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地理试题精华重组_第1页
名校地理试题精华重组_第2页
名校地理试题精华重组_第3页
名校地理试题精华重组_第4页
名校地理试题精华重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6/NUMPAGES26更多资料请访问.()2011届名校地理试题精华重组(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1-3题。1.上右图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值(T)范围是 () A.1200米<H<1500米3℃<T<4.8℃ B.1000米<H<1300米3℃<T<4.8℃ C.1500米<H<1800米6℃<T<7.8℃ D.1200米<H<1500米6℃<T<7.8℃2.按照上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不大约是 () A.50米、200米 B.500米、150米 C.500米、100米 D.50米、100米3.关于图中各地的讲法正确的是 ()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点能够观看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图6为世界某海区图。读图6回答4—6题。4.A岛屿附近海水盐度偏低,其缘故要紧是 () A.受寒流的阻碍 B.受陆地径流的阻碍 C.受海陆性质差异的阻碍 D.受降水量的阻碍5.B处海水等盐度线明显向北凸出,最有可能是受 () A.寒流的阻碍 B.人海径流的阻碍 C.暖流的阻碍 D.海冰融化的阻碍6.A岛屿以东海域是世界闻名的渔场,与其形成缘故无关的是 () 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 B.有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 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所示地区最适宜种植 ()A.苹果 B.茶树 C.天然橡胶 D.青稞8.阻碍该地等温线走向的最要紧因素是 ()A.太阳辐射B.纬度位置 C.冬季寒潮D.地形地势读右面两幅图,完成9-11题。9.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 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10.左右两图分不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要紧差异是 () ①时刻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点,其气压就低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点,其气压就高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点,其气压就高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点,其气压就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图示意地球位于近日附近的光照情况(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2-15题。12.关于图示各点相对方向的推断,正确的是 () A.P点位于Q点的东南 B.Q点位于P点的正西 C.R点位于P点的正东 D.R点位于Q点的西南13.图示时刻 () A.R点的地点时为12时 B.P点的地点时不到6时 C.Q点的地点时为18时 D.Q点的地点时较R点早1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日期相符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B.70°S纬线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C.北京昼短夜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D.石家庄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15.图示季节,华北平原 () A.桃红柳绿 B.麦翻金浪 C.硕果累累 D.银装素裹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A铁路线的名称是 () A.南昆铁路 B.湘黔铁路 C.襄渝铁路 D.贵昆铁路17.图中B市是在开发某种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该种资源是 () A.铜矿 B.镍矿 C.铁矿 D.锡矿18.图中C处发育了一种闻名的地质地貌景观,该景观可能是由 () A.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D.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防海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米而设计的。据此回答19-21题。19.从服务功能、环境爱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20.图中 ()A.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4千米B.①区与③区的最小高差约为2米C.都市地势北高南低D.防海堤的要紧作用是抵御台风突击21.该都市居民担心海平面上升带来不良阻碍,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缘故可能是 ()A.长时刻的降水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板块运动使陆地下沉D.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图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甲图)和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乙图),乙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的范围,回答22-24题。22.甲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不是 ()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23.积雪冰川带下界南坡比北坡高的要紧缘故是 () A.南坡为山地迎风坡 B.北坡植被较好 C.南坡水份条件好 D.北坡气温较低24.乙图中丙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D.地形地势的阻碍不同25.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图阴影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缘故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 D.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严峻二、综合题:(40分)26.(图20是印度洋(局部)季风和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乙图中①、②、③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成因是。(2)请讲明乙图海域该季节大洋环流分布规律。(3)分析阻碍洋流②流向的因素。(4)推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具有什么样的季节变化?27.读右侧我国西部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河流①流域内的要紧特色农业(种植业)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形成缘故。(3分)(2)河流②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要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有何相应的防治措施?(4分)28.都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阻碍最深刻的地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都市的进展。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M市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二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1)在地理野外考查中发觉,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缘故。(2分)(2)据材料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阻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4分)(3)伴随都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表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6分)29.读图13和表1,完成下列问题。(1O分)表1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淌的地区构成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1)结合图13,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2分)(2)结合表1,讲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淌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缘故。(5分)(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进展的阻碍。(3分)30.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13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地,其要紧阻碍因素是(2分)(2)图13中甲、乙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缘故是。(2分)(3)该地区都市分布的区位特征是。(2分)(4)该地区夏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难性天气是,在右图中用箭头表示该地该天气系统空气的水平运动。(3分)参考答案:1-10ACDBCBBCAA11-20BBBADACACB21-25DCDAA答案及解析1、依照海拔300m处气温为12℃,A处的气温范围为4.8℃—6.6℃,气温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可得出A处的海拔高度范围H为1200米<H<1500米,同样道理,由B处海拔高度为1500m-1800m,可得出B地温度值(T),3℃<T<4.8℃,故选A2、依照比例尺计算公式可得出坝长=0.5*100000=50000cm=500m,而坝高由图中等高线能够直接看出坝顶高度为550m,而坝底为450-500m,因而最大坝高100m。故选C3、依照图中等温线和等高线能够看出A、D和B、C都处位于山脊附近,是分水线,故四处的水不一定都汇入图中水域。故A错。而E处海拔高度为600-700米,FG处海拔为700米,故B错。EN之间有山脊,故在E点不能够观看到车站N,故C错,因而选D4-5、图中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可知,依照等值线弯曲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知图中A处盐度偏低,故选B.而5题中B处等值线向低值凸出,故B处盐度偏高因而选C。6、A岛屿以东海域是纽芬兰渔场,不是上升补偿流,故选B7-8、依照图中区1月份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该地等温线在0℃以上,可知该地区位于南方地区,最适宜种植茶树,故4选B。又依照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因而该地的等温线近南北走向,讲明是受山脉走向的阻碍。故选D9、依照概念及图中示意图,可知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大气环流。故9选A.10、左图中表示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右图表示一天中白天和黑夜海陆之间的风向,因而他们的时刻尺度不同,前者是一年之中,二后者表示一天之中,课件尺度也不同,前者表示大范围尺度,二后者仅表示在沿海地区。因而选A11、依照等值线弯曲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点(等高线向上凸出),表示“凸低”为高,即气压比其他地点高,反之就相反。故选B12、图中是以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俯视图,地球自转风向呈顺时针,故能够专门容易得出D选项正确。13、由于图中地球位于近日附近,因而南极地区是出现极夜,故R的的地点时为0时,P、Q两点不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故它们的时刻不是6时或18时,由于R点位于Q点的西南,故Q点地点时比较R点早。14、图中地球位于近日附近,晨昏线与70°S纬线圈相切,因而70°S纬线圈上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既能够是向北移动也能够是向南移动,因而北京昼长既能够是变长也能够变短,而石家庄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并没有达一年中最小值。因而只有B选项正确。15、图中地球位于近日附近,故北半球处于冬季,因而选D.16-18、依照图中经纬网及铁路走向专门容易明白A铁路线的名称是南昆铁路,B都市是攀枝花,故该市资源是铁矿。C处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19、该地位于西欧地区,盛行西南风,故工业区布局在都市盛行方向垂直的郊外,因而③为工业区,①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②为住宅区20、依照比例尺,图中②区东西最大宽度为3千米,①区与③区之间间隔2条等高线,故二者高差(2-1)*2<H<(2+1)*2,即2<H<4,故二者最小高差约为2米,由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区东北高,西南低。防海堤的要紧作用是应对海平面上升。因而选B。21、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缘故,要紧是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22、由图中看出自下而上,山地随海拔的升高,气和气降水递减,因此生长的植被类型也由森林过渡荒漠,故甲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不是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23、雪线既受气温的阻碍同时也受降水的阻碍,降水愈多,雪线愈低,故选C24、乙图中丙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是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操纵形成的。25、依照经纬网可知图中阴影所示地区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少,成为农业低产区,故选A.26、解析:本题以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规律为基点,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地理描述、知识迁移、地理联系等方面的能力,第1小题要紧学生要清晰在洋流阻碍下渔场的分布规律:渔场形成于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然后结合题意即可得出结论,第2小题要紧考察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季节变化规律,第3小题要紧考察学生分析阻碍洋流②流向的因素,第4小题要紧关注了热点索马里海域有关问题。答案:(1)①(1分)受上升补偿流的阻碍(1分)(2)北印度洋海域(1分),夏季(1分)海水沿顺时针方向流淌(1分)(3)②处海水受西南风的吹动(1分)以及大陆轮廓(1分)和地转偏向力的阻碍,向东南方向流淌(4)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向西流(1分),导致马六甲海峡水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淌的(1分)。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向东流(1分),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淌(1分)。2、、(7分)解析:本题要紧考察区域定位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河流①流域要紧是青藏高原,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因而农业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这些地点热量相对充足,地形平坦。而河流②流域是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土地荒漠化现象比较严峻。答案:(1)河谷农业(1分)高原区的河谷地带相对其他各处热量条件较好,且地势平坦,灌溉便利(2分);(2)土地(绿洲)荒漠化(沙漠化)(1分)。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适生植被;采纳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3分)28.解析:本题第1小题要紧考察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比较问题,第2小题要紧考察工业进展问题,即随着社会的进展,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因而对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