共同参与,研发出产品后,先在各个小组间充分试用,有效提高了通用性,多次获得各种制造奖项”可知,要主动让老龄人群融入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关注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古砚陆涛声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也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是姚斌送的。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些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践行,对他早有几分欣赏,便乐意为他作序。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但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放在老家,我下次也取来送给您。”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要珍贵的意思。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代送者却拒绝带走。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随手把它放到博古架上。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水后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用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舒老只好作罢。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舒老早年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人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为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在门口递给姚斌后就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进家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别人。”舒老想想也是,感觉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舒老为人作序从不收润笔,别人求他的书法,他也拒收酬谢,这都表明舒老不把这当作交易,体现了他的淡泊。B.小说结尾写舒老坐在车上回想起假砚风波,感慨良多,他认为求真需要勇气,由事及理,深化了小说主题,引人深思。C.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条理清晰。D.小说对舒老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其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实现的,不同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更加丰满。8.俞季年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设置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陆涛声先生谈到本篇小说创作时说:“(小说)是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以自省对灵魂的微垢做洗涤。这种微垢,不是常人共知的对与错,而是从大众常识的‘对’中辨析出实质的错来,从而体现认识价值。”请结合文本分析“大众常识的‘对’”、“实质的错”和“认识价值”分别指什么。【答案】7.D8.①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因有了他揭示了古砚的真相和阻拦,才有了下文波折还砚情节的推进。

②凸显主人公舒老形象。俞季年的重人情面子好常理,与舒老的率真勇气形成对比,更显求真的宝贵。

③丰富了小说主题思想。俞季年是好常理的代表,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作者借以批判常情常理需要摒弃,求真坦诚才是人情之本。9.①“大众常识的‘对’”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常理常情。指俞季年以及舒老两个学生从常情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要说明真相。这样照顾了姚斌的情面,顾及了人情的“灵活”。

②“实质的错”即认识到常理常情的弊病。指让舒老将真相隐藏,将姚斌蒙到鼓里的做法,带给舒老很大的精神负担,是对舒老秉持的向真向善情怀的掩盖,是不正确的。

③“认识价值”即以小见大,从一次的对错认知中,有所启发,有所觉悟。小说启示我们要率真坦诚,要有求真的智慧和勇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通过其肖像”错误。小说对舒老的形象塑造没有肖像描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俞季年虽然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他是一个关键人物。从情节上看,俞季年是一个古玩行家,是他发现了姚斌送给舒老的第二块砚是假的,因此才有后文的一系列相关情节,所以他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人物形象方面看,俞季年是一个次要人物,原文有:“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俞季年却又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由此看来,他的看法与舒老不同,所以对舒老起到反衬的作用,这样可以使舒老敢于说出真相的求真品格更为突出。从主题的表达上看,俞季年他用“重人情面子常理”来推断姚斌的心理,生活中类似的人还有很多,作者借助这一人物来批判用常情常理来处理事情的思维,表达求真坦诚才是人情之本的思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题干涉及文本的情节是:姚斌送给舒老一方古砚确定是假砚,围绕该不该归还并说明真相这一问题。结合“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可知,“大众常识的‘对’”是指俞季年以及舒老两个学生从“常情”“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要说明真相。这种思想往往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常理常情。这是“大众常识的‘对’”。结合“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可知,“实质的错”是从舒老的角度来看,是指让舒老没有告诉姚斌砚台的真相,而是将真相隐藏,这带给舒老很大的精神负担。舒老认识到常理常情的弊病,是对向真向善情怀的掩盖,是不正确的。结合“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可知,“认识价值”指的是舒老自我反省的过程,是指小说通过“假砚”这一事件所呈现出来的舒老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人生追求,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人格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已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文献的合称。B.起居注,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也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文中指前者。C.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D.谥即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评价的文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濂年少聪慧,曾经跟从多人学习,在元代被推荐做官时,他却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而到龙门山著书立说。B.宋濂利用为皇帝讲经的机会来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来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C.茹太素因上万言书惹太祖大怒,宋濂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D.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被称为“太史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答案】10.A11.D12.B13.(1)宋濂做太子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他都要用礼法来婉言规劝,使太子回到正道。

(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宋濂上书谢恩,并致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太子写信答谢。“书”和“太子”是“奉”的双宾语,“奉书太子”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书”是“意”的定语,“书意”共同作“语”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给予褒扬评价”错,应该是给予或褒或贬评价。故选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来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题中弄反了。故选B。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傅”,动词,做老师;“言动”,言行;“讽”,委婉规劝;“讽以礼法”,状语后置。(2)得分点:“诘责”,责问;“微”,如果没有;“几”,差点;“罪”,加罪。

参考译文: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跟随闻人梦吉学习,精通《五经》,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自认为不如他。元代至正年间,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到龙门山著书。十余年后,太祖召见宋濂,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为太子讲经,不久改任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够遵照施行,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乙巳三月,宋濂请求返乡探亲,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并致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太子写信答谢。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服丧守制,守丧期满,奉诏返京。四年,升为国子司业,因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而获罪,被贬为安远知县,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这时,太祖征召四方儒士,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的,提升为编修,任命宋濂为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太祖剖符封赏功臣,征召宋濂商议封赏五等爵位,宋濂引鉴汉、唐前例,选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哪些书最值得看,宋濂推荐《大学衍义》。太祖挑出《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让宋濂讲析。宋濂讲完,接着说:“国君如果能用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询问廷臣,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诽谤、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奏章,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太祖当场称赞他。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祖要将宋濂处死,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宋濂文风淳厚,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典礼,朝会宴享、律历衣冠制度,四裔贡赋、赏劳礼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的文辞,都委托给宋濂。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各地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第二年,宋濂在夔州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慢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14.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反衬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C.尾联嗟叹菊花空有枝繁叶茂,却不免风霜的打击,正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然霜雪的气概。D.诗人以菊花自况,菊花的审美意蕴与诗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15.明代学者董养性评价此诗:面对晚开甘菊,诗人“虽曰叹之,其实美之也”。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案】14.C15.①“虽曰叹之”,诗人一叹甘菊生不逢时,即使开放也将无人欣赏;二叹甘菊徒长枝叶,扎根不得所,被风霜侵蚀;诗人以菊喻己,借此表现自己生不逢时、志不得伸的感叹与愤慨。

②“其实美之”,甘菊晚开,不与“野芳”竞进,实则是对菊对己高洁品格的赞美;叹甘菊“空长叶”“缠风霜”亦是反其意行之,实则诗人是赞美其独特傲岸,坚贞不屈。【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正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然霜雪的气概”错误。从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然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其后,“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也没有什么用。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选用“酒”这一传统意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一句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说明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不论身处何地都满怀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抱负。【答案】①.春江花朝秋月夜②.往往取酒还独倾③.君子生非异也④.善假于物也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朝”“倾”“生”“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的_________,其实都是_________。赛场之上确实有场地适应、状态调整、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缺少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宝贵的机会?何谈战胜自己、超越他人?四名中国姑娘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那枚“看似不可能”的金牌,背后何尝不是刻苦训练而来的强大实力和稳定心态?训练中流下多少汗水,赛场上就有多坚实的依靠,拼搏就有多强大的底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______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就不能收集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举成名博观约取呕心沥血终南捷径B.一鸣惊人厚积薄发呕心沥血不二法门C.一举成名厚积薄发披肝沥胆终南捷径D.一鸣惊人博观约取披肝沥胆不二法门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体育如此,做其他事也同样如此B.不但体育如此,而且做其他的事也是如此C.我们做其他事,和体育也是一样的D.我们做其他事也同样如此,除了体育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就不能收到成功的果实B.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不能收到成功的果实C.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果实D.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答案】17.B18.A19.C【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一举成名”今泛称做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前者偏重于出了名,后者偏重于使人震惊。结合后文“战胜自己、超越他人”“‘看似不可能’的金牌”等可知,此处强调其取得的成绩让人震惊,应使用“一鸣惊人”。第二处,“博观约取”,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结合后文“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刻苦训练……”等信息可知,此处是强调准备充分后的收获,应使用“厚积薄发”。第三处,“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此处是形容李时珍费尽心血,应使用“呕心沥血”。第四处,“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便捷途径,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语境是说“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是走向胜利的独一无二的方法,应使用“不二法门”。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从句子所在的位置来看,补写的句子处于第二段的开头,这样的句子一般要承上启下,第一段是说体育赛场上凭靠“勤”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所以开头应该先说“体育……”,这样才能和上文更好衔接,排除CD。这两段文字的观点是“一勤天下无难事”,第一段列举体育赛场上的事例进行论证,第二段是从其他领域进行论证,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排除B。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个问题语序不当,应该先下“功夫”,然后“打基础”,所以应该改为“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排除AD。第二个问题“就不能”表述绝对化,应改为“难以”。第三个问题“收集……成功的果实”与前面“下功夫”“打基础”的文意不合,此处应是强调个人努力后的收获,应改为“采撷……成功的果实”,排除B。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障碍被认为是在中国儿童群体里最被忽视的心理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但是却常常被误认为是懒情、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其实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是大脑结构、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功能的连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①:刚学过的字就忘,读到句尾忘了句子的开头,把形近字搞混、颠倒顺序、阅读很慢等。而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②,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所以,第一步是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努力,智商低,学习能力差,笨蠢,坏孩子,瞎捣乱;也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况且,即使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③,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有很出色的艺术和空间能力等。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依据第二自然段中的文字,应该怎样对待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请用三个否定句简要概括,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①导致他们出现诸多问题(导致他们会有以下表现)②而是不被他人理解③也未必就一无是处(也有自己的优势)21.①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②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③不要忽视孩子的劣势转化。【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后文“刚学过的字就忘,读到句尾忘了句子的开头,把形近字搞混、颠倒顺序、阅读很慢等”列举的是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学习时的障碍表现,因此空缺处是领起下文的句子,填写“导致他们出现诸多问题”一类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前文“不是障碍本身”选择关联词“而是”;根据“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可知,应填入别人的态度,即“而是别人的不理解”;第三处,根据“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有很出色的艺术和空间能力等”,可知填入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也有优点的句子,即“也未必就一无是处”一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句式的能力。对待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的内容集中在第二段,注意句式要求是否定句。由“第一步是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努力,智商低,学习能力差,笨蠢,坏孩子,瞎捣乱”分析,多理解孩子,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由“也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分析,多权衡,不能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由“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分析,即使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有的还能把劣势转化为有时,也就是不能忽视孩子的劣势转化。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