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考试综合运用_第1页
安全评价师考试综合运用_第2页
安全评价师考试综合运用_第3页
安全评价师考试综合运用_第4页
安全评价师考试综合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评价师考试——综合运用试题内容介绍>>一、论述题:(20分)试论述安全评价及安全治理的关系?二、案例分析题:(40分)轮式汽车起重吊车,在吊物时,吊装物坠落伤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起重伤人事故,起重钢丝绳断裂是造成吊装物坠落的主要原因,吊装物坠落及钢丝绳断脱、吊勾冲顶与吊装物超载有直接关系。钢丝绳断脱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绳强度下降与未及时发现钢丝绳强度下降,钢丝绳强度下降是由于钢丝绳腐蚀断股、变形与.....,而未及时发现钢丝绳强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日常检查不够与未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测;吊勾冲顶是由于吊装工操作失误与未安装限速器造成的;吊装物超载则是由于吊装物超重与起重限制器失灵造成的。请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做出故障树,求出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假如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独立发生的,且发生概率均为0.1,即q1=q2=q3=…qn=0.1,试求钢丝绳裂事故发生的概率。三、模拟应用试题:(40分)某企业一变电所配电室安装一台1500kvw/10/0.4kv型油侵式变压器(平面布置图见图一),根据企业发展,决定在上一台同型号的油侵式变压器一台。企业为了节约资金,缩短施工工期,决定不进行土建施工,在原配电室进行安装。请用安全检查表法,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与现场勘察情况对企业配电室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并提出施工方案,应用安全预评价方法对改造项目进行预评价,确定施工改造方案是否可行?6.论述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意义及目的。答题要点: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以以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与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定量地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其目的是:(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3)向有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由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与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7.某精细化学品工厂拟了解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请问能否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评价,及能否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答题要点:两种方法都适用。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备缺陷以及及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与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与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检查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它适用于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的各个阶段。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为美国道化学公司所首创。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计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意义:①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②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③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④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部分可能的损失与减少损失的途径。8.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评价方法,论述此方法的分析步骤、目的及危险等级划分。答题要点:(1)预先危险分析的步骤①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②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i:LN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③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④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与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⑤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与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⑥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2)预先危险分析的目的①大体识别及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判别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危险等级划分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表3—3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1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Ⅱ临界的篱嘉纛篓案妾錾薷蠢施了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与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Ⅳ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1.论述纠正与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的关系答题要点:纠正措施是针对已发生事件、事故与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造成事件、事故与不符合事实的真正原因。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可防止同类事件、事故与不符合的原因再次发生。.预防措施及纠正措施不同,是针对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这时尚未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但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及纠正措施的相同点都是针对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持续改进是安全评价过程体系的一个核心思想,它体现了管理持续发展的过程。持续改进包括:①分析与评价现状,以便识别改进区域;②确定改进目标;③为实现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④评价这些解决办法;⑤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⑥测量、验证、分析与评价实施的结果以证明这些目标已经实现;⑦正式采纳更改;⑧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的改进计划。持续改进的过程离不开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应当采取以下步骤:①对事故、事件与不符合进行处理,采取措施减少或排除事故、事件与不符合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与后果;②调查与分析导致事故、事件与不符合产生的真正原因;③拟定纠正与预防措施,以消除导致事故、事件与不符合产生的原因;④对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在实施前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以确保这些措施及问题的严重程度与面临的风险适应,并能有效控制因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而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⑤当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成本及效益为组织可接受时,实施所确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当不能接受时,应重新拟定与评价这些措施,直至可接受的程度。⑥评审与确定所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应重复上述过程;如能取得良好效果,应巩固所取得的成果,采取相应文件化的更改。持续改进是一个整体与系统的过程,是一个观念转变、思维进化与思想进步的过程。它不同于不符合的纠正预防,相对于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点”(某一具体问题)或“面”(举一反三至某一类问题)上的变化,持续改进属于全方位的“性”的变化。因此,持续改进必须经过更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不符合纠正预防,从不断的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从行为的改善到思维与观念的进步,从管理结果的持续改进到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逐步实现持续改进的飞跃答题要点: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前与发生时采取哪些预防与处理措施,是否需要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问题上,《安全生产法》确立了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这就突破了主要依靠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将事故预防工作提升到更加积极、超前的层面,促进了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革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完善。(1)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为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减少事故损失,多年来国家在消防、核事故、海上搜救、矿山与化工、森林、地震、洪水等方面相继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与应急救援队伍,发挥了很大作用。虽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取过很多防范措施,但始终没有依法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不力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生与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应急救援在预防事故、及时处理事故与避免、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存在着侥幸麻痹思想,重事前、轻事后,重处理、轻应急的倾向。二是缺乏事故应急救援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发生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事故时,由于不能统一调动社会应急救援资源,往往是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结果是扩大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三是没有科学地整合各种事故应急救援资源,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救援指挥职能交叉,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救援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四是法律没有对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与危险物品生产等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建立应急救援制度作出规定,发生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因不能及时有效施救,导致死伤众多,损失惨重。为将生产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及事后处理有机结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发挥应急救援在事前预防与事中抢险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基本框架应当包括政府的事故应急救援与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两大系统。政府的事故应急救援是公益性的体系,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是自救性的体系,两者缺一不可。(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各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要建立事故急救援体系,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确定应急救援工作的任务。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预防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抢救受伤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②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涉及诸多部门、行业与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自下而上地分级制定。依照法律规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铁道、交通、民航、建筑、质检与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与实施,其基本内容应当包括:a.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及其职责;b.有关部门的职责及分工;c.应急救援组织的建设;d.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与演习;e.事故预警与应急响应;f.事故的现场控制、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医疗急救、工程抢险等应急措施;9.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器械、交通工具及其他物资的储备与调用;h.应急救援的通讯保障;i.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i.应急救援信息的发布。③应急救援的实施。要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有关部门与单位的负责人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必须明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协同指挥。二是建立专门的事故应急救援机构或者综合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三是加强检查与演练。要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定期组织演练,保证应急救援组织、人员、装备的常备不懈。答题要点:(1)系统原理①含义: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与方法来认识与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②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2)人本原理①含义: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与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掌握、运作、推动与实施。②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3)预防原理①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减少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②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4)强制原理①含义:采取强制管理手段控制人的意愿与行为,使个人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②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4.简述物理爆炸与化学爆炸的特点。答题要点:1(1)爆炸及其特征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它通常是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从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来看,爆炸就是物质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物质运动急剧增速,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一般来说,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①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②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③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④周围介质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2)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与化学爆炸①物理爆炸及其特点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物理爆炸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例如,锅炉、压力容器与各种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的超压爆炸,以及高温液体金属遇水爆炸等。②化学爆炸及其特点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如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及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化学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爆炸的能源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化学爆炸有三个要素,即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与生成气体产物。从工厂爆炸事故来看,有以下几种化学爆炸类型:蒸汽云团的可燃混合气体遇火源突然燃烧,是在无限空间中的气体爆炸;受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化学反应失控或工艺异常所造成压力容器爆炸;不稳定的固体或液体爆炸。总之,发生化学爆炸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爆炸影响范围较大;而物理爆炸仅释放出机械能,其影响范围较小。5.试述安全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答题要点: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在认真分析并熟悉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原则。(1)充分性原则充分性是指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该充分分析评价的系统,掌握足够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并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应条件与范围,同时为安全评价工作准备充分的资料。也就是说,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准备好充分的资料,供选择时参考与使用。(2)适应性原则适应性是指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适应被评价的系统。被评价的系统可能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评价的重点各子系统可能有所不同,各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应的条件与范围,应该根据系统与子系统、工艺的性质与状态,选择适应的安全评价方法。(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安全评价方法及被评价的系统所能提供安全评价初值与边值条件应形成一个与谐的整体,也就是说,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是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与系统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数据与资料。(4)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所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由于评价的目的不同,需要安全评价提供的结果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果、系统的危险性等,安全评价方法能够给出所要求的结果才能被选用。(5)合理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评价目的、能够提供所需的安全评价结果的前提下,应该选择计算过程最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与最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使安全评价工作量与要获得的评价结果都是合理的,不要使安全评价出现无用的工作与不必要的麻烦。6.论述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意义及目的。答题要点: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以以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与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定量地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其目的是:(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3)向有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由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与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7.某精细化学品工厂拟了解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请问能否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评价,及能否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答题要点:两种方法都适用。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备缺陷以及及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与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与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检查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它适用于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的各个阶段。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为美国道化学公司所首创。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计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意义:①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②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③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④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部分可能的损失与减少损失的途径。8.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评价方法,论述此方法的分析步骤、目的及危险等级划分。答题要点:(1)预先危险分析的步骤①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②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i:LN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③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④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与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⑤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与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⑥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2)预先危险分析的目的①大体识别及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判别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危险等级划分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表3—3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1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Ⅱ临界的篱嘉纛篓案妾錾薷蠢施了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与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Ⅳ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4.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某建筑安装公司承包了某居民楼(6层)建筑工程项目,并将该工程项目转包给某建筑施工队。该建筑施工队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不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与有关安全施工规定,未设斜道,工人爬架杆乘提升吊篮进行作业。某年6月29日,施工队队长李某发现提升吊篮的钢丝绳“毛的厉害”,赵某为了追求进度,轻信钢丝绳不可能马上断,决定先把7名工人送上楼干活,再换钢丝绳。当吊篮接近四楼时,钢丝绳突然中断,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问题:(1)简述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2)请问如何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3)简述钢丝绳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答题要点:(1)建筑施工企业伤亡事故类型主要是以下5类:①高处坠落:②物体打击;③触电事故;④机械伤害;⑤坍塌。(2)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措施有:①脚手架搭设符合标准;②临边作业时设置防护栏杆,架设安全网,装设安全门;③施工现场的洞口设置围栏或盖板,架网防护措施;④高处作业人员定期体检;⑤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工作服与工作鞋;⑥6级以上强风或大雨、雪、雾天不得从事高处作业;⑦无法架设防护措施时,采用安全带。(3)钢丝绳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有:①使用检验合格的钢丝绳,保证其机械性能与规格符合设计要求;②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必要时使用前要做受力计算,不得使用报废钢丝绳;③坚持每个作业班次对钢丝绳的检查并形成制度;④使用中避免两钢丝绳的交叉、叠压受力,防止打结、扭曲、过度弯曲与划磨;⑤注意减少钢丝绳弯折次数,尽量避免反向弯折;⑥不在不洁净的地方拖拉,防止外界因素对钢丝绳的损伤、腐蚀,使钢丝绳性能降低;⑦保持钢丝绳表面的清洁与良好的润滑状态,加强对钢丝绳的保养与维护5.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与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与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与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与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与煤块封堵炮孑L;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下午l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l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与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与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m处挂在背板上折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答题要点:(1)事故原因直接原因:①由于主扇与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局部积聚;②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③井下管理混乱,以致在电雷管存放不当的情况下,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发生。间接原因:①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应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②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a.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与交接班制度等;b.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c.井下物料放置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d.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①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81条、82条及83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③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83条及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3条,对该矿进行处理。(3)措施建议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③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6.论述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意义及目的。答题要点: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以以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与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定量地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其目的是:(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与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3)向有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由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与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7.某精细化学品工厂拟了解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请问能否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评价,及能否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答题要点:两种方法都适用。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