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大联考2023学年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天成大联考2023学年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天成大联考2023学年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天成大联考2023学年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天成大联考2023学年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时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明德惟馨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摘编自《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及今,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其精髓一脉相承,其要求基本一致。B.个人品德事关公民个人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是完整道德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C.修养个人品德任重而道远,须严格自律,应发自真心,持久不懈,积累于点滴之中。D.由好品行到好风尚,进而社会整体文明素养得以演进,这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从道德的重要性谈起,引出“个人品德修养”这一中心论题。B.文章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论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采用了对比式结构。C.引证和例证是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经典语句和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D.文末把个人品德上升到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有力地深化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以德治国就是我们国家今后奋斗的主要方向。B.黄旭华、朱彦夫、武荷香等人成为时代楷模,与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密切相关。C.只要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崇德向善、践行道义,就能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D.法治对道德建设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在进行道德建没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______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________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______;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________,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微融合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年伊始,人民军队披坚执锐、遵令而行、_________,真正锤炼出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和能力。军事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也是生成和提高战力的基本途径,是未来战争的预演。目前我军实战化训练已经开始朝着战役层面以及体系化方向发展,实弹、实投、实爆成为部队的“家常饭”,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成了训练“标配”;演练不见预案脚本,没有“前奏”“过门”,危局、难局、险局_________。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实现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向实战靠拢,必须设置实战化训练环境、运用实战化编组力量、采取实战化方法步骤,在实战化训练中发现短板、找出差距、解决问题。通过演习总检讨,进一步确立分数不是胜数,();对抗不是目的,只有“到绝境”才能磨砺打赢能力;胜负不是关键,只有“反思检讨”才能谋求强军之道,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推进实战化训练向高度提升、向深度发展。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积极进行实战化训练_______,全军要切实以军事训练实实战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部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做到枕戈待旦、箭在弦上,对于党和人民的嘱托,我们要_________。确保一声令下、不辱使命!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B.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途径,也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准备。C.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准备,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途径D.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学会打仗本領必“抛下包袱”B.只有“抛下包袱”才能学会打仗本领C.只要”抛下包袱”就能学会打仗本领D.想要学会打仗本领就要“抛下包袱”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负众望层出不穷刻不容缓一言九鼎B.不孚众望屡见不鲜迫不及待一言九鼎C.不负众望层出不穷刻不容缓一诺千金D.不孚众望屡见不鲜迫不及待一诺于金4、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绿阴冉冉遍天涯②青草池塘独听蛙③秋庭暮雨类轻埃④林莺啼到无声处⑤门外无人问落花A.⑤①④② B.⑤③②①C.③②④⑤ D.①②⑤④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2)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C.“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D.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2.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微软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将大量有关地球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微软宣布将投资5000万美元,使用人工智能来对抗气候变化。此项投资是微软“五年计划”的一部分。微软表示,为了实现对抗气候变化的目标,需要用到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将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分别是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微软首席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BradSmith)表示,搜集的各种原始数据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健康状况,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等的情况。但是,有了这些数据还不够,还需要技术来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人工智能能通过收集来自地面、空中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分成人类可以理解的各种类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观察地球环境系统及其变化的能力,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在使用微软的人工智能和云技术了,比如新加坡公司JTC就用人工智能来提升楼宇的电力使用效率。JTC已经在MicrosoftCloud平台上实现了对其所辖的39栋楼宇的监控和管理。利用部署到楼宇中的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JTC现在能在故障发生前识别并修正错误,这降低了15%的电力消耗。(《微软将投资利用人工智能对抗气候变化》节选自《砍柴网》2017/12/19)材料二:因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联合国最高环境“地球卫士”荣誉,这也是本年度唯一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项目。2016年8月,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用户通过步行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代替打车、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低碳生活方式积攒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们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据支付宝数据显示,到现在5亿人累计碳减排792万吨,种下1.22亿棵真树,总面积相当于1.5个新加坡。据了解,“地球卫士”是联合国的最高级别全球环境奖。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2005年设立,以表彰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变革性积极影响的杰出人物或机构。UNEP认为,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技术有力的降低了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5亿人在中国荒漠化地区种植1.22亿棵真树,具有全球示范意义。这并不是蚂蚁森林第一次受到联合国认可。今年4月,支付宝蚂蚁森林入选蓝天保卫战年度案例。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官网再度点赞称,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具有可供借鉴的普世意义。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技术公益模式正被全球更多地区采纳。6月25日,受支付宝蚂蚁森林启发,菲律宾领先的电子钱包GCash上线了菲律宾版蚂蚁森林GCashForest,鼓励菲律宾人通过日常生活中低碳行为更好保护环境。蚂蚁森林的创新模式,也被全球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收录到案例库。(《带动5亿人种下1.22亿棵真树联合国授予蚂蚁森林“地球卫士”》节选自胡华成《头条号》2019/09/20)材料三:西媒称,竹子不只是大熊猫的食物,还可以用来解决贫困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由于竹子并非木本植物,而是草本植物,因此生长迅速。竹子用途也十分广泛,不但可用作建筑材料或纺织原料,其根系还可以形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14日报道,致力于利用竹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竹藤组织国际政策负责人德拉培尼亚指出,该组织发布的2015年至2030年战略规划旨在普及竹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从制造脚手架、一次性制品替代物,再到制造竹炭,竹子能够在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德拉培尼亚表示,竹子有利于恢复因工业活动而退化的土壤,并且只需四五年时间就可成材。因此竹子应当被视为一种对抗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家都忽视了竹子的潜在价值。该组织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将竹子纳入自身的农林业体系当中,使竹子能够在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报道称,世界上最懂得利用竹子的国家当数中国。在全球竹子生产市场的700亿美元投资中,仅中国就占了其中的350亿美元。中国大约有800万人从事竹子相关行业,预计明年这个数字或将达到1000万人。竹子相关行业为解决贫困问题也作出了贡献。如今竹子已经不单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反映出当今中国人全力发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坚定决心。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生长着大约500余种竹类植物。报道称,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懂得使用竹子制造竹筏、竹椅,编织竹席,制造乐器,甚至利用竹子做成舒适的竹枕。如今在中国大城市里,一些房子的外围依然环绕着使用竹子制成的脚手架,形成一道现代与传统相融的独特风景。竹子柔韧性极强,在强台风天气下甚至比钢筋更具优势。中国国宝大熊猫最喜爱竹子这种食物。不只是大熊猫,就连中国人也食用竹笋,将其视为佳肴。德拉培尼亚指出,竹子早已不只是一种古香古色的装饰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应当将其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使其能够造福全人类。(西媒:《世界应向中国学习利用竹子》转自《参考消息》2019/09/1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土地上竹类植物品种众多,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竹子产业的蓬勃发展,表现出中国人全力发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坚定决心。B.德拉培尼亚希望致力于利用竹子促进可持续发展,因为竹子是草本植物,只需四五年时间就可成材有利于恢复因工业活动而退化的土壤。C.微软公司希望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对大量有关地球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D.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说明“中国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2.下列不属于对抗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具体措施的一项是A.支付宝用户通过步行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方式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养大虚拟树。B.将竹子的利用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重视它的潜在价值,发挥其优良特性,普及竹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C.搜集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种原始数据,时刻监测地球环境系统和其变化。D.运用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3.根据提供的三则材料,谈一谈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做出怎样的努力?请概括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远古中国,一方面,西北羌姜诸族由“羊饰大人”演进而来的“美”,成为具有宇宙普遍性之美;另一方面,东南夷越诸族由“文身大人”演进而来的“文”,也成为具有宇宙普遍性之美。东汉学者郑玄就在《乐记·乐象篇》注中说:“文犹美也。”“文”的演进,大趋势是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这一进程非常漫长。“文”主要来自东和南,《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后来,东方的夷较早进入冕服之美,东南的越虽在政治上与列国一道进步,但在身体之美上仍为文身状态。《墨子·公孟》讲,齐桓公以“高冠博带”治国,晋文公以“大布之衣,牂羊之裘”治国,楚庄王以“鲜冠组缨,缝衣博袍”治国;而“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的演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在先秦典籍的语言运用中,文可以用来指人的服饰衣冠、身体礼节、语言修辞,可以用来指朝廷、宫室、宗庙、陵墓等制度性建筑,可以用来指旌旗、车马、器物、仪式等美观性事物,可以用来指文字、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五色成文”;《说文》“文,错画也”)。人在创造社会之文的同时,也以相同的眼光来看自然——日、月、星,天之文;山、河、动、植,地之文。总而言之,当文扩展为整个天地之美的时候,它就成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孔子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赞西周“郁郁乎文哉”,正是文作为普遍之美的表达。作为普遍之美的文,进入春秋后发生了变化。从远古到西周,文都是美善合一的,美的外观背后有政治、伦理、神学支撑。但春秋之后,礼崩乐坏,一方面,各诸侯大夫为提升自己的地位,纷纷使用越级的礼乐(如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舞乐,“八佾舞于庭”);另一方面,各诸侯大夫为了享乐,创造了新的美的类型,如大量出现的俗乐新声,这些新声后被各国君主纳入宫廷。在春秋各国的宫廷舞乐中,无论是旧乐还是新声,都被视为享乐对象,率先开始了朝廷之文的意义转变。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朝廷的文的体系,不断与政治、伦理、神学脱钩,成为纯粹的享乐对象。在此进程中,只有作为语言的“文”仍然保持着文化高位。文字之美在与色、声、味等享乐之美有了本质区别之后,就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普遍之美,二是比普遍之美更高级的语言之美。从此,中国美学体系有了三个级别:普遍一般的众物之美,与朝廷之礼相连的政治之美,与语言之美相连的诗文之美;从此,文就成为比一般之美和政治之美更高级的美。因此,在中国美学体系中,美,可用于一切方面,文,则用于更高级的美。比如,用文质彬彬、文气诗韵等词去赞美人,比用美品位更高。文来自与雕绘相关的图案,讲究技术,当文字出现并成为文化和美学的主流后,图案的技术就升华为文字的技术,乃至于诗文成为艺术的最高级,超过了音乐和图案。文之美,就不再仅是图案之美、音律之美,首先应是诗文之美。文是与技术相关而成为普遍之美的,“文”就与“不文”、普通、粗俗相区别。用文来形容一种美,这种美一定是有技术含量的,最主要的就是有书卷气、高雅的,这也与士农工商中“士”的社会地位相关。文与美都有普遍性,但美可以是一切美,无论低俗或高雅,文则一定是精致之美、高雅之美。(摘编自张法《文:一种高级的美是有技术含量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远古中国,“美”与“文”都具有宇宙普遍性,只是演进本源不同,“美”源自西北羌姜,“文”源自东南夷越。B.文作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表达普遍之美,如“郁郁乎文哉”是孔子赞西周的。C.在先秦典籍的语言运用中文有极为广泛而普遍的社会意义,可以指人的衣冠、宫室、器物、文字等。D.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朝廷的文的体系逐渐与政治、伦理、神学脱离了关系,成为纯粹的享乐对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阐述了“文”的演进过程,即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进程漫长且各国不尽相同。B.文章为了论述“文”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美,先论述“文”摆脱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的过程。C.文章大量引用古代典籍进行论述,有理有据,如用《礼记》“五色成文”证明“文”可用来指绘画。D.文章从“文”的产生说起,按照其演进过程推出最后结论:文是精致之美、高雅之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记载,越王勾践文身治国,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可见,文演进的趋势是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B.俗乐新声的出现,反映了春秋之后的礼崩乐坏,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的结果。C.“文”的语言内涵始终保持着文化高位,用文质彬彬、文气诗韵来赞美人品位更高。D.在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中“士”的地位最高,是因为有书卷气、有高雅的“文”之美。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默先生传宋王向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取材于《宋史》,有删节)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节循名循:按照,依照B.先生幸听意幸:幸而C.良以口祸也良:的确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宜:因此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徒从者百人卒取其下者矣B.来,吾语尔尔试言其次者C.冀用于世何疾于不容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又以公议名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舍颍为居庐: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B.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C.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D.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B.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C.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D.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次亲友聚会,大学生李华与亲友们聊起了“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话题。在一家企业做管理的表姐说,自己曾因为开启了“垃圾短信屏蔽”而险些遗漏了几条重要的工作信息。刚退休的大伯感慨现在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觉得还是过去好,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但人们做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自主创业的堂兄认为,信息检索与筛选是现代社会人们一项重要的素养,谁的“搜商”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假设你是李华,请你就亲友们的观点或困惑,围绕“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即兴发言,分享你的理解与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7.A8.B9.B【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其要求基本一致”表述错误。原文中说“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更高”,而非基本一致。故选A。8.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采用了对比式结构”判断错误。“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文中没有对比之意。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奋斗的主要方向”于文无据,于实不符,文中提及道德与法治并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C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说“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可见,至少还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D项,“在进行道德建设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于文无据。原文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故选B。【点睛】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7.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8.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9.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7.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8.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9.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2、1.B2.C3.C【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语境说的是以往的故宫少有人知道。所以此处选用“鲜为人知”。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结合后一句“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可以推知语境说的是传统文化在向新的方向发展。所以此处选用“推陈出新”。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细小微小。结合后一句“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理解,此处说的是陕西秦腔在年轻一代中逐渐衰落。所以此处选用“式微”。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也指单层细胞培养中,所有的细胞的边缘都与其他细胞相接触的状态。结合后一句“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理解,此处说的是青春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在一起。所以此处选用“融合”。故选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联系下面句子“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这里明显说的是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A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不能用。B项,根据文意,下文侧重强调的是“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这一推断不合文意。D项,“缺少创新和关注”的说法和下文联系也不紧。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不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应该把“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交换位置。B项,不合语境,同时“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C项,“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突出的是“创新”,D项,“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突出的是“节目”,结合上下文判断重点再说“创新”,CD两相比较应该选择“为……创新奉献才智”。故选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1.A2.B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基本准备”搭配不当,且“生成和提高”语序不当。C项,“生成和提高”搭配不当。D项,“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语序不当。故选A。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做此题要瞻前顾后,本题的句式要和后文“抗不是目的,只有‘到绝境’才能磨砺打赢能力;胜负不是关键,只有‘反思检讨’才能谋求强军之道,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推进实战化训练向高度提升、向深度发展。”保持一致,即“只有……,才……”。故选B。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不孚众望: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根据句意,说的是“人民军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真正锤炼出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和能力。应用“不负众望”。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本句强调“危局、难局、险局”接连不断地出现,“层出不穷”符合语境。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这里说的是要想“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积极进行实战化训练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应用“刻不容缓”。一言九鼎:一句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根据语句前后“嘱托”“一声令下”等判断,这里应用“一诺千金”。故选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A【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解答本题,可从绝句的押韵入手,再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诗句的排列顺序,可用排除法.当然古诗歌的积累有助于排序.既是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判断出第三句为③或④,排除C、D两项;根据诗句内容,①⑤是“植物”,②④为动物。且此诗为南宋曹豳所写的《春暮》。既是绿阴遍天涯的暮春,③“秋”不合季节,应去掉③。故选A。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畏、自、缘、犹、莫。6、(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2)士贰其行二三其德(3)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常作客、繁霜鬓、贰、倜傥、发愤、参差。7、1.C2.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贏伏击战。②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3.【示例】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曲解文意,“一毛钱的搅缠”只能说明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成对比,突出掌柜的热情。这一情节并不能说明“英雄不被理解”。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筛选有关伙计的情节梳理概括即可。伙计“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并且说“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可见他虽然身受重伤,却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个铮铮铁汉;从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对同志无比的爱和对敌人无比得很统一在一起;从他受伤后还追击敌人和指挥民兵伏击敌人,可以看出他英勇善战;从他负伤后和战友一起开合作社谋生和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可以看出,他自立自信;从他对待掌柜言语“,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和因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可以看出他脾气急躁,性格直率。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各种叙事角度的基本作用,然后围绕小说的几个主要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给读者的感受等等角度深入思考,接下来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的作用。首先从叙述角度上,由“我”变为“村干部”,变化了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的空间,叙述视角的增加使叙述更加富有变化,更加富有艺术张力;从人物形象方面说,借“村干部”的叙述,描述那个伙计,进一步表现了“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可信;从主题方面讲,这样描述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意蕴。8、1.D2.C3.①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降低能耗,使环保科学化。②运用数字科技降低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更多人参与日常简单的环保活动,如步行、植树、拒绝一次性餐具等,使环保平民化。③运用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使环保生活化。④开拓传统材料的新用途,在环保的同时兼顾产业的发展,使环保产业化。【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D项,“说明‘中国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错,这里的“中国模式”没有限制,与前面的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不同,概念扩大了,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是对地球环境的各种数据进行监测,不属于具体措施。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与“环境保护”的做法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结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将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分别是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官网再度点赞称,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具有可供借鉴的普世意义”“UNEP认为,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技术有力的降低了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5亿人在中国荒漠化地区种植1.22亿棵真树,具有全球示范意义”“鼓励菲律宾人通过日常生活中低碳行为更好保护环境。蚂蚁森林的创新模式,也被全球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收录到案例库”“竹子早已不只是一种古香古色的装饰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应当将其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使其能够造福全人类”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出答题要点。【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9、1.B2.B3.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说法有误,原文第三段中说到,“总而言之,当文扩展为整个天地之美的时候,它就成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文”作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的,不是单纯地来自于东南的越国。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摆脱”说法有误,原文是说“文之美,就不再仅是图案之美、音律之美,首先应是诗文之美”,可见,“文”并不是摆脱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而是超越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可见”推导有误,作者列举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而越王勾践文身治国的例子,主要是证明“东方的夷较早进入冕服之美,东南的越虽在政治上与列国一道进步,但在身体之美上仍为文身状态”这一观点,越王勾践文身治国和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是同一时期,不能由此看出“文”演进的趋势。B项,“春秋之后的礼崩乐坏,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的结果”说法有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是“礼崩乐坏”的表现。D项,“‘士’的地位最高,是因为有书卷气、有高雅的‘文’之美”说法有误,依据文中最后一段,“用文来形容一种美,这种美一定是有技术含量的,最主要的就是有书卷气、高雅的,这也与士农工商中‘士’的社会地位相关”,可见原文只是说与士的社会地位相关,并未明确指出士的社会地位最高,而士的社会地位高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故选C。10、1.D2.B3.C4.C5.①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②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③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D项,“宜”在这里是“应该”的意思。译文“我们先生在世上不得志是很自然的”。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代词,那,那个。B项,“尔”均是代词,你。C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对于。D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而;第二个“以”,介词,用。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C项,“定”在这里是副词“必定”,选项中却解释为了动词“平定”;“取”是动词,选项中没有解释出来。译文“现在确实不快乐,先生您知道怎么会这样吗?”故选C。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乐取人怨”“获得弟子们赞誉”不正确,从原文第三段“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可知,“乐取人怨”是开始弟子们的误解;从“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可知弟子们并没有赞誉他。故选C。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人物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从这些情节中整理答案。本题要求“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从文章中总结先生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弟子任意的建议总结答案。从第1段“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可知,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从第2段“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可知,先生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从原文第4段先生与任意的对话可知,先生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译文:公议先生性情刚直,爱意气用事。他喜好议论,拿来当代的是非进行明辨。他曾在梁、宋之间游历而不得意,于是离开那里到了颍,跟他一起去的门徒有一百人。过了二年,他与门徒商量,又要离开颍。弟子任意对他说:“先生不要再想着离开了,弟子们跟随先生已经很久了,大家都对行程感到了厌倦。先生您在颍建造房屋居住,略微有了些生计。这里的主人贤德,待先生不薄,现在您又要离开,弟子我看不到先生的归所。先生难道瞧不起颍么?”公议先生说:“来,我告诉你!我已经三十岁了,树立节操,循名责实,承受先王的教导,深入、透彻地研究六经。我性情愚钝,很晚才有所成,收获无几。考察自己的表现,算不上个完人。我哪里敢忘记自己,希望在当世得到进用?我所厌倦悲苦的,正是不容于世。我在世间居处,随波逐流,混迹流俗。对我的称誉没有来到,对我的毁谤却日盛一日。《诗经》上不是说吗,‘谗害别人的人没有穷尽’。这里的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谗言一旦奏效,我就要遭到危险。聪明的人要利于自身,远离祸害,保全德性,所以我不如赶快走,去往他乡。”公议先生说完,任意说道:“先生不要说了。我们几个弟子曾经私下议论先生乐取人怨,是常人难做到的,不知道您并不高兴这样。现在确实不快乐,先生您知道怎么会这样吗?先生您的聪明才智,要远远地超过别人,而您多言评论世事,分辨是非,容不得有一点含糊。您又以公议命名,这是人兴怨所在。先生您对此感到担忧是可以的,但是要离开却不对。任意我用三件事来为先生谋划,先生如果幸而能够听取,就不必走;如果不听,那么您即使去到绝远之海,也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公议先生舌头僵硬说不出话,他向下看着任意,目不转睛。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向任意询问,任意回答说:“人的心肝,怎么可以看得见。听到别人的好话,表面上奉承,暗地里非议,转过身又变成憎恨,对别人肆意地诋毁、讥笑。抓住别人的一点小错误,就到处传扬,还要千方百计地进行点缀,致使别人身败名裂。自然这样的人,就能作践别人而抬高自己。任意的三策之中,此为最上策。先生能采纳吗?”公议先生说道:“不能,你再试着说说第二策。”任意回答说:“抛弃亲生骨肉,佯狂而去,使世人不再顾忌。这是第二策,先生能采纳吗?”公议先生说:“不能,你再试着说说第三策。”任意回答说:“先生的立身处世,如此为世人所远远不及,却未能获称高世之名,而是诋斥四起,几乎不能与庸愚之人为伍,这的确是口祸所致。先生如果能不好议论而好沉默,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那么又何恨不容于世呢?这是最下策,先生能采纳吗?”公议先生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我采纳你的下策。”任意于是大笑,对其他弟子说:“我们先生在世上不得志是很自然的。我为他谋划了三种策略,他最后却采纳了下策。”弟子阳思说道:“今天要不是任意,先生就挽留不住了。”与其他弟子一同向任意致谢,又通过任意请求将公议改为公默先生。11、1.C2.B3.D4.(1)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2)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这句话的含义是: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天宝十三载”表时间,应断开;“京兆尹”是“归咎”的对象,不能断开;“时”引出“米贵”的事实,不能断开;“无过”强调“追李岘”,不能断开。故答案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平时多积累。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说法有误。制敕:指皇帝的诏令。故答案选B。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考点考向的要求,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比对选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D,“尽数免除……死罪”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李岘不提倡“一概处死”,但未提出“尽数免除”。故答案选D。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试题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