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_第4页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许多属于多学科穿插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扩展学生视野、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能的教学目的,从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授课形式的改革,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与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制定,四个方面着手进展了教学改革的讨论与施行,总结并且积累了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历,为高等农林院校同类专业课程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鲁彦君,等.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2,6(74):39-40,4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传统大班授课与应试为中心的单一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培养综合素质大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实现把多元化的专业知识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传递给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与学习方法的学生,多元化教学培养形式越来越受到欢送和承受,它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理论教学与理论教学以及教学与考核严密结合,不但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还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1】,最重要的是展现出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性,多方面表达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知识根底、学习态度、学习知识深度的把握等更多信息,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进展以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改革,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理论才能和专业应用实际影响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农林院校的许多专业课程是学科穿插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本学科的内容,还涉及穿插学科的内容,就需要教师更多更广地查阅学习并先掌握相关的知识,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推动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理论动力到达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课程的培养目的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开展观与可持续开展观,加强保护生物与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理与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根底【2】。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如何更好地将上述价值观和理论技能植根于当代大学生中,不是单靠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信息就可以到达这样的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多学科综合的课程内容,对教师和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数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是必要的。

二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

面对上述挑战,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需要充分完备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建立了多元化考核方法与标准,并以它为导向对课程理论体系、授课形式与课程资源进展了建立和扩大,实现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理论体系的设置

围绕课程目的的要求,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相关工程建立对人才的需要,在研究型课程理论体系的设置上,将从理论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多样性规律与形成机制及讨论生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本质,从理论层面讨论如何进展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两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然保护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创新型、理论性思维。

〔二〕授课形式的改革

在研究型课程理论体系的根底上,在授课形式上从原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各章节知识点的形式转向设计"研究型案例";授课形式。即先以一个实际性的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例,引发学生考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初步提出解决方法,再结合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展理论精讲,最后总结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三〕课程资源库的建立

为了辅助"研究型案例";授课形式的施行,我们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搜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展深化说明。以课件、文献、文件、视频、音频资料等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在案例搜集的根底上,再对课程内容进展知识点编码表、学习任务单、预习报告单、辅学微视频与题库〔初级篇、中级篇、进步篇〕的设计,这套资源通过已开发的"网络互动平台";以及"蓝墨云班课";作为载体,实现学生间、师生间课前、课堂、课后的互动交流,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四〕课程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制定

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制定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逐步淡化考试的作用,进步学生学习、反响与应用的综合才能。其优势在于: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满足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让学生实时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此外,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实时有效地进展教学反响,有助于教师掌握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展"精准扶贫";【3】。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考核方法从以下4个方面施行。

1.学习笔记评定

笔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态度的认定。考核在预习笔记、听课笔记、各章小结与课程总结上进展。标准如下:预习笔记:根据每章学习任务单预习后做笔记,标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40分〕。听课笔记:要求笔记完好记录任课教师讲授内容与听课中注意对预习问题的解决情况,可以提出新的考虑及实习设想〔40分〕。各章小结与课程总结:可以对各章主要内容进展总结,并能提出见解〔20分〕。

2.周测

课程共8个教学周,从第2周开始,每周一次测试〔共7次〕,测试内容为上一周所讲授的知识点,每周最后一次课公布测试题目,下周每位学生采用笔试方式在10分钟内做答,每次10分。最后期末总评成绩计算公式为:期末成绩=sum;[周测成绩Xi÷7x10]。

3.互动交流成绩

互动平台成绩在"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上获得。由学生课外学习本课程时通过发帖在论坛上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在论坛上答复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在论坛上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由任课教师团队评分,根据提问质量、答复以下问题质量及学习成果的利用价值评奖励分,每次评1-10分。学生在提问时可以给出1-10分的求助分,求助分由求助学生给提供帮助的学生。互动平台成绩计算方法如下:互动平台成绩=教师奖励分*80%+学生求助分*20%;假设成绩有超过100分的,对所有成绩按最高成绩折算成100分计算系数得期末总评成绩,期末成绩=汇总成绩÷Max(全班汇总成绩)x100。

4.课程论文与报告成绩

论文分为综述、调查、实验三类,综述类是指就课程知识点涉及范围内的某一问题,通过书籍、文献查阅方式对这一问题研究现状与进展进展综述〔2000字左右〕;调查类是指就实习基地等某一地点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多样性进展调查,写出调查类的论文〔2000字左右〕,实验类是指就保护生物学中的某一详细问题开展研究性质的论文,涉及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结论〔2000字左右〕,最后由学生个人进展报告。由教师团队的3人给出成绩,最后算平均分。

评分标准从三个方面进展,〔1〕才能程度〔30分〕:从查阅文献资料才能、研究方案设计才能,研究方法和手段应用才能,外文应用才能进展评分;〔2〕论文质量〔30分〕:文题相符程度、写作程度、写作标准、篇幅方面进展评分;〔3〕报告〔40分〕:陈述内容紧扣主题,概念清楚,思路明晰,表达准确,可以提供报告所需的完好的影像资料方面进展评分。

在上述四项考核根底上,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每一种考核方式与答题次数。期末总评成绩=笔记x20%+周测x20%+互动成绩x20%+课程论文报告x40%。

三多元化考核体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构建的经历

从学生对本次教改的认可程度看,课程论文与报告、周测以及在线互动交流的考核形式受到50%以上学生欢送。其中,课程论文与报告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力、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周测与课后互评讨论的方式可及时反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据此实时调整授课进度,保证教学效果。因此,这三项考核方式可以设立为该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有效考核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有些学生未投入时间与精力挖掘论文或报告的深度,到达考核的目的;〔2〕周测有时会浪费有效授课时间。

从学生对多元化考核的参与度来看,网络互动平台提供的拓展资料吸引了约80%的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这种互动方式是:教师课前课后上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丰富易学的文字、图形与视频等资料,将每一份学习资料后附加少量选择、判断题并赋分,只要借助网络平台选择下载与答题的学生,即可获获得分。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评定学生预习、复习与拓展情况,起到督学目的。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进步主动性和自觉性,还能照顾到学生的根底差异。从学习笔记的考核效果来看,这本是促进、监视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情况的一项指标,但是,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1〕不受学生欢送;〔2〕实际情况中有些学生不到课可以交笔记,也有些学生可以抄笔记应对检查,还有学生反映笔记是私人的东西,不希望被别人检查。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与教学方式的改革相适应的,二者是相辅相成、互动的关系,以考核方式改革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