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案_第1页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案_第2页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案_第3页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本章小结教学目标1、复习所学知识点,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系统的记忆

2、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

、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复习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复习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1、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2、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3、应用特殊的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树思想方法1.特殊测量在长度、体积、面积、质量、密度的测量中,除了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一般来说特殊方法有:累积法——用来测量不易直接测得的微小量;分割法——用来测量较大量;替代法(转换法)——间接测量等.【例1】(湖北十堰)鄂西山区的原始森林中是否存在野人,一直是个谜.然而在神农架发现的类似人的神奇大脚印为野人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列可供选择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图中野人脚印的面积.可用器材:刻度尺、坐标纸、天平、厚薄均匀的硬纸板、剪刀、铅笔、小石块.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表达式.思路与技巧法一是将不规则形状转化为规则形状,方法是在方格纸(坐标纸)上描下“野人脚印”,边缘线超过半格按一格算,不足半格的不计,计算出总的小格数n,用刻度尺测出十小格的边长a,则每格边长为,面积,“脚印”面积为.法二将面积测量转化为测质量.方法是将不规则形状的质量与规则形状的质量进行比较.答案以法二为例:步骤:(1)在硬纸板上描出“野人脚印”的形状记为A,另用刻度尺描出一个边长为10cm(2)将A、B用剪刀从硬纸板上小心剪下,并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3)用刻度尺测出硬纸板的厚度d因硬纸板密度一定,故=故“野人脚印”面积SA=·SB=×100cm2.举一反三1.1如何用一张纸条、一把刻度尺和一枚大头针准确测出一支铅笔的周长?1.2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另外给你一个空墨水瓶和一些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2.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同种物质做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但它们的比值即密度是不变的.【例2】(宜昌)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1)请你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如图结2-1所示):图结2-1(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3)用蜡块和干松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比为多大?思路与技巧(1)用描点法作图;(2)结合表中数据及图像分析,先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数量关系,再分析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或联系;(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答案(1)图略,是两条过原点的线段(2)结论是开放的.如: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②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③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④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一般不同等,物理学上常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3)ρ蜡===0.9g/cm3 ρ木==0.5g/cm3若m蜡=m木,则ρ蜡·V蜡=ρ木·V木==.举一反三2.1(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实验序号体积(cm3)质量(g)质量/体积(g/cm3)甲1591.80210181.80315271.80乙4540.8051080.80615120.80(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C.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D.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大的体积一定大3、综合探究【例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钢导线的长度;④鉴别钢球是空心还是实心;⑤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能完成的实验是()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思路与技巧天平能测质量,量筒和水利用排水法可测固体的密度,因此利用上述器材可以测出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根据测得的密度可鉴别物质.因此①②④均可完成.用天平称20枚大头针的质量m,然后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则这堆大头针的数目n=×20枚,可见⑤也可完成.而欲测一捆钢导线的长时,先用天平称其质量m,查表找出钢密度ρ钢,则钢线体积V=,视钢导线为柱体,其总长L=,题中不能测出钢丝直径(横截面积),故无法完成.答案C.4、实验区名题赏析【例4】(2004·广东广州市)张明和王芳合作,做“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了评估: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1)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实验步骤 的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2)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根据张明和王芳的分析意见,在不增加实验测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实验步骤是:(3)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思路与技巧本题是新课标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实验探究评估性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在王芳对实验的评估中,盐水质量的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