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石矿安全预评价(分享)_第1页
硅石矿安全预评价(分享)_第2页
硅石矿安全预评价(分享)_第3页
硅石矿安全预评价(分享)_第4页
硅石矿安全预评价(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安全预评价报告xxxxxxxx资质证书编号:二。一三年八月xxxxxxxx安全预评价报告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评价项目负责人:xxxxxxxx二。一三年八月目录TOC\o"1-5"\h\z前言 III\o"CurrentDocument"第1章评价目的与依据 1\o"CurrentDocument"评价对象与范围 1\o"CurrentDocument"评价目的和内容 1\o"CurrentDocument"评价依据 3\o"CurrentDocument"评价程序 9\o"CurrentDocument"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 11\o"CurrentDocument"建设单位概况 11\o"CurrentDocument"自然环境概况 13\o"CurrentDocument"地质概况 15\o"CurrentDocument"建设方案概况 25\o"CurrentDocument"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43\o"CurrentDocument"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3\o"CurrentDocument"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63\o"CurrentDocument"第4章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65\o"CurrentDocument"评价单元划分 65\o"CurrentDocument"预评价方法的选择 66\o"CurrentDocument"各单元采用的评价方法 70\o"CurrentDocument"第5章定性定量评价 72\o"CurrentDocument"总平面布置单元 72\o"CurrentDocument"采掘(剥)单元 76\o"CurrentDocument"凿岩爆破单元 91\o"CurrentDocument"铲装运输单元 96\o"CurrentDocument"破碎筛分单元 100\o"CurrentDocument"防排水及防灭火单元 103\o"CurrentDocument"矿山电气单元 105\o"CurrentDocument"排土场单元 110\o"CurrentDocument"安全管理单元 115\o"CurrentDocument"第6章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1196.1预评价提出的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o"CurrentDocument"第7章安全预评价结论 125\o"CurrentDocument"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25\o"CurrentDocument"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125\o"CurrentDocument"项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125\o"CurrentDocument"安全预评价结论 126\o"CurrentDocument"第8章附件及附图 128、八 、4刖§XXXXXXXX受XXXX委托,对其所属企业的开采项目:XXXXXXXX进行安全预评价。本次评价仅针对露天开采部分,主要依据为《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18号令)、《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36号)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20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及XXXXXXXX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36号)第七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由于本项目无可行性研究报告,因此依据《XXXXX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此安全预评价报告。XXXX向XXXXXX县县政府、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人民政府提出了对矿山新建的申请,特委托XXXXXXXX承担其安全预评价工作。XXXXXXXX为新建项目,是由XXXX经营建设,从事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以冶金用脉石英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矿区面积3.8517km2,开采矿种为冶金用脉石英,生产规模为3.00万吨/年。XXXXXXXX接受该企业委托后,组织有关评价人员开展工作。对该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有关资料收集整理;企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采用可靠、适用的评价技术对该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安全预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最后编制成UXXXXXXX安全预评价报告》。在编写本评价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XXXX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报告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其它技术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第1章评价目的与依据评价对象与范围本次预评价对象为XXXXXXXX;评价范围主要为《XXXXX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矿区拐点坐标范围内的露天采矿工程,包括露天采场、矿山总平面布置、开采方式、生产工艺、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等。由于本项目无可行性研究报告,因此本评价将依据《XXXXX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其露天开采系统及地表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凡涉及本项目的地面炸药库、环保、地质灾害评估、危险化学品等问题,均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评价目的和内容评价目的1、本次预评价的目的在于辨识、分析和预测拟建项目投产运行后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2、对安全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3、针对评价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给出实施的紧迫程度,并提出对应的建议措施,为事故隐患治理提供依据,为安全投入与资金使用提供参考。4、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创造条件。5、为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运行及日常安全管理提供依据。6、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从安全的角度检查“三同时”过程的完整性及安全设施落实情况。7、确定拟建项目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8、为拟建项目的设计提供安全方案选择建议,以提高拟建项目建成后的本质安全程度。评价内容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及现场踏勘,该安全预评价报告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2、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3、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划分评价单元。4、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5、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6、评价结论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评价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年8月29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200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5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令第四号发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2013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09]6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52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22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11、《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375号和《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0]586号);12、《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466号);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93号,2003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14、《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11]593号;1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9]549号);1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394号);17、《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1号);18、《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1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3号);2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7]16号);2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47号);2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30号);23、《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安监总厅培训[2010]179号);2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17号);25、《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26、《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97号);27、《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28、《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意见》(安监管管一字[2002]29号);29、《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3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3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397号):33、《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20号);34、《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18号令);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36号);3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37、《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38、《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8年1月1日施行);39、《云南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云南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公告第8号,2008年10月9日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7次局长办公会通过,自2009年1月1日施行):40、《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云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1997年12月3日修正);41、《云南省安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云安监发[2003]61号);42、《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云安监管[2009]35号);43、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夯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的意见。1.3.2标准规范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8、《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1、《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12、《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4、《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15、《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8196-2003);16、《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1-1997);17、《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2-2000);18、《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12265.3-1997);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3、《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2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2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27、《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2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3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3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33、《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3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3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081-91);3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1、采矿许可证(证号:C5326002010126130096533,有效期限:三年,自2010年12月23日至2013年10月23日);2、营业执照(注册号:532624100000460,成立日期:2005年2月1日,营业期限:2011年2月11日至IJ2041年1月31日);3、云南省XXXXXXXX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建设项目技术资料1、《云南省XXXXXXXX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2013年3月);2、《云南省XXXXXXXX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云南莱城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7月);3、云南省XXXXXXXX提供的附件图纸、有关技术资料等。其他评估依据.《矿山采矿手册》,北京冶金出版社,2006年8月;.《采矿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露天采矿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矿山安全性评价与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实务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金属非金属矿开采安全》,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安全工程师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4评价程序评价工作程序按《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及《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的要求开展工作,包括:前期准备,辩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具体预评价程序如图1-1所示。图1・1安全预评价程序图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建设单位概况企业及建设项目简介XXXX于2005年2月1日在XXXX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为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硅冶炼、开采及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以上经营范围中设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项审批,按审批的项目和时限开展经营活动)。公司主要情况如下:名 称:XXXX地 址:麻栗镇盘龙办事处南锋村法定代表人:杨代萍公司类型: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伍拾万元正项目建设主要情况如下:项目名称:云南省XXXXXXX县博比硅石矿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开采矿种:硅石矿开采方式:露天开采设计开采规模:3.0万t/a(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国土部门划定的XXXXXXXX开采范围的矿区面积为3.8517km2,开采标高由1200m〜950m,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如表2-1所示。表2-1XXXX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西安80直角坐标(3度带)北京54直角坐标(3度带)X坐标Y坐标X坐标Y坐标矿12544440.0535460920.092544500.0035461000.00矿22544440.0535461920.092544500.0035462000.00矿32542040.0535460420.092542100.0035460500.00矿42541840.0435460870.092541900.0035460950.00矿52544390.0535462280.102544450.0035462360.00矿62544440.0535462720.102544500.0035462800.00矿72543660.0535462720.102543720.0035462800.00矿82543660.0535461880.092543720.0035461960.00矿92541540.0435461880.062541600.0035461960.00矿102541540.0335459620.082541600.003559700.00矿112541940.0435459672.082542000.0035459752.00矿122543540.0535460833.092543600.0035460913.00矿区面积(km2)3.8517开采标高(m)1200-9502.1.2项目前期工作1、矿山开采历史XXXX2005年7月首次取得XXXX采矿权,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矿权延续,有效期2010年12月23日至2013年12月23日。由于建设投入不足及早年市场低迷,矿山至今一直处于探矿阶段,未进行生产。矿区范围内无其他探矿权、采矿权设置,不存在矿权重叠。2、矿山现状矿山自建矿以来一直未进行生产,仅实施了一些钻孔探矿工程。矿山未购置采矿设备,也未修筑任何建筑物。现企业正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换证手续。2012年受XXXX委托,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对矿山进行了勘查并编制了储量核实报告,报告于2013年6月7日通过XXX国土资源局的评审,2013年6月9日得到了XXX国土资源局的备案并于2012年3月提交了《云南省XXXX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2年7月委托云南莱城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利用方案要的编制工作并提交了《XXXXX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于2013年7月评审通过并且在XXX国土资源局备案。为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需要,矿山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6号令)等的相关规定,XXXX于2013年8月委托XXXXXXXX对XXXXXXXX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工作。矿区周围有部分耕地,采场西面约100m、250m处有2处民房,在爆破警戒线300m内,为确保居民安全,企业应做好爆破警戒线内居民的搬迁处置工作。西南面和东南面均有村庄,但不在爆破警戒线300m内。矿山周围有农田耕地,因此企业应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管理,矿界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保证地面居民的安全。自然环境概况自然地理、交通位置及气象矿区地貌上属高原侵蚀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北西及南东部高,中部低,矿区及附近范围内最高海拔2579.3m(老君山主峰),最低海拔850m,最大高差约1700m。地形切割大,山高谷深,地形坡度较陡。矿区范围内植被一般,高大乔木主要为杉树,地表局部生长少量灌木及杂草。XXX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地气温6.9C〜38.3C,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901.7〜1083.4mm,雨季多集中在6—10月,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雨量较少。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低坝河谷炎热,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7.5℃,总积温4900℃〜8250C之间,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1804小时,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南风,平均风速春季常发生冰雹灾害,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灾,影响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区内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近代以来未发生过大型破坏性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XXX县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属对工程有利地区。XXX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矿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南温河乡境内有多个矿山企业在从事矿产开发活动,主要矿种有铅锌矿、铝矿、锡矿等金属矿产和硅石,石材等非金属矿产。XXXX矿区位于XXX县城约207。方向,直线距离17km处,矿区至县城公路里程为29.5km,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6,26"〜104°38'13",北纬22。5822"〜22。59’57",行政区划隶属XXX县南温河乡博比村民委员会管辖。由XXX县城有县乡砂石公路通往南温河,公路里程约19.5km,南温河至博比有约12km简易公路相通,经XXX县城有柏油公路与周边县城相通,交通条件较为方便。XXX县城与XXX府所在地有三级泊油路相通,公路里程约80km,文山至开远火车站公路里程163km,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图2-1)。图2-1矿区交通位置图经济概况XXX县为山区农业县,当地居民有汉、壮、苗、傣族等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作物以种水稻、玉米、豆类为主,其次有养麦、薯类;经济作物有茶叶、八角、草果、三七、烤烟、甘蔗等。居民基本解决温饱,但经济收入低,部分居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居民基本经济收入不高,近几年来,随着矿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该县境内工矿业相对发达,已建有多座硅冶炼厂和多座选矿厂。以外,除有选矿业和冶炼业等多家企业外,还有农机、汽车修理等行业。属边疆贫困山区县。近几年来矿山产业迅速发展,规模和新的矿山企业不断扩大。为XXX县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2010年,XXX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716亿元,人均GDP达9149元,财政总收入31045万元,人均纯收入263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4元,也为当地部分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地质概况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薄竹山拱褶南段边缘,区域性文山-XXX大断裂南东段南西侧。区域构造格架总体为北西一南东向。区内南东部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猛洞岩群南秧田岩组(Pt3n),主要岩性为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区域内分布有大面积的酸性岩浆岩和区域变质岩,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马关老君山花岗岩可分为都龙超单元扣哈(LK)、箸脚(K2Q)>大坪头山(KzD)马鹿塘(LM)、花石头(LH)等单元,其共同成分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除都龙超单元花岗岩外,区域内还有晚志留世南温河序列老城坡单元(S3L)和团田单元(S3T)花岗岩。由于区域热力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接触变质作用的多期叠加改造,花岗岩体外围寒武系及其早期沉积地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达到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划分为猛嗣岩群(构造一岩层单位)和南捞片麻岩(构造一岩石单位)。穹窿构造和环状断裂构造(亦称旋卷一莲花状构造)是区域主体构造格架,其次为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构造。变质岩区内剥离构造发育,断层构造线呈不规则弧形,部分为基底剥离构造。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南秧田岩组(Pt3n)和南捞片麻岩(Ngn)。现分述如下:1、南秧田岩组(Pt3ll):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带:上带为浅灰至深灰色二云斜长片麻岩夹二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二云斜长片麻岩、电气石石英岩;中带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电气石钾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下带为二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斜长变粒岩等,岩石以片状构造为主,片理、片麻理甚为发育。硅石矿体赋存于南秧田组下部(下带)二云石英片岩、斜长变粒岩中。2、南捞片麻岩(Ngn):分布面积小,属构造一岩石单位。岩石主要为片麻岩类,有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眼球状、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及微量磷灰石、钻石、磁铁矿等。构造矿区构造以Fl、F2、F3断裂为主,其特征如下:1、F1断层位于矿区西侧,呈南北走向,断层东盘为南秧田岩组(Pt3n),西盘为花石头(KH)单元中粗粒似斑状二云二长花岗岩。2、F2断层位于矿区北西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断层上盘为南捞片麻岩,下盘为南秧田岩组。为剥离断层,断层两盘糜棱岩化、片理化发育。3、F3断层位于矿区南东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断层上盘为南秧田岩组,下盘为南捞片麻岩。为剥离断层,断层两盘糜棱岩化、片理化发育。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为马关老君山花岗岩,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测区范围内分布的岩浆岩有都龙超单元(KDL)所属扣哈(KJO、花石头(K]H)单元花岗岩。1、扣哈单元(KJC):岩性为花岗斑岩。岩石主要成分为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具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微斜长石及斜长石,基质由细粒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二云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小岩枝侵入于南秧田岩组(Ptsn)和南捞片麻岩(Ngn)接触界面间。2、花石头单元(K[H):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二云二长花岗岩。岩石主要成分为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具全晶质似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微斜长石及斜长石,基质由细粒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变质作用区内岩石普遍经历区域热力变质及动力、接触变质、变质强度达高绿片岩相黑云母级。围岩蚀变矿区岩石蚀变较强,主要有硅化、黄(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等;硅化:普遍发育于矿区的扣哈单元(&K)、花石头单元(K1H)地层中,表现为岩石中脉石英增多,产出形态多为细脉状集合体,硅化强时呈脉状,不规则交切岩石,边界规整清楚,脉宽0.50-1.20m,由他形不等粒石英组成。黄(褐)铁矿化:集中发育于地层中的次级裂隙规模较小的地段,次级裂隙发育则褐铁矿化较强。绢云母化:遍及区内各种岩石中。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区硅石矿体呈似层状、脉状。硅石矿体主要赋存于南捞片麻岩(Ngn)中,岩石主要为片麻岩类,有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眼球状、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及微量磷灰石、钻石、磁铁矿等。该岩组脉石英较为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其中主要矿体一条(VI),局部有多条零星脉石英出露,但规模小,不具开采利用价值。VI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片麻岩,围岩岩性基本一致,矿体界线清楚,为原生石英脉型硅石。VI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东部,矿体露头最高标高为1044m,走向N20°E,控制走向长214m,倾向北西,倾角10。〜13。,平均12°;控制最大斜长62m,地表出露单工程厚为9.90〜16.00m,平均厚度为12.95m,变化系数为47.1%,单工程SiO?98.22%〜98.71%,平均品位为SiO298.47%,变化系数为0.5%;深部控制矿体单工程厚度为4.10〜10.20m,平均7.15m,变化系数为85.3%,单工程SiO298.22%〜98.71%,平均品位为SiO298.47%,变化系数为0.5%。估算资源储量122b类资源储量23.13万t,333类资源储量13.87万to232.2矿石质量及类型1、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白色、乳白色,部分灰白色。2、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为SiO2,含少量有害杂质: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五氧化二磷等杂质。根据本次钻孔及地表可达圈定矿体最低品位的25件化验结果:SiO298.22〜98.71%,平均98.47%,Fe2O30.10〜021%,平均0.15%;CaO0.02-0.07%,平均0.05%。根据硅石矿产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其质量达合金及工业用硅I级品要求。3、矿石结构构造硅石(脉石英)呈乳白色、白色、灰白色,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透明一半透明,隐晶质结构、胶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脉石英质纯、性脆、坚硬、易碎,浅部矿体表面节理裂隙发育,裂隙中见极少量铁染及泥质物等杂质。4、矿石类型矿石矿体赋存于片麻状细粒花岗岩中,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顶底板围岩岩性基本一致,矿体连续性、完整性好,脉石英硅石属岩层在岩浆期及期后热液中经分异富集成矿,矿石未经风化、矿石类型属原生石英脉型硅石矿床。2.323矿石技工技术性能博比硅石矿为一小型矿山,SiCh含量高,质纯,矿石硬度大,抗风化性能强、性脆,易于加工,矿山采出的硅石矿加工工艺简单,仅需将大块硅石破碎即交付使用,无需投资复杂的采、选矿设备,开采过程中手选剔除顶底板混入岩块,大部分不需进行选矿即可利用。矿石开采出来后,直接销往昆明、四川、江西等地,矿山的产品方案为硅石矿原矿石,矿石整体性能好,加工技术性能属简单类型。加工工艺流程:大块硅石或石英石进料仓f振动给料机一颗式破碎机f进行一级破碎,粗碎石英一皮带机f二级破碎,反击破或者圆锥破进行进一步破碎;细碎后的物料一皮带机一振动筛筛分,得到不同规格物料,成品进料堆,半成品返回细碎进行再次破碎。形成闭路多次循环,直到达到要求。2.3.3水文地质概况2.3.3.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XXX县南部一带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北西及南东部高,中部低,矿区及附近范围内最高海拔2579.3m(老君山主峰),最低海拔750m,最大高差约1830m。属低中山剥蚀高原地貌。地形切割相对较陡,坡度多在20-30。,多为耕地、荒山、坡地。植被仅有矮小灌木丛及杂草,局部有少许杉树和其它乔木。2.332水文、气象矿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云南气象分区上,属南盘江温和区与热带季风区的过渡地区,表现出温湿多雨多雾的气象特征。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低坝河谷炎热,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雨量1054.0mm,雨季多集中在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7%,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3%。年平均气温17.7C,相对湿度86%,年日照时数1804小时,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春季常发生冰雹灾害,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灾,影响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233.3含、隔水层的划分根据赋存地下水的含水介质特征,将矿区含水层组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层两类。(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为第四系残坡积(QD棕红色、黄色含碎石粘土层,区内普遍分布,厚度0.1—lm(目测成果),富水性极弱。由于分布厚度薄,含水量极小,对矿床充水无影响。该层中未见地下水溢出。(2)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矿区硅石矿体赋存层位为灰色斑状、片麻状片麻岩类,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眼球状、片麻状构造。矿区内发育Fl、F2、F3断裂,F1断层位于矿区西侧,呈南北走向,断层东盘为南秧田岩组(Pt3n),西盘为花石头(K1H)单元中粗粒似斑状二云二长花岗岩;F2断层位于矿区北西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断层上盘为南捞片麻岩,下盘为南秧田岩组。为剥离断层,断层两盘糜棱岩化、片理化发育;F3断层位于矿区南东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断层上盘为南秧田岩组,下盘为南捞片麻岩。为剥离断层,断层两盘糜棱岩化、片理化发育。矿区硅石矿体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及地表水体之上,开采时不会有地下水的影响,除围岩中含有少量裂隙水外,未来矿坑充水因素主要是大气降水。23.3.4地下水补排条件及供水方向矿区位于盘龙河南侧次一级溪沟一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和降雨量影响而变化,雨季水量较丰富,旱季水量小,且补给面积较小,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但导水性相对较差,本区地下水不发育。区内地形受构造影响,河谷、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地形坡度较陡,地形条件有利于地下水自然排泄,补给区与迳流区相对不明显,区内地形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地下水主要由在山坡低凹处及冲沟中溢出补给地表水体的形式排出。矿区地处山区,人烟稀少,附近无大型厂矿,地表水、地下水未受到较大的污染,水质无色无味,口感好。矿体分布于山坡地带,地形自然坡度在20-30。之间,局部可达35。以上,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23.3.5水文地质类型矿区含水层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两类,前者为第四系残坡积(Q)棕红色、黄色含碎石粘土层,富水性极弱。对矿床充水无影响。矿体赋存于南捞片麻岩(Ngn)中,岩石主要为片麻岩类,有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区内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但导水性相对较差,矿区地下水不发育,围岩中仅含有少量裂隙水,富水性弱。由于矿区所在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自然坡度在20-30。之间,局部可达35。以上,有利于大气降水排泄,矿体主要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采场地表汇水、地下水可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地下水对矿山采矿活动影响小。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3.4工程地质概况23.4.1工程地质岩组根据矿区出露的岩性组合,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质,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以下二类岩组:(1)第四系(Q)松散一松软岩类岩组:为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松散堆积层。由砂质粘土、砂卵砾及腐殖层等组成,结构松散松软,强度低,易形成边坡坍塌及小滑坡。(2)半坚硬块状结构岩组南捞片麻岩(Ngn):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眼球状、片麻状构造。该套岩层中,脉石英呈不规则状发育,采空后可能产生垮塌、片帮、冒顶。23.4.2工程地质类型矿区石英脉硅石矿体局部地段裸露于地表,底板和围岩均为灰色片麻岩,属于中等稳定性岩层组,稳定性较好,局部断裂、裂隙及风化地段可能会造成垮塌现象。但未来露天开采边坡角不过大,一般不易产生脱帮或露采边坡垮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3.5环境地质概况1、地震据《云南省地震资料汇编》记载,1970年以前,境内曾于1965年10月至1968年发生4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震级5.2级(1968年6月13日董干南边东经105。02;北纬23°029,1995年1月16日西畴肝谷4.3级地震,2005年8月13日在文-麻断裂文山段发生5.3级地震,但是对XXX都没有造成明显破坏和损失。从2001年至今XXX县发生地震(有记录)最大震级为2.2级,最小震级1.0级。根据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XXX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属对工程有利的地区。2、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矿区地处南温河地带的山区,人烟稀少,地表植被覆盖较好。地表水系虽发育,但未发生过泥石流灾害;矿区虽地形坡度较陡,但只发生过较小的地面滑移及崩塌现象,无较大的滑坡及崩塌地质灾害。矿区内矿石组分无有害和放射性成分,对环境及人体健康无影响。3、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区内不属于文物保护区和旅游区。矿区开采矿床最低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及地表水体之上,矿山建设不会引起当地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而引发地表变形产生地裂、塌陷等破坏。矿区内无明显污染源存在,矿石及围岩化学成份稳定,一般不易分解有害元素。矿山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相当数量的采矿附属物,如矿山剥离物、尾矿等。因此,在矿山开采设计时应对采矿附属物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应编制专门的开采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生产程序,彻底做好防尘措施,建设好废石场等,避免废石、废渣产生泥石流灾害;矿山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避免粉尘危害采掘作业人员,满足上述要求,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综上所述,矿区环境地质属于简单类型。2.4建设方案概况矿山开采现状XXXX2005年7月首次取得XXXX采矿权,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矿权延续,有效期2010年12月23日至2013年12月23日。由于建设投入不足及早年市场低迷,矿山至今一直处于探矿阶段,未进行生产。矿区范围内无其他探矿权、采矿权设置,不存在矿权重叠。矿山自建矿以来一直未进行生产,仅实施了一些钻孔探矿工程。矿山未购置采矿设备,也未修筑任何建筑物。矿山现状图:照片1:矿区面貌照片2:矿区周边环境照片3:矿区简易公路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资源储量1、查明资源量根据储量估算结果,截止2013年3月20日,XXXX累计查明(122b+333)类硅石矿矿石量37.00万t,SiO2平均品位为98.47%,FezCh平均品位为0.17%,CaO平均品位为0.05%;其中122b类资源储储量23.13万t,Si。2平均品位为98.51%,FezCh平均品位为0.17%,CaO平均品位为0.05%;333类资源储量13.87万t,SiO2平均品位为98.47%,FezOs平均品位为014%,CaO平均品位为0.05%。表2-2XXXX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矿体编号分类编码原勘查提交量核实增减量累计探明量开采消耗量保有资源量

VI122b23.130.0023.1333320.2413.8713.87122b+33316.7637.000.0037.002、保有资源储量矿山保有122b+333类硅石矿矿石量65.88万t,SiO2平均品位为98.47%,其中122b类资源储储量23.23万t,Si02平均品位为98.51%;333类资源储量42.65万t,SiO2平均品位为98.47%。详见表2-3。表2,3保有资源储量表矿体编号资源储量编码SiO2平均品位(%)保有资源量(万t)VI122b98.5123.2333398.4742.65122b+33398.4765.882、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按照《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2012)执行。设计利用资源储量=E(经济基础储量+探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X可信度系数)一设计损失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信度系数(设计利用系数)应根据矿床赋存特征和勘探工程控制程度选取,一般可取0.5〜0.8。经过储量核实的硅石矿全部位于矿区范围内。本方案设计采用露天开采,设计无压覆矿体。根据地质勘查程度,122b类资源地质影响系数取1.0,333类资源地质影响系数取0.8。则矿山设计利用资源储量=23.23X1.0+42.65X0.8=57.35(万t),详见表2-4。表2-4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表矿体编小资源储量编码保有资源量地质影响系数设计利用资源量SiC>2平均品位(%)矿石量(万t)SiO2平均品位(%)矿石量(万t)VI122b98.5123.231.098.5123.2333398.4742.650.898.4734.12

122b+33398.4765.8898.4957.353、设计可采资源储量矿山开采回收率按95%计算,则矿山设计可采资源量为122b+333类矿石量54.48万t,平均品位为98.49%。详见表2-5。表2-5设计可采资源储量表矿体编号资源储量编码设计可采资源量SiO2平均品位(%)矿石量(万t)VI122b98.5122.0733398.4732.41122b+33398.4954.484、设计采出矿石量根据选用的露天采矿方法,开采贫化率按5%计算,则采出矿石量为57.35万3平均出矿品位Si。2为93.57%。详见表2-6。表2-6采出矿石量表矿体编号资源储量编码设计采出矿石量SiO2平均品位(%)矿石量(万t)VI122b93.5823.2333393.5534.12122b+33393.5757.352A.2.2建设规模本项目为新建矿山,根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国土资发[2004]208号)和云南省主要矿产矿山建设最低开采规模表(省2000-2010年规划),结合矿山保有资源储量及矿山原采矿许可证,推荐矿山的生产规模为100t/d,3.00万t/a,为小型矿山,则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19.12a,考虑12个月基建期,则矿山服务年限为20a。2.4.23工作制度矿山采用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2班,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2.4.2.4产品方案矿石采出矿石经破碎至一定粒度后即可出售,因此,本方案的产品方案为加工至一定粒度的硅矿半成品,直接销往昆明、四川、江西等地。2.4.3总图运输本工程由采矿场、排土场、矿石堆场、高位水池、工业场地、办公区和生活区等部分组成。矿区总平面布置见图2-2。乡村庄o爆破警戒线0 寤天开采境界线切新设计构筑物图2-2矿区总平面布置图.1工业场地的布置及运输方式工业场地布置在采场的北部爆破警戒线以外,企业内部运输主要是废石、原矿及生产辅助材料的运输。所有矿岩的运输均由外委汽车运输,矿山生产辅助材料由企业内部自备车辆运输,矿山不设炸药库,爆破作业外委当地专业爆破队。内外的联络运输方式与外部主要是生产所需的材料,如爆破器材、钻杆、钻头等运输,用汽车运输。目前简易公路已通达博比村,修建部分建议公路即可到达矿区。办公及生活场地的位置办公及生活场地的位置与工业场地的位置集中在一起,位于采场的东北部爆破警戒线以外。总图工程量总图工程量见表2-7o表2-7总图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土石方工程量m33500其中挖方量15002挡土墙m5003截洪沟m14364废石坝n?16005道路m10492.4.4开米范围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范围为矿山采矿许可证允许的范围,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3.8517km2,开采标高1200〜950m。范围内矿石可采资源量为122b+333类硅矿石54.48万t,最高开采深度为1057m,最低开采深度为1017m,开采标高为40m。拓运输矿山为山坡/凹陷露天开采,采用“直进-螺旋式”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工作面从北东-南西方向推进,1037m标高以上为山坡露天采场,矿山道路设置于采场北东部,连接至山坡露天开采各个台阶,1037m〜1017m为凹陷露天采场,出入沟位于采场东北角,出入口与1037m台阶出口处连接,再连接至主运输干道。道路坡度小于9%,路面宽度4m,路基6m,每隔200m设置错车道,长20m,最小转弯半径12m。结合矿区地形条件及矿山年采剥总量小等特点,设计选用5t自卸汽车运输矿岩。矿工艺一、采剥工艺按照“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进行。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工作面,沿走向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推进,由上往下分台阶开采,首先剥离上盘岩石,然后再进行采矿。新水平准备时.,沿地形线开半壁堑沟或从上台阶向下台阶掘进出入沟,然后扩帮至矿体顶板。首采台阶为1057m台阶。采剥工作面构成要素如下:TOC\o"1-5"\h\z台阶高度: 10m;剥离台阶坡面角: 60°;安全平台: 3m;清扫平台: 5m;采场最小底宽: 16mo二、采剥作业1、穿孔凿岩矿体围岩为灰色片麻岩,岩石硬度较大,需进行爆破作业。穿孔工作是露天矿开采工艺的主要环节之一,炮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爆破效果和铲装工作效率。(1)穿孔设备选型采用潜孔钻机凿岩,设计采用红五环HQJ100型潜孔钻机,钻孔直径90mm,钻孔深度最大为20m,工作气压0.50〜0.70。(2)潜孔钻机台班生产能力计算q钻=口理tKi式中:qw,- ■潜孔钻台班效率,m/台班;q理钻机理论进尺,(6m/h);t——台班作业时间,取6.5小时;K,——钻机工时利用率,取0.8。计算得q钻=6X6.5X0.8=31.2m/台班(3)潜孔钻机数量的确定根据矿山3万t/a的生产规模,每天出矿100t,平均剥采比为4.86m3/m3,年采剥总量为7.032万m3(17.58万t),按潜孔钻的台班生产能力确定潜孔钻机的数量,计算式为:N=A/[gp(1-e)]式中:N—所需潜孔钻钻机数量,台;A—设计的矿山开采规模,3万t/a(7.032万nr7a采剥总量);P一钻机台年穿孔效率,p=300X2Xq钻=18780m/a,(两班);g一炮孔每m崩矿量,理论崩矿量为10.0m3/m;e一废孔率,取5%。计算得N=70320/[10.0XI8780X(1-5%)]=0.39,取1台。矿山只需1台红五环HQJ100型潜孔钻机,即可满足生产要求。2、采场爆破(1)爆破参数选择的原则和依据:a、有良好的爆破效果,不良爆破效应最小;b、被爆岩体的可钻性、可爆性、炸药威力、装药密度;c、台阶高度,穿孔设备能力;d、有条件时,建议推广大孔距、小抵抗线、分段(间隔)装药、微差起爆的控制爆破技术;e、单位炸药消耗量应根据试爆、爆破记录及总结,根据岩石条件调整爆破参数。(2)基本参数的确定爆破参数的确定对爆破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它受穿孔设备能力和台阶参数、爆后块度要求等因素限定。生产中可按下列设计参数(以倾斜炮孔为例)进行试爆,并依据试爆结果、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调整与完善。a、单位炸药消耗量:一般依岩石的硬度系数、炸药种类、工程地质条件、块度要求等决定。本矿区矿岩的可钻性、可爆性均好,参考有关资料,本设计取q=0.4kg/nAb、装药线密度:6.3kg/m。c、孔径d:90mmod、孔深h:L=10.0/sin600+10d=12.45mo生产中,根据底板实际爆后高度与设计值的偏差进行调整,即适当调整孔深。e、底盘抵抗线Wd:Wd=30d=2.7m,取3mo式中:d—炮孔直径,0.9dm;f、设计炮孔堵孔距为3.0m。单孔装药量:Q=6.3X(12.45-3.0)=59.54kg。g、单孔负担面积:S=aXb=Q/(qH)=59.54/(0.4X10)=14.89m2o式中:H-台阶高度,10m;h、孔间距和排间距:排间距:b=W=3.0mo孔间距:按a=1.1〜1.2b计算,取1.1b,得:a=3.3m。i、单孔爆破岩石量:V=aXbXH=3.3X3.0X10=99m3o(3)爆破器材:a、起爆药包:起爆药包使用2#岩石炸药。有条件时,除起爆药包之外可采用钱油炸药。b、起爆器材:采用磁电雷管起爆。(4)装药结构a、采用连续装药结构。为保证炸药可靠起爆,应在炮孔中部和下部各放一个起爆药包。为有效克服根底,改善爆破效果,提高安全性,在炮孔完好,孔底无水时,起爆药包应尽量放于底部,具体为一个药包在孔底,起爆药包常放在孔底的第二药包位置,另一个起爆药包放置在中间位置。并将雷管聚能穴朝向孔口,反向起爆。b、间隔装药。在炮孔中分成两段装药,各段间用炮泥或空气间隔开。可降低大块产率,改善爆破效果。(5)爆破网络设计采用孔内非电导爆雷管起爆。布孔方式可按实际台阶宽度,采用“一字形”单排孔或矩形、三角形多排孔等多种方式。起爆方式可采用排间微差起爆。3、矿石铲装铲装设备选用柳工923D型挖掘机,设备生产能力计算如下:(1)柳工923D型挖掘机台班生产能力确定计算公式3600xTx£,xKmxe——病—式中,。挖 挖掘机台班生产能力,n?/台班T——每班作业小时数,取6.5h;E——铲斗容量,取In?;Km——铲斗装满系数,取0.9;诲——物料在铲斗中的松散系数,取1.5;t——挖掘机装车的循环时间,取40s;£——挖掘机利用率,取0.8。经计算,挖掘机台班生产能力为280.8m30(2)挖掘机台年生产能力确定计算公式Q挖s=Qbxnxn式中,Q挖a——年生产能力,m3;Qb 台班生产能力,取280.8n?;n——日工作班数,取2班/日;N——年工作日,取300天。经计算,挖掘机生产能力为168480n?/台年(按每天2班工作制)。按照矿山年采剥总量,设计采用1台柳工923D型挖掘机即可满足生产能力3万t/a(7.032万m3/a)的要求。4、矿石运输露天采剥的矿岩运输工作选用DFZ3126K3G型5t自卸汽车运输。设备生产能力计算如下:Q=QbXnXN式中,Q一汽车台班运输能力,t;Qb一汽车额定运输能力,5t;n一汽车每班纯工作时间,6.5h;N一汽车每小时运输次数,4次/小时;经计算,一辆汽车台班运输能力Q=130t。矿山每天采下矿石量1003按平均剥采比4.86n?/m3,则每天运输矿岩586t(234.4n?),考虑生产不均衡系数1.1,矿山最大的运输量达644.6t(257.8m3),矿山实行每天2班制,故矿山配备3辆DFZ3126K3G型5t自卸汽车即能满足生产要求。三、主要采矿设备按矿山年采剥量要求及采矿、铲装工艺、运输量大小,矿山开采装备的主要设备见表2-8o表2-8主要设备配置表序号名 称型号单位数星备注1挖掘机柳工923D型A12潜孔钻机HQJ100台135t自卸汽车DFZ3126K3G辆34电动移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VFY9/7台15推土机T-50台16排水泵150TSWA-2台47柴油发电机台18洒水车辆1通风防尘本项目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游离SiO2粉尘,会引起矽肺病,主要产生在道路、铲装、矿岩破碎、穿孔作业的操作过程中,其治理措施如下:1、道路扬尘矿山运输和排废作业,尤其是在旱季,有间断的粉尘产生,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洒水防尘。2、装矿粉尘地表堆场进行矿石和废土的转运装矿作业时,若无防尘措施,转运装矿作业的粉尘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对转运装矿作业时的扬尘最有效的防尘措施为洒水抑尘。3、破碎粉尘破碎系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破碎站应实施洒水降尘或采取其他降尘措施,并且佩戴个体劳动防护用品。4、穿孔作业粉尘穿孔作业时会产生粉尘,应采用湿式作业以减少粉尘的产生。矿山电气矿区是国家电网供电,用电负荷不大,矿山装机容量255kw,供电电源由XXX电力公司南温河乡片区线路搭接引来,矿区内已架设1.5kml0kv输电线路,在工业场地,设10/0.4kV-150kVA变电所一座,对办公、机汽修、仓库、生活、采场供气站、水源泵站及照明配电等负荷配电。为了防止露天凹陷采场在雨季因市电断供导致采场充水,矿山自备柴油发电机为采场水泵供电。防排水与防灭火防排水矿山开采属山坡/凹陷露天开采,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坑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采场地势西高南东低。坡度20〜30。,局部35。以上,地表水难于滞留存储,大气降水很快便顺各类结构面向下排泄,山坡露天采场基本不会造成积水。采场可沿坡底内侧水沟自排排出,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根据圈定的露天境界,凹陷露天采场面积约37040H?,矿坑预测涌水量为3148.4m3/d(按降雨量100mm/d),凹陷露天采场涌水可通过机械排水的方式排出。根据凹陷露天采场涌水量大小,初步选择4台15OTSWA-2型水泵,一备两用一检修。150TSWA-2型水泵参数如下:扬程60m,功率45kw,流量191m3/h,转速1450r/min。为了防止市电中断造成凹陷采场充水,矿山自备柴油发电机一台。为了改善采场排水条件,西部境界外设置排水沟,采场内沿坡底线内侧设置排水沟并保持疏通。防灭火矿山生活区、变压器均应配置适量的防灭火装置,同时设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能满足矿山消防要求。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应设置2〜3名兼职消防人员,负责矿区消防工作。本矿为露天开采的小型矿山,消防重点不多,不必配备专职消防人员,可对相关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作为兼职消防人员即可,并在办公、生活区、供配电室等相关位置按消防规范要求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1、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用电、防火宣传教育工作;2、配置适宜数量的灭火器材,矿山建筑物要求设置灭火器的场所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3、建筑物的防火、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安全疏散门、窗的确定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设计规范、标准执行。4、矿山高位水池应随时储存足够的水量作消防用水。排土场根据矿区地形和开采条件,排土场设于采场东北部,距采场距离约100m。排土场采用汽车一推土机联合排废,台阶堆存。矿山废石来源于露天剥离,总废石量为134.8248n?(实方)。矿山的废石量虚方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V一需要的排弃场容积,n?;V1一计划在废石场排弃的废石量(实方),n?;K]一富余系数,一般为1.02〜1.05,取1.03;K2一松散系数,取1.4;1<3一岩土下沉系数,取0.2。计算得矿山废石量虚方量为162.01!!?,废石场的设计总容积约为184.6万n?,分3台阶堆放,标高1010-950m,可满足矿山排废堆存的要求。排土场的服务年限20a。为了保证安全,防止泥石流,在排土场周边必须设置排洪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并保持畅通;在排土场坡脚下方用浆砌毛石砌筑栏磴坝。排土平台应按2-3%的上坡堆置。停止排废后,应及时进行复垦或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供水系统矿山日耗水量lOOn?,矿区水资源丰富,由于矿区人烟较少,无工业企业,地表水、地下水未受到污染,水质无色无味,口感好,常年流水,只需铺设部份管线路把溪水泵至高位水池,即能满足矿山生产、生活用水。设计选用①108X4.5mm无缝钢管作为供水主管,由地表高位水池(150m3)供工业场地使用。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矿山通讯矿区位于移动通讯网覆盖范围之内,与外界和内部联系均比较方便,已满足矿山通讯需要,不需再增加设置。矿山机械设备矿山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保存相关记录。土建工程矿山需建库房、综合修理间、办公室、职工宿舍等,设计推荐除高位水池根据使用需要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外,其它一般建筑均采用石专混结构。建筑面积约1450m2,矿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应按6度区考虑。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实行矿长负责制,组织机构宜设置矿部、车间二级管理,设各管理部门及采矿工区。组织机构设置见下图:矿长生产技术部 供销部 采矿工区劳动定员本企业实行年工作300天,每天2班,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

根据项目的工作制度,在册人员系数取1.4,项目在册职工为46人,其中:矿山生产工人35人、管理及服务人员11人。详细定员见表2-9o表2-9露天开采劳动定员表序号项目人数在册人员系数在册人员总数备注1班2班小计I采矿工区1312251.4352班组长113凿岩工224挖掘机司机I15汽车司机336推土机司机I17专职安全员I18采矿119地质110边坡维护工I111维修工1112仓库I113管理及服务人员65111其中服务人员2人合汁46职工培训企业所招收的工人应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入厂前需经过相应的考试和严格的挑选。该厂投产前,要选派部分管理人员及生产骨干,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经营管理和岗位实践操作的培训。操作人员上岗前,应通过安全教育、操作规程、生产前后环节的协作、联系和事故处理等各项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同时建议企业对职工应有试用期,对管理及生产人员在试用期内不能胜任者,予以辞退,以保证企业投产后高效正常运营。技术经济简要评价资金投入1、项目总投资451万元;2、基建投资386万元;3、流动资金65万元;4、铺底流动资金17.61万元。经济效益分析类比XXX相似矿山矿石采、选指标,根据本矿实际生产评价如下:1、生产规模:3.0万t/a;2、采矿回收率95%;3、矿石损失率:5%;4、矿山采矿及半加工成本:70元/吨;5、原矿销售价:120元/吨。矿山经济效益1、年销售收入=矿石年产量X销售价格=30000吨X120元/吨=3300000(360万元)2、年生产成本=原矿年产量X采矿成本=30000吨X70元/吨=2100000(210万元)3、年获毛利=360-210=150万元4、总投资贷款利息:按总投资的7.05%计算为31.80万元5、税费年税金=年获毛利XI3%(税率)=150X13%=19.5(万元)6、资源补偿费及行政管理费(统称矿山经营管理费)资源补偿费=年产值X费率=150X2%=3万元年管理费=年产值X6%=150X6%=9(万元)矿山经营管理费合计为12万元7、年获净利润=年获毛利一(贷款利息+税费+管理费)=150-(31.8+19.5+12)=86.7(万元)8、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预计矿山投资总额七年获净利润

=4514-86.7=5.20(年)9、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静态)=年获毛利♦矿山投资总额X100%=1504-451X100%=38.86%10、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年获净利润+矿山投资总额X100%=86.7+451X100%=19.22%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本章针对XXXXXXXX建设项目中的露天采场主体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设计情况,分析矿山固有、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设施、装置和生产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确定其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存在部位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以确定评价对象,选用评价方法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便于该项目在设计、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其固有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按消除、减弱、预防、控制原则,使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达到本质化安全生产的目的。简言之,就是识别系统危险性,找出产生和诱发原因,把握薄弱环节,寻找消除、减弱、预防、控制事故的最佳措施方案和最佳途径。本报告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是根据矿山生产特点,结合该项目建设的气象和技术条件、生产工艺、设施、设备等情况,采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辨识和分析人、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围绕造成事故后果必须具备的两个因素,即:一是有引起伤害的能量,二是有遭受伤害的对象(人和物)来进行事故后果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概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即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特征,它包括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特征,通过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提高生产过程和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危险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对系统中的潜在危险进行辨识,并根据其危险等级确定防止这些潜在危险发展成事故的对策措施。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活动中对作业人员可能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并评估其等级,从而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护措施的要求。通过对这些措施的贯彻实施,以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保证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就是找出生产系统中最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物质、工艺过程、设施和环境特征等,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条件,以便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依据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全国总工会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它有害因素等7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