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课课件:第18课 三国鼎立_第1页
初中说课课件:第18课 三国鼎立_第2页
初中说课课件:第18课 三国鼎立_第3页
初中说课课件:第18课 三国鼎立_第4页
初中说课课件:第18课 三国鼎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1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2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材地位

本课介绍了我国封建社会从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不仅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揭开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大开发的序幕。因此,本课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材地位3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和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在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中,学会历史比较法。(2)在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中,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方向。(2)通过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感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对自己人生的启迪。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目标4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重难5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的殿堂仍然十分必要。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单一性和片面性。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学法指导。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6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

教法学法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7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8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情境再现,夯实基础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4归纳总结,情感升华5课外拓展,寻踪觅影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情境再现,夯实基础3合作探究9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时期的?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又是谁?设计思路:利用音乐与图片相结合,让历史“走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图片中的10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创设情境: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东汉末年,呈现在你眼中的是怎样的景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奴袁绍曹操张鲁刘璋刘表袁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创设情境:穿越时11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1.官渡之战任务1:生动讲述官渡之战任务2:评价官渡之战对北方政治格局的影响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明确落实官渡之战的知识点。时间作战双方结果作用200年曹操—袁绍曹操获胜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1.官渡之战任务12官渡之战形势图曹操像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曹操率军约2万驻扎于官渡袁绍战败,向北方撤退曹操取胜,率军向北追击设计思路:演示官渡之战的战争示意图,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牢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突破本课重点。官渡之战形势图曹操像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200年,袁绍率113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他们要去做什么?这里面还有个成语,谁能说出?设计思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设置悬疑,利用“三顾茅庐”的典故过渡至赤壁之战的学习。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提问:画面中的人14战前部署(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诸葛亮:曹操如今兵强马壮,如破荆州,必再消灭东吴,因此,我们理应同心一意,联合抗曹。周瑜:曹军贸然南下,长途跋涉,人马劳顿,水土不服。而且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现在又放弃鞍马,使用舰船,因此,我们只要巧施妙计,必定破敌。孙权:太好了!这是上天助我呀!黄盖:咱们就来个火烧曹营吧,老将愿意身先士卒。(齐声):孙刘联军,共同抗曹!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208年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结果曹操失败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战前部署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2.赤壁15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3.三国鼎立——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220年曹丕221年222年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21年,刘备称帝,国16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三国的治理与开发(请三位同学介绍三国经济发展情况)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三国的治理与开发17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翻车屯田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18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三国鼎立说课19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船只孙吴开发江南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20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曹操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思考为什么曹操两次战争一胜一负?讨论曹操先胜后败的原因。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1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纵深分析思考①赤壁之战时中国为什么不能形成统一的局面?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③从东汉末年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设计思路:把学生分成两个方阵,选出代表互相采访,并可反驳对方的观点,我及时引导点拨,这些逐层深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认识,突破难点。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纵深分析思考①22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乱世英雄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对当时社会有贡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乱世英雄说起曹23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情感升华畅所欲言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情感升华畅所欲言你掌握了24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课外拓展,寻踪觅影比较辨别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诸葛亮(公元181年)周瑜(公元175年)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课外拓展,寻踪觅影比较辨别25袁绍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曹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三国鼎立220年曹丕洛阳

221年刘备成都222年孙权建业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板书袁绍公元200年曹操曹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三国26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紧扣学习重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动画再现赤壁之战的战况。通过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我的引导下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递进式不断深入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突破本课难点。今后我还应该继续研究新课标,使历史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27敬请批评指正!敬请批评指正!28三国鼎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29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30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材地位

本课介绍了我国封建社会从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不仅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揭开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大开发的序幕。因此,本课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材地位31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和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在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中,学会历史比较法。(2)在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中,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方向。(2)通过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感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对自己人生的启迪。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目标32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教学重难33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的殿堂仍然十分必要。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单一性和片面性。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学法指导。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34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

教法学法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35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说课36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情境再现,夯实基础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4归纳总结,情感升华5课外拓展,寻踪觅影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情境再现,夯实基础3合作探究37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时期的?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又是谁?设计思路:利用音乐与图片相结合,让历史“走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图片中的38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创设情境: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东汉末年,呈现在你眼中的是怎样的景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奴袁绍曹操张鲁刘璋刘表袁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创设情境:穿越时39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1.官渡之战任务1:生动讲述官渡之战任务2:评价官渡之战对北方政治格局的影响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明确落实官渡之战的知识点。时间作战双方结果作用200年曹操—袁绍曹操获胜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1.官渡之战任务40官渡之战形势图曹操像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曹操率军约2万驻扎于官渡袁绍战败,向北方撤退曹操取胜,率军向北追击设计思路:演示官渡之战的战争示意图,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牢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突破本课重点。官渡之战形势图曹操像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200年,袁绍率141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他们要去做什么?这里面还有个成语,谁能说出?设计思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设置悬疑,利用“三顾茅庐”的典故过渡至赤壁之战的学习。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提问:画面中的人42战前部署(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诸葛亮:曹操如今兵强马壮,如破荆州,必再消灭东吴,因此,我们理应同心一意,联合抗曹。周瑜:曹军贸然南下,长途跋涉,人马劳顿,水土不服。而且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现在又放弃鞍马,使用舰船,因此,我们只要巧施妙计,必定破敌。孙权:太好了!这是上天助我呀!黄盖:咱们就来个火烧曹营吧,老将愿意身先士卒。(齐声):孙刘联军,共同抗曹!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208年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结果曹操失败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战前部署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2.赤壁43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3.三国鼎立——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220年曹丕221年222年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21年,刘备称帝,国44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三国的治理与开发(请三位同学介绍三国经济发展情况)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情境再现,夯实基础三国的治理与开发45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翻车屯田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46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三国鼎立说课47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船只孙吴开发江南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48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曹操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思考为什么曹操两次战争一胜一负?讨论曹操先胜后败的原因。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9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纵深分析思考①赤壁之战时中国为什么不能形成统一的局面?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③从东汉末年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设计思路:把学生分成两个方阵,选出代表互相采访,并可反驳对方的观点,我及时引导点拨,这些逐层深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认识,突破难点。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纵深分析思考①50三国鼎立说课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乱世英雄说起曹操,“很容易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