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期末复习知识要点_第1页
教师职业道德期末复习知识要点_第2页
教师职业道德期末复习知识要点_第3页
教师职业道德期末复习知识要点_第4页
教师职业道德期末复习知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范围:第一、二、三、四、七、八、九章考试题型:一、简答题4道,每小题10分,共40分。二、论述题2道,每小题15分,共30分。三、材料分析题1道,共30分。第一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一、学校教育的价值(理解)学校教育的价值就是作为整体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对个体和社会一定需要的满足。它是学校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学校教育的个体价值对学生个体有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整生活的价值,学校教育是教育者在固定的场所一学校一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承担者。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照全体学生的完整生活。对教师个体有促进教师发展与完善的价值。.学校教育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物质生产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并不断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学校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教育,传递政治文化学校教育本身起源于文化传承的需要,还在于不断的创造。二、教育劳动与教师职业道德(理解).教育劳动的对象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具有一定自觉意识、主观倾向,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具有复杂多样性、可变性、可塑性、向师性等。针对学生特点,教师要有相应的道德素养。.教育劳动的形式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上的个体脑力劳动。.教育劳动的工具与教师职业道德物质工具:教材、教学设备、教具、专门教室等;主体工具: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价值观念、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理想、情操以及教学艺术与技术等。教师既是劳动的执行者,又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工具。.教育劳动的时空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劳动在时空上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限定性时空:比如上下课、教室非限定性时空:比如校外、家里、非上课时间教师的教育良心、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以及教师的自律精神是教育劳动的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教育劳动的产品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一定思想品德的人。学生精神的改变。周期长,见效慢;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理解)社会的职业化;每个职业都有且必须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和工作的基础。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教师职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基础。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由教师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范畴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历史发展(1)教育劳动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和形成的前提(理解)教育劳动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合理调节教育劳动中的利益关系的需要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道德的产生首先源于调节利益关系矛盾的需要。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职业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利益(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记忆-理解)第一,商周时期,最早对教师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但未有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官师合一第二,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一套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私学第三,秦汉以后,人们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认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和完善。第四,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更新。新学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记忆-理解)(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深: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不仅影响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广:不仅作用于在校学生,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自觉性;(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典范性和示范性。学生具有可塑性,模仿性强,向师性四、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理解).对学生的意义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道德行为养成、人生道路引领等有意义。.对教师的意义有助于教师职业道德信念、道德判断力、科学教育理论的发展。帮助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并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的意义处理和调节好各种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保证教育过程顺利有效。.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意义直接或间接影响,是良好道德风尚的催化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来广泛影响社会;教师亲自参加社会生活而影响;教师去影响自己的家庭、亲友、邻里。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本质性、稳定性、独特性。.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记忆-理解)第一,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核心关系是师生关系,职业本质是教书育人第二,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第三,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表达社会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本质属性的概括,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对教师的职业活动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严格的约束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从教,教育人道主义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记忆-理解).教书育人原则确立依据: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学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依法从教原则要求:教师要做遵规守法的模范,为学生作出好的榜样;教师应当尊重和维护宪法、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所赋予学生的各项权利;教师要积极参与法制社会建设.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尊重人权的精神;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一、教育爱.教育爱的内涵与特点(掌握)教育爱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教育爱是从教师热爱学生这一基本的行为准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教育伦理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结合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爱。由教育爱所折射出的师爱源于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充满责任的、理性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教育爱存在于教师和学生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因而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定性:教育爱的特点:(1)教育爱是教师对学生主动的、无私的亲和教育爱不同于一般人的以个人为基础的“私爱”,它是教师以崇高的教育理想为指导,从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出发,对全体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热爱,它同时意味着教师应当无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的教育爱不是“有条件的爱”,是教师对学生主动的、无私的爱。(2)教育爱是一种社会爱、理智的爱与自然爱相比,社会爱是一种非本能的爱,它使自己同家庭之外的人和团体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自觉性的亲和、一种理性的责任的爱,这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对工作、群体和社会应尽义务的自然状态,具有道德的意义。所以,社会爱作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能力,其实就是一种出于责任的、理智的爱。教育爱的一种在学校这种特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崇高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深沉、持久、无私的理智之情、责任之爱。教育爱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事业使命紧密相联的,是一种事业之爱,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爱。教育爱是具有理智性的,表现在教育爱更强调被爱者的感受,根植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表现在教育爱的结果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幸福、满足与快乐。.教育爱的作用(掌握)(1)教育爱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教育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3)教育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增强他们爱的能力)二、教育良心.教育良心的内涵与特征(理解)所谓教育良心主要指的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对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认,以及对自我行为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等。教育良心是教育主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在教师职业意识中的综合体现。恪尽职守、热爱学生、自觉工作、团结执教、严谨治学是教育良心的具体表现。教育良心主要有几个特征:第一,示范性;第二,内在性;第三,稳定性;第四,综合性;第五,广泛性;第六,自觉性。.教育良心的道德价值及现实意义(理解)第一,教育良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第二,教育良心能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第三,教育良心促进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教育良心的形成机制(理解)客观上,教育良心的形成受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在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只有教师不仅在物质上获得保障,而且在精神和心理上获得尊重、支持和安慰,教育良心的形成才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积极的心理机制。主观上,教育良心是主体努力实践主动养成的结果。师德教育是教育良心形成的重要外在条件,师德修养是教育良心形成的根本内在保证。三、教育威信.教育威信的内涵(理解)所谓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就狭义而言,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是教师在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严和道德影响力。教育威信与教育威严是不同的。.教育威信对教育劳动所具有的意义(理解)(1)教育威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2)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3)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教师威信形成的条件(理解)(1)客观条件政治经济地位、全民道德文化素养、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信任、关心和支持;家长的态度。(2)主观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段、师生关系等。.教育威信形成的途径第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第二,日常师生交往第三,第一印象的建立四、教育公正教育公正,广义上说,是指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狭义上说,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和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教育公正范畴的确立(理解)第一,教育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第二,教育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第三,教育公正信念的确立取决于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教育公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第一,坚持教育公正,有利于促进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代表了人类教育发展的方向。第二,坚持教育公正,有利于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教育公正的贯彻(掌握)(1)坚持真理,伸张正义;首先,教师要对一切科学文化知识进行严格的审视和鉴别,批判继承,去伪存真,再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真知实学。其次,教师还要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本来面目。最后,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必须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和态度。(2)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对待学生个体方面:以公正的态度对待男生和女生,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家庭背景不一样的学生(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处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务时,要办事公道;在教育活动中,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风,奖赏和处罚都是非常重要的。(4)因材施教,长善救失;(5)确立性别平等意识,公正地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面向全体,点面结合第四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一、师生关系概述.师生关系的内涵与外延(理解)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从关系的内容看:教育教学管理关系、发展服务关系从关系的层次看:教学行为关系、情感交流关系、心理交往关系、法律关系从关系的主体看:师生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师生关系的特征(记忆-理解)第一,先天制度性;这个制度所赋予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是师生之间开始交往的前提,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第二,交互作用性;师生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推动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发展,推动师生关系的进步和发展。第三,动态生成性;师生关系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同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四,未来指向性。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师生关系不仅附着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复制和重现。.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了解)历史影响;社会关系影响;个体状况影响。.师生关系的意义(理解)师生关系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制度管理中都有重要意义。二、师生关系中的冲突分析(理解).师生个体差异引发的冲突.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冲突.管理活动引发的冲突.应试教育引发的冲突三、师生关系的伦理调适(理解).处理角色关系时要谨记师生双方的社会责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要恪守师生双方的彼此尊重.处理利益问题时要秉承师生双方利益的道义性.师生交往时要遵循合理的相处之道第七章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一、教学的道德性(理解).教学是师生主体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活动过程.教学是求真、向善、趋美的活动.教学是心灵交往和情感互动的活动二、教学活动的道德意义(理解).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待教学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展现三、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记忆-理解).树立科学的教学责任观和师表人格,让教学成为道德的事业;.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追求新视野;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学要求的全面性.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学的理想境界;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性、准确性、启发性、形象性、教育性和道德性;教师把握材料的能力:钻研教材,从整体性、准确性、教育性方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步步升华;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料补充教材。四、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课程与课程价值(了解).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理解)强调社会价值;强调“双基”;过于制度化。.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记忆-理解)(1)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生命整体性的确认;(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3)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向学生生活世界靠拢;(4)课程实施的人性化: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5)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全面性和过程性:“以人为本”的评价观。第八章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道德问题一、学校管理伦理化对师生发展的意义.概念界定(理解).学校管理伦理化对师生发展的意义(理解)第一,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第二,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第三,有利于师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二、当前我国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理解).学校行政管理范式过分工具化和物化第一,管理目标过分注重功利而忽视育人第二,组织机构过分注重科层化而忽视民主化第三,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物质奖惩而忽视精神激励第四,管理制度过分注重严格管理而忽视人文关怀2.学校行政管理者的道德失范现象三、学校管理的伦理基础及其功能.学校管理的伦理基础(理解)第一,学校共同体必须是伦理共同体第二,学校管理以人性假设为价值前提第三,学校管理依赖伦理规范和准则第四,学校管理离不开伦理评价标准.伦理特有的学校管理功能(理解)第一,价值导向功能第二,情感凝聚功能第三,精神激励功能四、学校行政管理伦理化的实现路径(掌握)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教育观;主体意识的唤醒;精神激励的管理方法.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体制教代会的自身建设;校务委员会的组建;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人文关怀.学校领导者素质的修炼政治素质的修炼;教育教学管理素质的修炼;道德素质的修炼.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