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744-2019 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清版)_第1页
DB37-T 3744-2019 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清版)_第2页
DB37-T 3744-2019 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清版)_第3页
DB37-T 3744-2019 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清版)_第4页
DB37-T 3744-2019 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清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B18

DB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37/T3744—2019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skindamageformsbyadverse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skindamageformsbyadversecosmeticreactions2019120520200105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112语定义 1314肤膜位损态 14.1通处原则 14.2红斑 14.3丘疹 24.4斑块 34.5水肿 44.6水疱 54.7丘疹 74.8脓疱 74.9风团 84.10粉刺 94.11毛血扩张 104.12色沉着 114.13色减或失 124.14糜烂 134.15渗出 144.16痂 144.17瘢痕 154.18鳞屑 154.19苔样变 164.20萎缩 174.21抓痕 174.22皲裂 185发位损态 185.1通处原则 185.2毛脱色 185.3毛变脆 195.4毛分叉 195.5毛断裂 195.6毛脱落 206部皮形态 206.1通处原则 206.2甲变形 216.3甲软化 216.4甲剥离 216.5甲脆裂 216.6甲变色 22附录A(范附)皮损态重度级 23参考献 2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不良反应皮损形态的判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规定的判断标准和处理原则适用于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收集、上报、审核、评价等工作。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化妆品cosmetic(2.2化妆品不良反应adversecosmeticreactions化妆品不良反应adversecosmeticreactions3分类皮损形态三大类。4皮肤黏膜部位皮损形态红斑4.2.2临床表现2cm图1红斑模式图说明:左图红斑边界清晰;中图范围局限;右图弥漫且并发水肿。图2红斑4.2.3判断鉴别24丘疹1cm图3丘疹模式图说明:黑框图示为坚实、隆起而局限的炎性丘疹。图4丘疹4.3.3判断鉴别斑块由代谢产物沉积、表皮或真皮细胞成分限局性增殖或真皮限局性细胞浸润而形成。1cm图5斑块模式图说明:黑框图示为大于1cm的坚实的、扁平的隆起皮损。图6斑块4.4.3判断鉴别说明:黑框图示为大于1cm的坚实的、扁平的隆起皮损。图6斑块4.4.3判断鉴别24水肿4.5.2临床表现说明:上图水肿局限于接触部位,严重程度为一般;下图弥漫而鲜红,为严重水肿。图7水肿24局部冷湿敷收敛止痒,根据患者情况止痒抗炎治疗,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水疱水疱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皮肤不同水平面发生的腔隙。1cm1cm图8水疱模式图说明:左图黑框示直径小于1cm,为一般程度的水疱;中图、右图为严重的大疱。图9水疱4.6.3判断鉴别丘疱疹说明:左图黑框为密集的丘脓疱疹,右图为水疱破裂的丘疱疹。图10丘疱疹4.7.3判断鉴别脓疱图11脓疱模式图说明:图中黑框所示为脓疱。图12脓疱4.8.3判断鉴别风团由于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发生非免疫性或免疫性反应,导致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清渗出所致。243mm~4mm图13风团模式图说明:图中黑框所示为风团。图14风团粉刺说明: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白色或淡红,白头(左下黑框所示)或黑头(右上黑框所示)。图15粉刺说明: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白色或淡红,白头(左下黑框所示)或黑头(右上黑框所示)。图15粉刺4.10.3判断鉴别 说明:压之退色,可以看到却不能触及凹凸的红色血管扩张。图164.11.2临床表现24修复屏障。严重者就医,可采用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铜蒸汽激光等治疗。 说明:面部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斑或斑片;右图颜色更深,斑片周围有细小的斑点。图17色素沉着黑素源性:表皮和/或毛囊的黑素细胞数目正常,但这些黑素细胞不能合成正常量的黑素和 脱失斑。图18色素减退或脱失4.13.3判断鉴别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可在较长时间使用某种化妆品后直接发生,或继发于其他化妆品皮肤病,皮损主要发生在化妆品的接触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变浅,无自觉瘙痒等症状。4.13.4特殊处理原则4.13.4特殊处理原则可外用遮盖类化妆品或自然恢复,严重者就医。糜烂说明:左图颞部发际处、右图双侧眼睑、颧部皮肤浅表破损,形成糜烂面,基底潮红,伴有渗出、结痂。图19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渗出皮肤发生炎症后,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黏膜表面和体表。皮肤病变处渗液,表面出现澄清透明或脓性的液体。说明:左图颧部、右图耳廓上缘皮肤潮红,表面有浅黄或无色液体渗出。图20渗出4.15.3判断鉴别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使用化妆品后出现皮损,在原发皮损上或破损处渗液。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和脱落组织和/或化妆品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说明:左图面颊部皮肤表面附着由渗出物凝集成的黄色痂;右图痂皮更为明显,呈暗黄色大片状,边缘游离。图21痂4.16.3判断鉴别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使用化妆品部位出现的皮肤炎症渗出基础上结痂。瘢痕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使用化妆品出现皮肤损伤后而形成瘢痕。明显影响容貌、肢体活动受限、有明显瘙痒、疼痛等症状,应积极就医。鳞屑 说明:口周、下颌附着糠秕状或片状鳞屑,边缘游离。图22鳞屑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在原皮肤病变部位出现的皮肤鳞屑,经过治疗皮损可逐渐恢复正常。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在原皮肤病变部位出现的皮肤鳞屑,经过治疗皮损可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上眼睑皮肤肥厚粗糙,皮沟加深,如皮革状。图23苔藓样变4.19.2临床表现皮肤浸润肥厚、粗糙,皮嵴隆起,皮沟加深,像皮革或树皮状,皮损界限清楚。4.19.3判断鉴别萎缩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说明:左侧上眼睑皮肤变薄,有明显的皱纹。图24萎缩抓痕使用化妆品后发生过敏时可引起瘙痒,由患者机械性搔抓而导致表皮或真皮浅层缺失。呈线状或点状表皮或真皮浅层剥脱性损害,通常周边红晕,常覆盖淡黄色痂或红色干燥血痂。皲裂皮肤因炎症和干燥,失去弹性,出现线状裂隙。说明:口唇干燥,可见线状裂隙。图25皲裂4.22.3判断鉴别5毛发部位皮损形态有发用化妆品接触史,在使用化妆品后出现毛发脱色。应排除其他毛发病变,如白癜风等。多为物理及化学性损伤,也可能是化妆品中某些成分对毛发本身和毛囊的结构以及功能的破坏,导致毛发脆性增加。接触化妆品的毛发干燥,极脆,易折断。(接触化妆品的毛发长短不一,远端分叉,可一分为二,甚至形成几条细丝。接触化妆品的毛发发干干燥、容易断裂,毛发长短不一,参差不齐。接触化妆品的毛发稀疏、稀少,失去光泽,严重者毛发完全脱落。说明:因毛发脱落增多,造成毛发稀疏,局部头皮裸露。图26毛发脱落积极就医,进行检查和对症治疗。6甲部位皮损形态在应用甲化妆品之后,甲床营养不良而导致甲板生长不良出现变形。甲板表面失去原有的光滑,高低不平,出现纵向或横向纹理,严重可涉及或可伴随甲周皮炎。表现为甲板变软容易弯曲、变形,严重可涉及或可伴随甲周皮炎。必要时可行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治疗。在应用甲化妆品如甲油、染料、甲清洁剂等之后,甲板附着力下降,甲板从甲床分离。6.5.2临床表现甲板变薄、变脆、易分层并容易断裂,甲板远端出现裂痕甚至断裂,严重可涉及或可伴随甲周皮炎。说明:甲板薄脆、断裂,部分甲床裸露。图27甲板脆裂必要时可行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治疗。在应用甲化妆品如甲油、染料、甲清洁剂等之后,甲板出现色素沉积而造成不同颜色改变。甲板颜色改变,可变白色、黑色、黄色、棕色等不同颜色。附录A()一般严重一般一般毛发受累的面积小、毛发分叉数量少、毛发断裂数量少、毛发脱落数量少,对患者外观影响较小。严重毛发受累的面积大、毛发分叉数量多、毛发断裂数量多、毛发脱落数量多,对患者外观影响大。A.3甲部位皮损形态严重程度分级一般甲板受累面积小,仅累及3个指(趾)甲以内,甲床未受累,对患者指(趾)甲外观影响较小,甲周皮肤可能出现红斑、肿胀,还可能伴有轻度瘙痒。严重或参考文献[1]GB17149.2—1997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GB17149.3—1997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GB17149.4—1997[4]GB17149.5—1997[5]GB17149.6—1997[6]GB17149.7—1997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7]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M],2017WilliamDJames,TimothyBerger,DirkElston第10版)[M],2008WilliamL.Weston,AlfredT.Lane,JosephG.MorelliM2009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J].,2008,37(5):339-342[13]刘玮.化妆品皮肤病[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2):104-106[14][J].[15]谢淑霞.化妆品皮肤病的诊疗[J].岭南皮肤病科杂志,2000,7(3):50-52甘晓东,芮长宜.化妆品致接触性皮炎后皮肤异色症样改变2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10,24(8):753-754J,2004,17(1):68林元珠,丁政云,万力,等.化妆品皮炎的临床与化妆品的诱变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3):138-140J]1994,8(1):60[20][M]2005[21]MicheleVeschoore,刘玮,甄雅贤,等.现代美容皮肤科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孟慧敏,李利.色素性化妆品皮炎48例报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21-1623[23]PhillipH.McKeer,EduardoCalonje,ScottR.Granter主编,朱学骏,孙建方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