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夸大手法:立象尽意夸大传神摘要:夸大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传统人物画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由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创作工具,夸大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运用夸大的理论中,人们总结出详细的表现手法和应遵循的规律。夸大对中国传统人物画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关键词:夸大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形表意一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人物画就不注重对详细表象的简单刻画,而用抽象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心情和意境,表达出一种形线美、节奏美和姿态美。其要素不在于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在意象的表达过程中,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就是夸大。何谓夸大??辞海?中说:“夸大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以现实生活为根底,并往往借助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点加以夸大、强调,以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表现手法,在传统人物画历史中比比皆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无意识的夸大人体出现,例如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这是一幅祭祀舞蹈图。原始人凭着记忆和情感,儿童般信手涂鸦。其中人物造形稚拙、简洁,似符号,但它们浓缩着原始人对祖先、神灵的无限崇拜和忠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产生夸大的原因便复杂多了。其一,意象造形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形观念之一,其中主观因素是产生夸大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画家把客观世界作为审美客体,并非简单孤立的观照,而是把客体的“象〞与主体的体验相结合。人物造形上讲究“得意忘象〞。“得意〞就是得到“意象〞也,“忘象〞即忘掉客观物象,“得意忘象〞的过程是客观物象向艺术形象转化的一个过程,其中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感受。因为事物要经过头脑的加工,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意象〞已不是现实客体,而是高于生活原型。超越生活原型,超越审美客体的主观因素是对客体精神的、本质的强调与夸大。宋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理论,可以看出他是把“神〞放在第一位。等到讲究“意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观念扩大化以后,写意的成分就越来越多了。到近代齐白石提出绘画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其中主要指出艺术家用概括、取舍、调节的手法去描绘客观物象,而不是照搬现实,表达了中国传统人物画重“神韵〞的主旨:既要把握事物的形式美,又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与生命。其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是主体对客体夸大最适宜的语言。中国绘画工具与笔墨技巧合适古代画家抒发性灵和感悟。中国画使用的毛笔,具有弹性的笔锋,落在绢纸上,可以呈现出:点、线、面,浓、淡、干、湿等种种变化,由这些绘画语言铸成了主体心中的艺术形象,这与西方用扁平的笔勾线不同。在中国,“工画者必善书〞,由于书法用笔渗入,笔迹本身本所表达的抽象美、运动美、力度美,越来越被人欣赏。不同的人物形象,加之情境因素的考虑,用笔的力度速度也有所不同。笔法中有中侧逆顺之分,中锋是线,侧锋是面,多种笔法混用,扩大了主体对客体的表现才能,更能酣畅淋漓的抒发情感。墨的浓淡干湿比照变化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特别是文人画追求笔墨兴趣,不求形似,笔与墨互相交融,互相为用,充分表达了线与墨在夸大手法中的表现才能。总而言之,夸大的产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它源于主体的能动性,夸大的形象是主观意念和客观情韵的完美结合。二在中国人物画中,为了使艺术作品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理想,常常采用部分夸大和整体夸大等手法。〔一〕整体夸大法。整体夸大法是协调画面的气氛以突出人物的精神相貌。如贯休?十六罗汉图?形象怪诞、神秘。?益州名画录?曾记载贯休笔下的形象:“形如瘦鹤精神健,骨似伏犀头骨粗,倚松根、傍岩缝,曲录腰身长欲动。〞罗汉是天竺传来的人物形象,带有外域人的鲜明特征:额突鼻高。在常人眼里他是神奇的。罗汉修行是寂静孤独的,或在洞窟,或在杂林中跌坐,为了突出罗汉的孤怪性格,贯休夸大了颧骨、鼻骨、额骨,并在头部、手部绘有刀刻般的皱纹,圆睁的双目和露齿的大嘴,似惊讶,似与人语。贯休是五代时的和尚,又是画家,他对罗汉形象的心理能深入把握。当时人物画追求“度其物象取其真〞的审美意境,画家在创作中要“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挖掘客观对象给与的深入感受,因此他有意夸大,渲染了神秘的艺术效果。唐代绮罗人物画即体态丰腴,姿彩华美的妇女形象,如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代妇女养尊处优,体态秾丽丰腴,以胖为美之风盛行于市。画家出身豪门贵族,所见到的是贵而美者,故丰厚为体。他适当的夸大了人体的饱满程度,但丰颊腴体并不显得臃肿拙笨,而且步态颇轻盈。如戏犬者,配上浓黑的高鬏,透体的纱衣,两弯眉黛,一双细眼,那种傲慢富贵又无所事事的心理状态跃然纸上;假设过份的夸大形体,就会产生滑稽之感,表达不了仕女的高贵优雅的气质,缩瘦形体,富贵休闲之气全无。所以增之那么过,减之那么不够。恰倒好处的夸大,才能真正展现人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汉画象砖上的人物造型是利用夸大手法,把人体比例或拉长或缩短。拉长者腰细如柳,缩短者憨态百出。清闵贞?钟馗图?夸大钟馗身躯直达画面顶端,有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之状,居高临下,令众鬼神无不魂飞魄散。民间年画中的门神身体比例缩减成四个头高,身体横向夸大,扬鞭挥锏,势假设纵横,有万夫不挡之勇。整体夸大法还表如今人体动态之中,“人物画的姿态,不仅是瞬间动作,也是一个有节奏的‘时间差距’的动作,正是时间差距的表现才产生欣赏中的动态。〞①传统造型艺术把全身的装饰组合为“六合〞:即“其一是手腕与脚腕合,其二是大腿与臂膀合,其三是肘与膝合,其四的是上身与下身合,其五是肩与胯合,其六是头与脚合。〞②人的头、手、脚、腰,各个部位在连续优美的姿势中协调一致,即“合〞也。这种协调就是节律,而人的思维感情可以在节律中表达。如武士像〔李贤墓壁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除五官做了适当夸大外,姿势也有所强调:飞扬的手臂、高挺的胸部和传统的武术架势,凛凛然不可近也。燃而这种威武雄壮的神情刻画,细致丰富的夸大动作,并不觉得造作忸怩,反而对此感到冲动、兴奋。这是一种写实性的夸大。洛阳画像砖上的人体动态,腰的扭曲动势较大,特别是臀部具有弹力的弧线与手臂的直线产生比照的效果。强烈的动态扭曲变化,增强了人物内在旺盛的生命力,也表达了中国传统动势“六合〞之说。?后羿射日?〔汉代石刻画〕腰的变化带动颈的变化,正常状态下,腰不可能弯曲成横形,这是画家主观夸大射箭姿势,集中表现画中人蓄满精力,千钧待发的紧张状态;腰假设斜竖,就会减少力度,艺术效果回大大减弱。表达体韵法与汉代美学观念息息相关。汉代崇尚天地之自然之气,“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对于形神论,?淮南子?认为“形、神、气〞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络,“神〞是主宰着“形〞的。因此适当的夸大“形〞会增强“神〞的表现力。〔二〕部分夸大法。夸大五官、四肢、衣饰等。顾恺之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指眼睛,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是人性情表达最明显的部位,以眼传神,多被古代画家所注重。?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诗人用夸大手法,抓住人物回头一瞥瞬间的美丽动态,寥寥几笔就展现出杨贵妃倾国倾城之貌。传统人物画中描绘武士、仕女、佛道等人的眼睛各不一样。武士目光“眼灿灿如岩下电〞其势逼人。怒目时眼珠缩小,眼白增大,似铜铃,以显示其气势凶猛。如唐敦煌绢画。仕女的眼睛多细长,有时上挑如凤眼,眼珠不外露。她们或低眉垂目,或淡淡的平视,目光中总含着假设隐假设现的哀愁。佛的眼睛也被夸大的较长、微闭,神情庄重、含蓄。假设不强调具有丰富表情的双目,人物形象会暗淡无彩。假设一味的求似,过份的夸大,就会如?淮南子·说山训?所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悦〕。规孟贲之日,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宋梁楷?泼墨仙人图?有意夸大头额部分,把五官挤在下面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目,鼻高耳大,嘴角下垂,既显得醉不可掬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梁楷性格放纵不羁,不囿于规矩,在他笔下常是夸大的佛道形象,他们偏于正常的视觉规律,缩短或放大五官比例,总是与形象的性格秉性状态有关。酒后的仙人,醉眼朦胧。步态飘,决不会昂首阔步,目光炯炯。因此梁楷大刀阔斧的用笔用墨,简练的夸大,笔情墨趣,意味无穷。宋陈郁?藏一话腴•论写心?对人物的部分夸大采取比喻性的描绘:“杨食我熊虎之状,班定远乃虎头,司马懿狼顾,周嵩耐狼肮。〞说明客体的主要特征被强调,人物的禀性气质就会一目了然。同时强调衣饰对辅助人物神情相当重要。如飞天的飘带,如舞蛇,如飞龙,轻盈而美丽,使优美体态的飞天更加飘逸。对于人物的部分与整体夸大,古代画家不仅仅把握形象的形式美,而且对于内在精神也有深入体会。因此通过作品传达给观者的艺术效果强烈而集中。三〔一〕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夸大,都脱离不了现实基矗夸大不是凭空捏造,不是吹牛说大话,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唐人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王履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等艺术观点,充分证实了中国传统绘画源于生活和自然,根据生活原型的容貌、气质、身份可以塑造各式各样的个性之人。?图画见闻志·叙制作楷模?中提出“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释门那么有功善方便之言,道像必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当崇尚天盛天日之表;……〞。这种人物的分类法是源于“写神〞之说,但客观实际并不都符合这种理性的完美分类,无法到达“传神〞的审美高度,所以,采用适当的夸大手法可以加强物象的特征和本质,以到达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真实的女子肩膀并不如刀削,可是在绘画上,为表达现实的真实——女子的婀娜柔美的身姿,把肩变窄才会产生这种艺术感受。现实的根底还表如今画家对人的形体构造的把握,对人的构造的理解是夸大的根据。古代画家不以写生为根底,画人物常目识心记,因此对形的塑造大都具有概念性,概念性的形是感觉上的准确与真实,优点在于舍末求本,突出神韵。被夸大的部位也是感觉上符合形体构造,如梁楷?布代和尚?,弯弯的眉眼,开怀大笑的神情,得意极了。夸大的眉眼构造视觉上准确,但实际中不可能这么强烈。然而这种概括性的形充满了客体的生趣和活力。〔二〕夸大离不开想象力。艺术是感觉的,需要画家充分发挥想象,想象力是对真实事物所隐含延伸的内容的挖掘,让物象在心中不断地提炼升华,而不是将思维停滞在物象的外表,追求浮光掠影的迹象。如“顾长康〔顾恺之〕画裴叔那么〔裴楷〕,颊上益三毛......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这种夸大必须打破现这物象的束缚,必须开拓想象。古人极目骋杯,仰观宇宙,俯察众生,到达神与迹化。唐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见草书藏焉,黄宾虹见败墙淋壁而山水生焉。中国传统神话是激发想象的源泉之一,?山海经?中记载的“人首蛇身〞,“鸟首人身〞的神,双瞳的舜,以及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观音,都给人以神秘莫测,不可知的艺术想象。〔三〕想象是夸大手法的源泉,最终目的是传神,它是在美的规律下自由变化的。从形式语言上讲,传统人物画中的美多表现为线的美,线的顿挫、虚实、刚柔、粗细比照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不同的形象采用不同的线去描绘,表达不同的性格特征。直线和曲线在绘画中运用较多,直线刚正不阿,骨气较重;曲线柔美流畅,雅气较多,两种线的交融,曲中有直,动中有静,刚柔相济。线的变化引起形的变化,形的大小,平衡,形的节奏韵律,形的和谐都来自于线。追求美的规律是符合自然,符合心灵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不是搔首弄姿,哗众取宠。四在中国漫长的传统人物历史中,夸大是一种艺术手段,它立象尽意,主旨传神。首先它赋予中国传统人物造形以生气,情趣,在勾线点画,氤氲墨气中自由潇洒。客体人物的表情或悲伤,或愤怒,或快乐,或激昂等,情绪多样化的表现需要画家对客观形象观察入微,感受细腻,恰到好处的运用夸大手法展现形象的个性风采,或部分的变动,或整体的夸大。外在形式上是以笔墨的节奏美,形的韵律美,体的自然美表现出来。如敦煌壁画,灵动流畅的线,概括性的形体,动人的身姿,令人神往,遐思无限。其次,中国古代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迁想妙得〞中的神来之笔,不仅仅反映客体的精神特征,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挂靠公司的车终止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司机职业发展规划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份农家院农业观光园租赁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专业培训中心场地租赁及配套设施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煤炭铁路运输合同争议解决机制
- 2025年度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南京琴行教师学生家长沟通与协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承包经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行业木方板材库存管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团商家入驻信息安全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杭州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反思(更新)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退休人员出国探亲申请书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高中物理竞赛真题分类汇编 4 光学 (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笔记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 物业公司介绍
-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