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_第1页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_第2页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_第3页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_第4页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柱筋定位卡示意图柱筋定位卡制作实例图框架柱绑扎柱根部500mm范围内做法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柱筋绑扎→安装柱筋定位卡具→平台混凝土浇筑→拆除定位卡具→套柱箍筋→柱主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控制线→箍筋绑扎→保护层设置操作要点:2.1定位卡具制作:柱钢筋绑扎前,根据柱主筋间距,制作钢筋卡具。卡具固定筋采用φ14钢筋、限位筋采用φ6钢筋,限位筋间距为柱主筋直径+10mm主筋定位卡制作完成后,可涂刷黄色油漆标示。2.2柱筋绑扎:根据钢筋位置线校正板面上部预留柱筋,吊装绑扎柱筋。2.3柱筋定位卡具放置: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好柱钢筋。绑扎成型后,在距楼面标高上20cm处安装定位卡具,并与主筋绑扎牢固。2.4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包括采用机械连接或电渣压力焊连接施工),当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绑扎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2.5竖向受力钢筋连接:柱主筋≥Φ16mm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Φ12mm、Φ14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电渣压力焊连接或者钢筋绑扎搭接连接,<Φ12mm采用钢筋搭接绑扎连接。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定,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2.6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第一根箍筋距离楼面一般为50mm2.7柱箍筋绑扎:2.7.1、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2.7.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钢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箍筋与主筋要垂直。2.7.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闭合处处与柱主筋搭接区时,箍筋弯钩应设平直段,保证箍筋与主筋贴合;箍筋应尽量错开直螺纹套筒连接区域。2.7.4、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2.7.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在箍筋和主筋结合部。2.7.6、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在距楼面以上50cm处宜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便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露出部分钢筋符合)2.8保护层设置: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纵向钢筋外皮上,使用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卡,间距控制在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2.9柱筋绑扎后,不得攀爬。在混凝土面以上500mm范围内主筋采用塑料薄膜缠绕,减少混凝土对主筋的污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压光时将塑料薄膜清理干净,并将钢筋周边混凝土抹压密实。质量要求:3.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2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纸及规范的规定,如有变更,需办理设计变更文件。3.3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3.4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钢筋骨架不垂直。3.5钢筋的隐蔽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要求。3.6柱筋定位卡加工尺寸必须严格按照柱主筋间距及柱主筋直径加工,主筋允许偏差±5mm。严格控制定位卡安装位置,避免过高不牢靠及过低浇筑混凝土后不易取出。定位卡的表面清洁,无锈蚀、缺陷、油污。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管件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1、生产工艺流程:1.1弯头工艺流程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复检下料推制成型平口盘头整形热处理坡口加工表面处理无损探伤几何检验油漆标识资料确认包装入库发货1.2热压三通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复检下料整形压制成型热处理端面加工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几何检验油漆标识资料确认包装入库发货1.3钢板制对焊三通工艺流程材料检验材料检验直缝焊接卷板成型下料压制成型整型处理三通盘头超声探伤端面加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热处理成品检验储存发运标记包装1.4热压大小头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复检下料整形压制成型热处理端面加工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几何检验油漆标识资料确认包装入库发货1.5中频推制弯管生产工艺流程包装发运包装发运资料确认成品检验无损检测加工坡口热处理盘头整型切割下料原材料复检平口推制成型表面处理2、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控制:2.1材料2.1.1材料选用1)冶炼方式:原材料按相应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冶炼,必须为镇静钢且具有要求的热处理状态。2)选用制作管件材料的表面,应无缺陷、油脂、过多的锈迹、焊渣或其它异物。3)材料标志清楚、完整符合项目工程有关条款的技术要求。4)原材料应有证明书,其检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订货要求。无标记、无批号、无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说明书项目不全的钢材不能使用。2.1.2材料尺寸。制造管件选用管材应根据管件几何尺寸及设计计算选择长度、外径、宽度及壁厚。2.1.3材料的检验表面及尺寸检验:原材料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厚度均匀,不得有超过标准要求的凹坑、重皮、裂纹、油污、腐蚀和其它污物。表面尺寸检验、除锈后的材料进行表面及尺寸检查。原材料应有证明书,其检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订货要求。无标记、无批号、无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说明书项目不全的钢材不能使用。材料按炉号进行化学分析,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最大百分含量应符合相应标准及本项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及本项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对于复检不合格的原材料应予退回,不允许用于管件制作。材料的追溯性标识清楚,在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炉号、批号以及所用材料部位及过程编号等均应有追溯性记录。2.2下料2.2.1下料方法主要是机械切割,切割后应用机械方法清理切割面至露出金属光泽。2.2.2下料操作人员应熟悉切割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范,按规定画样、切割。切割时应根据操作工技能和设备不同留一定的切割量。下料管材表面清理除锈后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不应有重皮、裂纹等严重缺陷。2.2.3在下料后的坯料上将原材料上的标识内容进行移植。2.3管件成型2.3.1弯头生产作业指导书2.3.1.1先启动中频电源将推制芯棒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将推制弯头用坯管放在推制机芯棒上启动液压推进装置推动坯管随芯棒外形而变化。2.3.1.2根据坯管的材质和规格不同按相应工艺规定的温度和推速控制推制过程中的感应套加热温度和液压系统的推进速度。2.3.1.3推制成型后的弯头半成品在热态下放在胎具中用压力机进行整形处理。2.3.1.4推制弯头在整形完成后根据半成品的情况和成品要求的外形尺寸进行盘口处理,盘口后留有5-15mm的加工余量。2.3.2热压三通生产作业指导书2.3.2.1热压前准备2.3.2.1.1操作人员应学习相关工艺文件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工艺过程。2.3.2.1.2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卡要求和下料尺寸对坯管进行检查并标记,坯管装炉前表面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铜、锡、铝等),不应有重皮、裂纹等缺陷。2.3.2.1.3准备好在工作过程中需用的各类器具。装炉:将坯管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其垫高距炉台200mm以上,两坯管之间间隔100mm以上。2.3.2.2坯管压扁:加热温度(详见工艺卡),恒温≥5分钟出炉在压力机下把坯管压扁成椭圆形,对于变形量小的(支管/主管≤1/3)压扁管可采用冷压制。2.3.2.3压制鼓包2.3.2.4开孔拔制: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在支管顶端划线开椭圆孔,对开孔处进行拔制成型。拔制应由小到大逐级进行直至支口达到要求尺寸,拔制过程中应用测温仪对工件温度进行监测,当工件温度低于工艺要求温度时应将工件装炉重新加热。2.3.2.5整型处理: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进炉加热,加热至规定温度后保温规定时间后,出炉后进行整型。2.3.3钢板制对焊热压三通生产作业指导书2.3.3.1卷板成型。选择适宜的板材尺寸切割后按图纸加工成筒状,材料及加工尺寸见卷管图。2.3.3.2卷管焊接(按焊接工艺卡)。对卷管成型后进行机械坡口和修整,并对坡口处进行分层检测。对坡口完好的卷管按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焊接应由持证焊工操作且焊工应经过焊接工艺评定。2.3.3.3热压前准备2.3.3.3.1操作人员应学习相关工艺文件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工艺过程。2.3.3.3.2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卡要求和下料尺寸对卷管进行检查并标记,坯管装炉前表面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铜、锡、铝等),不应有重皮、裂纹等缺陷。2.3.3.3.3准备好在工作过程中需用的各类器具。装炉:将卷管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其垫高距炉台200mm以上,两卷管之间间隔100mm以上。2.3.3.3.4坯管压扁:加热温度(根据不同材料参见压制工艺卡)。2.3.3.3.5压制鼓包:将压扁后的坯管进炉加热,加热温度(根据不同材料参见压制工艺卡)每次压制都要在胎具上涂抹润滑剂以得到光滑的成型面。在连续成型过程中,工件表面达到规定温度后,恒温≥10分钟即可出炉压制。2.3.3.3.6开孔拔制: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在支管顶端划线开椭圆孔,拔制应由小到大逐级进行直至支口达到要求尺寸,拔制过程中应用测温仪对工件温度进行监测,当工件温度低于工艺要求温度时应将工件装炉重新加热。2.3.3.3.7整型处理: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进炉加热,加热至一定后保温规定时间后,出炉后进行整型。2.3.4热压大小头生产作业指导书2.3.4.1清除炉内水、锈及其它杂物。注意不同材质的坯料不能放在同一炉内加热。2.3.4.2装炉。2.3.4.2.1采用天然气或电加热炉,加热炉应经过有效加热区测定,各仪器、仪表均处在有效检定期内,加热炉的控温精度要求为±10℃;2.3.4.2.2装炉前将坯料上的标识做好移植记录,必要时绘制装料位置图。2.3.4.2.3将坯料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其垫高距炉台200mm以上,两坯料之间间隔100mm以上,坯料不得与炉壁接触。2.3.4.3坯料加热2.3.4.3.1加热过程应使用可连续记录加热温度的记录仪记录加温温度曲线,最高加热温度(详见工艺卡)。2.3.4.4压制成型2.3.4.4.1管件料坯在加热炉内保温规定时间后出炉进行压制。坯料出炉后要尽快的移到胎具上进行压制,要求始压温度(详见工艺卡)。压制过程中要用红外测温仪或光学高温计对压制温度进行监测,当温度超出规定时应终止压制。2.3.4.4.2热挤压异径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压制次数(即减少加热的次数)。2.3.4.4.3坯料冷却后将原标识移植回坯料本体。2.3.4.5整型处理:对形状不符合要求的压制坯料应当整形校正。校正如使用支撑物不允许焊接在工件上。2.3.4.6大小头整型后进行表面质量、尺寸检查。2.3.5钢板制对焊大小头生产作业指导书2.3.5.1钢板卷制焊接2.3.5.1.1将下好的坯片吊装到卷板机上进行大小头的卷制加工。加工可用导轮也可通过调整下杠间隙进行。2.3.5.1.2坯管卷制成型后进行表面及尺寸检查,对于成型后多余的部分应切割掉,当不合乎要求时,应在组片前进行矫正。2.3.5.1.3所有焊缝(包括返修焊缝)应由考核合格的焊工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完成。焊接工艺评定按照JB4708进行,焊工考试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2.3.5.1.4卷管完毕后按焊接工艺卡进行焊接。2.3.5.1.5焊后的卷管焊缝进行清理修磨,再进行UT探伤检测,按JB/T4730—2005相关要求达到Ⅰ级合格。焊缝缺陷可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修理,但不应产生沟、槽,去除的厚度不应超过直管段公称厚度的6.5%,同一位置的焊缝返修不允许超过2次。2.3.5.2热压大小头2.3.5.2.1清除炉内水、锈及其它杂物。注意不同材质的坯料不能放在同一炉内加热。2.3.5.2.2装炉。将坯料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坯管垫高距离炉台200mm以上,两坯料之间间隔100mm,以便使坯料能够受热均匀。2.3.5.2.3检查加热炉通风系统及炉台,炉门运行装置是否顺畅。检查燃料是否充足。2.3.5.2.4台车推进炉内防止坯料与炉体接触。关闭炉门检查炉门的密封是否良好。2.3.5.2.5开启风路,点燃加热炉,检查记录仪监测升温情况。控制温度升速不能超过200℃/小时。2.3.5.2.6加热过程中经常检查风路,燃料供给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记录仪的显示情况对燃料供给量进行随时调节,力求炉内温度均衡。2.3.5.2.7当温度升至(根据材料不同参见具体工艺卡)时,适当减小风量,使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温(根据材料不同参见具体工艺卡),连续炉恒温时间(根据材料不同参见具体工艺卡)。2.3.5.2.8先关闭风路与燃料供给系统,打开炉门迅速开出台车,用叉车将坯料取出放到胎具规定的位置上,开启压力进行压制。2.3.6中频推制弯管生产作业指导书2.3.6.1弯前准备2.3.6.1.1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技术性能、工艺过程。2.3.6.1.2弯管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卡要求和弯管尺寸对钢管进行检查和准备,钢管表面清理除锈后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铜、锡、铝等),不应有重皮、裂纹等严重缺陷。2.3.6.1.3将钢管纵焊缝放置在内弧距壁厚基本不变的中性线±10°区域内,弯管不允许对接。2.3.6.1.4弯管在下料时,各部位尺寸应测量准确,并在管材上标记。2.3.6.1.5准备好在工作过程中需用的各类器具,监测弯管加热温度的温度显示器(动态温度测量用光学高温计)。2.3.6.1.6将摇臂转“0”位,夹具准确放在所要求的弯曲半径处,该值应考虑材料的回弹变化量,并在材料上划线做点。2.3.6.1.7操作工应检查弯管机的主机、辅机、水泵、油泵、空压机,纯水装置等,应正常完好处于备用状态。2.3.6.1.8弯管前检查弯管机四周,不得有妨碍弯管机运行的障碍物,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2.3.6.1.9检查感应圈与钢管间隙应均匀,应控制在20±3mm之间。2.3.6.1.10应准备应付停电等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2.3.6.2弯制过程2.3.6.2.1开启冷却水系统,检查感应圈喷水情况(准备好通针)。2.3.6.2.2开启中频电源,并检查调整。中频启动后,液压推制系统启动,(弯制温度应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及临界温度值确定最佳加热温度)开始热煨制。2.3.6.2.3调整液压推进装置控制推速、外弧侧喷水角度、内弧侧喷水角度、中性区喷水角度及加热带宽度等参数。随时调整水泵压力,控制喷水量和冷却速度。2.3.6.2.4弯制开始初期,应密切注意推进速度和加热温度,功率升降推速增减,均要与温度密切配合,使三者实现最佳匹配。2.3.6.2.5弯制过程中,要对推制温度用动态光学高温计测量值进行测量和记录。2.3.6.2.6弯制过程中,经常检查设备及辅件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2.3.6.2.7弯管弯制将近终弯,调整中频电源功率,降低温度,当加热温度降至煨制最低温度时,停机并快速降温。2.3.6.2.8弯管停机顺序,先停中频电源加热,迅速打开后水冷却圈,位置前移并使液压油缸卸压停止推进,当被加热部分完全冷却后,再停冷却水,最后停其他附属设施。2.3.6.2.9弯管下机后进行表面、尺寸检查,包括波浪度、壁厚、角度、半径、圆度、当管端直径圆度达不到技术要求时应进行矫正,弯管两端应保留一定长度(L)的直管段。2.3.6.3管端面加工。用机加工的方法对管端面进行加工,使弯管几何尺寸及弯曲角度符合设计要求。管端坡口角度为30°±2.5°,坡口钝边为1.6±0.8mm,以满足工程施工过程中焊接要求.3检验和试验(批次试验除外)3.1表面质量3.1.1管件应逐件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伤痕等缺陷,外观应光滑,无氧化皮。3.1.2管件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有损强度及外观的缺欠,如结疤、划痕、重皮等,检查发现的缺欠应修磨清除,修磨处应圆滑直至用着色探伤确认缺欠消除为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