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_第1页
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_第2页
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_第3页
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_第4页
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解“工学结合〞理论中的难题摘要:1︰1半工半读教学是工学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理论教学进步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时间上严格按1︰1分配。虽然在人才培养目的定位上并无根本改变,然而1︰1半工半读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人才培养形式上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反映在教学方案制订和教学过程施行中将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遇到许多阻力,需要逐个分析,逐一破解,以便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进展就业才能培养的力度。关键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理论教学;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尽管形式多样,但其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陕西工业职业学院在施行“2+1〞、“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教学的根底上,结合学院“前校后厂,产教结合〞的实际,对1︰1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进展了有益的探究。本文对1︰1半工半读教学在目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试点与普及、课程设置、顶岗实习等问题进展了分析与讨论,其主要目的是想破解工学结合在理论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以增强对学生在校期间进展就业才能培养的力度。1.目的定位根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22]1号〕的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坚持培养面向消费、建立、管理、效劳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注用得上〞,理论才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2]15号〕中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从国家职业等级标准来分,技师和高级技师应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代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陕西咸阳地区制造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分布进展了调查和统计,详细如表1所示。表1技师或高级技师从业岗位分布统计表序号从业岗位人数岗位比例〔%〕类别比例〔%〕备注1管理车间主任1313%32%主要是车间消费副主任或工段长2车间调度1919%含车间其他管理岗位,如定额管理3技术工艺编制33%57%厂技术部门4技术施工3434%车间一线5质量检验1515%质检部门派驻车间或车间质检6组合夹具22%组合夹具室7售后效劳33%销售部门8技工数控机床55%9%数控车、铣,加工中心9机床维修33%维修大型或高新设备为主10管道维修11%水暖管道总计98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所从事的岗位约有57%在车间消费一线技术岗位上,如技术施工员、质量检验员等;约有32%在车间一线管理岗位,如车间消费主任、消费调度员等;其它约占9%。可见,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的从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消费一线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其岗位的主要特征是:①主要面向消费、建立、管理和效劳第一线;②主要任务是分析、解决现场的关键性技术或管理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高技能人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能型以经历为主的劳作人才,一般应具有专科及其以上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才能和操作技能。其中,动手才能又是高技能人才最为本质的特征。表中所反映高技能人才岗位的分布与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比拟贴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既是技术教育过程,又是职业教育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定位为高技能人才是准确的,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开展对人才的需要。2.根本要求根据高技能人才知识与技能构造的要求,参加1︰1半工半读教育的学生经过学习,应到达两大根本要求,即理论上应到达专科文化根底与专业素养;技能上应到达高级工程度。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1︰1半工半读教学方案中的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根据教育部关于短学制〔即两年制〕高职高专教学方案编制原那么中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充分考虑半工半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所形成的感性知识以及由此对理论知识的加速理解与深化理解的实际。〔2〕1︰1半工半读教学方案中关于顶岗实习教学方案的编制主要根据原劳动保障部公布的各工种?国家职业标准与技能标准?中的有关规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局部学生在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应到达高级工程度,但一般不可能到达实际所要求的纯熟程度。上述两点主要基于培养目的的要求〔国家关于技师职业标准的规定与要求〕,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能让学生快速成才等因素。以车工技师为例,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获得技师的条件之一是“获得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后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在本职业工作满2年。〞上述条件说明,学生获得高职教育的毕业证和高级工资格证后,工作满2年,即可申报技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条快速成才之路;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条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3.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专科教育,1︰1半工半读教育的“半工〞时间明显加长,“半读〞时间那么相应缩短。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更应强调“有限目的〞,而不能“包打天下〞;更应强调以核心专业才能为主线,创立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理论体系。在满足培养目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安排或取舍上应妥善处理以下几个问题:〔1〕通才与专才。主要解决专才,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所需的支撑技能与知识。至于“通才〞,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本人素质,由继续教育培养。〔2〕前劲与后劲。主要解决“前劲足〞的问题,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上手快〞的优势。至于“后劲〞,那么主要由继续教育解决。〔3〕必须与够用。“必须与够用〞是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的而言的,其目的主要是培养第一任职的就业才能,而不主张过于广泛地考虑长远职业转换的问题。〔4〕理论与理论。理论是学习,理论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4.教学时间根据“1︰1半工半读〞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一半时间在校内学习理论课程,一半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共计156周,除去寒暑假30周,每年有2周机动,在校教学周数实际为120。如按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各占一半时间来分配,那么理论教学60周,实训教学60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与顶岗实习,可以实行1周、2周或4周轮换制,也可以试行3年12学期,即实行短学期〔10周〕轮换制。表2仅列举了3年12学期的学期交替轮换制的情况,其他各种工学结合轮换的形式也可以此类推。表23年12学期制1︰1半工半读教学周数的安排学年一二三合计〔周数〕学期ⅠⅡⅢIVⅤⅥⅦⅧⅨⅩⅪⅫ总周数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56假期46464630机动2226学期周数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20(60/60)理实理实理实理实理实理实注:学生的“半读〞与“半工〞实行学期轮换制。学期之间假期可根据当年教学时间自行安排。5.试点与普及1〕试点阶段在某一专业选择两个班,每班45人,共90人,两个班轮流课堂教学或顶岗劳动。一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原那么上固定一个消费岗位;一个消费岗位原那么上固定两名学生,互相交替地上课或顶岗,保证企业的消费不能连续。2〕普及阶段在学院选择一个或几个专业全面推行1︰1半工半读教学。普及阶段顶岗实习的学生成数倍增加,需要的岗位也会成数倍增加,所以在工厂顶岗实习期间,可实行两班制。假如全部实行两班制有一定困难,也可以在局部岗位实行两班制。由此在工厂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不变的情况下,可包容更多的学生参加实习。下面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说明全面推行“1︰1半工半读〞教学的安排。详细如表3所示:表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1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安排年级一二三合计备注在校学生300300300900专业年招生300名,在校生共900名,全部参加1︰1半工半读。其中450名上课,450下厂;下厂学生实行两班制,每班225名,即需要225个消费岗位。1︰1半工半读教学参加人数300300300900交替进展150/150150/150150/150450/450两班制75/7575/7575/75225/2256.课程设置1︰1半工半读教育要到达传统三年制专科的课内学时数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合理安排,到达培养目的所要求的知识构造那么是完全可能的。要到达上述要求,一要更新教育观念,主要表达在对理论教学的认识;二要改革现行课程体系,主要表达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形成;三要改变教学方法,主要表达在对课堂教学的改变。需要注意的是1︰1半工半读的课程体系决不是传统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与合并,而是根据培养目的以及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为出发点,重新定位、重新组织、重新编排的课程体系。详细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目的明确。课程设置要紧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突出专业教育,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应用性教育。〔2〕精简普通文化课程。高职教育是高中后的一种高等教育,学生已具备了适应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根本文化素养。普通文化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高职学生所需要的根本素养教育,而不完全是专业的准备教育,它与专业课程之间不全是根底与延伸的关系。只要树立了这个观念,对这类课程的改革就会减少很多阻力。〔3〕突出专业主干课。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学生立足社会,从事一种职业的主要支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相对传统专科教育,非但不能缩减,而是要适当加强。〔4〕重视常规与高新的关系。消费中的常规技术并不都是落后技术,而是最常识、最根本、最根底的技术。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坚持以常规技术培养为主与高新技术兼顾的指导思想。〔5〕处理好设计与工艺的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在消费一线从事现场技术施工等。在课程设置中应以工艺设计与施行为主。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设计是创新,工艺也是创新,工艺能改良设计,也能颠覆设计,而成果的转化主要靠工艺。〔6〕充分利用“半工〞期间积累的感性知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半工〞期间积累的感性认识促进对理论知识快速及深化地理解,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升华为理论知识。〔7〕开设工学结合课程。工学结合的课程可配合顶岗实习,在车间或工作现场由老师或实习指导师傅讲授。由于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企业消费实际,可以使抽象变为详细,使理论指导理论,反过来理论又验证理论。7.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岗位高级工的操作技能作为根本目的来编制顶岗实习方案。各岗位的技能操作训练应结合国家公布的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按照企业消费进程合理安排。在工种根本功训练完毕后,再进入顶岗实习。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定任务,定指标,定质量,定考核,定报酬。根据企业所提供岗位和专业教学特点,学生应主要集中在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顶岗实习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1〕根本功训练。根本功训练视各工种的情况,可单独训练,也可以和初级工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根本功训练一般安排在校内实习中心进展,也可在企业进展。〔2〕初级工训练。安排在企业相应车间顶岗劳动,要求在实习中完成与初级工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到达初级工程度,完成规定的消费任务,获得初级工资格证书,计满该项学分。〔3〕中级工训练。安排在企业相应车间顶岗劳动,要求在实习中完成与中级工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技术到达中级工程度,完成规定的消费任务,获得中级工资格证书,计满该项学分。〔4〕高级工训练。安排在企业相应车间顶岗劳动,要求在实习中完成与高级工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训练使学生到达高级工程度,完成规定的消费任务,获得高级工资格证书,计满该项学分。毕业理论、毕业设计或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目前许多学生在第6学期已分开学校,到就业岗位顶岗实习。因此,1︰1半工半读教学方案在第6学期的前10周安排了选修课,后10周安排了三种理论教学形式,即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继续在企业毕业理论、在技术人员或老师指导下毕业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一项。上述〔1〕~〔4〕阶段在执行过程中视情况,结合企业消费实际可以分解为假设干个层次。顶岗实习期间可安排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其周学时一般控制在4学时。顶岗实习期间应集中时间用于学生的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缩减顶岗实习内容与时间。1︰1半工半读是工学结合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与工作严密结合的又一种教学载体,其最大特点是理论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