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现代文学必记论述题大汇总_第1页
2022现代文学必记论述题大汇总_第2页
2022现代文学必记论述题大汇总_第3页
2022现代文学必记论述题大汇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现代文学]必记论述题大汇总.为什么说中国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答案: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是ー种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文学革命本身,就体现着民族觉醒、个体觉醒和文学觉醒的多重要求。“五四”先驱者视启蒙、改变国民性为新文学的使命,表现了对国运民生的无比关切。鲁迅直到30年代还这祥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岀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闻一多在《静夜》诗中也说:“最好是让这万里塞满了沙泥,如其它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连高唱''艺术无目的”论的早期创造社作家,同样也十分重视文学的时代使命和社会使命。他们都以文学来推动民族觉醒和人的觉醒,探索着“理想的人性'。稍后的革命文学家更进而以文学推动工农和被压迫阶级的觉醒,塑造无产阶级新人。中国现代文学,就其主体来说,正是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是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的真正的人民的文学。五四文学精神的特征之一就是对社会的勇于担当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患是那一代作家精神中的母题。从个人的关怀走向对于普遍和社会的关注似乎成为中国作家的命运。陆文夫说,五四时期的文学对动员ー代知识分子和传播新思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时的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简直就是革命思想的传播者,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教育传统,五四发扬了这一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当时知识分子中普遍的忧患意识十分突出,虽然今天时代不同了,文学的功能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肯定会有所改变,但文学发展中有可变的部分,也有永恒不变的部分。刘白羽认为,文学不仅仅是文学自身,在国破家亡之痛和五四文学感召下走上文学道路后,就有一种精神一直贯穿到自己的创作之中,那是自五四发源的精神,是受鲁迅影响之下的精神,是与民族国家息息相关的精神。王晓明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民国建立后,知识界对社会普遍的悲观失望和激愤之情下酝酿产生的,知识分子是在黑暗重压下还カ求有所作为的悲愤之情下勉カ向前,勇猛进取,向旧的传统势カ发起冲击的。作家、知识分子并没有因为自己对社会的失望,就放弃自己的努力。这时的文学,自然就有着沉重的担当责任和社会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呐喊”,要“遵命”,用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有伟大的作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作家,都对社会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心和担当精神。五四时期的一代作家正是以其对国家、民族现实命运的关怀和担当而获得其历史的分量。作家这种对于社会的担当精神,到今天看来,仍然是ー种非常难得的品质。更为可贵的是,那一代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担当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于社会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认识方式。如同在鲁迅先生身上所体现的一样,作家的社会担当是以他独立思考的立场来介入社会,参与现实的。这两者相辅相成,使作家参与社会,作用历史,进而发现和理解着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鲁迅先生正是以其冷峻的思考和独特的认知方式深刻地理解关照着中国的命运。余华认为,五四时期的一代知识分子是中国最优秀的ー代知识分子。他们以国家和民族命运为重,而把自我和个人始终放在次要的位置。对知识分子ー个最基本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责任感。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和巴金等都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知识分子。西川认为五四时期作家从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追求到民族国家关怀的集体主义归结,给予我们意义深远的启示,也许从个人的关怀走向对于普遍的社会关注从来就是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命运。.从思想内涵到艺术形式到语言,《狂人日记》如何将中国小说现代化实践推上了顶峰?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ー个新时代。《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者B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的特色。。《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他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小说选取狂人为主角是ー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カ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擔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ー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ー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小说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变态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具有现代意味。《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当时吴虞还据此写了论文《吃人与礼教》,足见其影响的深入与广泛。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同时,它又不是采用了传统的写实的手法,而是运用大量的具有现代特征的诸如暗示、影射,尤其是精神分析的手法来表现狂人的心理内面,甚至的中国文化的无意识。因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的作品。《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4.联系中外文学思潮说明新感觉派小说的风格特征。答案: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是世界范围的现代主义文学热潮时期,在这种情况影响下,加上现代小说从现实、浪漫主义基础上,还在向多元化发展,作家都在探讨新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模式,于是出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现代派”的特色与倾向: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与病态,提供了另ー类型的都市文学;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对人的“精神内海”的表现,有新的开掘。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有某种悲观绝望、颓废色情的倾向。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出现也是当时一部分作家对于社会和人生比较困惑、迷茫的反映,强调作家的主观印象、主观感觉。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于上海文坛。其主要特点有:第一,以快速节奏来表现殖民地化的大都市畸形、变态的生活;第二,刻意捕捉新奇、独特的感觉和印象,把人的主观感受投射到对象中去;第三,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运用意识流、心理分析等技巧,描写现代都市人迷茫心灵和精神失落所造成的二重人格。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代表人物刘呐鸥,关键字“主观印象”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多写大都市病态和糜烂。这是初步探索阶段,特点是突出作家对生活的主观感觉和印象,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2、第二阶段,代表人物穆时英,关键字“蒙太奇”被人们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把新感觉派小说艺术推向了成熟。他的代表作有《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他运用全新手法,把电影“蒙太奇”手法运用到小说中,镜头的切换、画而的变换,使小说篇幅不长但场景很多,容易很大。穆时英创作的特点就在于用这种多场景、多画面的手法拓展了小说表现生活的容量。穆时英早期的短篇集《南北极》,写到阶级对立、又宣泄破坏、占有一切的情绪,具有流氓无产者气味。此后转向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方法,表现爱情和死亡(《公墓》),都市的战栗和肉的沉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展览“十里洋场”的畸形“风景”。写出人物在“快乐面具”后的悲哀,是穆的一大成就。3、第三阶段,代表人物施螯存,关键字“无意识”施當存进ー步把新感觉派小说艺术引向深入,他的代表作有《梅雨之タ》、《上元灯》、《将军底头》,其创作不是停留在画面增多和镜头变换上,他的贡献是把小说的笔触引入人物内心深处,特别是人物“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使新感觉派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命运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施蛰存早年的短篇集《上元灯》中的小说,颇有诗的意味,但并不采用现代主义方法。《将军底头》、《梅雨之タ》、《善女人行品》等短篇集,运用弗洛伊德学说,转向较为典型的心理分析,有时略带神怪、魔幻色彩(《将军底头》、《魔道》等篇)。写城镇中青年女性性苦闷的《春阳》、《雾》,折射着性爱意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明的冲突。其后的《小珍集》、用心理分析方法写社会现实生活的怪现状,则有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向。5.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艾青在诗歌创作上的“创造性综合”。答案: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艾青把现实主义精神当做自己诗歌创作的原则,同时也不拒绝其他文学潮流中的艺术精华。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象征主义,从而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ー。艾青在抗战以前的诗作收于《大堰河》与《马槽集》,诗作强烈的抒发了对生活的爱憎感情,揭示出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1933年,诗人第一次使用“艾青”笔名发表了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被压迫在社会底层的贫困妇女的深切了解和同情和激发起来的阶级觉醒与要求反抗的愿望。在艺术上,真挚而浓烈的抒情,质朴而深沉的口语,ー唱三叹的旋律,都使该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与感人效果。此外,诗人在《巴黎》、《马赛》等诗作中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丑恶实质,《太阳》、《春》、《黎明》等诗作表达出对于光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些诗作,是艾青艺术道路上的最初尝试,在艺术表现上则还带有明显的西方象征主义派诗人影响的痕迹。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艾青开始了新的创作,出版有《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火把》等诗集,形成了诗人创作道路上的鼎盛时期。1939年秋后,奋起抗战带来的热情趋于平抑,现实的困难和矛盾正日益迫近人们,这时的诗作不免带有一种荒凉、寂寞之感。1940年5月诗人完成了著名长诗《火把》的创作,显示出思想探索的飞跃和昂奋的诗情。《火把》是一曲表现抗战年代革命青年生活道路的青春之歌,诗中的火把是时代的光明的象征。。“光明’’是作品中最重要的ー个意象。他的大量诗作都以“光明”为题目。如“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黎明的通知”等等。这都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的宗教般的情感。长诗《向太阳}中那光芒四射的“太阳”,凝聚若干百万人对光明的热望;启示着一切崇高的创造。诗人借助于对太阳的歌颂,赞美了被抗日烽火照亮了的祖国大地和人民。长诗《黎明的通知》使代表光明与正义的“黎明”拟人化;赞美了光明的无私,揭示了人民对于光明的渴望。长诗《光的赞歌》、《火把》。诗人在礼赞光明的同时,也对黑暗进行了愤怒的揭露。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眼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环境相适应,诗人的创作道路也出现了新的转折。他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一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这时期创作的诗歌主要收于《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和《黎明的通知》等。在《献给乡村的诗》中,诗人用阶级斗争的眼光观察生活,语言为了反抗欺骗与压榨,“它将从沉睡中起来”。《向世界宣布吧》ー诗,斥责反动派的造谣诽谤,歌颂解放区的光明与幸福。《黎明的通知》告诉黑暗中的任命,黎明就要来了。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由于艾青这时来到了光明的天地和置身与革命的中心,因而他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ー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创造性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ー。具体到诗艺上,艾青追求感受カ的统ー,即感觉、情绪、想象和思想(理性)的综合。在他的诗中,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觉所充实。反过来,他诗中的感觉、情绪和想象又总是被深湛的思索所深化和净化,从而被升华到ー个更崇高的境界。艾青在处理诗的整体情理架构和局部肌质的关系上也相当成功:他多用铺陈手法和戏剧性的场景转换技巧,井然有序地推动着诗情逐步展开,给人清晰晓畅的印象,同时又多具体入微的细节描写和特写镜头,颇为耐人寻味。艾青还努力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需的规范约束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努力将绘画的光彩和音乐的律动融汇到诗歌这种高度精微的语言艺术中。这一切都丰富和提高了现代诗歌艺术。自由体诗在艾青手中真正成熟了。艾青的诗作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流派“忠实与现实、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与扬弃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吸收哦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技巧,从而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巩固了新诗发展的阵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7、张爱玲为什么能为雅俗所共赏,在她被发掘出来之后,在文坛上能掀得起“张爱玲热”的真正原因。运用通俗的传奇和言情故事讲述ー个现代都市中的故事,在通俗的市民的语言中营构出现代的诗的意境。这既让知识阶层接受也让市民阶层喜欢。这种故事一方面能为日伪统治的文坛所见容,另一方面也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她创作的作品的主要特色有:(1)在题材上,两性关系、婚嫁迎娶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这既与一般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家庭与恋爱有关,还源于她的一种偏执的文学观念。她说过“去掉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张爱玲的作品与当时血与火的中国关系不大,与日寇的侵占香港和上海的沦陷也不大沾边,作品中也不去渲染民族情绪和抗战气愤,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的灵魂。(2)在人物形象方面,家庭专制的“女暴君”们——小型慈禧太后式的人物,是她笔下最成功的人物。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3)张爱玲最擅长的是叙说“家史性”的故事,性心理、性变态、情结、人格分裂等其耳熟常见的内容。公认的代表作有《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4)“亦洋亦古,非中非西”是张爱玲作品的特色。她善于写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她笔下的沪、港“洋场”处处显示出资本主义文化和东方固有文明的交。新旧文学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也是作者特殊的风格。她的小说以传统章回体小说为总体格局,吸收西方现代小说的手法技巧,把心理分析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成功的结合。既象传统小说那样,注重细节描绘和场景渲染,注意以人物语言和行为方式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又汇合了通感、象征、暗示等现代派小说技巧。在这苦心的借鉴和切磋中,张爱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1995年,随着张爱玲在大洋彼暗悄然离世,海内外的“张爱玲热”再度达到高潮,这一切离不开作家自身的特有魅力。她的小说的魅力首先来自于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她的小说似梦吃,诱你走入ー个传奇而虚幻的小说世界,随着她犀利的笔触,独特的话语,遭遇曹七巧、白流苏、葛蔚龙等人,让你切身感受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苍凉。人们惊悚于人性的丑恶、生命的无常、欲望的疯狂,人们想抽身逃离,但她们梦魇般的经历牢牢缠绕着你,使你铭记难忘。这种给人以“梦魇’’般的感受与作品题材的独特性密切相关。这些“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便成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题材。在她的小说中我们感受的不仅有梦魇般的氛围,梦魇般的故事,梦魇般的文化,更有梦魇般的人性展示。她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这是张爱玲作品经得起推敲的成功经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深厚中西文化修养,能够融贯中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并不在少数,然而只有张爱玲不仅将中、外、古、今的优秀传统熔于ー炉,而且能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优长汇于ー身,将小说推向大雅大俗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张爱玲的成功之处,也是她的作品赢得广泛读者的根本原因。反顾她的小说创作与现代都市通俗小说的渊源关系,我们就能发现她直接承传了通俗小说的衣钵,却又以ー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提升了传统通俗小说的品格。“是张爱玲使散失在都市里的民间文化碎片,重新凝聚起来,再生出真正的现代性的都市生命。”张爱玲第一次在通俗文学的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等方面的现代内涵。在沟通知识分子立场和传统通俗文学方面,张爱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承传与超越上,树立了无以回避的标高。这样也才能够够解释,她为什么能为雅俗所共赏,在她被发掘出来之后,在文坛上能掀得起“张爱玲热’’的真正原因。9.从思想意蕴和审美品格两方面谈《边城》在沈从文创作中的重要性。答案: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ー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ー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ー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ー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沈从文的小说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与典型并立的审美范畴。他的湘西乡土题材小说,取材具有某种原始的神秘性,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构设人事场景,以青绿为底色摹绘自然风物图画,主观情意的抒发采用情景交融或隐喻象征的手法等等,都为抒情写意小说的意境创造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沈从文说他写《边城》要表现的本是ー种“人生的形式”,ー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的主意并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而是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ー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ー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可理解为是《边城》所要表达的主题。《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人性美和人情美是作家描绘的重点,它在传神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中得到全力以赴的表现。。《边城》所写本是人生悲剧的题材,但沈从文无意开掘悲剧的情节内容和雕塑悲剧性格,而是创造出ー支优美的牧歌,一首忧郁的田园诗,一部浪漫的抒情写意小说。。《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ー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在《边城》中,沈从文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美。作者在描写时又是用ー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的,这就创造出了其独特的审美意境,体现了小说清新、淡远的田园牧歌情调。由于沈从文在作品中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使得《边城》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产生了一种诗化的效果。《边城》将人物和环境都作了理想化的处理,是作者主观理想的张扬,是ー种整体的象征。小说最后白塔的坍塌和重修就分别象征着古老湘西的终结和新的人际关系的重造,而翠翠的爱情波折和无望等待就成了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沈从文素有文体作家之称,《边城》作为其代表作体现出了古朴清新的语言风格,寓有极强的表现カ。毫无疑问,《边城》在语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总之,面的渲染与点的凸现,故事的推进与情节的浓化,画面的组接与意境的转换以及对朴拙的古语和流利的水上语言的使用,共同推动着《边城》走进圆熟静穆、完美和谐的审美艺术境地。从《边城》看沈从文的美学追求。①从沈从文创作两类题材的角度讲,他更倾心于“湘西世界”的创造,成就最高、影响也大。他所追求的是ー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边城》所展示的完美而自足的“湘西世界”正是沈从文所追求的美的世界。 ②他追求的是人性美、人情美的美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改,便是对神性的向往。“神性”就是“爱”和“美”的结合,“神”、“爱”、“美”三者一体,沈从文作品中神性就是最高的人性。《边城》中美丽天真的翠翠,她的殉情的双亲、侠胆柔肠的外祖父、豪爽慷慨的顺顺、聪明机智的二老、忠诚守信的大老,都具有作家向往的“人性”美。③在《边城》中沈从文创造了他最为理想的艺术形象一翠翠。《边城》所创造的古风犹存、淳朴美善的“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沈从文把《边城》看成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自然人性的化身。在沈从文笔下翠翠闪耀着ー种神性之光,既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也融铸了他身上具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因素的田园牧歌情怀。④是他“造境”艺术的完美体现。沈从文注重意境,善于造境,写的是淳朴的自然风光,原始的蒙昧,却融入了优美、健康的人性,把自然环境成了人性的外化,在自然美、人性美中,掺和,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回忆、想象,无处不在体现作者的美学追求。10、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答案: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创作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缓慢的演变之中。《灭亡》和《寒夜》是他风格演变的两极标志。巴金本人在谈自己的创作时,曾经使用过“早期“和”后期“的概念,早期应该是1929年到1941年,这ー时期可以称作创作感情爆发期,后期应该是1942年到1949年,可以称作风格稳定期。巴金在早期的创作,数量众多,内容庞大,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到了后期,巴金创作的数量减少,热情有所收敛,创作风格由多样趋向统ー,创作感情由浮躁转向沉静,开始描写日常生活的琐事,并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表现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至善至美。这种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家庭”这个概念的涵义在巴金小说里发生了变化。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体化,与青年所走的革命道路处于完全对立状态。但随着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在他笔下,社会革命的题材越来越少,而对家庭题材则越来越表示出新的关心。到了《还魂草》似乎是个转折,这是作家第一次站在家庭的立场上憎恨破坏这个家庭的力量——侵略者的暴行。从那以后,家庭不再作为革命的对立物出现了,相反,它成了强权的对立物,成为作家所珍惜的伦理组织。《憩园》中的杨家小孩不再是高觉慧式的家庭叛逆,而是家庭伦理关系的热心维护者。在题材的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到作家创作风格演变的轨迹。与题材变化相应的是,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逐渐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这是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二个标志。“英雄”是巴金早期浪漫小说中代表作者理想的艺术形象,他们热情、勇敢,富有反抗精神与献身精神,他们身上散发出理想的色彩,为青年人所崇拜,所效法。可以说,杜大心是这类英雄人物中的主要代表。但巴金笔下的小人物正与之相反,他们平庸、懦弱,身上毫无引人注目的灵光,但他们又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普通人,善良的人。他们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们的心灵中也有美好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多为别人着想,默默的消耗自己的生命。到了《还魂草》以后,巴金的作品里再也没有早年的英雄形象了,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艺术表现上,小人物的塑造方式与英雄人物是不同的。巴金早期笔下的英雄人物虽然也充满矛盾,但大致是ー种抽象的矛盾冲突,如爱与憎,生与死,冷与热,理想与现实之类的冲突。在性格塑造中,作家较注重的是某种类型化的性格,单纯、鲜明,但也难免有理想化、类型化的缺点。抗战后期,巴金笔下的人物性格越来越复杂,具有生活化和立体感的特点。在他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寒夜》里,对汪文宣一家的这些小人物的艺术塑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三个标志,是作家创作情绪的变化,人道主义的思想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本色。抗战后期,巴金依然与他早期的博爱思想保持着继承性和一贯性,但是爱的表现方法不同了:不再求助于幻想与暴烈行为,人类之爱的基本观念不再是通过它的对立面“憎”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对人物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在他的作品里,人物再也不是以绝对意义上的爱与憎的概念形态出现了,纵使对于旧式的人物,作家也抱有一定的温情。这ー时期的创作反映了作者以“人类之爱”为在中心的人道主义人生观,以其比较成熟的表现方式,宣告了它的最后形成。1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ー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ー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为什么说鲁迅的ー岀现就是ー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ー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ー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ー出现就是ー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ー、共同点:都受封建势カ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ー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1、对封建势カ妥协,使封建势カ摇身ー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ー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ー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カ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中国社会黑暗势カ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カ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カ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ー、思想方面:1、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3、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有何区别?鲁迅:从《狂人日记》到《伤逝》,始终走在潮流前面,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先进作用;在肯定先进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知识分子自身存在重要的思想局限,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易把个人的解放(个人价值)和社会的解放(社会价值)结合在ー起。叶绍钧: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小知识分子的卑琐形象,丰富了现代小说的人物,作家对这些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作者以精细、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ー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着的人生思考。.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什么变化?这种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意义?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从鲁迅到赵树理,发生了根本变化。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2、孙犁:孙犁与赵树理都抓住了农民的基本时代特征,而孙犁则更多地表达了抒情色彩,体现ー种清新和舒展的风格,突出的是揭示中国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心灵,比如《荷花淀》中塑造的农村女性形象;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ー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ー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ー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而且始终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ー起。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有一种回顾、总结的味道;2、上升到ー种哲学的意味,描写的不仅仅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ー人生处处是“围城”;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ー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ー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ー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ー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孙犁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郁达夫、萧红的异同)?从郁达夫到孙犁,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ー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小说散文化另ー特色作家是萧红。有B: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渲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孙: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萧: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其代表作《沉沦》如何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谈谈你对郁达夫小说的看法。(与孙犁的抒情作比较)在现代文学史上大部分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强调客观反映生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很少,注意抒情的,一个是郁达夫,ー个是孙犁。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ー种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点也不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的。与郁达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孙犁,他讲究ー种有分寸的、有节制的,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抒情。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抒情诗.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挖掘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金锁记》在表现人与金钱的关系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深度?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女作家(如冰心、萧红、丁玲等人,稍作点评)相比,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哪些方面更显示了自己的独有魅力?张爱玲独特风格: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ー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对其他三位作家稍作点评即可。.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ー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ー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ー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丁玲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ー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ー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ー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ー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31.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オ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ー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晩,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オ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オ开始的。两部作品ー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