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比较文学英文名称:ComparativeLiterature课程类型:限选课总学时:36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外国文学》《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一、课程简介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贯穿比较文学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已有国别文学和文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视野,打通学科界限,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胸怀,来从事文学研究,并具有开放性和融通性思维,成为高层次的、“东西兼知”的复合型人才。二、课程任务和目标1、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开阔视野,具有开放性思维,对已学中外文学和文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胸怀,来从事高层次的文学研究。2、在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大量比较文学研究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文学研究中选题、选视角、选方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和视野,进行具体的文学解读和研究。1、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开阔视野,具有开放性思维,对已学中外文学和文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胸怀,来从事高层次的文学研究。2、在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大量比较文学研究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文学研究中选题、选视角、选方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和视野,进行具体的文学解读和研究。三、课程特色1、学科贯通,团队授课突出比较文学学科的“跨越性”特点,打通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之间的学科界限,打通文学与宗教、哲学、文化、历史、文献学等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从“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比较文学视野,来进一步深入认识、阐释和研究文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团队授课方式,由本学科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一个知识构成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其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教授、博导和教学名师,也不乏近几年引进的博士、博士后等年轻新生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名师魅力和学术前沿动态,从而使学生对文学的了解更为全面、深入和多元,增强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兴趣。2、注重实例讲解,将团队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突出比较文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和具体个案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研究实例与理论讲解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研究实例,重点从选题、视角和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解读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文学方法进行文学研究的能力。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结合各章的比较文学方法论,由教学团队成员精讲自己的科研成果实例。这不仅避免了理论学习的空泛和枯燥,使学生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有形象、具体的认识,而且借助于科研实例的具体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研究能力,并通过展示教师的前沿科研成果,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最新科研动态,培养学生开阔的比较文学视野和创新性思维。3、发挥东方文学研究传统,结合双语教学进行西方文学讲授,使学生成为“东西兼知”的复合型人才打破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弊端,发挥河南大学的东方文学研究传统,利用本学科的教学团队资源,指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视野,了解犹太文学、阿拉伯文学、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学和现代东方流散文学等东方文学。在涉及到英语文学的讲授时,采取双语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英语原文作品,使学生树立借助原文作品进行文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通过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讲授东西方文学,使学生以东西方融通的眼光和视野看待世界文学,成为“东西兼知”的复合型人才。4、发挥圣经文学研究特色,突出文化元典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充分发挥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的特色,利用本学科的教学团队资源,突出《圣经》、《古兰经》等文化元典与东西方文学的深层关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化元典对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理解、研究文学的“深度意识”,使学生从宗教、哲学的跨学科视野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学。课程共分为六章,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主要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可比性问题及其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并通过介绍“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三个术语,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较文学学科。此外,对现行较为重要的比较文学定义进行辨析,提出崭新的比较文学定义。思考题:1、理解比较文学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义。2、谈谈你怎样认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3、我们学习比较文学课程的目的是什么?第二章影响研究(16学时)影响研究是产生与法国学派时期,后来经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本章结合具体实例,介绍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等重要的影响研究视角。第一节流传学本节6学时,概述流传学的定义、类型和研究内容。流传学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作品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和被接受情况。并以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的接受情况为例,讲解流传学的研究路径和重要意义。思考题:1.什么是流传学?流传学研究有哪些研究类型?第二节渊源学本节7学时,在理论上探讨渊源学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渊源学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研究。渊源学可以有口头渊源、笔述渊源、印象渊源、孤立渊源和集体渊源几种形式。以“约翰逊人性论莎评观对梁实秋莎评的影响”为例具体讲解,加深学生对渊源学研究的认识;以“哈佛大学·国旗意识·文化建设”为例,加深学生对“印象渊源”的认识。此外,也通过讨论日本记纪歌谣与中国萧梁辞赋的关系、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艺术关系和《板桥三娘子》中人变驴故事探源,来具体展示如何进行渊源学的研究实践。思考题:1.什么是渊源学?渊源学研究有哪些研究类型?第三节媒介学本节1学时,向学生介绍媒介学的定义和内容类型,使学生了解和感知影响研究的实证性特点,明白查找证实文学影响关系的实证性资料,是媒介学研究的第一步。媒介学研究的是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产生了互联网、大众传媒等新的媒介形式。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字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第四节译介学本节2学时,向学生辨析译介学的定义及其与媒介学、传统翻译研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译介学的哲学和文学前提,以此提出了创造性叛逆作为译介学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由此提出和解释“翻译文学”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推进目前通行的静态的译介学,提出了能动的译介学的概念。最后通过理雅各英译《论语》一步步展示如何从传统翻译研究发展到通行的译介学研究,再进深为能动的译介学。思考题:1、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有何区别?2、找出至少两个译介学的例证并进行译介学的分析。第三章形象学(2学时)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类型之一。本章介绍形象学的定义、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形象学的基本概念,从更广阔和深入的文化学视野,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通过讲解芥川龙之介眼中的中国形象来展示形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意义。思考题: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形象学?2、如何理解注视者与他在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平行研究(11学时)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标志性的理论主张和方法论。本章对平行研究的基本学科知识、可比性问题和重要研究类型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平行研究的基本学科知识,初步掌握平行研究的可比性问题,了解平行研究的三种重要研究类型——主题学、文类学和比较诗学,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平行研究的实践打下基础。具体如下:第一节平行研究的“名”与“实”本节1学时。本节从学科史的角度,梳理“平行研究”这一术语的产生和发展,平行研究这一理论主张和方法论的具体表现和实质内涵。并跳出学科史的视野,认识到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之间的承继和拓展关系。思考题:1、平行研究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质内涵是什么?第二节平行研究的可比性本节1学时。重点讨论平行研究的可比性问题。可比性是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不可规避的重要问题,也是比较文学学科受到质疑的一个关键问题。缺乏可比性而“堕入漫无边际的、为比较而比较的滥比,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也就取消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可比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在于文化异质而心理同构。但是简单比附不是比较文学,解决简单比附的方法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在研究实践中,有相同点方可比较,有相异点方有比较价值。第三节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实例讲解本节1学时。本节以《英国哥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中绪论部分的可比性论证为例,探讨平行研究的可比性问题。总结出在具体的可比性论证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由此分析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平行研究可比性问题的重心。思考题:1、以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为例,试分析其可比性问题。第四节主题学本节5学时,探讨作为平行研究的重要研究类型之一的主题学。首先从学科史的角度,梳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时期和在中国主题学研究的状况、特点和发展。并结合三个学派的发展特点,对主题学加以界定,进而分类探讨主题学的研究范畴。最后通过四个实例——《春香传》与《奥德赛》化丐救妇主题研究、世界神话传说中的大洪水主题比较、世界文学中的诸神相争主题研究和世界文学中的女扮男被诬主题来具体讲解主题学。思考题:1.什么是主题学?2.试简要分析“人物”这一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第四节文类学本节1学时,介绍平行研究的重要研究类型文类学。首先从学科史的角度,梳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时期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特点和原因。并分别探讨文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关于文类的划分问题、文类的国际性流传和演变、基础文类和缺类研究等文类的平行比较研究。要注意文类划分标准的复杂性,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文类学与主题学研究的交叉与重叠。思考题:1.文类学主要有哪些研究内容?试简要进行分析。第五节比较诗学本节2学时,主要介绍“比较诗学”的含义,比较诗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运作模式,双向阐发及对话研究的特征。最后进行了中韩风流美学比较。思考题:1、什么是“比较诗学”?2、怎样理解比较诗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运作模式?第五章跨学科研究(4学时)第一节跨学科研究总论本节1学时。“跨学科研究”一节为跨学科研究概述,旨在介绍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首先,从人类知识领域和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两个角度介绍跨学科研究方法提出的基本情况和学理依据,提醒学生重点识记美国学派亨利·雷马克所提倡的跨学科研究的定义和意义。其次,选取跨学科研究的四个重要方向,即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其他艺术等做出简单分析。第二节文学与宗教比较研究本节1学时。本节重点讲授跨学科研究中的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应涵括的内容、研究者应具备的知识装备,以及具体研究工作应如何展开。第三节跨学科研究实例跨学科研究实例-1、卡夫卡小说与圣经本节1学时。本节以两部短篇小说《乡村医生》和《在流放地》为例,分析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与圣经的关系,希望学生在了解卡夫卡作品与圣经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跨学科研究中文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并准确掌握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思维特征和论证方法,进而尝试选择某些作家作品,结合宗教神学思想或经典文学原型做出有实证意义和文学想象力的分析研究。跨学科研究实例-2:中国现代作家对耶稣形象的重塑本节1学时。本节以几位中国现代作家对耶稣形象的重塑,总结出中国现代作家倾向于将耶稣历史化和人格化表达自我对所处国家、民族的思考,展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及其经典之间的关系是对话式的而非单纯接受或拒斥的关系,以此进一步说明文学和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女包定制化生产与销售合同4篇
- 2025年度船舶租赁合同违约责任条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渔业资源承包与养殖技术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木屑生物质炭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4篇
- 2025版特种爆破作业安全责任合同3篇
- 2025年度建筑模板材料供应与施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行业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12篇
- 2025年度店铺门面使用权转租与转借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装配式房屋承建与配套服务全面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婴儿配方奶粉区域代理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杭州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反思(更新)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退休人员出国探亲申请书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高中物理竞赛真题分类汇编 4 光学 (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笔记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 物业公司介绍
-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