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_第1页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_第2页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_第3页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承受前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施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施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和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承受前臂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桡骨远端骨折;符合手术指征并承受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合并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者;有上肢手术史者;存在麻醉禁忌证者。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30.694.2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9例,Ⅱ级1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2~69岁,平均〔31.185.03〕岁;ASA分级:Ⅰ级26例,Ⅱ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施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调整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高频探头探测频率〔调整至5~10Hz〕,使用高频超声探头沿患者颈部进展横向平扫,可观察到其肌间沟臂丛神经分布情况,即在患者颈动脉外侧、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间观察到3~4个椭圆形或圆形、如成串珠子一样的低回声影像。确定臂丛神经后,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利用平面内技术置入穿刺针。整个过程在超声下进展,实时观察穿刺针置入途径。在穿刺针到达指定目的后,注射15mL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国药准字H20220227,10mL∶0.1g〕。在注射局麻药物时,可在超声下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并不断调整穿刺针针尖斜面的方向,使局麻药成功扩散于肌间隔间隙。

研究组施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1〕首先为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同对照组,将局麻用药更换为10mL0.5%盐酸罗哌卡因。〔2〕再为患者施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术侧手臂外展,充分暴露腋动脉。将多普勒超声仪高频探头〔探测频率为5~10Hz〕的矢状面垂直于腋动脉,由腋窝褶皱远端20cm处向腋窝中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挪动,以此处作为穿刺点,利用平面内技术置入穿刺针。观察超声影像,可见短轴平面中有一个圆形波动构造〔为腋动脉〕且周围围绕着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调整穿刺针角度在尺神经及桡神经处注入5mL0.5%罗哌卡因。

1.3观察指标〔1〕比拟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优: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手臂无法上举,肌松满意,患者无痛;良:阻滞范围欠完善,患者手臂上举无力,肌松效果欠满意,患者有疼痛表情;可:阻滞范围不完善,患者手臂可细微上举,肌松效果较差,患者有呻吟声及躁动反响;差:麻醉失败,患者手臂活动不受限,需更换麻醉方法。〔2〕比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3〕比拟两组不良反响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hi;2检验,以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斜角肌间隙中的神经分布较为集中,包括膈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等,注入麻醉药物后可对臂丛神经的上干和下干产生良好的阻滞效果,但对尺神经麻醉效果较差【5】。斜角肌间隙中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也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过程更复杂,易损伤血管及神经组织,造成气胸、膈神经麻木等不良反响。腋窝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在腋窝中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主要对患者腋路臂丛的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进展阻滞,腋鞘内臂丛神经分支较多,麻醉药物作用较为分散,易造成麻醉阻滞不完善[6-7]。

为进步麻醉效果,常选择结合麻醉,以综合不同麻醉途径的优点,并尽量防止缺点[8-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12]。分析原因为: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不仅综合了各自的优点,而且可以防止各自麻醉过程中存在的缺点,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与单一麻醉相比,结合麻醉虽然增加了麻醉穿刺的位置,但并未增加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降低因单一麻醉效果不理想而增加麻醉药物用量的概率,减少麻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响。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患者,可进步麻醉效果优良率,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响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参考文献

【1】匡全金.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5〔17〕:100-101.

【2】于冰冰,付红光,李文波,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4〔1〕:11-14.

【3】卢秋霞.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平安性[J].临床医学,2022,39〔7〕:75-76.

【4】刘金龙,白丽英.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2〔4〕:178-180.

【5】许雪娜,田皇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应用比拟[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2,8〔3〕:160-162.

【6】刘翠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2〔24〕:301.

【7】牛保国.超声引导下腋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与平安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2,45〔17〕:126.

[8]苏群.肌间沟结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22,10〔7〕:72.

[9]麦亚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34〔2〕:11-14.

[10]徐成,葛建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结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比拟[J].医药前沿,2022,5〔8〕:106-10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