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品课件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品课件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精品课件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精品课件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意识流.精品课件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品课件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七、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精品课件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精品课件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识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2、特点:优点缺点二、测验法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精品课件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三、实验法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3、种类(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四、调查法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精品课件三、实验法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四、调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精品课件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精品课件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1、定义: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思状态2、自动化的意思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特征)精品课件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二、意识的第二节:注意一、什么是注意1、定义: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2)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3、功能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精品课件第二节:注意一、什么是注意1、定义: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精品课件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精品课件三、注意的分类
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一)不随意注意1、定义: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的条件:(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新颖性、对比、运动和变化等。(2)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3、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精品课件三、注意的分类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二)随意注意1、定义: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2、引起的条件: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个体的知识经验活动的组织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三)随意后注意1、定义: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2、特点: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精品课件(二)随意注意1、定义: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1、定义:人和动物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些节律就称为生物节律。它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2、种类:一年
28天
24小时(日节律)
90分钟精品课件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1、定义:人和动物的一二、睡眠与失眠(一)睡眠脑电波形态频率典型的意识状态Beta(β)13-24正常清醒状态、思考解决问题Alpha(α)8-12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Theta(θ)4-7轻度睡眠Delta(δ)2-4深度睡眠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人在正常情况下:脑电波为β波人在睡眠状态下:1、过度期:脑电波为α波
2、轻睡期:脑电波为θ波
3、4沉睡期:脑电波为δ波快速眼动睡眠:REM是人做梦的时候精品课件二、睡眠与失眠(一)睡眠脑电波形态频率典型的意识状态Beta(二)失眠1、睡眠的作用:(1)恢复说(2)保护说2、失眠的类型(1)情景性失眠(2)假性失眠(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三、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梦的特征: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
3、睡眠中的内在和外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精品课件(二)失眠1、睡眠的作用:三、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一)什么是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景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四)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精品课件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一)什么是催眠:是一种类似睡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一)镇静剂(二)兴奋剂(三)迷幻剂精品课件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一)镇静剂精品课件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一般概念1、定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2、类型: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内部感觉。(细分)第六感觉(超感知觉)3、意义: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二、感觉的生理机制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转换,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第三步: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第四步:在大脑皮层的各区域产生感觉精品课件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一般概念1、定义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一、感受性:心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关系。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表示的.二、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也是指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精品课件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一、感受性:二、绝对感觉阈限(三)差别感觉阈限1、差别感受性:是指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2、差别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3、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K=ΔI/I4、费希纳定律: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用数学的说法是:当知觉经验以算术级数增长时,刺激能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它们之间是一种对数关系。K=BLogA精品课件(三)差别感觉阈限1、差别感受性:是指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
是波长为400—750毫微米的电磁波。二、基本的视觉现象
1、视觉的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包括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明暗适应)2、色觉:颜色感觉的三种属性(1)色调:颜色的基本特征(2)饱和度:(3)亮度:三、视觉的机制
(一)眼睛:锥体细胞的作用(二)色觉理论:1、三原色说;杨和黑尔姆兹提出;红、绿、蓝
2、拮抗理论:黑林提出
红-绿;黄-蓝;黑-白。精品课件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二、基本的视觉现象三、视觉的机制精品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
人耳能接受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二、基本的听觉现象
(一)声音的属性:音强、音高(频率)、音色(质量特征)(二)听觉的适应与疲劳(三)声音的混合与掩蔽三、听觉的机制
(一)听觉与耳(二)听觉的理论
1、位置学说:贝克西提出;不同位置的毛细胞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反应。(低频声不)
2、频率匹配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底膜,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精品课件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基本的听觉现象三、听觉的机制精品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种类:(1)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2)按事物的主观特性分:空间知觉、(产生的线索:双眼视差、幅合)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精品课件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觉的一般概念精品课件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1、定义: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规律(1)接近性:(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
(二)知觉的选择性
1、定义: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2、影响因素:强度、色彩、活动等。精品课件二、知觉的特性精品课件(三)知觉的理解性
定义: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的特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1、定义:刺激发生变化时知觉仍然不变的特性。
2、种类(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精品课件(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精品课件三、几种复杂的知觉极其机制(一)深度知觉
1、定义:
2、影响因素(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大小、遮挡、高度、透视、纹理等(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线索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二)运动知觉(三)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借助计时工具。(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精品课件三、几种复杂的知觉极其机制(一)深度知觉精品课件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内容(1)对人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知觉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的特殊性二、社会知觉的过程(一)信息的收集和选择(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信息比后来的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2、晕轮效应:对他人的认知判断受已知的特征的影响。
3、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精品课件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精品课件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精品课件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一)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二)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三)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包括回忆和再认。精品课件(一)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二)保三、记忆的类型(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时间、概念和观念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回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精品课件三、记忆的类型(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处理第二节:记忆系统当前得到公认的记忆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感觉记忆定义: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时间:几十到几百毫秒。编码:视象和声象二、短时记忆定义: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时间:20—30秒编码:声音代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容量:7+/-2组块条件:复述又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精品课件第二节:记忆系统当前得到公认的记忆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三、长时记忆定义: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编码:语义代码、视觉代码储存模型:归类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图式语义网络第三节:遗忘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材料:无意义音节;方法:节省法结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意义: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精品课件三、长时记忆定义: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第三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
2、干扰说: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
前摄干扰:
倒摄干扰:(二)影响因素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景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三、有意遗忘的作用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一)地点法(二)韵律法(三)记笔记精品课件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的原因三、有意遗忘的作用第四节:学习一、学习的定义学习首先是一种适应活动。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定义: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题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三、学习的分类(一)依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二)依学习内容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走迷宫精品课件第四节:学习一、学习的定义学习首先是一种适应活动。二、学习过四、学习的策略(一)复习策略1、复习的时间:第一次:5—10分钟后第二次:当天晚上或第二天第三次:一周后第四次:一个月后第五次:半年后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50%3、复习的方法: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二)组织策略1、群集2、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精品课件四、学习的策略(一)复习策略1、复习的时间:第一次:5—10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性2、概括性3、与语言有密切关系精品课件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二、思维的过程和种类(一)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二)思维的种类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主导成份)精品课件二、思维的过程和种类(一)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二)思维第二节:概念的形成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定义: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属性:内涵和外延(关系)种类: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二、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1、赫尔于1920年首创2、布鲁纳的研究最著名:假设—检验—再假设—在检验。。。直至成功(二)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儿童是通过类比归纳和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来获得概念的。精品课件第二节:概念的形成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定义: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一、推理(一)推理的一般概念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二)三段论推理(三)线性推理(四)条件推理(沃森的试验证明人有证实的倾向)二、问题解决的定义(一)问题的结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二)认知操作的特点: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认知性操作精品课件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一、推理(一)推理的一般概念是指从一组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二)启发式就是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逆向工作法: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表征的方式(二)无关信息的干扰(三)功能固着(四)心向精品课件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第四节:想象和创造性培养一、想象和创造思维(一)什么是想象定义: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基本特征:新颖性和形象性作用:与创造性活动密切相关种类:想象无意想象梦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定义: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精品课件第四节:想象和创造性培养一、想象和创造思维(一)什么是想象定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创造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创造性则指的是一种倾向。心理学上对创造性或者创造力的评估有许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一)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智力因素:2、人格因素(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有兴趣、冒险、审美):3、环境因素:4、动机因素:精品课件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创造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创造性则指的是一(二)创造性思维训练(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的信念:(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精品课件(二)创造性思维训练(1)建立目标与意向:精品课件第六章:智力第一节:智力概述一、智力的性质(一)智力的概念定义:是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包括认知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二)智力与能力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包含“所能为者”和“可能为者”。(三)能力的不同类型1、一般能力(包括)和特殊能力: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精品课件第六章:智力第一节:智力概述一、智力的性质(一)智力的概念定二、智商与智力差异(一)智商心理年龄:比率智商:IQ=心理年龄/实足年龄×100离差智商:IQ=100+15Z;Z=X-X’/S(二)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首先,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两头小中间大其次,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有所不同此外,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早熟、中年成材、大器晚成2、智力的团体差异:性别差异、职业差异、种族差异140;极优等120—139;优异110—119;中上90—109;中才80—89;中下70—79;临界70以下;弱智精品课件二、智商与智力差异(一)智商心理年龄:(二)智力的差异1、智三、智力发展的特征(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18-25到顶峰)、稳定阶段、衰退阶段(60岁后迅速下降)。(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二节:智力的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论(一)智力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G因素和S因素。(二)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提出它们的发展趋势精品课件三、智力发展的特征(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三)智力多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人有七种独立的能力。二、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三、智力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内容: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结果:单元、分类、关系、转换、系统、应用。共计:5×5×6=150种智力。四、智力的认知理论(一)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构成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智力的经验成分:智力的环境成分:适应环境、塑造环境、选择环境精品课件(三)智力多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人有七种独立的能力(二)PASS模型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第三节:智力的测量一、智力测验概述(一)智力测验的产生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二)智力测验的种类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3、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精品课件(二)PASS模型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第三节:智力的测量(三)心理测验的性质1、心理测验的对象是心理特质;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3、心理测量有误差;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二、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一)信度定义: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种类:1、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
2、评分者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二)效度定义: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准确性种类:1、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3、预测效度精品课件(三)心理测验的性质1、心理测验的对象是心理特质;二、心理测(三)测验的标准化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三、经典智力测验(一)斯坦福—比奈测验(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总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言语能力操作能力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分测验分测验
离差智商(三)团体智力测验(瑞文)
个别智力测验四、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关系精品课件(三)测验的标准化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第五节:智力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一)家庭谱系研究(评价遗传决定论)(二)双生子研究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一)家庭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二)早期干预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精品课件第五节:智力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一)家庭谱系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一)动机的定义(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二、动机的产生内部的需要(需要的定义);外部的诱因。精品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是指激三、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区别)1、生理性动机2、社会性动机(二)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1、外在动机(的作用)2、内在动机(三)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1、主导动机2、从属动机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到U曲线;工作难度。精品课件三、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区别)1、生理第二节:社会性动机一、交往动机(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
2、情谊
3、归属二、成就动机的定义(一)成就动机的结构:追求成功、回避失败(二)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三、工作动机定义: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精品课件第二节:社会性动机一、交往动机(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二、成就第三节: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二、匮乏动机与成长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一、情绪情感的定义定义:构成(一)主观体验(二)生理唤醒(三)外部行为精品课件第三节: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一、情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区别(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联系:三、情绪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二)情绪状态
1、心境;2、激情;3、应激(手足无措)。(三)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精品课件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区别(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三、情绪情感四、情绪情感的表达(一)表情(二)表情的种类
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语调表情。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一)促进功能(二)瓦解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精品课件四、情绪情感的表达(一)表情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第八章:人格一、人格的界定定义: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特征征征(一)独特性(二)稳定性(三)统合性(四)复杂性(五)功能性精品课件第八章:人格一、人格的界定定义: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二、人格的结构(一)知—情—意系统(二)心理状态系统(三)人格动力系统(四)心理特征系统(五)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定义)差异(一)冲动型(整体加工)与沉思型(细节加工)
(评价各的优缺点)(二)系列型与同时型(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精品课件二、人格的结构(一)知—情—意系统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二、气质差异定义:类型(一)胆汁质(二)多血质(三)黏液质(四)抑郁质(多愁善感的人)三、性格差异定义:属性:有好坏之分特征:(一)性格的态度特征(二)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性格的理智特征气质与性格的联系与区别精品课件二、气质差异定义:三、性格差异定义:气质与性格的精品课件第三节: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特质的定义: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共性特质个性特质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5-10个)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提出了16种根源特质(三)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精品课件第三节: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特质的定义: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二、人格类型说(一)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
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可分为T+型人格和T-型人格。(二)对立型模式—内向与外向人格内向;外向。(三)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孩子性格)四、早期童年经验五、自然物理因素六、主观能动性放纵型A型人格精品课件二、人格类型说(一)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第五节:人格测量一、测验法(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三)青年性格问卷“大五”测验二、投射法(测量人格中潜意识层面)(一)罗夏克墨渍测验(二)主题统觉测验(三)句子完成测验自陈量表法:是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精品课件第五节:人格测量一、测验法(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二、投射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一)本能: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二)合群需要沙赫特的研究发现人在紧张和恐惧时更倾向于与人交往。(三)自我肯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还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精品课件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二、人际交往的理论(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
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1)包容(2)支配(3)情感
2、表现需要的方式(1)主动(2)被动
3、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主动性被动性包容需要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需要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主动表示友好期待他人情感表达精品课件二、人际交往的理论(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二)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商品交换。霍曼斯指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非物质的交换。第二节: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一、人际沟通(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1、广义的沟通:人与信息;人与机器;人与自然。
2、狭义的沟通: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二)人际沟通的功能
1、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2、满足需要,精品课件(二)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人的社(三)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信息源目标靶信息通道障碍反馈背景(1)信息源:(2)信息:(3)通道:(4)目标靶:(5)反馈:(6)障碍:(7)背景:精品课件(三)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信息源目标靶信息通道障碍反馈背景(1(四)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的沟通:(1)口语沟通:(2)书面言语沟通:2、非言语沟通:(1)表情:(2)眼行为:(3)身体语言和身体动作说明:调节:情感表露:(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精品课件(四)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的沟通:精品课件二、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相似性与互补性:(二)个人品质:
1、热情
2、内在的个人特征如:真诚、幽默、有涵养、聪明
3、外表的特点:容貌、体型、服装等。(三)接近性与熟悉性:三、人际关系的测量(一)社会测量法的原理与假设
莫雷诺提出(二)社会测量法实施的步骤(三)社会测量法的应用精品课件二、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相似性与互补性:三、人际关系的测量(第三节: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群体的定义:群体的功能:一、群体的一般特性:(一)群体规范(的作用)(二)群体的凝聚力(正性力量)(三)群体中的角色(四)群体的领导二、社会影响:(一)社会助长(最早由特瑞普里特研究的)与社会惰化(二)去个体化(三)群体的决策行为:1、群体极化;2、群体思维。(四)从众众与服从:1、从众(影响因素);
2、服从(影响因素)。精品课件第三节: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群体的定义:一、群体的一般特第十章: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科学的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义:2、鉴定心理健康与否的三条基本原则:3、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2)轻度失调心理(3)严重病态心理精品课件第十章: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科学的健康观念健康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三)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精品课件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及其来源(一)压力的概念:(二)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
2、心理性压力源
3、社会性压力源
4、文化性压力源二、压力的身心反应(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提出
1、警觉反应
2、抗拒
3、衰竭(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精品课件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一、压力及其来源(一)压力的概念:二、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策略(一)影响压力的因素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识
4、性格
5、环境(二)处理压力的方法处理困惑、减轻不适感
1、不良的应对方法:依赖药物;酗酒抽烟。
2、正确的应对方法:(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6)改变不合理观念。
精品课件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策略(一)影响压力的因素精品课件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挫折一、挫折的概念挫折的定义:二、挫折产生的原因(一)外在因素(二)内在因素三、挫折后的反应(一)攻击行为(二)冷漠(三)幻想(四)心理防御机制(具有双重性)
1、否认;2、幻想;3、压抑;4、投射;
5、反向;6、转移;7、退行;8、文饰;
9、补偿;10、升华(是积极的反应形式)。精品课件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挫折一、挫折的概念挫折的定义:二、挫折产生四、挫折的应对策略(一)正确认识挫折(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1、此事不该发生
2、以偏概全
3、无限夸大后果(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第四节:心理健康与焦虑一、焦虑的概念二、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二)恐慌障碍(三)恐惧症
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
3、特殊恐惧症。(四)强迫症(五)创伤后应激症精品课件四、挫折的应对策略(一)正确认识挫折第四节:心理健康与焦虑一三、焦虑的应对策略(一)认清焦虑状况(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三)学会放松自己(四)运用想象减轻焦虑(五)进行理性思考(六)接受专业治疗精品课件三、焦虑的应对策略(一)认清焦虑状况精品课件第十一章:毕生发展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心理发展包括
1、动物种系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2、民族心理的发展
3、个体心理的发展(二)广义和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1、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含上述三方面
2、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三)毕生发展观:
1、人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4、心理发展有个体差异性和可塑性;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精品课件第十一章:毕生发展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实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一)阶段的划分
1、产前期:受孕到出生;2、乳儿期:出生到一岁;
3、婴幼儿期:1—3岁;4、儿童前期:3—6岁;
5、儿童后期:6—12岁;6、青少年期:12—18岁;
7、成年早期:18—45岁;8、中年期:45—65岁;
9、老年期:65岁以上。(二)关键期定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三、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狼孩现象)精品课件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一)阶段的划分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法:(二)纵向研究法:(三)群体序列研究法:第二节: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发展(一)胎儿的身体发展(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标志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反射的特点:1、形成速度慢
2、形成以后不很稳定。
3、不易分化。精品课件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法:第二节:儿童期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动作的发展
三原则(1)由上到下;(2)由内到外;(3)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动作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三、儿童期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一)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二)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获得的理论
1、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和后天的学习经验
2、先天理论:强调与身俱来的能力,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装置”精品课件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三、儿童期认知和语(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概念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依恋行为(二)性别社会化
1、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学校教育中的性别角色科班印象(1)教科书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2)教师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3)学生同伴群体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精品课件(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依恋行(三)道德判断的发展1、皮亚杰的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7、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2、柯尔伯格的理论
前习俗水平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2: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倾向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道德阶段4: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
后习俗水平阶段5: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阶段6:个人内在良心的道德精品课件(三)道德判断的发展1、皮亚杰的理论精品课件第三节: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
(一)身体外形和体内机能的发展
1、身高和体重
2、第二性征
(二)性的发育与成熟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一)青少年时期智力的发展(二)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
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精品课件第三节: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二、青少年时第四节: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成年初期(一)求职与升学(二)婚恋与生育二、成年中期(一)生理的变化及其适应(二)中年危机:仪容、空巢、事业三、老年期(一)感知觉的进一步退化(二)身体机能和智力方面的变化特点(三)老年期的情绪情感特点(四)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五)面对死亡精品课件第四节: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成年初期(一)求职与升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品课件教师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设计合同标的建筑项目描述及设计要求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研发目标与技术成果归属
- 单位车辆租赁协议范本:2024年
- 2024年工程环境检测与评估协议
- 2024年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供应合同
- 2024年度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消防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快速搬家公司服务合同
- 2024互联网金融服务合同标的与服务方式
- 二年级数学看错数字问题专项练习
- 七十岁老人换驾照考三力测试题库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规范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药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 从轨道电路的运用看区间信号的发展
- 杜邦材料命名规则
- CJJ_T243-2016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
- 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安全风险判定准则
- 中文电码译表.xl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