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课件_第1页
小儿用药课件_第2页
小儿用药课件_第3页
小儿用药课件_第4页
小儿用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用药1小儿用药1小儿用药小儿期——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婴儿期(28天至1岁)幼儿期(1岁至3岁)学龄前期(3岁至6岁)学龄期(6岁至12岁)少年期2小儿用药小儿期——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2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3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3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1)机体组织中水比例高(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水溶性药物Vd大,C血较低,消除慢——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重的80%(成人为60%)——新生儿细胞内液较少,细胞内药物浓度较高4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4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2)新生儿、婴幼儿——角质层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大,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

外敷于婴儿皮肤上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六氯酚、萘、聚烯吡酮和水杨酸,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5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5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3)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

新生儿脂肪含量小,脂溶性药物Vd小,C血高6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6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4)血浆蛋白结合率——(新生儿及婴幼儿)血浆蛋白浓度低,结合率小激素、胆红素、游离型脂肪酸等内源性物质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导致新生儿对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极其敏感,如:阿司匹林、苯妥英、苯巴比妥另:磺胺类、阿司匹林、合成VK可引起脑核黄疸7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7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症状:嗜睡,进奶差伴呕吐,角弓反张,眼球凝视,惊厥和死亡。核黄疸还可导致儿童期的智能发育迟缓,大脑瘫痪,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和眼球向上凝视的麻痹。4)血浆蛋白结合率8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脑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4)血浆蛋白结合率——磺胺类药物引起黄疸的机制: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且磺胺药物对白蛋白亲和力强于胆红素,使病儿血中游离胆红素↑,代谢和排泄胆红素能力↓,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致使血中游离胆红素侵入脑组织,甚至造成核黄疽。安钠咖、维生素K1、K3、萘啶酸、呋喃坦啶、新生霉素、伯氨喹、磺胺类药物都可促进新生儿黄疽或核黄疸的发生91、小儿机体组成特点92、小儿水盐代谢1)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差

对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的药物敏感——如泻药、利尿药2)钙盐代谢旺盛——苯妥英钠、皮质激素、雄激素牙齿、骨骼生长旺盛——四环素102、小儿水盐代谢103、小儿内分泌与营养利用1)激素、抗激素制剂——可干扰小儿内分泌平衡,影响生长发育人参、蜂王浆——兴奋垂体分泌,促进性腺激素——早熟药物——影响食欲、营养吸收——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如:抗胆碱药、苯丙胺——恶心活性炭、矿物油、抗菌药——干扰维生素吸收异烟肼——B6

抗叶酸药、苯妥英、乙胺嘧啶——影响叶酸代谢113、小儿内分泌与营养利用114、小儿遗传缺陷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磺胺药、砜类抗麻风药、氯丙嗪、Vc、阿司匹林、硝基呋喃类——溶血2)乙酰化酶——异烟肼3)对位羟化酶——苯妥英4)血浆胆碱酯酶——琥珀胆碱——呼吸肌麻痹,呼吸停止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磺胺药、对乙酰氨基酚——高铁蛋白血症124、小儿遗传缺陷125、小儿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血脑屏障通透性高——敏感性增强如:异丙嗪、氯丙嗪——昏睡吗啡——呼吸中枢受抑制苯巴比妥——影响智力发育、性格成长四环素、皮质激素、VA、氨硫脲——脑脊液压力增高、囱门饱满隆起、脑水肿135、小儿神经系统136、小儿胃肠道新生儿——胃肠粘膜发育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

液体制剂——吸收较好(避免溶解)

固体制剂——有溶解过程,且新生儿胃肠蠕动慢,tmax延后胆汁分泌少,脂溶性药物吸收受影响146、小儿胃肠道146、小儿胃肠道注意事项:

1)一般,对于婴幼儿,口服时以糖浆剂为宜;

2)油类药,绝不能给睡熟、哭吵或挣扎的婴儿喂,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3)混悬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156、小儿胃肠道157、小儿肝脏新生儿肝微粒体酶发育不足——代谢活性低,消除率↓——蓄积——不良反应随年龄↑——酶系迅速发育——6个月达成人水平——继续↑——2-3岁降至成人水平

167、小儿肝脏167、小儿肝脏如:新生儿——氯霉素——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无法结合成无活性的衍生物,造成血中游离的氯霉素增多,氯霉素中毒,使新生儿皮肤呈灰色,引起灰婴综合征

新生霉素——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高胆红素血症

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出现溶血177、小儿肝脏177、小儿肝脏新生儿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一般新生儿出生两周后,肝脏处理药物的能力才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如果新生儿黄疸不退,说明其肝药酶尚未发挥充分的解毒作用,应及时请医生处理或给予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产生酶促作用,使胆红素排出,黄疸消退。187、小儿肝脏188、小儿肾脏新生儿——肾小球率过滤(30-40%)及肾小管主动分泌(20-30%)——功能不全——消除能力差如:新生儿对青霉素G的清除率仅及2岁儿童的17%——很多药物因新生儿的肾小球过滤低而影响排泄,致使C血↑,t1/2↑,此种情况在早产儿更显著,甚至可因日龄而改变。198、小儿肾脏198、小儿肾脏举例:1)青霉素G——出生0~6天者t1/2为3h7~13天者为1.7hl~2月才接近成人208、小儿肾脏208、小儿肾脏——所以在新生儿或儿童时期,药物剂量不能相同。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间隔应适当延长。这些药物有:氨基苷类、地高辛、呋塞米、吲哚美辛、青霉素和呋喃类

218、小儿肾脏219、其他婴幼儿——吞咽能力差,且大多数不肯配合家长自愿服药,在必要时或对垂危病儿采用注射方法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故常用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若使用肌内注射——需热敷229、其他22对药物有超敏作用:吗啡,洋地黄,水杨酸,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磺胺等药物可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新生儿黄疸治疗: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常联用抑制溶血过程:波尼松、氢化可的松减少胆红素生成:锡-原卟啉、白蛋白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23对药物有超敏作用:吗啡,洋地黄,水杨酸,糖皮质激素,氯丙嗪新高铁血红蛋白症:磺胺药、对乙酰氨基酚出血:非甾体消炎药,抗凝血药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24高铁血红蛋白症:磺胺药、对乙酰氨基酚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24二、小儿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25二、小儿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251、抗菌药物治疗前——了解感染源的性质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皮试青霉素——主要经肾排泄,新生儿肾功能及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导致清除减慢,药物易进入脑组织,大剂量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肌肉震颤、惊厥)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喹诺酮类——损坏幼年期的骨关节软骨组织261、抗菌药物262、抗癫痫药物儿童——持续生长发育——代谢速率不断变化——根据血浆药物浓度监测(TDM)调整剂量苯巴比妥——变态反应,少用苯妥英——粉刺、牙龈增生、多毛另应用时注意:癫痫的再次发作,需谨慎判断是病因还是药因,避免不当给药导致的症状更加严重丙戊酸钠——肝毒性272、抗癫痫药物273、糖皮质激素哮喘、特异性湿疹、急性白血病、慢性肠炎、风湿性心肌炎、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根据疾病程度、耐受副作用情况,谨慎使用副作用——精神失常、发育迟缓措施——小剂量、隔日给药283、糖皮质激素284、铁剂贫血——缺铁(尤其3个月~3岁)铁剂——粪便成黑色、脱落的牙齿和乳牙黄染儿童对铁剂耐受性差,不可过量口服1g——中毒

2g——死亡原因:可溶性铁盐,可引起婴幼儿肠道粘膜损伤,甚至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出血,导致失水、休克294、铁剂29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常与抗焦虑药、镇静药、抗抑郁药及其他相关药物合用,但注意避免使用有危险的联合用药(如冬眠合剂)小儿神经系统——敏感——应防止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阿片类药物——镇痛——静注、肌注、口服、直肠、粘膜给药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疼痛的辅助治疗(炎症、骨痛)慎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30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30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新生儿——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迟缓,药物吸收慢——使用阿司匹林——易在胃内形成粘膜糜烂据英美以及其他国家有关资料表明,给发热儿童使用阿司匹林,与雷耶氏(Reye’s)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Reye’s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并与肝脏的脂肪变化有关,可出现于感冒、水痘等病毒感染,病死率高达50%;31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31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剂量不宜加大,3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325、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326、营养补充慢性疾病患儿常见营养不良——体重轻、消瘦、恶性营养不良症治疗:1)恢复营养,给予正常食物(通常3周可改善);

2)补充维生素、叶酸(孕妇缺乏,导致胎儿发育缺陷);

3)平衡电解质;

4)预防感染336、营养补充336、营养补充注意:不可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当作绝对安全的营养药不少家长及部分医师将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药视为“营养药”,长期或超大剂量服用如:微量元素锌,浓度达15mg/L,则有损害巨噬细胞和杀灭真菌的能力,增加脓疮病的发生率。因此在补锌时,应注意可能伴随的并发症。346、营养补充346、营养补充维生素服用应根据身体需要,若滥用和过量长期使用则会产生毒副反应。如:有的家长将鱼肝油丸作为“补剂”长期给儿童服用,或者在防治佝楼病时使用维生素D制剂过多,致使体内维生素A、D浓度过高,会出现周身不适、胃肠反应、头痛、骨及关节压痛、高钙血症等慢性中毒症状。356、营养补充356、营养补充长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有营养、解毒、强心、利尿四大作用。不少医院把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新生儿常用的基本液,以致有不少报道5%葡萄糖注射液输入过快引起新生儿高血糖症。新生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回吸收量仅为成人的1/5,对糖耐受力低,胰岛细胞功能不全,胰岛素的活性低,因而过快或持久地静脉滴注可造成医源性高血糖症,甚至颅内血管扩张而致颅内出血。366、营养补充36三、小儿用药剂量折算37三、小儿用药剂量折算37三、小儿用药剂量折算1.小儿剂量的年龄计算法一般按成人剂量折算新生儿用1/10~1/8量;6个月以上用1/8~1/6量

1岁以上用1/6~1/4量;4岁以上用1/3量

8岁以上用1/2量;12岁用2/3量。也可粗略用下列简便公式折算:1岁以内小儿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小儿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38三、小儿用药剂量折算1.小儿剂量的年龄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