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件_第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件_第2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件_第3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件_第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阅读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重耳逃亡到楚国。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到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执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温馨提示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第1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体验与探究真题探究一、(200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寂静钱钟书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解析A项“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错,应为“淡泊”;D项“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错,应为“围绕钱钟书各方面的‘静’来写”。答案

AD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做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优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了大量的支持材料时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有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解析B项文中的表述是“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C项文中的表述是“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E项通常的传记往往是这样认为的,但本文的作者并不这样认为。答案AD三、(2009·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接读您的来信,得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吧?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这一切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你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矶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解析B项文中并没有表明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C项“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不对,而是说乡下有城里人意想不到的乐趣。D项操震球并没有表达“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的意思。答案AE真题探究

1.考点要求

该考点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解读考点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往往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

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就是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就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3.命题规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辨析文本中各种信息的性质,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实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信息在不同的文本中,往往表现不同。就新闻而言,主要指新闻中包含的消息、情报;就传记而言,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就调查报告而言,主要指调查报告的目的、获取的事实以及作出的结论、预见等。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全面。如何准确和全面地筛选并整合信息呢?(1)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2)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目标。(3)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

(4)在信息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明确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5)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择其要点材料进行归纳、调整组合。如果是选择题,就将有效信息与各选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项与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做出选择。如果是表述题,就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照题目的规定写出答案。在做信息筛选题时,要力避以下误区:

1.不能按照试题的要求来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这是做这类试题的最大失误,要知道,筛选务必要按试题的要求来寻觅择取。试题的要求规定了范围,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筛选,才是做有用功。有的题目要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可采用直接摘取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摘取出来即可。有的题目涉及的范围较大,干扰信息较多,就要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捕捉、区分信息,略过无关信息,概括有效信息,提炼所需信息。2.不能以文章的内容、主题、考题的设问为尺度,把握筛选的标准。要筛选重要信息,就必须明确何谓重要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信息就是指题目设问中涉及的知识,如果试题中是关于新概念、新知识的内容,那么凡是与新概念、新知识有关的信息都是重要的信息。

3.不能以阅读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进而作出恰当的整合。辨别是针对客观题而言的,辨别是要能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辨别,作出恰当的整合。针对主观题而言,整合时要能提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4.阅读时心理浮躁,不能静下心来筛选信息。因此,不能准确地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过滤次要信息,造成答题错误。现场批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牛根生与蒙牛佚名被为之倾注所有心血的伊利集团抛弃后,

牛根生来到北大听课,经过一学期的苦苦思索,牛根生重新出发,创建了蒙牛公司。得知这个消息,牛根生昔日的一批老部下,都纷纷从伊利转投蒙牛,其中中层管理人员达到了三百多人。

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说白了就是“经营人心”。牛根生一直信奉一个原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明白在一个企业中,人才是它最大的财富。钱可以失而复得,人才却是不能复制的,牛根生从小就深谙这个道理。小时候,妈妈给他几毛钱,他都乐意分给小朋友们花,结果大家都听他的话,跟着他干这干那,甚至可以一起教训欺负过他的“浑小子”。在伊利工作期间,因为业绩突出,公司曾奖励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而牛根生却用这笔钱买了四辆面包车,此举使得其直接部下每人有了一部车。据接近牛根生的人介绍,当时牛根生还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家。

通常人们在创业初期,常常更关注自己的赔和赚,而牛根生首先想到的却是别人的赔和赚。1999年创业伊始,他就宣布了蒙牛的“创业纲领”——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社会五方的利益为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赢格局”。人性很复杂,人心更是难以揣测,而牛根生却能自如地管理人心,这正是源于牛根生“以德服人”的准则。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听起来都像是不真实的歌颂之词,而牛根生却做到了。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是常挂在牛根生嘴边的话,因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牛根生是个企业家,也是个心理学家。做乳业是他的本领,经营人心则是他的第一本领。一般人想着自己怎么赢;他除了想自己怎么赢,还想着怎么让你赢!这实际上正是一个卓越企业家的“思维范式”:没有胜利的消费者,就没有胜利的生产者。

截至2005年12月底,蒙牛公司全年盈利达4.57亿元人民币,蒙牛液态奶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销量冠军,蒙牛冰淇淋也首度占据了全国销量第一的位置,蒙牛的利乐枕无菌包装全球使用量排名第一。目前,蒙牛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乳业企业,荣膺“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的殊荣,并成为唯一一个获得“菲律宾市场杰出推广奖”的牛奶品牌。从为消费者利益考虑出发,牛根生自己也成了实实在在的“胜利的生产者”。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牛根生自导自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大戏,他一手养大了蒙牛,却在外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辞去了总经理的职位,只是为了让蒙牛更好地发展。蒙牛乳业集团进入了一个“后牛根生”时代。今年,蒙牛“六期工程”于盛乐经济园区投建,其定位是“八化”——国际化、智能化、规模化、立体化、展示化、人性化、差异化、系统化。7月25日,蒙牛集团投资2.4亿元的国内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奶牛养殖项目——“塞北蒙牛万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在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开工建设。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荷斯坦母牛犊3000余头,为企业提供优质鲜奶6.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实现利税0.52亿元。董事长牛根生说,蒙牛要做世界的蒙牛,目标是:到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在世界上打响“中国蒙牛”的民族品牌!人生如戏,从“养牛工”到“商界精英”,牛根生的这场戏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出个中滋味。(选自《草原英雄牛根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为伊利集团倾注所有心血却惨遭抛弃,牛根生觉得特别痛苦,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当机立断创建了蒙牛公司。

B.牛根生从小就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所以,即使只有几毛钱,他也会分给小朋友们花。

C.蒙牛公司推出的以“五赢格局”为内容的“创业纲领”,体现了牛根生“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的思想。

D.说牛根生是个“企业家”,是因为他知道怎样经营乳业;说他是个“心理学家”,是因为他更善于经营人心。E.蒙牛公司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乳业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清晰的“八化”定位。【现场答案】AE【评分分析】

该答案是正确的。A项错在“当机立断”,原文中有“经过一学期的苦苦思索”,这可以表现创建蒙牛公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E项“八化”定位是蒙牛公司投建“六期工程”时做出的。【正确答案】AE【增分提示】

对原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命题者多以“转述”的形式设置选项。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种“转述”“换一种说法”,正确的说法变得“似非而是”,而错误的说法又显得“似是而非”。也正是这种“转”“换”过程中考查了考生对准确信息的甄别能力。下面是命题者在转述过程中常设的干扰陷阱:

①偷换概念,②张冠李戴,③答非所问,④范围失当,⑤改变性质,⑥无中生有,⑦曲解原意,⑧错置关系。要提醒的是,不必机械地记住上述关于“陷阱”的说法,关键是清楚选项设置干扰的形式,即选项出现毛病的“病症”“病因”,做到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做题更有理据,把握性更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大脑可以提前7秒决定人类行为当你决定要阅读这个故事时,实际上你的大脑在下决定之前已经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了。发表在《自然—神经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使用大脑扫描器能够提前7秒钟预测实验者即将要做的事情。这项研究通过实验者选择按左手或右手按钮,可使科学家洞悉实验者大脑对复杂选择作出判断时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微妙关系。该研究还浮现出关于自我本性与自由意识之间的深远意义:是否我们的意识是自由的?有意识的选择是否仅是一个白日梦?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神经学科学家约翰·迪伦·海恩斯是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之一,他说“大脑的活动性强烈地预言了你的行动决定”。据悉,海恩斯对之前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科学家本杰明·利伯特的杰出实验进行了升级,之前利伯特的实验证实了一个负责启动行为意识的大脑区域(额前皮层)作出反应的时间要比实验者按下按钮早0.3秒。目前,海恩斯的最新研究支持了利伯特的理论,认为大脑下意识的活动性要早于有意识的行为决定。

在海恩斯的研究中,实验者额前皮层的活动性要比他们有意识按下按钮早7秒,该研究小组使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仪器作为大脑扫描器对实验者进行了测试分析。然而,该研究对于大脑的自由意识仍有待于深入分析,比如:该实验不能映射精神活动性,或更复杂的思想决定。海恩斯说,“在现实生活中所作出的一些决定,是很难由大脑扫描器进行判断确定的,比如:我现在要买这套房子还是另一套,接受这项工作还是另一项等”。

同时,大脑扫描器的预言也并不完全准确,或许自由意识会进入作出决定的最后一刻,使人们改变令人不快的下意识决定。海恩斯说:“我们不能排除自由意识将改变人们最后的决定,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似乎是有道理的。”目前,他下一步计划对自由意识现象进行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学科学家马克·霍尔赖特称,一些感到不舒适的人们会意识到一个潜在的非现实的自由意识,这与思想与人体相分离的概念是相同的,关于自由意识的不同途径的思考和探索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大脑工作方式。他猜测自由意识作为一种隔离、独立的力量存在着。(原文有删改)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证明“大脑的活动性强烈地预言了你的行动决定”?(6分)【现场答案】

(1)德国神经学家海恩斯的研究报告的。(2)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科学家本杰明·利伯特的杰出实验。

【评分分析】

该答案筛选出了两条证据信息,较全面,但存在着信息笼统、不准确的问题,应该进一步指出是他们实验报告中的研究观点或结论,这才是针对问而答的答案。可判2分。【正确答案】

①科学家利伯特的实验证实了一个负责启动行为意识的大脑区域作出反应的时间要比行为发生早0.3秒。②科学家海恩斯发现人的额前皮层的活动性要比人的有意识行为早7秒。【增分提示】

为了避免这种令人痛心的失分,答题时一定要答出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才是评分答案中的得分要点,才是“准确”信息。3.综合全文来看,是哪些因素约束了“大脑提前决定行为”实验的前进步伐?(6分)

【现场答案】

(1)该研究对于大脑的自由意识仍有待于深入分析。(2)大脑扫描器的预言也并不完全准确。(3)自由意识和为一种隔离、独立的力量存在着。

【评分分析】

该答案能够针对后三节文字筛选出三个信息要点,可见对确定筛选区间并筛选出重要信息还是把握较准的。问题在于:它只是寻章摘句,未对摘引出的文句加以整合,所以这个答案有缺憾。可得4分。【正确答案】

(1)对于大脑的自由意识深入分析不够,海恩斯的实验不能映射精神活动性或更复杂的思想决定。(2)大脑扫描器的预言也并不完全准确,自由意识可能在作出最后决定时改变令人不快的下意识决定。(3)人的潜在的非现实的自由意识与人体相分离,可能作为一种隔离、独立的力量存在着。【增分提示】

所谓“整合”,就是该合并的合并,该留的留,该分解的分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如何“整合”,方法之一就是加工成答案所需要的文字,如把现场答案⑴中的“有待于深入分析”改写成“深入分析不够”,意思未变,但与题干“约束”能一致起来。现场答案⑵是整合,即删减,但不该把主要信息丢掉了。“整合”的主要内容就是必须保留主要信息。考生在理解“标准”、确定区间、摘出信息方面一般会做得很好,还须在“整合”方面下功夫,做得更完善。训练与总结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核心提示:献身教育事业林语堂在厦门大学一九二五年,厦门大学创办者陈嘉庚实业正处在鼎盛时期,校长林文庆与校主陈嘉庚商榷后,决定扩大学校规模,广聘著名教授学者。1926年3月,北京发生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爱国学生遭军阀枪杀,身任北京师大教授兼教务长的林语堂,因支持学生爱国行动也在北洋政府当局通缉之列,欲离开北京暂避,遂接受厦门大学聘任。他还推荐北京大学研究院主任沈兼士及教授鲁迅、顾颉刚、孙伏园等应聘,壮大了教师阵容,加强文科建设和国学研究。

林语堂一来校就接任文科主任,当时文科设有国文、外国语言文字、哲学和历史社会学等四个系。他提倡革新精神,与国文系同仁向校方提出更名改称“国学系”;同时主持修订各系学程纲要,调整教师讲授课程,如改请陈定谟先生担任哲学方法论课,张颐先生担任泰西哲学概论课。林语堂充分发挥名教授学者的专长,均安排他们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如安排鲁迅周授六学时,鲁迅给许广平信中提及“我的功课,大约每周当有六小时,因为语堂希望我多讲,情不可却。”林语堂还亲自参与授课,如曾开设“英文作文”“现代文”和“英语发音学”,每周七小时,并讲授“英国语言史”和“普通语言学”等课程。

“为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厦门大学拟成立国学研究院,曾于1925年底成立筹备总委员会,初订了组织大纲即停顿,直到1926年新学年伊始,林语堂举荐沈兼士教授等来校方筹备就绪。如制定章程、办事细则,研究生研究规则、季刊编辑事务和设置陈列室,以及提出经费预算和商定由校长林文庆兼院长,沈兼士教授为研究院主任,林语堂为院总秘书等,遂于1926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院址生物馆三楼。林语堂在成立大会上强调要用科学精神与认真态度从事国学研究,称:“欧西各国学者,对于各种科学的成功,虽至微之处,不敢稍事忽略。研究植物者,对于一草一木,必加深刻研究,而后植物学以成。研究动物者,虽片麟只爪,亦必加精确研究,而后动物学以就。吾人研究考古,亦必抱此精神。……”并就风俗调查、考古发掘以及编辑中国图书志、办季刊等事宜作了说明。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后,决定招收研究生,并在上海等地报纸刊登招生广告,此举创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之首。开展课题研究,决定出版“国学研究院丛书”;组织学术讲演和考古活动,以及刊物编辑等工作颇有声色,大大推动了学校学术研究。这同总秘书林语堂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如鲁迅给许广平信中提及“语堂对于国学院,不可谓不热心”。同时林语堂还亲自参与有关活动和工作。如个人承担了“汉代方音考”和与顾颉刚合作的“七种疑年录统编”等课题;还为国学季刊创号撰稿《西汉方音区域考》和翻译《论古韵》(珂罗掘伦著);并在国学研究院周刊第1卷第2期上发表《平闽十八洞所载古迹》一文。1926年12月18日还为研究院独立举办的第二次学术讲演会主讲了题为“闽粤方言之来源”等。后来国学院由于预算得不到保证,沈兼士、孙伏园、鲁迅等相继离开厦大,而学校又发生学潮,校方则于1927年2月底宣布该院停办。

林语堂对图书馆至爱尤深,此时厦大图书馆主任裘开明赴美留学未归,他乐意接受代理图书馆主任之职。他热心改进图书馆工作,重视扩充馆藏,想方设法添置图书,除购置之外,还大力提倡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赠书。任职期间曾接受鲁迅、孙伏园等和厦门青年会的赠书给厦大图书馆。他个人也将自己的著作《汉字末笔索引法》一书送给校图书馆。

林语堂南下来厦大,原想能为桑梓教育和图学研究作出努力,可是并不完全如愿,曾遭校内一些人的刁难与冷遇,对国学研究院经费被削减,他甚为不满。1927年初,当厦大学生得知,由于校秘书刘树杞对文科和国学院工作的阻挠,导致鲁迅等教授辞职离校,遂爆发了厦门大学的第二次学潮,延续至三月份。这时国学院研究院已停办,林语堂亦辞职,并于3月间离开厦门大学赴武汉任职。(原载1995年10月18日《厦门大学》校刊第4版)1.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身任北京师大教授兼教务长的林语堂,被北洋政府当局通缉要离开北京是他接受厦门大学聘任的主要原因。

B.“我的功课,大约每周当有六小时,因为语堂希望我多讲,情不可却。”文中引用鲁迅给许广平的信内容是为了说明鲁迅在厦大工作的努力。

C.林语堂全身心投入国学研究院工作,在国学研究院招收研究生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之首。D.文中提到林语堂把自己珍藏的《汉字末笔索引法》一书送给校图书馆,体现他对图书馆的重视。E.林语堂辞职厦大主要的原因是国学研究院经费被削减,几个得力教学主干被迫离开导致国学院研究院停办。解析B项引用鲁迅这段话是为了表现林语堂能充分发挥教授们的专长,安排他们授课。D项《汉字末笔索引法》是林语堂自己写作的,而非珍藏。答案

BD2.林语堂在厦大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案①国学系的组建;②名师上台授课;③国学研究院的成立及开创厦大招收研究生;④图书馆的建设。考点滚动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核心提示:一代文豪的政治业绩苏东坡在徐州林语堂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为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噗哧噗哧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担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徐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地理位置特殊,水产丰富,风光优美,所以苏东坡很喜爱这个地方,称之为“小住胜地”。

B.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以其务实练达,展现出一个地方行政官员的干练之才,除了临时堤防让百姓有所不满,其他方面还是深受百姓爱戴的。

C.苏东坡治理徐州水患,做了一件大好事,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特意在徐州外围城墙上修建了一座城楼,命名为“黄楼”。D.“黄楼”的命名十分讲究,含有防水之意,它缘于古老中国的宇宙信念而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此也展示了苏东坡不凡的才学。E.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平实、准确、概括等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解析B项“除了临时堤防让百姓有所不满”有误,是苏东坡对临时堤防不满。C项黄楼不是老百姓为他建的,而是他自己喜爱建筑而建的。答案

BC4.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

答案(1)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3)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4)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5.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

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个人认识略。考点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核心提示:勤政、爱民的温总理温总理15个小时“急行军”张蕾

2008年12月13日,周六。北京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不到7点,代表团工作人员开始登机。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随温家宝总理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只是经过简单改装。部长们坐公务舱,司局长们同其他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坐普通舱。这次没有按惯例使用较为宽敞舒适的波音747客机,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航油。8点,专机准时起飞,很快平稳地飞上了云端。不一会儿,旁边几位记者开始忙碌起来。原来他们凭经验知道,温总理马上就会过来看望大家。果然,温总理微笑着出现了,亲切地同大家握手。对记者们,总理还能准确地叫出名字。大概是看见了陌生面孔,总理问:“有谁是第一次随我出访的?”我连忙举手说:“总理,我是第一次随您出访。可惜时间太短,太遗憾了。”温总理笑道:“你下次可以再来嘛。不过,跟我出访很累,就像急行军。”总理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后对大家说:“今天去日本日程很紧,结束活动后连夜返回。在福冈没有给大家在饭店订休息的房间,因为没有时间休息,大家辛苦了!”飞机发动机噪音较大,为了使舱内的人都能听清楚,总理始终提高着嗓音。东京时间11点20分,专机降落在福冈机场。舷梯华侨华人和日本青少年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鼓乐齐鸣欢迎温总理。在新大谷饭店匆匆吃过午饭,我就跟随温总理开始了“急行军”——

下午1点,在新大谷饭店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然后乘车前往太宰府市。2点,在九州博物馆会见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3点,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5点10分,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5点20分,会见三国青少年代表。

6点10分,共同会见记者。

6点45分,出席麻生首相的欢迎宴会。随着温总理的活动,我同中外记者们不断地转换场地,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会见、会议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利用转场间隙,火速给我们吹风。记者们争分夺秒,编辑消息,传输文字和音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饿了渴了就用自带的饼干和瓶装水充饥。

晚上8点20分,三国领导人结束了所有正式活动。麻生首相作为东道主把温总理送到九州博物馆门口。两人握手道别后,麻生首相见温总理并没有上车离去,有些诧异。温总理告诉他还要到另一个大厅去看望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两人会心地笑了。温总理同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握手合影后,发表了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