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刘专题教育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赤壁赋刘专题教育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赤壁赋刘专题教育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赤壁赋刘专题教育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赤壁赋刘专题教育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

苏轼讲授刘建国第1页

“我能够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乐天派,一个伟大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秘书,酒仙,厚道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不过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可能最能表现他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第2页走进精彩课堂黄州是幸运,这片僻远土地因为一个人命运磨难而见证了中国文学最辉煌一页;赤鼻矶是幸运,这片平凡山水因为一个漂亮错误而千古传名。青山有幸,江水有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赤壁那个幽远秋夜,在清风明月中感悟作者对于生命和未来哲思。第3页1.分析作者豪放达观心态,准确反应作者思想境界。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写作特色。3.体味其用词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4.学习和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第4页第5页

一生足迹所至,有现在四川眉山,河南开封、临汝,山东密州,江苏徐州、扬州、常州,浙江杭州、湖州,还有安徽、河北、广东、海南等。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第6页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自画像苏轼问余平生功业,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第7页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文艺观。文艺全才第8页

苏轼在诗词书画散文方面

都有很高造诣,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造诣。苏轼重视提挈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第9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洒脱、旷达第10页【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豪迈气概第11页江城子苏轼深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第12页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第13页【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淡定、从容、旷达第14页给以下画线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

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第15页第16页第17页第18页8.文学文体常识

(1)“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一个文体,它考究辞采,体物铺陈,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是风靡两汉文坛文学样式。第19页第20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农历每个月十六介词结构后置标志介后介后干支纪年法助词劝酒在……之后,已经掀起、兴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第21页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到,往“凭”所去地方听凭任凭越过无边无际样子助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遗弃(脱离)第22页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白濛濛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那茫茫无边江面。江面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独自站立,飞升登上仙境。第23页研习(第一段)本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景色?这么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心情?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渐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

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普通。

第24页第一段:写诗人夜游赤壁情景景色:活动:感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诵---歌---纵---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第25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第26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定语后置标志悠远样子指代“歌”心怀第27页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幽深山谷使动使动第28页在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高兴,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棹啊兰木做桨,拍击着澄明水波啊,在月光浮动江面逆流而上。我情思啊悠远茫茫,遥望心中美人啊,在天边遥远地方。”有个吹洞箫客人,按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咽,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丝缕延绵不停。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寡妇悲泣。第29页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和客人悲凉箫声。作者:客人:感情方式“乐甚”“扣舷而歌”哀吹洞箫第30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宾前,为何名作状向西向东忧伤样子第31页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缭”,围绕斟酒被动名作动向东进军第32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安,哪里;宾语前置,在安在,介后意动使用方法以……为伴侣以……为友名作动第33页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小船酒杯来片刻第34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偕同长久存在第35页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何奏出这么悲凉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翱翔’,这不是曹孟德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围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握着长矛吟诗,原来是一时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边上打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相互劝酒;寄托蜉蝣普通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短促,羡慕长江无穷无尽。希望偕同神仙一起遨游,怀抱明月,与其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轻易实现,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秋风中吹奏出来。”第36页《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曰:“……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看成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第37页第三段:写客人“哀”之缘故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政治上不得意:贬谪黄州,青春虚度。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人生渺小、苦短。“哀”之缘故第38页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消失假设月圆月缺到底发语词从第39页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宾前第40页

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第41页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第42页水象这么不停流去,但(从整个大江来看)它实际上不曾流去;那月亮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加。要是从那改变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

连一眨眼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假如不是我应有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耳朵听它,听到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些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宝藏,是我和你能够共同享受。第43页第四段:作者对客人问答。水逝者如斯未尝往月盈虚卒莫消长作比宇宙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变:物与我皆无尽何羡共食“清风、明月”生活态度:身世逆境依然豁达自信,亦会随遇而安。第44页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杂乱堆放样子“于”在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第45页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相互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曙光。第46页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1段描写夜游赤壁情景。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欢乐和客人悲凉箫声。第3段写客人感叹人生短促无常消极情绪。第4段写作者观赏大自然美妙风光豁达开朗心情,对生活旷达乐观态度。第5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感情:乐-悲-乐第47页

感情改变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醉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高兴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兴亡,感到人生短促,改变无常,因而跌入现实苦闷;最终阐发变与不变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人生态度。第48页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作者思绪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本文突出意象是什么?该意象又是怎样利用于文中?现实中“水月”——柔和之美——观赏风月(实)历史中“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哲理中“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醉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高兴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兴亡.感到人生短促,改变无常,因而跌入现实苦闷;

最终阐发变与不变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人生态度。第49页

没有经过战斗舍弃是虚伪,没有经过苦难超脱是轻佻。——傅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久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第50页

入世:主动进取,怀才不遇;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第51页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州被贬后第三个春天)第52页写作特点主客问答体意象突出描写、抒情、说理统一,画意、诗情、理趣兼得句式骈散结合,用韵疏密相间排比句、对偶句大量使用第53页背诵思绪

清风徐来白露遗世独立1、游月出写景

水波不兴水光羽化登天

怨慕2、乐歌箫声泣诉

苏子客孟德哀吾生之须臾3、问而今安在哉抒情

悲愀然答周郎羡长江之无穷

水——逝者如斯变:天地不能一瞬清风4、议论

乐月——盈虚者如彼不变:物与我皆无尽明月5、喜笑更酌狼籍枕藉第54页第55页第56页第57页.文言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3)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第58页(4)宾语前置句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第59页.成语积累(1)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2)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他人往来。(3)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厉或拘谨样子。(5)沧海一粟:大海里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第60页(6)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情景。(7)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8)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第61页一.指出以下各字通假字1、举酒属客——2、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二.指出以下句子修辞手法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嘱缭凭藉互文见义对偶比喻每课一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对偶、夸大对偶对偶对偶对偶第62页三.指出以下句子特殊句式1.而今安在哉?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凌万顷之茫然。6.渺渺兮予怀。7.而又何羡乎?8.何为其然也?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式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倒装句式第63页四、指出以下句子活用现象名作状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侣鱼虾而友麋鹿3.正襟危坐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方其破荆州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7.下江陵,顺流而东也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意动使用方法使动使用方法使动使用方法名作状使动使用方法名作动名作动第64页四、一词多义1.歌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倚歌而和之2.望七月即望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5.之6.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月出于东山之上扣舷而歌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7.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些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动词,唱名词,歌词名词,歌声名词,农历每个月十五动词,眺望动词,攻下、攻占名词,下面,位置低,与上相对动词,像动词,往,到助词,取独助词,代词,它助词,不译动、形容词尾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吗”介词,在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从音节助词,不译第65页五、翻译句子,注意句子特点。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4、固一世之雄也。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7、相与枕藉乎舟中。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9、何为其然也?10、而今安在哉?1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第66页六、综合练习

1.解释以下加点词。

①驾一叶之扁舟·②山川相缪。

③抱明月而长终④托遗响于悲风

2.指出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与画线句中加点词含义或使用方法相同句子。

①赤壁赋。()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抱明月而长终。形容船小缭,盘绕同……一样箫声余音BCAA第67页3.指出以下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句子。

①何为其然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以战?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何为其然也?B.而今安在哉?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以下不一样于其它句式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C.何为其然也?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5.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对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6.对以下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寄,劝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C.倚歌而和之倚:靠,依D.盈虚青如彼盈:满DDDCC第68页7.对以下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讲解正确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一样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一样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一样②和③相同8.与原文完全相同一项是()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11.对这篇赋所表示感情,说得不正确一项是()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高兴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现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情怀。BDB第69页12。课文阅读训练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把文段中所缺句子填在横线上。2.选出以下说法不正确一项()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高兴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惆怅。B.写客回答,表现了一个消极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一个方面。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发苏轼诧异,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问询,引出下面一段文字来。3.说说此段文字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C

经过"客曰",由眼前"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同时由他们"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是抒情。

第70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归纳此语段段意: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____时代曹操所写《》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往事是

4.作者列举往事目标是:

5.解释以下加点词。

正襟危坐

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举匏樽以相属

侣鱼虾而友麋鹿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3。课文阅读训练

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无常和悲伤。第71页14。课文阅读训练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①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⑧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语句。2.二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①②③④⑤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