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先秦分封宗法关系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先秦分封宗法关系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先秦分封宗法关系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先秦分封宗法关系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先秦分封宗法关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风俗例一(2009年山东)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013·山西模拟)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C例二(2013银川一中)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B分封宗法关系例一(2019湖师附)《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周王是天下共主

B.大宗小宗不隶属C.政权与族权结合

D.社会分工很明确

(2014哈四月考)《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答案:CA例二(2014湖师附月考)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答案:B例三(2018衡阳县联考)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策,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C.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2018雅礼中学)《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的虔诚和崇敬

B.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C.凸显自己的特殊政治地位

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018合肥质检)《礼记》记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据此可知A.小宗不能进行祭祀

B.祭祀制度开始形成C.王室贵族间关系融洽

D.大宗拥有祭祀特权(2015临川月考)《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D.天子为“天下共主”(2019衡水二调)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A.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2020天水一中)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嫡”“介—庶”的词汇。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A.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

B.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C.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答案:BCDACDC1(2013年广东)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课件(2013安徽师附)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答案:BA分封宗法受冲击例一(2013新课标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例二(2018雅礼中学)《左传·隐公三年》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材料中这种周朝与郑国互换人质现象突出表明A.诸侯国的政治交往方式特殊B.国与国交往的外交诚意C.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缺乏互信(2017双流中学)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C.分封制在不断衰落D.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2018贵阳一中)《礼记·王制》记载:“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但是“春秋之世……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这反映了A.鲁国朝聘次数多反映其政治地位低下B.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齐晋两国通过争霸战争成为春秋霸主D.诸侯国通过朝聘实行远交近攻策略(2017武汉调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同质(2017湖师附)右图为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019衡阳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答案:CCBABA例三(2019洛阳统测)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2019重庆八中)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的时候,据说是“奉粟六万”。这反映出春秋末期在一些诸侯国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制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B.周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