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二审题立意学习目标:1.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2.强化审题意识,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培养提炼主题的能力。一、审题
“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项要求,它要求考生对作文题目、材料以及要求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视。通过审视,考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作文题所要求的体裁、写作范围和角度、写作重点等。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因此,审题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一环,也是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下面我们重点讲述如何对高考作文中常考的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进行准确审题。(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原则与方法1.新材料作文审题“三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结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地筛选。筛选的原则是: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2.新材料作文审题“四清”方法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清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暗含寓意或哲理,审题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二)新材料作文分类指导Ⅰ新材料作文审题
1.图画类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进行思考,透视画面本意。考生可以通过以下五步进行审题:
①看标题。标题往往揭示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睛”。透过“眼睛”,可洞悉图画的主题。所以,审题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②观画面。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分析画面是审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图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考生在审读图画类材料作文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③读注释。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所配的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④析手法。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考生审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⑤联现实。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意。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示例:(2019年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剖析:漫画描述的是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两位学子埋头苦读,课桌上书堆成山;一位老师背着手(手握一张卷着的试卷)站在旁边默默注视着学生。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学生的深情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老师作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可在此基础上做引申、拓展。2.组合类材料作文(1)同中求异找主旨。
相同的材料,从它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深度挖掘,得出有分量的结论。材料: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剖析: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青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2)异中求同找主旨。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材料: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敢于走过去者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黑压压的听众,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剖析: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敢于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听众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人物结果都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异中辨异找主旨。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可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材料: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剖析:同样是三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可是,为何同样是三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三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三个和尚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儿,三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点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互补叠加找主旨。
有些材料性质是相同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材料:①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剖析: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要走好人生之路,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3.故事类材料作文(1)提取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示例:(201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剖析:整个材料的写作落脚点应在第三句话,前两句只是帮助考生理解“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引子”,提示考生需先判断,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来“创作”还是坚持“作者独立”来“创作”。这还只是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则是: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是以“他人的评判、需求”来生活,还是以“自我的坚守、需求”来生活?同时还暗示:“自我”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像“作者”与“读者”一样,关键就看自己选择以“谁”为中心;既然是“创造”,应是“自我”的“坚守”,不过“创造”也有根据“他人”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但根据“他人需求”创造的也有“创造者”本色在其中。另外还必须明确,生活的“读者”包括作者自己和他人。具体分析时,需要抓住这些关键语句进行思考。(2)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考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思考。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既可以联系事物的正面,也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示例:(201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剖析:上述材料属于叙事类材料,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从不同的角度审题。
从父亲的角度看,第一,父亲认为丝瓜藤和肉豆须无须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注重结果。第二,丝瓜藤和肉豆须无须分开,它们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分清主次等。
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精神等。
从丝瓜藤和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时不时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发点,不忘自己的目标,不必在意过程中的不愉快,由此可以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不忘初心,勇敢向前等。(3)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考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后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剖析:上述材料属于叙事类材料,可以采用明确褒贬法审题。分析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情感倾向是什么。材料向人们宣扬了和谐、理解、回报、感恩、关爱、信任等社会正能量。在这个材料中,三个主体很明确,即老王、老板和医院。好心的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医院在老王没有完全结账的情况下,同意老王出院;老王在病愈之后没有一走了之,而是要回报医院。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存在那些奉献出爱心的人,更重要的是,还有那些懂得领受他人善意,心存感恩的人。4.哲理类材料作文(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审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剖析:上述材料属于哲理类材料,可以采用提炼中心法审题,针对路的象征意义,根据材料确定立意:
①世上本没有路。可以理解为成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套用,一切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自强自立,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据此可以写创新,追求个性,追求理想,探索,走自己的路,等等。
②走错路会发现新的路。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走错了而不能继续前行,这时候就可以总结教训,重新找到新的出路。据此可以写失败也是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尝试,有尝试就会有收获,正确面对错误,等等。
③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可从不要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角度立意。④三则材料综合考虑,可写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路”。(2)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2019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剖析:本则材料的解读逻辑清晰,先是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接下来谈到了世界万物各自发展境界的局限:“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前面的这两句话实际是为后面的内容张本,很自然地为转折做了铺垫:“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些话语是本次作文的解读关键:“万物共存相生”是因,“百味纷呈”是果,由果溯因,这则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跃然而出:万物只有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异彩纷呈。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①写和,阐释物与物共存相生的道理观照世间万物,阐释物与物相互融合的重要作用,强调“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突出只有各方共同起作用,才能实现互利共赢②写人,谈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借鉴他人着眼人的学习,讲一个人既要坚守自我,又要包容借鉴他人。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这里的“和”绝不是使一个人失去自我的彻底融合,而是始终清醒地保持自我特性的调和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③写文化、文明,谈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放眼全球,只有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才可体现出有容乃大的襟怀与气度。在全球化浪潮下,我们既要坚持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对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大胆借鉴(续表)5.寓言类材料作文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富含寓意的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剖析:上述材料属于寓言类材料,可以采用寓意揭示法审题,从不同角度揭示本则材料的寓意。
从飞禽、走兽等角度来看:①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蒙蔽。②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自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无心插柳柳成荫”。
从大树的角度来看,考生应紧扣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由此可得出:①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大树通过结出甜美的包着种子的果实,让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将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由此可得出:①蛮干不如巧干;②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③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①大树面对飞禽、走兽的拒绝,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②梦想的实现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③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Ⅱ命题作文审题
1.命题作文的命题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即题目+要求。题目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本次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字数等。
(2)材料式命题作文,即材料+题目+要求。这种形式与话题作文极为相似,应该说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嫁接。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
(3)半命题作文,即给出一个有空白的句子,考生可以自主添加词语,形成完全式命题作文,题后也有相关的写作要求。2.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抓住题眼,确定重点。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
(2)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层次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对其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考生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
(4)添加词语,构成语境。遇到词语或短语式作文题时,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扣紧中心。特别提醒材料作文引材五忌①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②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弃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③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④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⑤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一旦离开具体试卷就让人不知所云。Ⅲ话题作文审题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是近年高考话题作文所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话题作文虽然较以前的材料作文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限制少不等于没有条框;审题难度降低,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材料。“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
2.审提示语。“审提示语”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3.审话题。“审话题”首先要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和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结构层次。
4.审要求。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话题作文的审题既要关注话题的类型和内涵,又要找出话题与材料的结合点,将话题与材料结合起来考虑。综合运用“新材料作文审题”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即可做到准确审题。二、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关键。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力求明确、具体,更高的要求则是追求“活”“深”“新”。下面介绍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一)多向立意法
作文如何选择立意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顺向立意法
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2.逆向立意法
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即可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就是逆向立意。3.辩证立意法
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的“苦与乐”,一般考生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那么,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的立意就会比一般考生的观点更高一筹。【例文】(2021年浙江卷)(题目见
P313第6题)得失人生路,过程写春秋浙江一考生
把得到当馈赠,因为每一次得到,生活都记录着我们的欣喜;把失去当拥有,因为每一次失去,生活都会赐予我们独特的经历。
人生长河中,我们经历的得与失多如星辰瀚海,它们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们多到可以被当作一种平常,但又是构筑一个真正自我的重要过程。
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过分看重得失,在失去时,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在得到时,醉心于满足而失去自我。把得失当成起点,每一次的得失都要铺垫下一程的得失,使每次出发都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把得失当成终点,将部分结果视为整体结局,在乎的太多又怎么能把握全局呢?所以我们应当把得失当作人生的两个极值,在经历了足够多的得失,两个极值的跨度足够大以后,面对更多的得失,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波澜不惊。
我们都有着自己长期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功名利禄,还是个人爱好,这个过程终归是漫长的,没有人可以保证在开始时信手拈来的东西到最后还能胸有成竹地把握住,正是因为人生的这种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我们才如此在意追逐过程中的得失。很多人习惯走一步看一步,不以长远的、整体的目光去看人生的种种境遇,顺势时盲目自信,感觉自己无所不能,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这都是因为太过在意眼前得失,把即刻当结果,这样怎能做出理智的判断呢?
我们总是希望人生是一条平坦大道,最好不要在某个角落里长出荆棘;期盼着过程中多点得少点失,实现目标的周期越短越好,毕竟谁能保证这个过程中不会遭遇挫折呢?所以奋斗的过程中对未来的猜测和恐惧也使自己越来越煎熬,巴不得立马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急功近利反而会前功尽弃,越是在意越无法沉淀好每一步。总沉溺于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幻想,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悲哀的。我们大可把周期拉长,与此同时视野也会放远,不会再把眼前的得失看得那么重要,不会再被过去的结果左右接下来的行动,而是迈出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判断,活在当下,把握未来,终将不负此生。
在不断前行中,我们不断得到,也不断失去。当我们站在人生终点回望过去,得与失就像蔚蓝的海面,汹涌澎湃是美,风平浪静也是美。
点评:辩证说理,论述全面。文章不是绝对化地去看待问题,而是把得与失看成是人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得失是构筑一个真正自我的重要过程”的观点。论述由浅入深,渐入佳境,最后升华主旨,体现出思维的严密性和辩证性。(二)虚实转化法
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作文题“肩膀”:从实在的人体部位——肩膀的角度就难写,如果由“肩膀”联想到“依靠”“担子”“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起历史使命”“个人的肩膀”“民族的肩膀”等,可写的空间就大大地拓宽了。1.化实为虚
所谓“化实为虚”,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的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虚”,具体来说就是假托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内容。化实为虚,可使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如201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例文】君子当为器天津一考生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让自己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我却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通过接受教育使自己进步完善,从璞玉浑金成长为有用之器;君子当海纳百川成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国之重器,怀抱为国为民、舍我其谁之志。
君子当为有用之器。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两句,教育人们要努力学习,像雕刻玉器一样打磨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用之器。可见将“成器”作为成长目标,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引导和激励作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自幼家贫,渴望凭借战功博取富贵而疏于读书,果敢有胆却学识浅薄,被人戏称“吴下阿蒙”,后因听从孙权的劝导而坚持每天从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努力读书学习,学问大增。此后吕蒙与学识丰富的鲁肃交谈,鲁肃惊叹他学识变化之大,“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则傲然对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生活中,我们对自己成器的强烈愿望使得我们熠熠生辉。与此相比,方仲永少时聪慧,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的故事恰恰告诉我们,有天赋而不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只会将天赋消耗殆尽,抱憾终生。努力雕琢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用之器。
君子当为有容之器。通常一件器物从打造之初,体量便已确定。但人们在打造自己这只“器”时,可能会发现体量的大小是每个人在奋斗中逐步定下的。人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唯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拘小节的气魄取长补短,利用各方优势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齐桓公不与管仲计较那一箭之仇,任用他为宰相,借助他的政治才能让自己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堪称君臣佳话。孟尝君不计较擅长鸡鸣狗盗之人的身卑位贱,将他们收为门客,才有他被困于秦时,狗盗之徒偷出狐白裘献给秦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尝君归国,鸡鸣之徒学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助他顺利归齐。林肯那句“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更说明了宽容与度量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正如大海容纳百川不择细流,成大器者也不拘小节。做有容之器,善取长补短,必事半功倍。
君子当为大国重器。成大器固然重要,但器为谁所用更为关键。历史上那些真正的伟人在打造自己时,念念不忘的永远是让自己为国家所用。
三国时期,许汜空有才学却毫无担当,国家大乱,他却只顾求田问舍,为一己私利四处奔波,丝毫不关心国事,被刘备训斥。当今之世,从王淦昌、钱学森到邓稼先、于敏,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让国家早日傲立于世,有的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国,有的为了尽快出成果而不顾自身健康和生命。他们,就是大国重器。但可称大国重器的不只是这些科学家,像董存瑞、黄继光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英雄、民族英雄,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这样的大国工匠,他们是沉稳可靠的青砖石,也是兢兢业业的螺丝钉。他们,也是国之重器。国之重器,为国可忍辱负重,粉身碎骨;为业可择一事终一生,呕心沥血。大国崛起,国人须崛起。如何崛起?当努力成器。
点评:本文化实为虚,主旨鲜明,思路清晰。开篇引用孔子的“君子不器”并反弹琵琶,提出了“君子当为器”的观点,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展开:“为有用之器”,实际上谈的是成器的途径;“为有容之器”,谈的是修养,即胸怀、器量问题;“为大国重器”,谈的是要报效国家,回报社会。2.化虚为实
考生写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至空洞,如“尝试”“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时间啊,时间”等;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如“独到的感觉”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化虚为实法。化虚为实,即把虚幻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喻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2)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虚拟事物联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联想到一般,等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如面对“时间啊,时间”这一作文题,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说教,把“虚”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三)大小互为法“大小互为法”包括“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两种。1.化大为小法
高考作文往往给定一个写作的大范围,考生必须在这个大范围之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炼出多个不同的写作中心。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为文,即从宽泛的话题中提炼出一个小角度,从文题材料涉及的一人一事、一枝一叶中,洞隐烛微,深入发掘,将大范围凝缩于其上,让“大道理”融于其中。
如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例文】钟南山的脸天津一考生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这个春天,党中央及时召开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决策会,多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场针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决战拉开了序幕。全国各地筑起了“铜墙铁壁”。
有人疑惑,有人担忧,有人发愁,有人不满,有人抱怨。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宣传教育下,在医学专家钟南山的发声中,从城市到农村,人们密切配合,坚守岗位,遵守纪律,坚持待在家里,与疫情作战。这时,人们不禁想起了钟南山的脸。
钟南山的脸不是少年公子玩世不恭的脸,不是天真少女娇嫩白皙的脸,更不是达官贵人高高在上的脸。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它是如山一般坚毅、严肃、冷峻的面孔,有如海一般深沉、饱含深情的眼睛,似有千言万语但紧紧闭住的唇,还有似乎要流出滚滚热泪的眼窝……
这是一张84岁高龄老人的脸,这是一张曾经在17年前频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的脸,就是这张脸,震慑住了来势汹汹的SARS病毒,让凡是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们无不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记得2003年,在那场与SARS病毒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赢了。于是,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老人的脸。 钟南山的脸,沧桑、浑厚、坚毅、深情,就如同神州大地上所有经历过重重苦难的中国人民的脸一样。这张脸,代表了黄河、长江;代表了华山、泰山、庐山;代表了全国人民共有的情怀。这张脸,似曾在屈原的《离骚》里读过,似曾在曹操的《蒿里行》里读过,似曾在杜甫的《兵车行》里读过,似曾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里读过……这张脸,就是命令,就是召唤,就是安心。
疫情严重不严重,看看这张脸就明白了。好多懂事理的老人说道:“好娃哩,还胡跑呢?你没看看钟南山的脸,疫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了!”于是,不听话、不明事理的娃们乖了,再怎么调皮捣蛋的,看看那张脸,都消停了,不抱怨了,不撒开蹄子乱跑了。读钟南山的脸,再读党中央下的命令,全中国人民于是都明白了,懂得了只要坚守在家就能够“饿死病毒”,让病毒找不到载体。
就是这张脸,救了我们。人们感慨:幸亏我们有钟南山。面对日渐减少的感染人数,人们越来越佩服钟南山,越来越相信党中央。当一个个捷报传来时,当全国各地出现疫情拐点时,当新增感染人数逐渐下降时,有经验的人们忽然又发现:这张脸笑了。
相比先前的如山一般坚毅、严肃、冷峻的脸,再看今日温煦如春风般、如河水开冰的脸,明晓事理的人们都说:“钟南山笑了,疫情快要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公园里相约了。”事实证明,钟南山的脸就是报春的信号,就是捷报的象征,就是胜利的照明弹。果不其然,很快全国各地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祖国到处又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于是,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体现在一位老人的脸上。
这张脸,就是钟南山的脸。在这张脸上,我们读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读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读到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爱国爱民的满腔热血。(有改动)
点评:本文化大为小,主题鲜明。“中国面孔”是一个抽象、泛化的概念,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泛化为精准,十分重要。本文就做得相当好,从“钟南山的脸”去展开,将文章主题化大为小,内容饱满,可读性强。2.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宜运用以小见大法,通过个别来窥知全体,透过表象来探究本质,通过一个侧面来反映大的主题。善于以小见大,就要把具有典型意义的小细节、小片段、小事情投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展示,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人们从“小”中悟出“大”来。还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能够在一滴水里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一粒沙中看出世界的面貌。【例文】(2021年天津卷)(题目见
P312第
5题)纪念
天津一考生
早上六点零六分,爷爷发来了微信:“孙子,加油!”
短短的四个字,其实蕴含着爷爷几十年深厚而独特的情感。
爷爷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那年,爷爷已经年过而立,接到录取通知书,他把通知书读了好几遍,读一遍流一次泪——难以控制的、喜悦的泪。于是,这一天便成为他生命里值得纪念的日子。从我记事起,每年元旦后的第三天,就会看到爷爷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书房里,用笔在一个厚厚的本子上写东西。有时会抬头,好像在做长久的思考,脸上时而凝重,时而微笑;有时会连连摇头,然后把写过的东西用笔画掉两三行再接着往下写。
每当这个时候,家里人都不敢去打搅他。我上初中后,实在受不了好奇心的折磨,有一天以找书为由,打开了那个本子,发现从1982年到退休的30年间,爷爷每年写的文字有六七页,都是总结自己的工作的。成绩说得少,只是一带而过;不足说得细,有原因分析,有改进策略。最后一页,爷爷写道:“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农民成为光荣的教师。这些年来,心中时刻想的是,要以平生所学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高考对爷爷来说不啻重生,他虔诚地感谢给他第二次生命的高考,他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从未爽约的纪念。
所以,我很能理解爷爷那条四个字的微信消息的分量和丰富的内涵。他希望我也能够像他那样,把高考作为融入时代洪流的最佳契机。
此刻,我的大脑里闪过爷爷的身影:每天早上七点,他准时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学校;无数个周末,他骑上自行车去几十里外的学生家做家访;为了一份教案或几个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他要查阅很多资料,常常忙到深夜;他与时俱进,在退休前的两三年,把电脑学得很透,做出的PPT让我这个电脑达人也惊诧不已;退休后他热心公益事业,为邻近的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为老年大学义务授课……
爷爷以他自己的方式,用默默的行动,为“纪念”做了形象而生动的诠释。做晚辈的,传承他的精神并发扬光大,是对爷爷最好的尊敬。于是在严肃的考场上我郑重地写下自己的承诺:
“今天也是我的重生日。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我都会把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作为一以贯之的准则,此生不渝!”
点评:构思新颖,双线贯串。文章选取“高考”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从自己和爷爷两条线索展开叙述。文章主体部分写爷爷在纪念日那一天梳理自己一年的工作,用最优质的工作回报社会;另一条线索是“我”在爷爷的精神感召下许下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誓言。两条线索紧密交织,结构严谨且构思新颖。
有详有略,以小见大。文章选取了对爷爷和“我”具有重要人生意义的“高考”作为切入点,详写了爷爷对高考的纪念,略写了“我”把高考当作纪念日,详略得当。同时,文章揭示出人才应该奉献社会、报效国家这一深刻主题,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四)立意高远法
所谓“立意高远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就能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考生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和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立意深远呢?1.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微观到宏观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2.运用发散思维,纵横古今中外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例文】(2021年新高考Ⅰ卷)(题目见
P306第1题)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湖南一考生
伴随《觉醒年代》的热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时间节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关于“体育之效”的宏论更显高屋建瓴,肌劈理解。这些文字所承载的自强精神如时光隧道里不灭的星火,照耀着中国国力由弱变强的曲折征程。慨叹中,以史为鉴,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的客观规律。
世间万物,皆有强弱之分,天生强者不可沾沾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惭形秽。《伤仲永》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假如方仲永在展示自己“受之天”的通悟后,没有被父亲带着四处炫耀而是加强学习,是否还会“泯然众人矣”?与之相反,面对无声无光的世界,海伦·凯勒未因失聪失明放弃自我,而是奋发有为,终成命运的强者。强弱并非天注定,弱者可变强,而强者也可变为至弱。是故,生而为强者在自律自尊中实现自我升华,将浩气挥洒于霓虹之上!生而为弱者无须自悲,若在逆风中把握方向,生出羽翼亦能直上九万里!
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是先天还是后天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因此,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逆境是颠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磨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是错失先机还是遭遇挫折打击,只要“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须知,自立自强,终成强者。
强弱可互相转化,个人如此,社会和国家亦如此。放眼当下神州大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骄人成果载入人类史册;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设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再次展现“中国力量”……今日之中国以自强不息摆脱了“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窘态,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非但如此,作为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和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中国不侵略、不霸权,还多次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真正做到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德不孤,必有邻,中国自然也赢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信赖。万物皆有尺度,强者若不“滥用其强”,推己及人、兼爱天下,则能恒强。
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希望强者愈强而恪守自我,关爱弱者,勇担使命,也希望弱者发愤图强,自强而恒强,万类霜天竞自由。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点评:立意高远。文章立意发轫于体育之道,又突破常规,深挖内涵,由个人的强弱变化延伸至国家的强弱变化,视野开阔,立意高远。
具有现实意义。在清晰地阐述强弱转化之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观照现实,结合当前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深刻揭示出顽强拼搏可实现由弱变强、强者恒强的道理,极具现实意义。(五)出奇制胜法
考场作文立意多求稳妥,但如果人人满足于此,阅卷老师岂不疲倦?也有一类文章,它们以“险”取胜,“意”在人外,闪出智慧的灵光,令人读后不由地拍案称奇。这种“奇”指的是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走的是险道,实际是一种创新。创新也就是创造。什么是创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想出新的东西;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构建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有人把这个过程概括为“荒谬的合理化”,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法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材料,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样是看赛跑,人们总是赞美跑在最前面的人,嘲笑跑在最后面的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赞美“那虽然落后而非跑至终点不止”的人,他把着眼点放在“不耻最后”者身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个立意与众不同,不但新奇,而且深刻。那么作文怎样“出奇”呢?1.出奇,要有甘冒风险的勇气
出奇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学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跳一跳”。2.出奇,要有拒绝平庸的气度
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模式是“出奇”的死敌,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只有从模式中突围出来,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当然,我们鼓励“出奇”,但对“出奇”的认识要全面、辩证。出奇要有基础,脱离了实际就会走火入魔,沦为一味猎奇或胡说八道。【例文】(2021年新高考Ⅰ卷)(题目见
P306第1题)强弱共生,进取为上河北一考生
强者滥用其强,易变而为弱;弱者积极进取,易变而为强。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若想成为合格的强者,须铭记:强弱共生,进取为上。个人强弱共生,自强进取,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当今社会,本应抟扶摇而上的现代“鲲鹏”们,选择的不是自立自强,而是虚度光阴。他们如同《龟兔赛跑》故事里的那只兔子,傲慢,无礼,懒情,最终陷入由强转弱的悲剧。“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反观那无翼者咬牙坚持,挺身飞翔。失聪失明的贝多芬用嘴咬细木棍感受琴音,最终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独臂少年”张家城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追求自己的“篮球梦”;身陷轮椅的张海迪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成就了自己的作家梦。他们虽是身体上的弱者,却是精神上的强者,强弱共生,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企业强弱共生,自强进取,方能走过风雨。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柯达公司因创新而生,也因创新而死。曾享誉世界的百年企业因故步自封而毁于一旦,无奈之下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无独有偶,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由于缺少足够的创新和改变,逐渐被其他手机企业超越,最终走向没落。而华为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钻研芯片,自创鸿蒙系统,在手机行业铺就一条华为之路。一个强大的企业如果不能抓紧自身的优势,那么时间久了就会走向故步自封,最终由强转为弱。不过如果所有的企业都一味地求强,难免陷入“内卷”,正是强弱共生,才促进了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强弱共生,自强进取,方可实现民族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时,钉子叫洋钉,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西方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国内人才匮乏,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可谓遭受重创,贫弱至极。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于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强国。中国在民族复兴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强。同时,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还助力小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中国援助非洲各国控制疫情蔓延。国家之间强弱共生,优势互补,可以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二者皆怀取之心,以求强者更强,弱者自强。正所谓,强弱共生,进取为上。
点评:立意深刻,角度新颖。作者以强弱关系为基础,提炼出“强弱共生,进取为上”的立意角度,并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论述强弱共生的意义,让文章的立意显得有格局,有高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高效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是灵魂安放的地方,家国是每个人的出处与归依。
五四时期,2000多名留学生走出国门,寻找救国之路;90年代以来,上千人次维和部队,走出国门,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走出家门,支援武汉。
建国之初,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毅然归国,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奠基;改革开放以来,无数青年才俊,选择归来,为祖国创新发展付出智慧;党的十七大以来,无数大学生,回归家乡,建设最美乡村;新时代,大批青年人,回乡创业,助力家乡脱贫。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生的走出与归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出你的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地质器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微机控制硬支承动平衡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家居挂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哑光丝绸内墙乳胶漆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不锈钢雕刻工艺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陶瓷异鞍环填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防静电牛仔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针线拉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豪华型电子根尖测定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营养壮骨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注射泵故障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卫生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点评细则和汇总表
- 《港口物流》课程教学大纲
- 浪河特大桥钢栈桥计算书(6m宽桥面)最新
- DFMEA全解(完整版)
- 搞笑小品剧本《家长驾到》台词完整版 金牌喜剧班李海银高海宝盛伟
- 《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 徕卡D LUX5中文使用说明书
- 教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 150万吨直接还原铁项目可研报告
- 桃花源记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